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研究

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冰雪文化在我国是区域性的冬季体育活动,它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它以冰雪这一自然资源为载体,呈现出生存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深受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喜爱,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基础上,利用这一独特的区域特色来拉动冰雪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冰雪体育项目与民族学校体育相结合,并统一竞赛规则,打造“一项一品”战略。建议我国民运会的比赛中增加冬季体育项目,使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运动;体育文化

冰雪运动是东北地区传统的体育运动,它以冰雪资源为载体融入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呈现出了别具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目前,我国关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以及冰雪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围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特征、价值、现代变迁、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冰雪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特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这些研究能够有力的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以及冰雪体育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可是,关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在追溯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这个源头点上,围绕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特征、内涵、特色、传承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还能拉动我国少数民族冰雪体育产业形成和推动全民体育健身目标的实施。

1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追溯

1.1冰雪文化与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界定

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2]。本文所指的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是指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发的具有浓厚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冰雪体育运动[3],它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纵向传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各少数民族通过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冰雪体育文化。

1.2少数民族冰雪文化产生的历史源头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产生,早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关于滑冰的描述,当时是以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中,采用的“竹马”在冰上滑行。关于滑雪的描述,就是“骑木而行”的形式,就是足踏类似于雪撬的木板,这种木板,一般长四尺、宽五寸,一左一右,系在两脚上,在冰雪中疾行可以追得上奔马[4]。宋代,冰雪运动较为兴盛,当时,盛行一种以人力牵拉的冰上活动,即在木板上铺上一些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物件,几个人坐在上面,让一个人拉着在冰上滑行,这就是最早的冰床。明代,冰雪运动在北方少数民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曾经在太子河上主持过盛大的冰上运动会。满清时期,冰雪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呈一代之盛,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5]。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

2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特征

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中有满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和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冰雪体育运动。各个少数民族之间都具有各自的冰雪文化特征,解读这些特征主要从地理环境、项目种类、练习方法和健身作用等四个方面,旨在理清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对于弘扬少数民族冰雪文化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满族现有冰嬉和打滑达等冰上运动,也有木马等雪上运动。冰嬉是指冰上竞技与表演,是满族冰上体育文化特色之一,比赛类别很多,有比赛滑行速度,也有花样滑和杂技动作[6]。打滑达是指穿着特制的溜冰鞋从专设的冰坡顶上一直挺立而下,直到平地不摔倒者为胜,与高山速降滑雪略有相似,此项运动除了能够提高心肺功能、支撑平衡能力、神经系统功能外,还有助于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木马是满族雪上体育文化特色之一,木马就是指滑雪板,练习者穿着木马过高山,越草原,为当时军事体育项目之一。可以说,满族的冰雪运动与节庆游艺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出了满族群众特殊的民族特征[7]。满族的冰雪运动与军事体育、生活环境、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有关,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赛爬犁和滑雪(伊满得西勒都仁)是鄂温克族人喜爱的冰雪文化运动[11],赛爬犁指从山坡上或者在雪地上,坐上自制的爬犁往下滑,是少儿非常喜爱的娱乐项目。目前,这个传统体育项目没有统一的运动规则,也没有纳入正规的体育项目中。伊满得西勒都仁是指滑雪,滑雪是鄂温克族人在古代狩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体育活动。冬季狩猎时,脚穿自制的滑雪板在林海雪原中追击野兽,一日滑行80公里。每年二、三月间,鄂温克人经常举行滑雪比赛,以鼓励青少年学习滑雪。鄂温克族的传统冰雪体育文化,不仅体现在他们森林狩猎文化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还体现在了鄂温克族人民勇往直前和敢于挑战的传统冰雪文化特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13]。达斡尔族传统的冰雪运动有放爬犁、嘎嘎拉和滑雪等项目。放爬犁是指练习者用绳索将爬犁的前端翘起拉到山上,坐在爬犁上顺着积雪的山坡滑下,互相追赶,比滑下的速度和距离。嘎嘎拉是指抽陀螺,多是几人一起到冰上用鞭子打陀螺,使之在冰面上旋转的游戏。滑雪是达斡尔族冬季盛行的一种运动,旧时达斡尔人自制的肯骨楞(达斡尔语,即滑雪板),是别具民族特点的体育器材和交通工具。达斡尔族人们经常蹬着这种独特的肯骨楞进行滑雪比赛,或者穿行林海雪原。达斡尔族冰雪运动具有技巧性、竞技性和健身性等特点,这些冰雪项目体现出了达斡尔族人民勤劳勇敢、骁勇善战的传统冰雪文化特征。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到我国东北地区的迁入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的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朝鲜族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互助的美德,性格爽朗,富有幽默感,且爱好体育活动[8]。坐爬犁和打陀螺是朝鲜族冰雪体育文化特色运动。坐爬犁是指坐在爬犁上顺着积雪的山坡滑下,互相追赶,比滑下的速度和距离。打陀螺是指用一根木棍绑上一把棕叶或棕绳,做成打陀螺的鞭子,用一段很短的圆木头,把它的一头削成圆锥形,圆锥的顶端钉一个铁钉做成陀螺,然后拿一根绳子把陀螺绕几圈用力一丢,陀螺就会在冰上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陀螺就会不停地转动下去。朝鲜族的冰上运动不但能够体现休闲娱乐的一种体育文化,还能够折射出朝鲜族人民敢于挑战和机敏睿智等特点。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9],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东北地区,滑冰车是回族少儿非常喜爱的冰上运动,器材采用自制的方法,并有双刀和单刀冰车之分。滑行者双手先各持一根冰锥,然后蹲在滑冰车板上或坐在滑冰车板上,将两根冰锥两头抵在冰上,身体前倾,双手利用冰锥向后用力推送,冰车借力向前推进,滑行动作基本与滑雪相同,拐弯主要靠冰锥的推动来改变方向。滑冰车是回族人民在生活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一种冰雪体育文化。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三省,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12],呈现东(北)西(北)分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滑冰是锡伯族传统冰上运动,分别有打滑溜、打单脚儿、撑冰车和打冰嘎儿等项目。打滑溜是指少儿助跑直到冰面前,双脚踏到冰上往前滑去的一种健身娱乐的方法。打单脚儿是指用一块和脚大小差不多的木板,从板中间安装一根长条粗铁丝,铁丝朝下放在冰上,一脚踏上,另一支脚蹬冰,蹬到速度适中时,蹬冰腿抬离冰面,叫打单脚儿。撑冰车是指冰车的木板下面平行安装两块钢筋棍,练习者双手用冰钎子撑,在冰上滑行的一种娱乐项目。打冰嘎儿就是抽陀螺,用自制的鞭子抽打陀螺,使之在冰面上不断旋转,是一项深受少儿喜爱的体育活动。锡伯族的冰上运动具有趣味性和易开展性等特点,彰显出了其民族的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的冰雪体育文化特征。鄂伦春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它虽然人口少,却孕育出富有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发明了皮爬犁和滑雪板,具有高超的冰雪运动技能[10]。皮爬犁和格音那是鄂伦春族传统的冰雪运动项目,深受鄂伦春族青少年的喜爱。皮爬犁是指把野兽皮钉在爬犁底部,比赛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速度,看谁滑得快;另一种是比距离,看谁滑得远。鄂伦春语格音那意为滑雪,是指每逢冬季,大雪纷飞,少儿取两块长条形木板,拴在皮靴子上,底上包有狍子皮,在雪地上滑行,看谁滑得快,滑得远。这些项目不仅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为鄂伦春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对鄂伦春人从小就经受适应严寒天气的锻炼,掌握平衡的技巧,培养鄂伦春民族勇敢顽强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冰雪项目也反映出了鄂伦春族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北方狩猎民族的传统冰雪文化特征。赫哲族地处我国东北边境的三江流域,是一个依山伴水的民族,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业,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14]。赫哲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有恰尔奇刻、打爬犁、赛狗爬犁、冰磨等。赫哲语“恰尔奇刻”,意为滑雪,是指两个参与者选择距离相等的两个山头,从一个山头滑降下来,再滑上另一个山头,以先到者为优胜,也有在雪地上比赛速度的,以先到达终点为胜。打爬犁是指每逢冬季,少儿在山坡上从高处向下滑降,以滑最远,又不摔倒者为胜,有时也在平面的冰上进行游戏或比赛。赛狗爬犁是指以柞木做爬犁架,每个爬犁套三至六条狗,以拉物多,跑得快为优胜。冰磨是指在冰面上立一个木柱称为冰磨,再连接一横轴,横轴一端系一冰橇,可坐一、二人,另一端用力推动,旋转自如,互为游戏。赫哲族传统的冰雪项目具有地域性、健身性、观赏性等特点,彰显出了赫哲族人民崇尚竞技,崇拜英雄的冰雪体育文化特征。

