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立体化布局已经形成。

从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来看,西安文化产业以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发展,尤其注重与高新技术、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关联嫁接,重视文化产业的开放性、多层次性,初步建成了曲江、高新、经开、?灞、临潼、秦岭北麓、城墙景区七大文化产业板块;培育了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及文化保护业、广告业为发展重点的“六大行业”,并规划实施了西安城墙景区工程、大唐不夜城项目、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十二个重大项目,文化产业立体化布局已经确立。

2.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增加迅速。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涨。从2008年的127.44亿元到2012年增加到334.6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从2008年的5.5%增加到7.7%。2012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快于GDP和第三产业,高出GDP增速18.5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18.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从西安文化产业的行业结构来看,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产业(即文化产业核心层)平稳增长,始终保持41%~42%左右的增加值份额;以网络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文化服务等类别的层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西安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相关文化产业层仍是西安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相对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层的发展则显得较为缓慢。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看,三个层次同步发展,层增长领先于核心层。2012年,层实现增加值117.30亿元,增长36.5%,高出全市5.9个百分点,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增长点;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34.44亿元,增长28.0%;相关层实现增加值82.94亿元,增长26.9%。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管理体制滞后。

西安文化管理体制尽管进行了改革,但仍带有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的性质。这种管理体制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条块分割,与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项目结构不够合理,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资产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世界文化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已经走向了快车道。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断开辟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新领域,并形成一条长长延伸的产业链条,高创意是产业链条的下游,获得高附加值是产业链的归宿。而西安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状态,大多数文化企业实力弱小,分散经营,缺乏活力,文化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具有强势品牌或知名品牌文化产品的企业较少,文化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具有市场优势。

2.文化融资体制落后。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市场化的投资机制,除政府投资外,还包括企业投资、私人投资、集资、基金投资。西安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政府投资有限,事业单位发展文化产业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都不足。这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能力很不适应。此外,政府的投入与产出不协调,投入带有随意性,文化投入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金不足制约着西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

3.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

西安是文化资源大市,却不是文化产业强市。文化企业创意、创新能力与开发西安广阔的文化资源所需的能力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使得西安目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资源的重复开发,或者仅将眼光放在原有的或历史的发展点上,不能深入进行创新性、长远性考虑。虽然西安拥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产业品牌和项目,但是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挖掘,无法开发衍生产品、形成产品系统,使得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形成更为广阔的产品群,西安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也难以彰显。西安十三朝古都,尤其是以周秦汉唐文化资源蕴含最为丰厚,但是目前只有曲江在唐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西安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亟待进行。

4.人才机制不健全。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西安科技实力雄厚,高校众多,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但由于用人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科研机构与实际产业脱节,科研人员与市场脱节,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造成许多优秀人才外流,导致西安缺少具备独到眼光和创新思路的精英策划,因而难以出现文化精品。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人才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外流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安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三、提升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和骨干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协会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管理职能的文化中介组织。构建城乡一体、丰富多样、繁荣健康、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上,一是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强有力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快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要改变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文化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建立文化单位注册登记制度,合理划分文化单位的类型与功能,实行分类指导;四是进一步扩大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建议根据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资金规模。

2.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基础,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外资和民间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融资体系,形成以国有文化资本为主,非国有文化资本为补充的文化资本格局。一是鼓励国有文化企业进行由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参股的股份制改造,以此来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二是成立文化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与金融机构结合,改善文化行业投融资环境,改变银行在民营文化企业贷款中的约束条件,简化贷款手续。三是积极吸引文化产业外资。吸引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与西安的文化企业合作,允许外商以技术、品牌、创意等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对经营不善的文化企业,让外商购并,使其复生,以股权互换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共享扩大的市场资源。四是加强基金建设,调整基金结构,发挥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3.深化西安文化资源的开发。

将对西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创意、文化创新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研究、挖掘。以古代王朝的历史遗存为依托,培育秦、汉、唐历史文化品牌。创建“秦汉唐文化产业园”,以产业化和商业化思路激活历史文化,使其绽放现代光彩;重新梳理与整合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定位其在中国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世界的“秦汉唐好莱坞”。大力开发打造以秦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包括主题遗址公园,旅游景区和文化活动节日等多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挖掘秦文化的内涵和丰富秦文化的精神,以阿房宫为核心,借鉴唐文化的产业链开发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秦文化产业链,使之成为西安继唐文化之后又一个西安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地。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以文化产业开发基地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通过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两种方式,开展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培育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从业人员,构建西安文化产业腾飞的动力源。按照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机构和单位的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领域人才培训工作。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共同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一批面向文化产业市场的多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的创新型人才,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石柳清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