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制作论文范例

网页制作论文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1

【关键词】网页设计;网页教学;课程探索

一、对该门课程的简单论述

“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是《ASP、NET程序设计》。因此,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为后期的学习铺砖引路,而且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今后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从事网站建设相关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了解网站和网页的本质,理解网站建设基本工作流程并熟练掌握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使用,例如Dreamweaver软件、HTML和CSS等技术。学习该门课程知识面是必须的,但是还要求学习者有能力和综合素质,所谓的能力大致指能够合理规划主题网站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等,并且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

二、对该门课程教学思路的转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展素质。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动手能力要去较高的学科,过去的课堂要求老师手把手教学带动学生,而且教师上课大部分讲的都是理论知识,内容显得过于空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部分高校目前都可以维持“一人一机”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因鼓励学生放心大胆的去创新,大刀阔斧的实施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网页设计”的实践课中要求建设自己的专属网站,不同的同学他们的想法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因当向同学提供帮助,询问他们的想法,给予援手完成他们的设计。也可让学生们成立兴趣小组,通常以2人或者3人为一组进行课程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生活中的学科,处于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中,信息不断的交替,学习范围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网上购物、上网冲浪、浏览文件,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功劳。当前的大型公司,如淘宝、京东、苏宁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平台。学生的眼光应当放长远些,学习这门学科,应当了解该学科的就业形势,清楚的了解到自己以后可以干什么,从事哪一行业。教师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自己对该门课程发展前景的看法,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在了解到自己的目标后,应当会更加奋发努力地向着未来的方向前进。互联网时代,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扩充自己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理解及知识,才能免于被时代淘汰。

三、教学方式的改进

1.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时代。“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新时代的新兴学科,不应该只利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而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最新的“网页设计”信息来给学生观看,并且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独特的放映式方法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网页制作的过程,很好与这门课程嵌合。远程教育的发达也使学生的学习不必拘泥于课堂,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学生便可自主学习。2.学生考核方式仍需改进。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多项内容组成,由平时成绩(15%左右)、作品(35%左右)、期末笔试(35%左右)、上机操作测试(15%左右)等项目组成,其中综合实训内容主题网站的建设是重要的评价项目。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上机操作测试的分数应该向上提升一些,教师也可以推出一些加分项目,例如举办几次“网页设计创新大赛”,对于获奖的优胜者给予加分鼓励,更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3.校企合作办学创“共赢”。在校学生在学校学的内容毕竟有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规划要求证明了他的实用性,如果学习不能为工作所用,就难以适应以后社会对该门课程人才的需求。建议学校找相关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把去企业参加实训也视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对于平时课堂学习表现优异者,提供去知名网络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理解,面向真正的社会,能提高他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沟通过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走向真正成才之路。

四、总结

“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是信息时代化的产物,与现实生活脱节必然导致的教育的失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善教育结构、教学方法与思路。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从这门课的教育意义出发,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得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提高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巩固实训在该门学科的地位,必然给“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育带来一个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欧阳炜昊,吴振峰,罗卓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4).

[2]向剑平.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1).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云平台;网页制作;教学实践

随着云计算技术新月异地发展,云课程的兴起使得很多传统课程的摆脱了应用的一些不足,为共享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1-2]。互动与交流成为云课程的重要内容,其具有的灵活性、扩展性、共享性、低成本性和高服务性等特点为传统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必修课,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处于动地位[3-4]。本文以《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为例,对基于云平台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云平台的构建

互联网企业应用户的需求开发了各种云平台,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提供基础设计服务的亚马逊(AWS),提供软件服务的微软、百度、 Google等公司以及提供平台(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服务的阿里、苹果公司等[5-6]。@Team是基于云服务的协同工作平台,采用扁平化设计,使用简单,为每位用户打造个人网络空间,可实现团队项目创建、任务小组创建、进度跟踪、在线分享、@交互、资源上传、共同编辑等多项功能[7]。综上所述,@Team平台功能较为全面,使用简单,支持各种手机、平板终端的移动学习,而且注重用户体验,免费为教育行业提供更多服务,更适合当下作为教学和学习平台[8]。@Team产品的常用教学功能如表1所示,师生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应用平台的功能。

