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日动漫民族文化的区别

论述中日动漫民族文化的区别

一、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

1.日本动漫崇尚物哀之美

在日本民族基因中死亡和毁灭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这种美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惧怕毁灭甚至能从容欣赏毁灭。这也就解释了日本的武士在战败时为什么要以一种决绝的悲壮剖腹自杀,日本这种极端的慷慨赴死,不问来由,只讲事情本身悲情与唯美与否,透露出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就以“菊”和“刀”这两个意义截然相反的字来描述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动画片《千年女优》中的女主角藤原千代子是穿越千年不朽爱情的代表,只为那串代表初恋的钥匙,只为那个模糊了面容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画家,在虚幻与现实的矛盾中傻傻的坚守。

千代子用一生追寻的“他”其实早已灰飞烟灭,而千代子躺在病床上体验死亡的到来时才道出“我正真的爱是是追逐他的旅程”。而讲述二战受害者孤儿兄妹故事的《萤火虫之墓》所爆发的悲情力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动画的第一句台词便是“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一个失去母亲父亲妹妹的衣衫褴褛的少年,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正慢慢走向他14岁短暂的生命终点,回忆与妹妹节子的快乐温馨的时光,渲染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凉,生命如此脆弱,美丽瞬间即逝,这便是“物哀”的感染力。

2.日本动漫对自然神灵的敬畏

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植物山水石头都被认为有自己神灵护佑着,而日本人认为自己死后也会成为神。日本学者村上重良也曾指出:“各民族原始宗教中广泛流传的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等观念,显然在日本也是有的。”宫崎骏的动画《龙猫》中的龙猫便是一个温馨可爱而又神秘的动物,这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源自宫崎骏在乡下听到的传说。在小月和小梅搬到乡下居住期间,遇到了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心灵的才能看见的精灵龙猫,而且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后竟然不以为奇,充分说明了民间信仰的适当运用暗合了观众深层的文化和宿愿心理。

宫崎骏的封笔之作《幽灵公主》更是神、魔、人的一场战争,为保护森林的幽灵公主、森林的守护神麒麟兽、猪神等等,体现了日本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森林信仰“。由于日本动漫深刻的国民性,让动画受众群体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这就是日本动漫。即便是取材于别国,也很容易沾染日本独特的思维价值观,这也就是将民族文化的根植于动漫作品中。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并且成为我们区别于其他动漫的独家记忆。

二、中国动漫的历史简介

在20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中国动漫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上海美影厂老一辈的艺术家制作的中国动画频繁问鼎国际电影节。1941年由万氏兄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受到中国观众和亚洲人民的极大欢迎,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第四部大型动画影片。而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更是创造性地将外来的动画形象与传统京剧艺术相结合,1965年在洛迦国际动画节上受到广泛赞誉,同时在展出过程中获得过十几次国际金奖,至今仍然是中国动画最杰出的代表。当时中国动画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百花齐放,制作出了中国木偶片、中国剪纸片以及中国水墨动画,其中中国的水墨动画片更是被誉为开创了中国民族动画风格的“中国动画学派”。

在1961年创作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传统的绘画艺术和高超的动画技巧相结合,完美阐释了水墨画虚虚实实的幽深意境,而这部动画也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水墨动画《山水情》更是喜获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节的大奖,随后又在全世界一系列动画节上受到极高的评价。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中国动画学派似乎后继无人,中国原创动漫发展缓慢。与此同时,美日动漫大量输入中国,占据着中国动漫大部分市场,深刻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三、中国动漫出路的探索

中国拥有浩瀚五千年的文明,拥有56个民族,我们是文化资源大国,为什么我们却创造不出属于自己的动漫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先感动国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国民性融入到作品中,可以从动漫形象的性格思维方式中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道,这不是创作技法的问题而是创作者文化观念的问题。民族特点是赢得国际合作的前提,要实现国际化首先得实现本土化。动画《魔比斯环》号称“大导演、大投入、大场面”、“首部3D电影,填补该领域中国原创的空白”“、好莱坞的《花木兰》,具有明显的国际化”顶着如此多的光环却以惨败告终。

首先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却选择了一个完全西方的题材,没有自己文化特色而完全迷失在动画创作技法上,盲目的模仿注定难逃失败的命运啊。再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几乎全部用海外资金拍摄的原创动画片《中华小子》,在2004年的法国夏纳电影节上,其以展示中华悠久文化的三分钟样片让全球购片商的目光为之眼睛一亮,在七百多部参展作品中取得排名第五的骄人成绩。迪斯尼电视频道也称赞道:“我们很高兴能看到东方风格的动画片,而且不是日本的。”而且本片制作期间在国内2度得奖,被称为一部民族特色和动画技法发挥极佳的动画片。由此可见拍摄技术的进步确实可以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但核心是在你所表达的内容,一部好的作品要实现民族性与现实性的融合,把原来单纯的童话故事民俗传说通过动漫的形式让观者更好的理解人生。

其次,我们对民族文化要发现挥主观能动性,把虚幻和现实相结合,既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要结合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再创造。动漫作品的创作不仅要有民族的外衣,体现中国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武术文化和宗教文化,更要有民族的血肉与灵魂,这是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智慧,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民族的完整人格。例如中国妇孺皆知的民间传奇故事《花木兰》,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改变成动画并成为迪斯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在制作期间,迪斯尼动画师们借鉴中国画的技法,制作出意境悠远的长城、烽火、战马、匈奴、等等中国的东方的文化符号,但却加入了美式思维,如花木兰的守护神木须龙在中国就从未有过,花木兰父母和奶奶的开明家教显然也是美国文化的移植。同样是木兰代父从军,美国迪斯尼只是借用了我们的民俗,而“心”确实美式思维,而我们要舍弃的是形式,体现的是国民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而最近几年热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就是对民族文化很好的再创造,羊与狼在中国文化里是死对头,羊似乎总是摆脱不了被狼吃掉的命运。然而在这部动画中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灰太狼似乎永远也抓不到羊,而且灰太狼的形象也一改传统意识里阴险狡诈而变身为怕顾家怕老婆、坚持不懈为了家庭努力抓羊的好男人典范。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本该迎来中国动漫发展的有一个春天,但是为何我国创作出的高品质的动画少之又少呢?就个人观念来说很大一部分归结为中国动漫人才的教育,当然也不可否认其他一些因素的存在,比如中国动漫长期的“寓教于乐”的思想,对动漫的受众长期定位于低龄儿童,以及后来计划经济转轨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导致很少人能坚持特色创作等等。

中国是当今世界动画产业最大的外包制作国之一,中国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为动画制作人才,缺少动画创作人才。当今动漫受众消费的是节目内容而不是技术,想得到的是通过新技术提供的文化内容,而不是内容所依附的介质。纵观日本的动漫大师,尤其是宫崎骏可以称得上是诗人艺术家,他们除了熟悉动画创作技法更加关注是人文内涵,反思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在培养动漫人才除了动画技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研读,对社会现实捕捉,才能创作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才能呼唤下一个“中国动画学派”的到来。

作者:彭甜甜 蔡金萍 申腾 单位:莆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