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语用词和交际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语用词和交际的影响

摘要: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着汉文化的特点,也把深厚的汉民族文化思想包含其中。中国汉文化和汉语言文字魅力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得以更精彩的呈现。在汉语学习过程当中,要看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能增强学习乐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实力,文化品质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媒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沟通方式。人们不同的思维、信仰、民俗等,都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差异。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要想更好地学习汉语,就必须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很多情况下,对外国人的做事方法及想法被人们习惯性地用本国的文化去了解,从而在语言学习与交流上出现障碍甚至是误解。于是,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认真的学习并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不仅可以减少汉语学习中的障碍,还对汉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为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带来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语言和文化

1.1文化的理解

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某一群体所普遍享有的、通过学习得到的信念、价值观念或行为特征”,它具有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等特征。绝大多数人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有关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张占一教授就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culturalknowledgeinformation)和“交际文化”(culturalcommuni-cationinformation)两类。所谓知识文化,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对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并不会直接产生交流障碍,即对方不会因为缺少这种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解。而所谓交际文化,则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熏陶的人,在交际时,由于某词句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误解,这种误解与交际双方的知识水平无关,而是由于对对方的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

1.2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生动体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各种重要讯息。不同的语言负载着不同社会、民族、地区、历史而构成的不同文化。各个民族人们在活动当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也隐含在民族的语言系统当中,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语言和文化随着人类产生而同步被创造,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也是同一时期存在,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是以,要想懂得某种文化,就要研习并掌握负载着该文化的语言;要想学习并驾驭某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并学会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文明。

1.3汉语学习离不开汉文化的学习

汉语学习,要重视汉文化的研习。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地掌握汉语言,就必须学习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语言不单单是一种非凡的文化力量,更是作为一种内隐的文明竞争力而存在。中国的汉语言也已逐渐在国际重大场合展现出中国悠久文明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在这一形势下,海外汉语学习者非常迫切的需要通过研习汉语而学习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文化,很难用汉语进行交际,在很多交际场合下,交际的误会不是因为语言而是因为文化。因此,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文化学习不容忽视,良好而充分的文化知识能使得交际更顺畅。庄子有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历史不能割断,文化无法终结,汉语积淀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汉语传播不能中断,中国文化也不容抹杀。

2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语学习的意义

2.1提升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和修养

在汉语初学过程中,大多学习者或许都习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汉语的语音语调知识,一定量的词汇和基本的句法,就等于掌握了汉语。于是,往往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汉语言知识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如何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语言学习者不断学习和提升。不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无法真正掌握汉语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标的。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激起了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对待与自己母语国不一样的文化时,都会萌生出好奇心与渴望,产生自主积极探索和求知的渴望。学习者们不单要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当不断增强并建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框架体系,这样一来不仅能克服母语的干预,还能养成优秀的思维习惯,实现目的语学习的目标,并且有助于把东、西方文化聚集为一体,提高文化素。

2.2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与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就必定要涉及不一样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若是汉语学习者不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与人沟通的过程当中,无意识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使用了本民族的语言规则和文化标准,就很有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或曲解他人意思,严重时甚至会致使跨文化交流的失败。所以懂得中西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效果。

3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方面的一些体现

语言学习中,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义是核心部分,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关联的也恰恰是词义。可以说,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就是通过词汇这一种特殊语言结构体现出来的。从词汇结构来看,比起西方的表音文字,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的音、形、意关系更加紧密,可以说是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语言反映出文化差别,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中西文化差异在交际用语方面有如下一些体现。

3.1打招呼问候语

打招呼是语言学习中必须且首先要学会的。中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时相互间打招呼的方式和用语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相差极大。在说英语的国家,首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常用“Howdoyoudo”问候对方,同时对方也会回以“Howdoyoudo?”;而中国人打招呼或见面寒暄的用语就丰富得多。受浓厚的饮食文化影响,中国人见面时喜欢用“你吃了吗?”来和对方打招呼。但这句问候语其实并非字面上的意思要询问对方是否吃饭,而仅仅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类似于“你好!”外国人有时会很困惑,到底是要回答“吃了”或者“还没有”呢。他们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不是要请我吃饭或与我同行。