二、创建共享型学习资源库

由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需要丰富的素材、资源和教学案例,有必要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可以采用边学习边建设的模式,在云平台下搭建兴趣小组和项目空间。空间上可以上传各种学习资料。不同兴趣小组和项目组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允许其他成员访问自己空间中的资源,不仅可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还方便学生相互共享。公共空间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公共的学习平台,如下图1,每个学生都可以访问公共空间上的学习资源,方便共享。本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在授课以前教师已经上传,比如PPT 课件、书中案例、实训任务书、实训报告、习题、电子书等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好和自主学习需求,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搭建,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搭建完整的资源库。

三、云平台下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team云平台中,课程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及同学们的兴趣设置相应的兴趣小组,如图2所示。每个小组中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设置项目组,如图3所示。在已设置好的项目组里可以按照教学顺序学习任务。每一位项目组的成员都能在个人主页中查阅到学习任务卡。每个学习任务都有时间及任务要求,教师可时时监控学习任务的完成度。

四、结语

在结合云平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同学们进行线上上的交流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集中性的问题,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回答,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通过个性教学指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认识。从学生使用角度看,基于云平台的课程真正提供了一个随时在线的专业讨论社区,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于丁,杨家海,徐聪,凌晓,杨洋.云计算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5,26(05):1129-1150.

[2]龙虎,张小梅,唐林海.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09-111.

[3]吴砥,彭娴,张家琼,罗莉捷.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5):92-100.

[4]杨晓燕.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手段探索[J].英语广场,2018(04):94-95..

[5]徐巧格.现代开放教育理论指导下《网页设计》课程的设计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91

[6]陈近,文庭孝.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1):52-56.

[7]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2011(5):46-53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3

通过分析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MOOC教育环境,提出一种MOOC教育环境下的动态网页设计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MOOC;开放式;动态网页;混合式教学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是一种分布式管理系统前台界面设计与实现的技术,其可以提供动态输入、处理结果展示等功能,目前许多学校均已开设这门课程[1]。传统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采用面对面、课堂理论教学的模式,该模式无法充分体现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提出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2]。

1传统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传统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提炼加工和梳理相关知识点的情况下,将提取的精粹传授和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听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能力。

2MOOC教育环境应用分析

MOOC是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环境,MOOC的教学视频都很短暂,多为10分钟左右长度的片段,甚至更小的视频片段,每一个片段播放结束后往往采用相关的问题进行关联,学生准确回答问题后才能继续观看视频,并且学习者针对不懂的问题或知识点可以在线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可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高便利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实现互动学习。MOOC在线教育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特征:开放性、规模性、互动性、独特性。虽然MOOC教育环境下拥有许多的资源,但其在我国的应用还没有得到普及。要想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MOOC提供开放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但是其无法创造长时间的思想交流、互相学习和协作的教学环境,不能够创造传统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会导致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弱。(2)MOOC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以便能够按时完成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而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会导致学习效率偏低,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期望值。

3动态网页设计混合教学模式

动态网页设计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MOOC,利用MOOC拥有的丰富的、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我国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开展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在MOOC环境的支撑下,动态网页设计课堂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第一阶段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学生可以利用MOOC平台让学生了解、掌握课堂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或者与同学讨论,更好地掌握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课前自主学习模式可以避免传统课堂存在的一刀切、齐步走等缺陷,根据学生自身掌握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理论知识水平,并且充分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习惯和能力实施差异化、个性化学习,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利用PC机、Ipad或智能手机等各类型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解决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缺课、未弄懂课程内容等问题,可以优化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提升学习质量和水平。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传统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与MOOC相互结合,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持者,其主要作用是发挥指导、协调和控制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相关的设计案例,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视听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讨论,教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知识,并且可以自发纠正错误的观点,为学生解惑。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创新上,并且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运用问题求解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的疑点、难点和重点,然后布置相关的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等完成相关的操作,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评价学生的作品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有利于营造赶帮超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相互督促、自我完善,提高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学习效果。第三阶段是课后拓展。在前两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继续在MOOC环境中学习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参与课程的互动和讨论,强化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延伸,积极利用MOOC继续深入学习各类型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前台交互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充分将开放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相互促进,使得MOOC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实现互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壮大。与MOOC相互结合,实现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把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也可以把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4结束语

MOOC是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渠道。将传统面对面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MOOC相互结合,能够将两者的优势集成在一起,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减轻教师的简单重复劳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作者:任海鹏 邓春红 汪学文 何晶 范宏宇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健君.PHP动态网页制作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2):112-113.

