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文期刊编目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文期刊编目的因素分析

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动态变化等特点。对连续出版物(报刊)进行著录分编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核心之一,主要以目录的形式,向读者揭示馆藏文献的连续性、卷、期等基本特征,便于读者通过该目录识别文献,进而快捷地使用文献。期刊编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能否及时有效利用馆藏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期刊业务水平的高低[1]。随着编目规则和国家标准不断更新,期刊编目的精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编目员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2]。笔者结合自身编目经验,以上海图书馆中文期刊的编目数据为例,对纸质中文期刊编目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1影响纸质中文期刊编目数据的若干因素

首先,期刊信息的动态性变化是导致期刊编目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具有连续性特点的出版文献,中文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期刊动态信息的变化,如刊号、刊名、出版机构、编号形式、出版周期、载体形态和期刊的大小尺寸等。期刊的变化情况应当及时补充著录在款目的附注项里,标准、规范的期刊书目数据应当全面揭示该刊的创刊、停刊、缺刊、出版周期及刊名的各种变化等,客观反映其出版频率的动态性、连续性及馆藏的真实性[3]。因此期刊书目数据管理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必须及时进行修订更正,否则会直接影响期刊的后期管理和读者的检索利用。其次,期刊出版存在不规范现象。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期刊出版业出现了激烈的竞争与变革,并受市场价值取向影响,一味地追求个性化,导致揭示其特征的信息有许多不确定性[4]。如刊名无法揭示期刊内容、雷同期刊逐年增多等,一定程度增加了处理期刊信息的难度,给编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再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相互渗透广泛,许多专业刊物在内容上往往超出本专业范围。据资料显示,大约36%的刊物会刊登非专业的论文,而50%的专业文献会刊登在其他专业刊物上[5]。学科细分不断加剧,新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学科前沿的期刊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图书馆编目员如果对这些信息了解不及时,就会造成期刊分类管理上的不便。

2当前图书馆中文期刊编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中文期刊进行编目,主要是为了全面地反映本单位期刊的收藏情况,以及每种期刊都有哪些年卷期,通过期刊目录使广大读者有目的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期刊。然而,由于中文期刊在著录过程中信息来源较多,往往容易出现期刊信息揭示不完整或者错误著录的情况,给读者增添障碍,甚至形成误导。

2.1期刊名称著录错误。中文期刊的更名是在期刊出版发行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情况。期刊名称变化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著录中较为繁琐。期刊名称在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中很重要,期刊名称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期刊封面题名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名称不相符,或者封面其他题名明显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刊名[6]。某些期刊为吸引读者,追求个性化,改换或增加刊物名称频繁,导致了信息采集著录的不准确。如《真情》期刊,2017年的时候更名为《花园GoodLiving》,ISSN号依旧延续,然而事实上这本新刊是原刊的增补内容,甚至都不算是副刊,只出了几期,下一年又改回了原本的刊名,这就极易因刊名识别困难而不能著录准确信息,从而给读者检索造成障碍。还有些期刊在出版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味追求业绩,信息传递中,出现期刊更名和刊名的不规范[7]。如出现刊名打印错误,却没及时予以修正,造成编目员编入新数据的时候随之著录了不正确的标题。如《自然辩证法报》在相当一段时间出版发行时,存在刊名误印为《自然辨证法报》现象,编目人员仅进行客观描述,直到近期在维护数据时,才经过核实发现其中一字之误,作了修改。

2.2刊号著录错误。刊号是期刊的标识代码,除表明期刊的正式出版物的地位外,还表明一种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唯一性。除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是根据ISO3279标准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唯一的、明确的标识号以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和邮发代号(092字段)对于期刊来说也都十分重要。有些地方性、机构性质的期刊也许没有ISSN号,但一般都有统一刊号。而邮发代号则是期刊订购人员与邮局最方便的联系工具,是催缺期刊的重要线索[8]。所以,期刊著录时如果有ISSN号、CN号和邮发代号都应当著录,而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只录入其一,其余缺录的情况。严格来说,每种刊一个ISSN号,每个ISSN号也只能标识一种刊,但近些年在期刊出版发展过程中,“一号多刊”,即用一个刊号出版两种或以上的期刊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数字社区&智能家居》三种刊物共用ISSN1009-3044的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办刊经费不足,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盗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刊号,然而出版的实际内容却与原刊内容大相径庭,从而形成了“一号多刊”[9]。另一种现象则是“多号一刊”,如《生意经》同时拥有1005-1279和1005-127X两个ISSN号,实际在2011年并入《农家致富顾问》时,只沿用了一个ISSN号。这样的问题必然给著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和干扰了信息检索。

2.3出版发行信息著录错误。期刊的出版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期刊往往有不同的出版周期,如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即使是同一种刊的出版周期也根据需要常常变更。在中文期刊编目时,需要客观显示其出版频率的动态变化。在期刊出现附刊、合刊情况的时候,传送的信息常常不能予以正确反映,比如有的期刊没有独立的期号,有的附刊有独立的卷期数,但出版时间却不一致等,容易给查阅者造成是不同期刊的错误印象。例如,在近期报刊维护中,发现《自然辩证法研究》在1990年时吸收了《自然辩证法报》,总期数却没有明确说明已经合刊,独立数据之前也没有打断,这样会给读者查询带来一定的误导,给期刊著录工作造成一定困难[10]。

