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手术室护理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为学生进入手术室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主张“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因此,通过分析“任务教学法”对《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应用意义,以各种教学任务为驱动,提出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基础护理学习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任务教学法;护理教学;策略

手术室护理是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要迎合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目标,必须搭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活动双重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又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凭借做任务为主线的常见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秉承“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某种特定教学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较符合该专业学科的学习特点,通过有目的性、计划性教学任务的安排,借助某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以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对于任务教学法而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开展有序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和教学要求等内容,合理规划设计特定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任务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创设特定情境的教学任务,模拟现实生活中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临床案例策划任务内容。《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包含各种手术室临床护理要点和技能注意事项,每一项手术对应的专业护理要求也有所不同,稍有差池就会引发各种操作风险,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为了贴合临床实践手术室操作的场景,教师可以根据《手术室护理》教学中不同章节的教学目标创设特定的任务场景,如在最基本的“术前准备”的护理教学时,教师根据内容设定出“阑尾炎病人的术前准备”教学任务,其中这一大任务下还可以分别设定有“术前访视”“物品准备”和“仪器准备”等多个小任务。紧密围绕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涉及的各项基础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任务,并巧妙设定一定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仿佛置身在实际的手术室临床护理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想要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2.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自学

任务都具有一定的驱动学习动力,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由“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因此在教师布置好教学任务之后,先不要急着主动讲解,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尝试自己探究该项任务中蕴含的知识点。例如,《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进行“手术体位”的护理教学时,其中包含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等各种不同的手术姿态。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给出这几种主要手术姿势的分类图,然后给学生布置诸如乳腺手术、结石手术、肾手术、脊柱手术等各种具体案例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寻找这几种手术应该采纳的正确姿势。面对还没有学习的全新手术护理知识,学生带着疑问可以组建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又如,面对一些日常手术中常见的手术体位,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可是对于一些生僻的手术护理体位,学生可能一时之间很难找到对应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合作探究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讲解,但是需要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要保持在10分钟之内,要在讲解新知识点过程中不断抛出新的小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环环相扣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每一个知识点巧妙衔接在一起,每当学生自主学习将要结束的时候,新的任务和问题又会重新出现,构建了一个任务驱动的学习空间。同时,在任务驱动完成过程中,教师也并没有置身事外,只要学生出现问题纠纷或者学习疑惑,就会第一时间给予解答,或者给出解决任务的指引思路,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沟通交流,总结归纳

任务教学法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任务完成后对结果的互动交流,不同的任务目标在不同合作小组的参与下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及时对任务教学中产生的结论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气氛。如《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有关于“微创手术”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教学包含的内容,教师可以设定“子宫肌瘤腹腔微创手术的术中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的教学任务。任务设定完毕后,各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围绕特定的任务展开深入探究整理学习,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也各不相同。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安排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该汇报交流方式可以是口头陈述形式、任务探究报告形式、手抄报形式等。尽可能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将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结果进行展示,同时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还可以对彼此的任务结果展开交流讨论。当所有的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从表现优异的小组任务结论中选取精华内容,并制作成专业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等播放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观看。如此公平公正的交流沟通环节,可以最大化展示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尤其是针对一些合作任务完成效果薄弱的小组,这种沟通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考其他小组的任务成果可以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在护理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4.检验评价,巩固练习

任务教学法的过程包含“设定任务——完成任务——展示任务——评价任务”四个有效环节。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沟通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各种手术护理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任务教学法的结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针对任务教学法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反思,给出自己正确的评价和指引方向,帮助学生及时弥补自身的手术护理方面的不足。每一台手术的实施都包含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内容,每一项手术护理工作都错综复杂,实践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护理风险。如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很多学生常常存在接错病患、手术器械准备不当等问题;或者在手术护理中,也会出现术中用药剂量失误、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手术标本保管不当等失职行为,给正常进行的手术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一些比较凸显的手术室常见任务教学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教师要针对某一个手术护理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坚持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但是也要认真负责地指出学生在实际的手术护理操作中应该谨记的注意事项。针对一些手术器械的辅助使用技能,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护理现象。针对这种常见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对应的实验室教学环节,一边观看学生的实践操作一边给出中肯的指导意见,协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从任务驱动的教学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首先,相对于传统手术室护理中案例模拟教学的重复性,任务教学法通过明确教学任务、课堂实践探究、总结反思等环节的开展,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安排环节中。而且角色模拟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学习状态。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但是并不占据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参与任务教学法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之后,为了达成既定的任务教学目标,他们之间不仅需要借助各种手术室护理器材展开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究交流各种学习中出现的疑问。因此任务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任务教学法有效促进学生在临床手术护理上的各种技能技巧的提升,着重培养学生的护理综合素养,比如观察力、分析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既定性任务的诞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主实践探索的学习提升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临床护理学习任务,需要自主查阅资料、翻阅以往类似案例、实践摸索探究解决方法等,每一种学习小任务的完成,都是对应医学护理技能的提升过程。

三、小结

任务教学法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美搭配在一起,既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引功能,又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手术室护理》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的医学教学学科,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很难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任务教学法将手术室护理中有关的各种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启发性的教学任务,改变了传统医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在任务情境的引导下自觉探索有关的医学内容,并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挖掘每一个任务背后的知识真相。《手术室护理》课堂教学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之下,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同时,小组合作的人物探究完成过程也在潜意识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实践的手术室护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设定各种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在手术室护理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玲丽.基于空间的案例引导式任务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2]罗晓琴.任务教学法在儿科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3]刘鸿慧,张敏,王雪,熊瑛,宋晓燕.任务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4]钱小妹.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

作者:朱婷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