[2]兰国帅,李慧娟,何博,等.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大学物理》MOOC课程建设为例[C].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14-116.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4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交互设计;移动端互联网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思想提出,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有着更加迅猛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站有着越来越强的认识,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世界,那么社会对于网页设计的人才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加强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对于网页设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艺术院校中,《网页设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对于培养目的有着明确定位,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网页设计人才.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站的构建以及网页的页面设计,熟练应用DREAMWAVE、PHOTSHOP等软件完成网站的开发与设计.而本人在艺术学院里从事多年的专业教学工作,主要教授方向是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为视觉传达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所以本文所阐述有关课程的观点主要是针对这部分人群.而随着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的逐步影响,无论是针对移动端还是非移动端的互联网,人们对于互联网界面的功能及视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移动端互联网在大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思想的提出,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融合.人与界面之间的互动性、人与界面的交互体验等都成为判断好的网站的标准.所以,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应对交互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有所体现.

1交互设计的概念

交互设计作为研究方向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现.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界面之间的关系.当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盛行,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于人与计算机界面之间的关系.唐纳德•诺曼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关注了交互设计的标准语汇.他提出,设计一个有效的界面,必须始于分析一个人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始于屏幕应该显示什么的一个隐喻或者一种观念[1].那么,交互设计实质上就是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自己的语汇是必不可少的.从人机交互的技术层面看,交互设计侧重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如何用软硬件技术来实现,那么交互过程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的结果呈现给用户[2].人类行为作为交互性内涵的最基本层次,决定了交互性的本质是人的动作,这种动作行为包含人和人之间的、人和交互物之间的互动.[3]目前,互联网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互联网也将不同的专业领域融合在一起,就网页设计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页面中的色彩、文字、排版、链接等元素组合而成的.而是要将设计心理、设计方法、交互设计等不同的领域相互融会贯通.特别是现在,从人与互联网客户端的偶尔关联,到如今人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时时关注,人与界面之间的行为关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关系.所以我们在研究并学习网页设计的时候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

2《网页设计》课程的介绍

本文《网页设计》课程主要指高等艺术院校内的专业课程.那么《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为媒介的,结合平面设计、版面设计、动画设计、交互设计等多方面基本要素的艺术学院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够适合互联网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站的站点平台设计出优秀的网页页面,从而能够传递出正确的设计意图.但现在对于从互联网端到移动互联网端革命性的发展,《网页设计》课程应对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所调整.我们对于《网页设计》课程的安排主要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教学策略主要就是指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介等因素的总体性的考虑.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考虑到教学硬件环境,从而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在高等院校中的《网页设计》课程,所面对的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完全被动式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的.我们要采用的是主动教学与被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网页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框架,然后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作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艺术类网页设计创作研究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通过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延伸和发展学生的设计创作个性;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围绕基本目标,以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最后,针对网页设计课程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制作,使学生在网页设计领域具备自学钻研能力,能够运用制作网页,独立完成静态网页艺术设计作品.该作品要达到:(1)整体设计风格统一、主题突出,页面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整个设计具有亲和力.(2)网页功能明确,栏目设计合理.(3)层次清晰,网站结构明确.

