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加入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护理知识告知、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力、关爱患者评分以及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中运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安全隐患自查;护理满意度;安全性

手术室护理水平充分反应医院整体的医疗状态和护理服务效果,手术室工作对护士的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具有专业性强、操作复杂、涉及科室范围广等特点[1],加之开放式治疗,这就导致了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医疗事故出现的频率较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医院的口碑和声誉也会造成极大影响[2]。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是一种针对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实施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不断总结、调查、更正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主动规避和管理风险事件,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并避免护患纠纷[3]。基于此,本研究就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观察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无意识、精神障碍,排除多器官衰竭和依从性较低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采用电脑盲选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3.52±17.33)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7例,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20例,经膀胱镜碎石取石术10例。观察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3.15±17.25)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5例,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18例,经膀胱镜碎石取石术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与病房护士对接患者时,核对手术通知单和术前准备执行情况,核对准确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麻醉前逐一检查患者机体情况。手术中适当摆放体位,减少坠床风险。严格核对手术前器械、纱布等物品的数量。术后做好标本保存,连同检查知情通知书和病理标本一并送检。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2.2.1组建安全隐患自查小组由护士长、护师、护士共计10名成员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检查、总结安全隐患工作,护师负责汇总、通报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方案,护士负责落实、巡视、汇报护理工作。1.2.2.2安全隐患自查总结①手术前出现手术间错放、手术部位标识误差、患者碰伤等;②术中器械准备不完善、手术时间延误;③术后器械归还不合理、患者标本保存不当、管道护理不到位导致管道脱落或感染。1.2.2.3针对以上问题制订整改措施①术前实施“三审三查”,反复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意识清晰患者可自述疾病史和过敏情况,意识模糊患者可由家属告知。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转运过程中再次核对信息。②术中严格检查手术器械,建立严谨、科学的核查表,每一项缺失或损坏的器械应登记完善并安排调配。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调整体位避免压疮出现。抗生素使用前应进行皮试。患者麻醉苏醒期陪伴在患者左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③术后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管理和存放,标本放入专用标本袋,准确填写患者姓名、标本类型以及床号。术后护师应针对导管管理制订规章制度,降低导管脱落和感染的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告知家属护理风险事件,与患者一起承担手术室护理风险。1.2.2.4定期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在提升护理人员法律和风险意识的前提下巩固其专业知识和能力,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2.2.5加强手术室器械和设备管理①根据国家规定以及本科室情况,制订并完善针对性的手术器械使用制度,召开会议,对制度进行宣讲,内容包括器械名称、放置地点、使用注意事项等,每位使用人员均按照该标准执行;完善手术器械使用登记表等文书,详细登记使用情况。②建立仪器评分,定期抽检,查看设备完好以及使用情况,出现故障次数以及违规操作现象,定期汇总检查结果并公示,将该评比纳入绩效考核内容。③落实责任制度,器械出现故障后,应及时上报检修,保证器械使用安全;对违规操作导致器械损坏患者,通报批评,进行相应处罚,提升护士爱惜器械、规范使用器械的意识。1.2.2.6引入考评机制根据本科室特点制订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力考评,考评结果纳入绩效奖励,增强护理人员执行力。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护理期间术前准备不及时、信息记录失误、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1.4判定标准。采用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4]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护理知识告知、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力、关爱患者共6个维度的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计分法评定护理满意度: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1分。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护理知识告知、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力、关爱患者评分及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作为医院重要的护理部分,其安全性对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多变复杂的疾病、手术持续时间长、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致使手术室护理已经成为高风险科室[5],护理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和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出现。护理安全主要内容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法律及法规所允许范围以外的各种心理方面、身体组织、功能方面的障碍、损害、缺陷甚至死亡情况[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完善手术室的护理需求,也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从而确保护理效果。传统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下,护理人员因医院或科室要求实施风险护理管理,较为被动,往往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实施安全措施,风险意识较差,长期效果较差[7-8]。本次研究在常规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入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通过鉴别、分析、排查潜在的护理风险,经共同探究后实施改进措施,由研究数据可知,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效果较好,这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①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本质是一种预见性的护理方法。对科室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潜在的风险并实施预判和前瞻,从而在多变的手术环境下快速解决问题[9-10]。②安全隐患自查护理模式中强调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手术室护士面对的是一种未知因素的高风险服务[11],患者病情多变等情况需要护士准确做出决策,若没有自身过硬的护理综合能力,实际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证。③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基础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护理知识告知、手术室管理、工作能力、关爱患者评分及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实施前作者针对手术室常见的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并制订解决措施,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手术过程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家属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手术室护理更具有安全性和科学性[12],患者家属对其认可度较高,提升了护理满意度。观察。分娩期间重视产程观察,控制好分娩期间缩宫素的使用,避免缩宫素过量使用而引发产伤、子宫破裂等。③合理控制破膜时间。破膜时间的合理控制是预防羊水栓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破膜尽量选择在宫缩的间歇期,破口尽量要小,以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综上所述,羊水栓塞属于一种高危病症,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其危害不同忽视,作为产科护理人员,需要对羊水栓塞存在充分的认识,能够在护理期间及时发现羊水栓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并加以控制,减轻羊水栓塞的危害,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此外,临床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实时监测产程、规范手术等方法来预防羊水栓塞的出现,从而减轻羊水栓塞的危害,保障分娩期产妇的生命安全,对于帮助产妇产后恢复等同样存在重要意义。

作者:齐乐 单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