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调查报告范例

污水调查报告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1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一)密切协调配合。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2

1.1“环境工程学”课程需要项目教学的驱动

(1)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教学效果欠佳。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以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的,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但纯理论的灌输造成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枯燥、听不懂,教学效果差,需要项目教学来刺激。

(2)因条件限制开设实验课太少。

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暂时实验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项目模块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

(3)课程污染治理工程实例少。

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工程实例,大多数只是理论的讲解,与实践脱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4)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占成绩的70%,部分学生靠考前突击,只求及格,考完也就忘的差不多了。随着池州学院考试评分方法的改变,平时成绩占50%,比例增加,需要对学生平时成绩更好地把握,更多的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综上,“环境工程学”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1.2“环境工程学”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该课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每部分内容不是独立的,联系性强。其从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讲述各方法、机理和构筑物的构造,再过渡到完整的工艺流程,最后到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各部分内容容易以一个或两个项目来实施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水污染控制教学中,每接触一类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在理论课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案例进行教学,在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如某小城市污水处理是采用“奥贝尔氧化沟”还是采用“A2/O氧化沟”,两者有什么区别等;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查阅期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以项目为参驱动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驱动中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1.3《环境工程学》课程有较多的实习基地需要项目教学

经过系里领导的努力,联系了较多的实习单位,该课程现有可以实习的企业和单位有:池州市环保局、池州市环境监测站、池州海螺水泥厂、池州市十亩冲垃圾填埋场、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建设是确保项目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场所,能更方便地开展以实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可以在实习前设计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如对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可以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各构筑物的参数,然后进行工艺比较,学生按研究兴趣带着问题去实习、询问和查资料,并撰写调查和实习报告,这比传统的参观式的实习效果好。

2“环境工程学”项目化教学应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计

2.1.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环境工程学”采用清华大学蒋展鹏教授主编的的教材,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由三篇组成:第一篇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水质与水体自净,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二篇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第三篇是固废和其它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和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强、原理多、公式多,而工程实例少,新理论、新技术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传统单一式,以知识为本位,有些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被完全激发,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环境工程学有个很大的特点: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联系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工艺和设备。而经教学改革以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本外知识的学习、讨论、实验和实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教学设计改革

课程经项目化设计后打破以往传统的知识为主的理论体系,而是以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为切入点,将课程重要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中,为每一个项目确定具体的内容,再根据项目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的,如项目1的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法;(2)掌握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掌握两个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不同,并做分析。这样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驱动,刺激和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的学习,论证等来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另外,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任务、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等采取不同形式的项目实践方法和手段,这样使项目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更容易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调查、课程论文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如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一改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特点。

2.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实践项目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驱动,尽量小组化教学;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获取污染控制的知识与应用,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反馈,并自行评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

3项目化教学的实例分析

该项目内容是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并进行比较;任务是小组完成调查报告或个人撰写课程小论文。本项目在实施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学时的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课程,项目实施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具体步骤是:(1)向学生传达项目内容、目的和任务,布置学习准备;(2)学生按4-6人进行分组;(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和所学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出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3)按照方案学生带着任务对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现场调查(可以结合实习),老师进行答疑;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污水处理的参数,各构筑物的运行等;(4)将调查的内容及时记录,对存疑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再学习,老师进行答疑,并提出意见;(5)学生根据调查和再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或撰写课程论文;(6)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有: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方法,脱氮除磷机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和发展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一定千篇一律,如果分组可以写调查报告,个人可以写课程论文,如有可以写奥贝尔氧化沟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学生写的是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有的学生写奥贝尔氧化沟和A2/O氧化沟工艺的比较等等。每个成果都倾注了学生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也比较有成就感,会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会很明显的。

4项目化教学实施的保障对策

4.1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从课程内容重构及教学项目设置、任务分析和进行行动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课程的教师团队来完成。这是因为:首先,项目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工程实际或新科技的应用来开发教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施。其次,大部分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完成项目工作,要保证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由个人单纯的教学工作转变为团队协作的工作状态,通过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共同解决在实际教学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学团队的合作除了能满足项目教学的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老师也颇有益处。首先,可使教师在工作中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彼此的联系,一方面减轻个人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保持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制度。

4.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购置实验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否则,再好的专业或课程,也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设计好项目,帮助每组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然后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实验,实验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设计的项目较多,如沉淀、混凝、污水处理模拟、电解、吸收、除尘等,其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强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

4.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办学质量的新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与科研单位、地方企业寻求合作,在现有的合作单位包括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海螺水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比如电厂、啤酒厂等,和这些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从理论知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得到实际锻炼。另外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补充到教学团队里来,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讲授和项目的指导,或以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参与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或掌握污染学科前沿理论与最新进展,每次实习可以由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解说,这可让学生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驱动学生项目的完成。