3交互设计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作用与课程设置

作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网页设计课程一般的总学时为64学时.一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包括这门课的内容设置和课堂环节设置两个方面.作为高校艺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在课程环节设置中首先要考虑课程目的以及培养对象特征.本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艺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网站建立与欣赏的基础上能与现有的就业市场需求之间解决供求问题.所以本课程应时刻与市场的变化保持紧密联系,在内容设置方面更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社会、科技的发展保持一致.作为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所教授的网页设计课程,主要是以创意、构思、构成元素、版面设计、色彩取向、设计风格等统一表现在一起的页面设计.主要培养对于网页的视觉界面设计,突出网页的审美性能以及页面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我们对这类网页类型称之为“静态网页”.“静态网页”,就是在网站设计中,纯粹HTML格式的网页,那么早期的网站也主要是以静态网页制作为主的.静态网页相对于动态网页而言,是没有后台数据库、不含程序和不可交互的网页.一般看来,是编写什么页面就显示什么页面,不会有改变.通常的这种“静态网页”着重点是信息的传递,和页面的视觉表现.但由于互联网视觉的发展,人们在浏览无论移动端网页还是非移动端网页,更趋于对于页面的交互感、以及页面的用户体验对之的反馈.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体现其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精密的和市场的变化相结合,以市场指导教学内容的更新,并能够使教学促进市场发展.作为艺术学院的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为:(1)网页的基本概念.(2)网页视觉元素分析(网页色彩分析、网页文本分析、网页布局分析、网页对媒体元素分析).(3)站点制作概述.(4)网页页面制作.(5)实践指导.网页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基本概念的讲述,让学生能理解网页及网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大量市场上已有的网站的案例,让学生能全面理解网页、网站、市场、人类需要等整体大框架.在网页视觉元素分析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色彩、文本、布局、多媒体这四种元素分别讲述,让学生能够从视觉语言的角度来理解网页页面的视觉信息传达.在站点制作概述教学环节,主要通过“WWW”万维网的基本概念来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工作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讲述站点的建立.网页页面制作教学环节,主要的内容为(1)HTML语言的讲解.(2)PHOTOSHOP前期效果处理的讲解.(3)DREAMWEAVER页面建立软件的讲解等组成本章节内容.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一个课题,来引导学生建立一组静态页面,通过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更完整地理解网页设计这门课.《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我们在制定教学任务时,是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及特征来确定范围和深度的.笔者对于教学任务采取了层次设计的方式,可以使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自身能力来接受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1):具有一定的网站鉴赏能力以及网页页面的鉴赏能力.教学任务(2):掌握网页页面设计的基本要素:文字、图像、表格等并能利用PS软件做出页面草图.教学任务(3):了解基本的HTML语言,并熟悉HTML页面.教学任务(4):能够建立站点,并完成10个页面的超级链接,能够建立网站的树状模型图.教学任务(5):利用DIV+CSS,构建页面框架,丰富页面内容.教学任务(6):根据不同主题网站的要求,独立完成企业网站设计制作.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是比较成熟的,相比较而言也是完整的.但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应该是紧随时代及市场的发展.网页设计课程亦是如此.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间从未停止变革的脚步.近几年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从非移动端到如今移动端互联网的如火如荼,交互设计的出现更是为现在的网站建立和App建立添加了人机之间的互动性.也可以说交互设计是现如今互联网事业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交互设计也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而网页设计课程对于交互设计这部分内容的融入,在一些高等艺术院校中的网页设计课程有体现,但并不充分,而有些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中完全没有体现交互设计,也有些院校是将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样并不能很好地与网页设计课程做衔接.笔者认为现在对于网页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中应把交互设计纳入网页设计课程中作为课程中一个章节,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手段分别从概念、案例、内容、实践等方面在网页设计的课程中系统的、完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奋鸣.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黄本亮.交互设计的语义层面[J].包装工程,2013(01):38.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乃至全世界。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的社会地位逐渐凸显,校园文化网站建设也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它不仅传递着丰富多彩的视觉信息,也充分体现着独特的校园文化。本文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元素的内涵、特点和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的设计中,旨在彰显大同大学校园文化内涵,贯彻落实大同大学“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表现同大学子对校园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网站建设;中国传统元素;校园文化;界面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承文明与创新知识已成为当代文明的主题主线,在此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网站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而且近年来其社会地位也不断凸显。与此同时,全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激烈,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日益开放和繁杂。因此,应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视角梳理和评价高校校园文化,并逐渐建设完善高校校园文化网站,传承校园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为凝结华夏文明精神和彰显中华人民特质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果将其适当地取舍、借用、打乱、组织、重建并运用到校园文化网站的建设中,将会取得全新的视角效果与经验,提供一种全新的触及世人心灵的感性认知,培养中国风格的审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其中网页版式设计对整个网站的设计构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浏览者与网页信息间的传递载体,例如在版面设计中采用留白的方式营造空灵韵味,在现代的版式设计中有指导意义。在构建中国风的网站时,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不仅会发挥现代科技美与创新美,而且还会体现传统的韵味美,保持着新与旧、古与今、传承与发展的高度契合,能够使网页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之感。大同大学文化校园网站的设计制作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网站的界面设计中,以期能彰显大同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并且能在网页中体现大同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体现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校园文化网站概述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在从事各项课内外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领导、师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取向,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风貌,以此彰显、传播和弘扬学校文化特色。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传递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校园网站就是一个集学习、娱乐与社会活动于一体的虚拟空间,可以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精神和特色。而高校的校园文化网站不仅体现着各个高校的文化,也集中反映了当代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风貌,对于文化的丰富、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元素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如龙凤、麒麟、朱雀、太极、八卦、中国结、书法等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代表并彰显着中国文化神韵。中国元素,是指在中华民族的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与传承的,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中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具有多样性、广泛性、丰富性的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有形物质文化元素和无形精神文化元素,如徽派建筑、梅兰竹菊、朱雀、书法、中国结等有形文化元素,思想意识、价值体系、道德观念、民俗等无形精神元素。在网站构建中,时刻运用着“中国特征”,处处体现着中国式的意境和精神,是构建中国特色校园文化网站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元素在文化网站中应用的意义