3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特色与走向

3.1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特色

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规则不受限制,场地器材不受约束,参与人群广泛以及项目种类繁多等冰雪文化特色。首先,规则灵活不受限制体现在一个“玩”字,同一项目几个人可以根据特定情况下,制定符合自身的规则来进行活动。其次,场地不受约束体现在不需要专门的或特殊的场地,器材不受约束体现在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直接借用生产工具,便于开展活动。第三,参与人群广泛体现在少数民族冰雪项目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不受年龄限制,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均可参加活动。第四,从项目的种类上来看,有个人竞技和表演类的,如满族的滑冰、朝鲜族的坐爬犁和鄂温克族的滑雪等;有两人对垒的,如鄂伦春族的皮爬犁、锡伯族的撑冰车和赫哲族的滑雪等;还有集体参与的,如赫哲族的赛狗爬犁和冰磨等。这些项目不但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同时还是健身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在冰雪自然环境下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3.2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的走向

首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应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来拉动产业链的形成,将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商品以及冰雪旅馆等融为一体。其次,推动冰雪体育项目与民族学校体育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冰雪体育项目纳入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再次,建议政府在我国民运会的比赛中增加冬季体育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使各民族的冰雪运动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将少数民族冰雪项目与冬奥冰雪项目相结合,打造“一项一品”(既:一个少数民族发展一个重点项目)的冰雪项目发展战略,使民族优秀的项目能够登上国际舞台。可以说,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传承久远,积淀了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对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友谊,促进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小结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与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以冰雪这一自然资源为载体,呈现出生存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点,这种冰雪运动文化深受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喜爱,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一独特的区域特色来拉动冰雪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冰雪体育项目与民族学校体育相结合,并统一竞赛规则,打造“一项一品”战略,使东北少数民族冰雪文化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娅艳,张君.近10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回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16-18.

[2]张稳柱.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J].旅游时代,2007(3):46-48.

[3]国梁,谷真研.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体育在高等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12(6):50-51.

[4]杨军.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35-36.

[5]陈立华,栾桂芝.北方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区域影响力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1):141-144.

[6]王伟平,张连凯.内蒙古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94-96.

[7]徐玉良,韦晓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4-25.

[8]金京春.我国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47-51.

[9]王永华.回族体育文化功能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9):155-156.

[10]黄起东.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前沿,2012(10):112-114.

[11]丛密林,王伟平.鄂温克族体育文化源流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21-124.

[12]王娟.锡伯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3.

[13]尚长孝.达斡尔族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30-132.

[14]李澍.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王海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