2.4缺乏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由于期刊大多涵盖广泛的内容,编目人员很难对期刊进行主题标引,因此,大多数期刊的编目数据都缺乏明确的主题标引,而只笼统地标注“综合性期刊”。但是如果没有主题标引,很多期刊只看标题,读者很难确定其内容和主题。同时,由于部分期刊主题较广,内容、体裁皆不同,如《当代世界》《长城》等,只用一个分类号或刊名难以揭示其全部内容。因此有些编目人员在分类时容易粗线条处理,仅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一级大类作为其分类号。事实上,主题和分类的不明确会让读者在选择期刊过程中产生误解与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也会阻碍期刊编目的规范化,影响期刊书目信息的共享。

2.5期刊编目人员著录错误。部分编目人员或由于业务水平、理解能力有限,或因其责任心不强,往往给编目数据的使用带来不便。比如连接字段选用不规范,图方便只在300字段做说明,而不用4XX字段做连接;机构名称前后不统一,有时用全称,有时用简称;责任者名称著录不统一,有时著录个人作者,有时著录团体作者。还有的工作人员由于粗心,在著录过程中出现错别字,单词拼写不正确,全角、半角字符差异等错误,并长时间错检和漏检,给后续的编目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一旦由于单词拼写出现错误而未做及时更改,后续将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核对及维护修改,严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3中文期刊编目工作的改进措施

高质量的中文期刊书目数据是服务读者的基础,改善书目数据质量,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应从各个环节加强对书目数据的控制和维护,特别应针对本馆期刊著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书目数据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3.1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对于期刊名称著录错误的问题,应及时与出版方和订购方联系沟通,以使编目员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收到修改通知,并仔细核对著录准确无误的信息,以免发生著录的错误数据迟迟未能修改,或过了很久才得以纠正,给读者查询期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编目人员应在平时加强与馆内采访人员的沟通和交流。遇到停刊,改名,邮发代号、CN号或ISSN号变化,出版频率及出版地、主办单位改变等情况,采访人员在收集处理期刊征订信息过程中,往往比编目人员更早从订单、样刊等了解到刊物的变化情况。这些信息都是修改期刊书目记录的重要依据,应及时交流,确保编目数据质量得到保证。

3.2细化操作指南,完善编目业务制度体系。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揭示文献内容信息的重要环节。上海图书馆目前以《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著录条例(ISBDs)》、《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AACR2)、《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三版)》作为具体指导著录和分类的标准,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的字段要求来编制书目数据。这是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最重要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制作的数据才能做到期刊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对于期刊出版与发行过程中不规范产生的问题,可以将同号不同名、独立出版、独立发行的期刊,作为两种期刊来著录,反映它们的真实题名,但是在附注内要将这一情况予以说明;而刊号发生变化,刊名、内容却无变化的,仍然作为一种期刊著录,但必须要及时更改刊号,并加以说明。刊名封面则是作为刊名识别的著录来源,目次页和订购目录也要进行查对。

3.3强化书目关系构建。遇到更名期刊等变动信息时,处理方式最为常用的是分段著录法——为即将更名的期刊作为新的书目实体,建立新的条目以及相对应的分类号,将旧题名的数据条目进行维护打断。著录过程中,熟练并正确运用4字段,即反映期刊更名前后连接、继承关系。正确使用430(继承)、431(部分继承)、432(替代)、440(由……继承)、442(由……替代)等不同字段,如实准确反映刊物变化,同时要在300字段注明继承、替代、合并、并入等注释信息[11]。同时,通过相关系统的改进,扩大信息接收量,及时掌握各期刊的变动情况。类似出现附刊、合刊等情况,应及时了解掌握,并进行相应维护,及时修改调整,以保持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输。将混乱的卷期编号梳理清楚并反映到期刊的书目数据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经历多年的数据跟踪才能把该期刊的书目数据维护得准确完整,为读者清晰揭示其出版轨迹。

3.4及时校对和维护编目数据。编目工作完成后,校对审核和维护是及其重要的环节。一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二是同一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段对著录标引规则的理解不同,编目工作中的错误总是难免的。所以要通过自校、互校、领导抽查和维护等方式对编目数据进行校验、修改、增加、删除,以减少错误,提高数据编目的质量[12]。是校对工作的关键,也是数据质量控制编目的主要手段,应当重视并严格实行。编目人员除了部门内容校对以外,还要积极建立渠道与管理人员和读者进行相关交流,及时获得用户体验,也能及时获取编目的错误并改正。有时管理者不能发现问题,读者可能会及时反馈,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反馈进行相关工作的改进。

3.5提高编目人员业务素质。鉴于编目工作的复杂繁琐,增强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解决诸多存在问题、提高编目质量的首要条件;其次,对于期刊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还需要采取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手段;再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使期刊编目人员不断适应图书馆期刊编目的新业态、新趋势,助推期刊编目水平的更高层次提升。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编目人员的心理素质,使其面对单调的工作环境、重复的机械劳动,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图书馆编目业务的新变化。

4结语

由于期刊自身的特点,影响编目数据质量的原因众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作为联合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期刊的编目质量,既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也是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期刊编目的基础工作,注重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