1.丰富网页的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元素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传统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网页创造的表现手法。在网页制作中,不仅要恰当地运用传统元素的表象特征,更要深层次地挖掘这些元素所具有的内涵,与传统哲学思想相呼应,共同激荡出更加出色的创意网站。

2.产生文化亲和力

中国传统元素取材于最贴近人民生活与民族情感的传统文化习俗,包涵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准确把握与运用,更能够体现国人的心理价值,使网站更具亲和力,增加受众的理解度、接受度,勾起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联想,唤起对中国情结的共鸣,促进网站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四、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的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的界面设计分析

在研究中,本论文主要是通过设计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界面,结合中国传统元素体现出大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底蕴。网站的设计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首页”、“书香校园”、“校园风光”、“学子风采”、“校园活动”、“舌尖校园”、“关于我们”和“论坛”,从各个方面介绍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使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大同大学“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其中从logo到小图标无不体现着“中国味”,网页以中国风色调为基准,将中国风格和校园文化巧妙融合。

1.翰墨书法演绎校园文化

汉字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符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审美趣味。在网页设计中,汉字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呈现着其“形”的特征,还能体现其审美艺术价值。把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形、神、意进行适当的融合,并运用到网页设计中去,有助于体现网站的文化民族特色。在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中就运用到了不少汉字书法设计,首先表现在logo的设计中。logo图整体以书法为主要元素,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左图右文的手法将传统印章、龙图腾作为设计元素与楷书汉字艺术相结合。红色印章中是运用毛笔一气呵成中国风的龙图腾,线条优美,若隐若现。配以毛笔书写的楷书文字,说明网站的主要性质———传播校园文化。印章与图腾的艺术形式巧妙组合,能让观者感受到浓烈的民族气息。运用毛笔书写“校园文化”四个字,大面积的浓墨书写文字贯穿着整个logo图,不仅突出主题,而且显得雄伟有神,运用毛笔书法“软”的特点能使简约的线条生成丰富的气韵之美,增强logo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不仅logo中运用汉字书法,网站中的滚图也大量使用汉字书法元素,并巧妙地与大同大学的校训相结合,运用书法形式加以表现,展现大同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在每一幅滚图中的黄金分割比例位置处书写“厚德、博学、慎思、笃行”这个同大学子熟记于心的校训,采用行书字样书写,突出我校校训的历史感和厚重感,从而体现出我校校园文化源远流长。在“厚德”这幅画中,整体以墨色荷花为背景,给人以空远悠扬的意境,以行书书写的“厚德”二字,对整个空间进行分割,对空白的切割体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随后以楷体小字对“厚德”校训加以解释,行楷两种字体交相辉映,共同呈现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在“博学”这幅画中,整体背景采用从灰色到白色的渐变手法,灰阶层次的渐变达到空灵之效。行书书写的“博学”二字,从上及下,从左及右,涉及了文字的方向性,文字排列的方向性也会影响视觉效果,在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中文字方向主要有平行、垂直两类,而平行、垂直的文字能给人以稳定厚重之感。同样以楷体小字对“博学”校训加以解释,采用古代文字的书写格式,文字方向从右及左的展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风格的继承。在“慎思”这幅画中,字体圆润灵动,校训的行书字样与解释的楷体字样之间采用浓淡墨交替变化,空间中大量留白,以“慎思”二字对留白处进行分割,形成虚实对立之感,体现书法的韵味美。在“笃行”这幅画中匠心独运地使字迹融合了毛笔的意蕴,好似展示了毛笔书写的过程,别有风味。字体设计风格雅致,简洁中不乏品味。本画面中解释文字较其他几个画面较大,这里把解释文字作为填充空白的元素加以运用,不仅能够展示书法的独特魅力,而且也有补充空白之效。网站运用汉字书法让人感受到,当介绍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内容时,适当结合汉字书法,可以增加原有内容的意义与内涵。深入挖掘汉字的造型意趣和文化底蕴,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可以提升网页的文化韵味。