4.4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

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事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多,对污染设备和装置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实际的指导。相对单纯的理论教学,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及课程实施的能力。基于此授课老师若想很好地胜任项目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及时更新知识,在熟悉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如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见习、实习等途径深入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再次,不断提高对项目研究能力,能将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做详细分析。最后,提高项目教学组织能力,项目教学使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明显增强,部分项目超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室,老师的较强组织能力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论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3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明确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的河长制,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办公室。

二、开展调查摸底

为全面了解辖区基本情况,乡党委、政府安排分管领导带领乡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辖区河道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建立了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形成了《“河长制”工作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清单》,形成了问题台账,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党委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四、扎实开展工作

1、组织开展巡河。乡党委书记、乡长牵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村级河长多次开展巡河检查,形成巡河记录,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2、设置河长制公示牌。由乡河长制牵头,统一制作了河长制公示牌1个、村级河长制公示牌7个,辖区乡、村2级河长制公示牌已于8月14日全部安装到位。

3、拆除江边垃圾池。在巡河检查中,乡政府发现下窑坝村农村生活垃圾池距较近,垃圾未入池,乡政府当即责令该村立即拆除该垃圾池,并对裸露垃圾进行清理。

4、开展污水沟整治。由于尚未修建污水处理厂,场镇污水由污水沟直排入,乡党委政府已责成碾盘垭村修建化粪池、污水存储池,将场镇污水进行暂存,阻止污水直排入河。

5、进行河道清理。由严江各村组织人员30余人次,就辖区河道岸边垃圾进行清理,打捞河道漂浮物0.7吨,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1.3吨。

6、落实河道保洁人员。由沿江各村设置河道保洁员对河道进行定期保洁,现设有专兼职保洁员14人。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4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明确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的河长制,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了乡镇河长制工作办公室。

二、开展调查摸底

为全面了解辖区基本情况,乡党委、政府安排分管领导带领乡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辖区河道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乡镇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建立了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形成了《乡镇“河长制”工作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清单》,形成了问题台账,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乡镇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乡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四、扎实开展工作

1、组织开展巡河。乡党委书记、乡长牵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村级河长多次开展巡河检查,形成巡河记录,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2、设置河长制公示牌。由乡河长制牵头,统一制作了乡镇河长制公示牌1个、村级河长制公示牌7个,辖区乡、村2级河长制公示牌已于8月14日全部安装到位。

3、拆除江边垃圾池。在巡河检查中,乡政府发现下窑坝村农村生活垃圾池距较近,垃圾未入池,乡政府当即责令该村立即拆除该垃圾池,并对裸露垃圾进行清理。

4、开展污水沟整治。由于尚未修建乡镇污水处理厂,乡镇场镇污水由污水沟直排入,乡党委政府已责成碾盘垭村修建化粪池、污水存储池,将场镇污水进行暂存,阻止污水直排入河。

5、进行河道清理。由严江各村组织人员30余人次,就辖区河道岸边垃圾进行清理,打捞河道漂浮物0.7吨,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1.3吨。

6、落实河道保洁人员。由沿江各村设置河道保洁员对河道进行定期保洁,现设有专兼职保洁员14人。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5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伦理道德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

1.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高校要真正做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首先,举办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他们生态道德素质,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其次,把生态文明知识纳入思政课中。结合思政课四门课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客观地联系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以及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结合历史发展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分析比较文明层次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在“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理论的层面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从哲学的高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的讲授讲授的内容有: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与评估,资料搜集方法,数据录入与处理,调查报告拟定等。此外,还要讲解实践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分标准、考核方式、阅卷方式,等等。

三、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生态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指导方案,设计实践路径,确定具体的生态实践主题,布置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年级计划、教研室计划等,甚至要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实施方案中反映出来。其次,适当选择实践形式,领导、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自主实践形式”和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

1.“自主实践形式”

“自主实践形式”一般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自己寻找实践地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完成后要有照片及活动总结,还可以进行PPT介绍。通常可以在大学一年级中开展,新生开学时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第二个暑期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周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由思政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将学生成绩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自主实践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自主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河流水质、土矿企业、环境状况、生态物种等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以书面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真实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生态状况的紧密联系,以知可为、知不可为,让高校生态教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社区服务。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联合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生态文化的宣传,组织定期性的生态环保之类的社区活动,组织学生义务打扫社区卫生、进行社区绿化等。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义工组织如绿色环保协会、素食协会、传统文化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参加这类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2.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6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严重的资源“赤字”。况且资源的再造力差,速度慢,能源物质不能重复,当今世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原和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及其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物种绝灭、耕地锐减、淡水紧缺等资源问题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资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源保护,节能减耗,对培养资源生态观具有发展意义。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状况,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各种因污染而产生的疾病相应增加;亦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大自然,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在校内班级开辟环境意识墙报、黑板报,使之图文并茂,披露污染事件、不环保行为,表扬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诗歌、漫画、美术的创作活动。大力宣传,使人人由我做起,以班级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环保措施,如:节约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爱花护草、参与美化、绿化活动等,促使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并促使人们共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附近的公园、河道、水塘、街道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其污染程度;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等有突出环保成就的单位,把各种活动的现状作比较,使学生感到环保光荣,污染浪费可耻。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

