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浅析

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浅析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格局,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对外交流都变得非常频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现在也逐渐走向世界,让整个世界都能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为此,文章针对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

引言

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中心派生出来的相关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处世哲学等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茶文化对外传播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从商业角度而言,茶文化传播属于一种交际活动,具有消费、营销和交易三大属性;第二,从文化角度而言,茶文化传播属于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传播;第三,茶文化传播也属于一种体验经济传播,像茶文化国际旅游等就属于这种形式;第四,茶文化传播也是一种学术和思想上的交流。由此看来,茶文化对外传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正确地进行茶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我国的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华茶文化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华茶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翻译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一、中西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而言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茶文化是在种茶、制茶、饮茶的一系列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同时也受到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慢慢发展出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时代在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我国茶文化如同茶叶,清新雅致,极富韵味,同时富有美感。“绿色、健康、和谐”的茶文化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茶也象征着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彰显了中国人“平等、包容、互鉴、分享”的价值理念。早在16世纪,茶叶便进入西方世界。“茶”的英文翻译是“tea”,这和厦门方言中“茶”的发音[tei]非常接近。后来,随着茶叶贸易往来的频繁,“tea”的发音最后演变成为[ti:]。不过,“tea”的含义也不断扩展,它既指“茶叶”,也代表“茶树”“茶水”“茶点”等等。中国茶文化强调其精神意义,西方茶文化则强调茶叶的实用价值。不管是中国的茶文化还是西方的茶文化,都和其本土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特征。

二、茶文化翻译中出现的误区

上文已经提到过,中国茶文化同西方茶文化有很大差别。中华茶文化既涉及到物质文化层面,也涉及到精神文化。为了让世界能够领略茶文化的魅力,外译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外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寻找对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进行传播,茶文化也不例外。一般来说,茶文化属于的译介方法主要有音译法、音译加注法以及约定俗成的译法等。然而,整个翻译的过程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茶文化中有很多专门的茶文化术语,光是五花八门的茶名翻译,就让人难以应付。茶名是茶文化术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既有区别茶的种类的功能,又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在翻译茶名术语时涉及到丰富内涵的部分遇到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以及审美认知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关于茶名术语方面的翻译良莠不齐。中国茶名术语的命名有多种方式,有采用比喻手法来命名的,有采用产地命名的,有利用典故命名的,还有借用茶色命名或者使用夸张手法命名的,等等。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在茶名术语方面,仅仅是茶名术语就能让人体会到茶文化的精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茶名术语之外,中国茶文化中术语中的茶具、茶色、茶形、茶汤等等也有专门的术语,五花八门,非常有趣。然而,这却给茶文化术语的翻译带来了很大难度。对于茶文化术语的翻译是千万要谨慎的,否则,一字之差可以谬之千里。举例来说,潮汕功夫茶极为有名,而“功夫”这两个字因为李小龙被外国人熟知,但是,在英语中,“功夫”一词并无对应词汇,只能音译为kongfu,功夫茶便被翻译成kongfutea。然而,我国本身有一种茶叫“工夫茶”,和功夫茶同音不同意,工夫茶主要是指茶的制作费工夫,功夫茶则指泡茶要注意技巧。然而,一些译者对于两种茶的翻译统一用kongfutea,将两者混为一谈。不利于茶名翻译的精细化造成含义模糊。此外,不少茶名具有丰富的内涵,译者不能只看表面字义,而要注意挖掘内涵方能将茶的特点以及韵味体现出来,但是,很多译者并不愿意深究其内涵而是主观臆断,翻译的效果也不佳。举例来说,像“肉桂”这种武夷名茶,有的译者以为这种茶的形状和肉桂相似,所以译为cinnamontea,让人会误以为这是泡着肉桂的茶。事实上,肉桂茶是因为这种茶有一种肉桂的香味而命名的,所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较为妥当。除此之外,很多茶名还有一词多译的现象,这并不利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人觉得译文混乱,而且要记的词太多,从而逐渐丧失对茶文化的兴趣。中华茶文化术语除了茶名,还有茶色、茶形、茶汤等等,各种形形色色的术语,如果要真正翻译正确,使世界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文化,译者不能仅仅使用单一的音译、直译或者意译,尤其要了解这些术语背后的意思、来历以及丰富的内涵,千万不可一知半解。