2.水墨经典阐释校园内涵

水墨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以水墨的形式描绘中国的山水人情。以毛笔、纸、绢等绘画媒介,将笔的提按转折、疾徐轻重与墨的虚实强弱、干湿、浓淡相互搭配形成无穷变化,以绘画语言的形式表现中国文化特色之美。在大同大学校园网站中构图背景主要以水墨画为主。例如首页中的滚图设计以水墨山水画为背景,配以浓重笔墨书写出的圆,中间以汉字书法画龙点睛,整体营造出一种空灵之感,有浓浓的文化厚重感,与校园文化的风格交相辉映。其中,背景选择大量留白的水墨画,不仅可以方便其他元素的添加,也可以营造出空灵意境。在网页设计中更是如此,将中国式的艺术审美运用到设计中,让空白在字与图之间自由游走。中间以浓重笔墨书写出的圆,不仅可以体现中国特色,而且极具吸引力,把观者的目光第一时间聚焦在圆中间的内容上,突出主题。去除了外在复杂雕饰的墨白,传达了一种朦胧美感,也表达了一种特殊的张力,在网页中灵活运用墨白,会突出所表达的信息。在设计构思上,水墨元素的作用是平衡网页,水墨画元素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和视觉符号,它所营造的氛围,能呈现出东方人独特的感觉和心境。这幅图片画面中由水墨元素、墨竹、奇石共同组成。其中水墨元素能在水与墨、黑与白之间形成浓淡变化的色彩层次,在用水墨晕染出圆之后,在圆的缺角部分继续晕染出几条锦鲤,通篇水墨画将墨之黑作为主要色调,通过创造黑与白的气氛,将元素以一种非常单纯的方式最直接展示给观者,画面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利用墨之黑色作为设计元素,既简洁有趣又能体现传统美感。不仅如此,水墨还可以与其他元素配合使用,例如以水墨图形勾勒与渲染出水墨鱼缸,锦鲤在勾勒出的墨色鱼缸中游动,营造出含蓄单纯、优美恬静的水墨意境。所以将水墨元素与其他元素配合使用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设计表达上,采用水墨晕染的艺术效果,墨滴在水中舒缓地晕染开来,墨迹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可以想象它变换成连绵的山峦、广阔的大海、飞翔的仙鹤等,最终回归于墨迹本身的形态。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水墨的魅力在于它写实与写意兼具,在黑白的空灵世界中,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将水墨画元素应用于网页设计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水墨画元素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表现手法能融合不同风格设计形式,绘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网页设计的水墨元素运用能延续现代人从古代传统文化中继承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水墨画元素的灵活运用不仅能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传递中国民族文化特色,还能有效地传递表达主题信息,具有极高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3.传统色彩点亮校园经典

传统色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下,传统色彩不仅讲究视觉美感,而且重视色彩的象征寓意,例如在中国红色被看做是喜庆色,颜色本身鲜艳明亮,也寓示红红火火、生气勃勃;又如黄色,因其明亮,被看做是阳光和大地的颜色,寓示期望、智慧、文明。不仅如此,黄色还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色,象征着古代中央。在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设计过程中,主要以中国红为基调配以中国黄加以修饰。红、黄色是中国传统吉祥的象征,红色具有强烈的感知性,是血液与生命的颜色,是国际上以中国命名的颜色,即“中国红”。“红配黄”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热烈的视觉效果,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网站中首先可以看到logo是红色印章图案,突出中国味,与之配套的导航条、小图标均采用中国红与黄色相搭配。通过对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的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制作网站时,要保持网站色调的一致性,整体性是网站和谐的前提,每个网页、每个区域对色彩的运用,必须把握色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就像大同大学文化网站制作中整体采用“中国红”为主色调,不论是logo、导航、图标基本采用红色,强调整体协调性。其次,根据传统色彩的特点,灵活运用,把经典的色彩感觉引入到网站中,例如在网站中引入“中国红”、“中国黄”,主要目的在于营造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情调。再次,对中国传统色彩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例如打破常规的色彩组合方式,这样可以搭配新的视觉效果。把徽派建筑、晕染的墨滴与红旗相组合,对以墨色为主的冷色调创新搭配鲜亮的“中国红”,两种颜色形成对比,刺激观者视觉,给人印象深刻。最后,在网站制作中注重现代风格色彩与中国传统色彩的融合,使二者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区别,体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时代感。在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中以传统色彩(中国红、中国黄)为主色调,辅助色选用现代色彩,如有青草绿、宝石蓝、浅杏黄等,使网站既具有历史感又具有时代感。

