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问题

党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阅读的不断普及与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然而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却呈现出一段时期内的下滑。尤其是针对于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阅读率,其下降程度尤为明显。一般来讲,传统出版,特别是学术出版生存压力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发展随之变得越来越大。而在学术期刊之中,尤以党校学术期刊的出版更为严重。2019年11月13日,2020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提出,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务必与新时展所结合,要始终站在新形势发展角度,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着手,认真审视发行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有效落实《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持续扩大党报党刊的传播覆盖面,强化党报党刊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有效提升。会议强调,有效提升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效率,是建立在提升党报党刊质量的基础之上。因此,党报党刊的创新性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优势,切合时代主题,切实推进文风的进一步改进,逐步提升办报办刊质量,进而推动党报党刊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的进一步加强。切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贴合新媒体发展的规律,有效结合现代化媒体并深入化发展,不断提升主力军迈向主阵地的发展进程,紧紧掌握生存发展的主动权。不断扩大党报党刊阅读的覆盖面,提升宣传推介工作效率,逐步建立党员、干部党报党刊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年轻党员。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过程之中极其有效的工具,新媒体不仅仅是数字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推进其数字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协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提升大众生活品质。在阅读方面,正是以上发展,使得大众主流阅读方式逐步向便捷化、即时化与碎片化发展。学术期刊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展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依托于数字化期刊、邮件推送、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进行引流,不断扩大其网络用户群体,旨在通过这一媒介逐步提升其传播力,进而加大其社会影响力。在这些新媒体载体之中,尤以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效率最高,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学术期刊探索跨媒体融合发展、吸引和服务读者的重要媒介。

一、党校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意义

在新媒体背景之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党校学术期刊有了全新的发展媒介,进而获取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发展动力。如何有效提升党校学术期刊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成果传播过程之中新媒体的功能加以正确审视与准确定位。与常规的娱乐休闲与知识经验类媒体不同,学术期刊的价值在于对知识与规律的深刻认知。其基本内容是掌握与发现,而目标则是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党校的学术期刊更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紧密结合,集学术探索、理论宣传和应用研究于一体”。作为新兴传播载体的新媒体,通过其高效的传播形式,有效提升了知识和信息、服务决策与实践的交流传播效率。在本文中以作为新媒介之一的微信公众号为例。

(一)加快稿件查询进度

依托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微信公众平台,在稿件进度追踪方面有着比较强的监控优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即搜即用的APP,微信以其较强灵活性,相较于网页查询而言,突破了一定程度上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稿件追踪效率更高,更为有效地掌握稿件进度。传统的稿件状态查询模式一般是以官网与电话为基础进行查询,现如今,微信公众平台的加入,使得稿件查询效率得以大大提升。相对于作者与学者来说,稿件录用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如此,能够有效提升编辑和作者、审稿专家之间信息交互的效率,同时,也成为了他们之间信任度提升的纽带。所以,逐渐转变针对微信的片面认识意识,有效地将编辑的思维与情感倾注到平台的日常运营之中,使得平台的信任度、受欢迎度得以进一步有效提升。

(二)契合阅读碎片化特征

微信公众号的构建,为党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有效的构建了媒介平台,同时,契合了阅读碎片化特征。不过,也有人持反面观点,指出学术论文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通过碎片化阅读方式进行学习并不是高效的方式,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然而,碎片化阅读方式的不断发展、拓展与完善,使得学术论文的深度阅读模式逐步与人们阅读习惯愈来愈契合。党校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党的基本理论主阵地”,尝试通过新技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只有将意识形态打入读者日常生活领域,才能进一步确保意识形态在读者心中的持久性和实效性的实质化提升。

(三)抵制虚假网站

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能够有效地对虚假网站进行抵制。现如今,绝大多数的科技学术期刊之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虚假网站的危害。不过,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则能有效避免虚假网站的危害,截至目前为主,虚假微信公众号尚未发现,同时,编辑部还能够通过引导作者进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同编辑部的官方网站进行连接,进而虚假网站的侵害得以有效避免。

(四)维护自身权利

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是对科学学术期刊自身权利的有效维护。近些年来,随着网站域名、商标等成为热点,人们抢注的热烈劲头也从未消减,抢先注册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恶意注册的情况。因此,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微信公众号在面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也需要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党校学术期刊更加要在微信环境健康阶段之中,尽快开通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确保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构建学术社群

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有效构建党校学术期刊的学术社群,以党校学术期刊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其良性发展。传统传播方式使得学术期刊对于作者的黏性偏低,许多作者将重点放在完成,这就意味着在完成之后,其与编辑部的交流效率在缺少技术手段与机制保障的情况之下越来越低。而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则是为黏性提升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契机。首先,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在扩展用户群体的同时,精准定位本刊读者、作者群体。其次,持续开发微信公众号这一信息交互载体,有效提升同目标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不断扩大学术期刊在目标群体中的曝光率与影响力,通过这一方式将能有效推进期刊稿源与引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党校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现状