三、茶文化外译策略

(一)正确理解茶文化术语中的文化承载词汇。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茶文化典籍,这些典籍中的文化承载词汇以及表达非常多,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汇的时候,也时常感到非常困难。为了尽量让最后的翻译贴近原文的意思,译者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充分理解这些文化承载词汇。文化承载词汇,顾名思义,指的是这些词汇是具有一定文化特点的词汇,能反映某个国家特定的文化。像这样的词汇,目标语国家的语言中根本就没有直接可以拿来用的译文,像“茶宴”“茶礼”等等。就拿“茶宴”来说,其实从其历史渊源来看,“茶宴”是“采茶宴会”的缩写。然而,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根本就无法在目标语中找到和“采茶宴会”意义相近的词,所以只能从其表面字义进行翻译。在茶文化术语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文化承载词汇,译者往往无法在目标语中找出直接可用的词汇。所以,译者首先要正确理解这类茶文化属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终的目的是要在译文中传达出这些术语的文化含义。

(二)灵活使用语用翻译策略进行茶文化术语翻译。中国茶叶的种类非常丰富,茶名也是种类繁多。在茶叶的命名中,利用茶叶的外形来命名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命名方法,而且一般都会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像“虾须”“雀舌”“蟹眼”“碧玉池”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形象地描绘茶叶的外形。对于这类茶文化术语,译者可以灵活使用语用翻译策略,从而能够最为贴切地传递原文的意思。语用学翻译理论尤其重视语言交流中的语用意义,认为翻译属于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尤其注重让读者能够得到和原文毫无差别的语用效果。举例来说,“金坛雀舌”的译文为JintanQueshe(Sparrow—tongue,atypeofChineseteashapedlikesparrowtonguewithsharpends,ivory—likecolor)。这个译文的效果非常好。译者基于语用学翻译理论,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式,使外国读者能够真正了解这个茶名的含义,是因为茶叶的形状长得像雀舌而得名的,这也加深了外国读者对这种茶的印象。本来“金坛雀舌”在中国就是稀有名茶,国内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茶,外国朋友更是对这种茶所知甚少。译者若只是简单地音译,反而不会让外国读者觉得有什么稀奇,加了注释以后,外国读者便能正确地理解茶名,也许还能对这种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翻译方式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合音译和语义翻译法进行茶文化术语翻译。在中华茶文化术语中,有很多以茶色来命名的茶名,比如“龙团胜雪”“白茶”等等,都是从茶色的角度进行命名的。所以,译者在进行这类茶文化术语的翻译时,首先要了解这些茶名是基于茶色而来,在翻译时一定要突出茶色,此时便可采用音译法同语义翻译法相结合的策略来进行这类术语的翻译。在这种策略下,“龙团胜雪”便可翻译为LongtuanShengxue(DragonBallSnowyWhite),“白茶”便可翻译为Baicha(Whitetea)。通过这种译法,外国读者便能充分了解这类茶的特点,主要是从茶色上了解。我国茶文化不仅蕴含深刻的哲学,也渗透着丰富的美学。茶文化术语中的很多词汇都是色彩鲜明的词汇,极具美感。例如,像“青琼”“绿髓”“金饼”等等。“青琼”其实指的是绿茶,然而这个词汇顿时让这种茶变得极为优雅,为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用“jade”来传达颜色。而“绿髓”代表茶叶中的汁液,译者便使用cream来进行翻译,所以“绿髓”的译文为"geencream"。

(四)翻译术语应当统一。目前,我国茶文化术语翻译中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同一种茶的翻译术语五花八门,仅仅是“碧螺春”这一种茶就存在biluochun;greenspiral;aspecialbrandoftea等多种译法。这种现象会给外国读者带来很多问题,也不利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译者并没有在翻译策略上进行统一,而是只凭个人的理解以及翻译经验进行翻译,主观因素太多,却严重忽略了译文的准确性。如果以错误的方式来翻译中国优秀的茶文化,从而使外国读者对中国茶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有害无益。如今,关于茶文化术语的译文良莠不齐,也使茶文化的特点无法正确充分地得以体现,茶文化的魅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为此,对中华茶文化术语的翻译而言,统一翻译术语是首要任务。译者的任务是要让外国读者最终获得原汁原味的能够表达我国文化特点的统一茶文化译文,千万要避免一个茶文化术语对应多个译文,从而给外国读者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茶文化已经慢慢走向世界。为了让外国读者能够正确了解茶文化,翻译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茶文化术语外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译者一定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并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来对茶文化术语进行准确翻译,从而帮助外国读者了解茶文化术语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作者:刘艳平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