4.古典图形彰显校园意蕴

中国传统图形具有中国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经过历代传承经久不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多样,既包含了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绘画,还包含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印章等。中国传统图形不仅是欣赏审美的体现,更是哲理与深刻寓意的化身,这些图形的作用甚至超越了文字符号,形成了具有深层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在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中运用到的传统元素有荷花、梅花、墨竹、奇石、徽派建筑、红旗、锦鲤、笔墨、书籍等。其中,荷花代表圣洁,是佛教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古代名人墨客都以荷花象征自己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荷花在此网站中,彰显校园文化高洁之意,突出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者的高尚品质。梅常常常被看做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也是岁寒三友之一,梅以其凌寒独开的傲雪精神和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被人们所喜爱,象征高洁、坚强,而笔墨、书籍也是中国传统元素的象征,并且体现着网站的主题———推广校园文化。竹,是君子的化身,彰显气节,乃“四君子”之一,代表着坚持、正直、清高,在此运用说明同大学子拥有竹一般的气节。奇石,也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尤以玉石为代表,古代文人骚客以玉指代自己高尚的品格,而且玉不离身。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为装饰特色,成为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国旗上的五星象征中国全体人民对党的拥护爱戴,是中国在世界的标志和象征,彰显我校一直坚持和拥护我党的正确领导,此处体现着我校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同大学校园文化网站所运用到的传统元素均与传统文化密切联系,荷花、梅花、墨竹、奇石、徽派建筑、红旗、锦鲤、笔墨、书籍,它们不仅说明网站的性质———传承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厚重感,而且说明同大学子拥有像荷花、梅花般高尚的品格———探求真理,不畏严寒。所以在网站中运用传统图形、图案时,要选择与网站主题相贴近的传统元素,不仅如此,更要深度挖掘传统图形深层意蕴,做到形与意、神与态的高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图形为现代网站设计制作提供了血液和灵魂,将其放置于现代网站设计中发挥出无限的正能量。

5.哲学思想弘扬校园精神

适应性和包容性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中国传统元素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艺术与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传统元素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思想相存相依,与华夏民族传统人格一脉相承。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天人合一,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哲学,与网站设计的理念也是一致的,网站设计也是要达到整体的和谐,中国哲学主张世界是多样化的统一,认为以宽广的胸怀、有容乃大的气概,兼收并蓄,使世界达到“和”的理想境界,传统汉字书法艺术与传统图形的最终理想境界都是和谐,但这种协调与均衡并不是简单的线条处理分割,更不是一板一眼的类似数字化的均衡排序,而是通过对各种艺术设计表现手段的运用,达到一种整体上的制衡,即“中”与“和”的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释并存,而中国元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讲求中庸之道,表现在网站设计上则是整齐、浑厚、中和的风格;道家主张法贵天真,崇尚自然,渗透到网站设计制作中,体现了黑白、虚实、浓淡、刚柔等艺术特点。佛教文化主张讲求禅机、心悟,在网站设计中的留白,在空白处留下无限遐想空间,从有界到无疆。儒、道、释三家哲学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传统元素是它们有机的结合,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影响使它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精髓。

五、结论

通过制作研究中国风校园文化网站,不仅可以发展中国特色,而且可以传承校园文化。让浓厚独特的校园文化以中国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中国味,更贴近学生心理。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习惯,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现代化的特点,更要注重对民族性的发掘,设计出具有国际性、实用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网站。但是,本网站的设计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应拓展传统元素的素材范围、应设计传统元素的动态效果之美等等。因此还需在后期的制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制作现代文化网站时,对传统元素加以适当的改造提炼,能使网站更显历史厚重感,然后再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审美情趣去发掘传统的精华,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古今互补才能形成中国特有的设计风格。

作者:杜佳慧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2]陶亮.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及运用[J].文艺研究,2012(8):9-25.