互动性差、曝光率低、影响力弱,是党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一直面临的困境。

(一)诸多问题,传播效果欠佳

首先,推送内容单一。党校学术期刊内容多以纸质内容的直接转发为主,不仅长篇大论,并且内容较为枯燥,一时间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推送的标题与摘要未经过处理,纸质期刊的气质仍旧保留着。其次,展现形式单调。单调的二维图文排版方式多以纸质期刊转移为主,较为单调,同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鲜有使用,缺少吸引读者的元素。再次,平台管理不足。平台管理团队管理能力不足,日常维护与运营较少,多以“少人管”与“管不精”为主;同时,推送频率不高,逐步演变成为“僵尸号”。最后,服务功能残缺。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互欠缺,缺少必要的互动,针对读者的留言回复较为延迟,有的直接不回复;同时,与其他媒体的信息交互频率偏低。

(二)原因剖析

第一,流于形式,动力不足。党校学术期刊的出身较为特别,也正是如此,其自身资金与人员都较为充足,生存压力较小;同时,作为的平台,项目结题、职称评定以及研究生毕业刚需使得其稿源充足,导致其融合的动力存在明显欠缺。第二,定位不准,方向偏差。新媒体的定位不准,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在推送内容、管理模式以及目标群体方面,往往盲目追逐热点。第三,条件有限,缺少资源。党校学术期刊虽然得益于微信公众号得以进一步拓展其用户覆盖面,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网络化信息管理的人员及技术等方面仍旧存在较大不足。新媒体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使得其传播效率的提升大大受阻。

三、对策建议

信息社会是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信息化发展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必定与互联网相关,因此,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发展亟待进行。针对党校学术期刊发展的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推进与互联网的融合”而非“是否应该同互联网融合”。如何推进党校学术期刊与互联网的融合,关键在于针对性开拓党校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科学策划,合理定位

合理定位是实现党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基础,科学谋划是融合有效进行的保障。有效推动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的制定,结合学术期刊发展的规划、现状以及学科特色,切实推进党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首先,受众的确认与进一步细分是关键所在。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细分,将目标群体进一步聚合;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仍旧处于尝试阶段,许多工作呈现出表面化发展,导致用户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现如今,职称改革重大政策的实施,使得专业技术能力评定的相关的论文数量要求得以进一步淡化,使得党校学术期刊稿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要防患于未然,注意风险控制,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为新媒体融合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加强舆论监督

1.新媒体应加强自律

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校学术期刊“姓党”的根本原则,切实推进党校编辑人员的“党性”修养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党校学术期刊品质与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自律性的加强,是党校学术期刊新媒体发展的前提保障。如何提升自律性,首先要做到加强学习。扩展而言就是针对性地学习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网信办出台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之上,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传播社会新风尚的媒介。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基于新媒体传播环境针对媒体人的综合素养、新闻内容以及传播流程等诸多环节的有效把控,确保新媒体舆论监督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2.探索创新媒体融合模式

党校学术期刊融合之路“不应该只有一种理想的、共同的境界”。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党校学术期刊的发行需要不断紧扣社会主体,以集群化联合发展路线为基本模式,有效提升其影响力。以主管单位、区域、行业协(学)会等作为分类界限,进而构建新媒体平台,并加以统一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集团优势的有效显现。

3.打破技术壁垒,培养新媒体人才

很显然,技术并不是决定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水平的唯一要素。然而,对于党校学术媒体而言,媒体融合的有效实现一旦不能突破技术限制这一桎梏,将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使得党校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难以有效实现。如何打破技术堡垒这一桎梏,核心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如今,党校学术期刊新媒体管理队伍多是兼职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修养仍旧存在一定不足。如何有效提升管理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入手:近期可以对编辑部队伍进行培养,通过内部选拔的形式打造管理队伍,同时,依托于柔性引进、合作共享的人才培养方式,组建管理队伍;远期则是要建立起由党校学术期刊首席信息官负责的新媒体管理、运营团队,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新媒体管理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创造良好环境。党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和运营者需要正视微信公众平台,明确其作为信息交互载体的重要性与特殊性,通过与传统学术期刊资源的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党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使得其传播力与影响力取得大幅度的提升。有效提升品牌宣传力度,需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素养的提升。第一,夯实专业技能素质,切实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获取、加工以及处理的能力。第二,学习并理解信息运用的原理与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推动编辑工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文献信息的再优化、再增值。最后,在信息采编与整体策划环节之中融入新媒体工具,有效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党校学术期刊发行工作,要契合时代的发展,作为党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载体之一,微信公众平台能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其融合的进程,进而提升党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然而,期刊工作人员需要始终牢记,传播形式的变化,内容核心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只有确保党校学术期刊论文与推送内容质量的同时,方可确保两者之间信息交互有效性,进而为融合深入的不断挖掘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