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贯穿于新课、复习、练习、成绩考核等环节之中,如:蜘蛛结网捕虫减少农药污染,青蛙每天可吃农业害虫达二百六十多只,促进生态平衡,减少采用农药可避免破坏生态结构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态平衡意义。课堂教学动用电教设备,展示我国珍稀野生生物资源和重点自然保护区,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也理解我国并非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引起学生关注资源问题。

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爱鸟日”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结合“植树节”开展植树、爱花护草等活动。邀请自来水厂、环境监测站、环保所的技术人员就关于“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及防治状况”等方面,作知识讲座;展示“污染与治理”、“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等各种内容的图片,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第一,生态环境意识并不会自然产生,需要经过广泛的教育培养,与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关。

第二,社会生产、经济建设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体现。通过科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强调生态问题的复杂性,使全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7

初中生物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有很多,如调查型作业、观察型作业及搜集型作业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生物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多元化作业,不断丰富生物作业的设计方式,进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生物作业完成兴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调查;观察;搜集

初中生物作业是依据教学重难点问题而设计的,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帮助初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作业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生物教师设计的作业不仅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更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生物作业完成兴趣,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养。那么,究竟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生物作业呢?下面我总结几种作业设计方式。

一、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调查型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初中生对整个社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产生更多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调查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例如,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型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利变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有利变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籽西瓜、红富士苹果、水果玉米等。调查结束之后,我还专门组织学生对该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有利变异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的做法比教师单纯进行知识传授效果要更为显著。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看似麻烦,但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初中生物教师予以重视。

二、观察型作业的设计

对初中生物学科而言,适当设计观察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型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不断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在具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均会设计生物观察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取得的成效也是异常明显的。例如,在教学《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观察型作业是:利用课余时间,给种子提供充分的发芽条件,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将其记录下来。该观察型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种子进行实验观察。几天之后,学生们均顺利完成了本次观察作业。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观察记录的:(1)黄豆种子在吸到充足的水分之后,其体积也在一天天地变大,最终撑破种皮;(2)黄豆种子的培根慢慢长出,最终发育成幼根。(3)子叶下面的胚轴慢慢长大,并带着两片嫩叶破土而出。(4)子叶慢慢长大并分开。原本呈现出黄白色的胚芽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慢慢变绿,最终发育成茎和叶。观察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极为有趣的,他们在观察相关生物现象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体验到生物现象的奇妙。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生物观察能力无疑是极有帮助的。因此,建议初中生物教师多设计观察型作业。

三、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污水调查报告范文8

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态观的基本思想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的一切都是属于自然界的,人类生活在环境中,并且和环境共同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而人比动物具有更多的普遍性,就是因为人依靠更广阔的无机界。

2、环境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界,马克思主张依靠实践来实现环境和人相适应。在他看来,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合平人性的。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就可以获得,或者是没有经过加工就已经存在的东西;社会生产力是由人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能力或劳动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包括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的双重影响。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理论中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细亚”的例子,以及“阿尔卑斯山意大利人”的例子都是因为破坏了森林等植被,使得原本富庶的耕地或平原变成了不毛之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和一体的,所以必须重视二者的和谐发展。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社会环境的问题就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就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盲目的不合理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后期的恶性结果。一旦生态危机发生,会在一定规模上或在局部地区内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维持生命的系统可能出现瓦解的情况,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

1、大气污染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排行榜中,中国有7个城市在前十名里面。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等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国家之一。

2、森林面积锐减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我国现有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为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但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大火、病虫害等因素,使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导致其他生态环境恶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森林消失。

3、水土流失加重由于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导致土地退化和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建国伊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后增至179.4万平方公里,接近国土面积的20%,并且以每年500万-600万亩的速度在增加,我国有33.3%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4、土地荒漠化加快由于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受到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出现的土地退化现象称为土地荒漠化。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已超过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土地荒漠化情况比较严重。

5、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很多工业污水、生活废水都未经适当处理,随意排放进自然水体中,使得全国的75%的内陆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污染还可能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海洋污染方面,人类无节制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我国近海地区化学物质含量迅速增加,海水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

6、其他方面近年来我国也遭受了例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问题的困扰,直接对我国人民健康、动植物环境、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是解决中国生态问题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绿色GDP”的观念引入对考核的指标,把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地方政府的传统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广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