3.2称谓用语

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称呼语认定对被称呼者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其和相互关系,每一句恰当而有礼貌的称呼,都是对被称呼者的尊重,并能帮助人们维持甚至加强良好的人际关系。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语言中,与称呼有关的词量和称谓的范畴各有特色。在称谓问题上,中国传统历来认为长幼有序,这是深受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思想道德影响。在中国的语言文化里,表达对亲戚的称呼词汇就有许多,以父母这一辈人的称谓为例,有父系和母系之分,又有辈分长幼之分。父系这边的亲属有伯父、伯母(大爷、大妈),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姑妈、姑爹)等;母系这边的亲属有舅父、舅母(舅爹、舅妈),姨夫、姨母(姨爹、姨妈)等;还要用“大、二、三……”等表示排行。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如说英语的国家,英语词汇里是不分父系、母系的,父母这一辈的亲属如要区分男女,就用uncle和aunt两个词即可。在中国,汉语中为什么务必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的亲属称谓呢?从以上文化差异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大家庭里,中国人非常重视亲属关系,因而通过称谓用语对不同的亲属关系进行非常详细的分门别类。

3.3习语、比喻用语

因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所生活的具体环境各有差别,再加上不同的宗教、历史对人们思想观念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对许多东西赋予不一样的寄意。例如“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中国古代,龙是至高无上的符号象征,代表着九五至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古代,中国皇帝亦被百姓和大臣们称为真龙天子,穿“龙袍”,坐“龙椅”,卧“龙床”,用餐的餐具雕刻着精美的龙的图案,处处皆体现出“龙是高贵无比的象征”。到现在,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在汉语言和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藏龙卧虎、龙马精神”等。而在西方的英语词汇里,龙被翻译为Dragon。Dragon通常代表罪行、险恶,令人感到可怕,是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斗争的旗帜。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如: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别,语言中的习语、成语、俗语和隐喻也表现了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有“民以食为天”一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饮食种类丰富,烹饪方式和风格也各有千秋,这一文化直接影响到了语言词汇的使用。中国人习惯用“小菜一碟”来指代一件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英美国家常以糕点之类的西餐为主,因此同样的意思在英文里的表达是“apieceofcake”。

3.4赞扬与道贺

赞扬用语有很大的选择性,采选什么样的用语,每每由交际双方的关系、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状态等所决定的。西方人也不吝赞扬或祝贺,而被赞扬的人也往往很坦然很自豪,而且回复的用词非常简单,一句“Thankyou”即可表达喜悦之情,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公认的美德,是对别人的敬服,因为客气是中国人有修养的体现。别人夸奖自己,如“你的字写得真好”,中国人多半会回答,“不,不,我的字哪里写得好啊,我还要加倍努力”;当然,即使被赞扬者即使心里真的觉得自己的字好,然而出于文化传统,也通常会这么回答。这一点,恰是表现了中国传统儒教中所传扬的“谦虚”。其实,这两个完全相反的答复就说明了是两者文化的不同,一种宣扬谦虚,一种宣扬张扬。

4结语

语言能使中外思维和思想融会贯通,文化阻隔日益减少,多民族多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推进。文化愈来愈被重视,各具特色的文化也如百花齐放,大放异彩。在当今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都与其社会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该国的语言文化实力和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人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也不断地促使各国语言和文化的成长和发展。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好好地学习了解该语言所蕴含的深厚而优秀的文化背景,并将其与自身所处的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从而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语言犹如文化的一面镜子,恰当的语言表达不但映射出文化的精彩,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人民的世界观。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了解文化更是研习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有利于翻译和商务方面的钻研和研习的同时,也促进了跨文化的交际。如何准确的理解和融会这些文化,并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特别值得每一位汉语学习者的深思。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丹萍.教育学视角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3(1):21-28.

[3]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4):497-498.

[5]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9-84.

[7]覃德清.中国文化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赵宇飞.中国人的文化自信[C].孔学堂书局,2014.

作者:袁千雅 杨玉国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