[3]高桂清.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M].大众文艺,2010(24):18-33.

[4]梁景红.网站设计与网页配色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3-145.

[5]郑忘平.网页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及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6]荆婧.试论中国元素在世界电影中的呈现[D].重庆:重庆大学,2011.

[7]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134-156.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6

【关键词】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软件

一、基本概念

在现当代的电子信息时代,媒体主要是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功能是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是一种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者技术手段。媒体一词(Media)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首先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实体,兼具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材质种类繁多,如绳结、龟甲、竹片、金属器、石碑、丝绸、纸张、图画、书籍、光碟、磁带、闪存卡等存储实体;另一层是指信息内容的表象(或者说传播表现形式),是这个媒体实物所承载的含义和内容,比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本文所说的媒体,主要是指后者。多媒体(Multimedia),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播媒体组合,组成部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其它软件编写的互动功能等。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提下,把音频、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处理技术,集成在一起,而且把各种模拟信号,转换成规格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就对它们进行加工、编辑、存储、转换,还能实现查询和检索。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

二、发展环境及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经济与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的发展趋势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在信息社会里,现代化信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成为了国家信息技术建设的根本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坚决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认真执行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动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无脑接受,知识内容多以枯燥的文字知识为主,形式单一,吸引力低下。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教学手段,通过使用班级投影仪、教室电子白板、高级音响设备、中央控制系统等数字教学设备,配合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具有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提供更加理想的教学体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其核心在于所有环节数字化、无纸化教学的实施,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通讯技术,及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延伸,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表达更加多元,增强学生的互动选择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他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充分体现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教师教学策略的,它可以用来展示和传达知识信息,学生可以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相应评价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与针对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教师用,比如课堂演示使用、模拟实验;第二类是学生用,比如学生自主学习类别、教学游戏、复习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主要分为软件大纲编写、设定交互类别和触发关系、文字声音等素材准备、软件画面设计、软件代码编写、软件的测试反馈修改这几方面的内容。

五、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

1.演示文稿制作程序PowerPoint,是由美国硅谷的Forethought公司在1984年出品的第一版幻灯片演示软件,在1987年由微软公司收购(这是微软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收购),并逐渐改善至今,共经历了十多个版本的变化。PowerPoint可以制作相册、运用母版、图片运动、应用版式、触发器设置、共享演示等,PowerPoint的出现给数不胜数的抽象想法披上了可视化的华丽外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交流更加便利易懂,将所有事情转化为销售宣传的态度,应用领域越来越广。2.可视化多媒体开发工具AuthorWare,这个单词是由Author(作家;创造者)和Ware(商品;物品;器皿)两个英语单词组成,含义是作家用来创造商品的工具,是Multimedia公司于1987年出品,是一种基于流程的解释型的图形编程语言,通过图标的调用来编辑流程图,替代了传统文字语言编程模式,可视化编程和互动性是这款软件最大的优点,使用过程非常直观,简单,其面向对象、基于图标的设计方式,使多媒体开发不再困难。AuthorWare自问世以来,获奖无数,更被誉“多媒体大师”,版本不断更新,当前的最新版本为AuthorWare7.0。3.动态几何画板TheGeometer'sSketchpad,制作方美国KeyCurriculumPress公司,几何画板提供丰富而方便的数学和物理中的平面几何,矢量分析、函数作图等动态几何工具,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功能,教师就可以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课件,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思想,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课件的优劣,而与软件编写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关系不大,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最爱的教学软件之一。4.网页编辑与制作软件Dreamweaver,中文名称“梦想编织者”,最初为美国MACROMEDIA公司于1997年的,2005年被Adobe公司收购,经历了20个版本的更迭,当前最新版为DreamweaverCC2019。Dreamweaver是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所见即所得网页代码编辑工具,支持多种外部插件,提供无限扩展能力。5.矢量图交互式动画Flash。Flash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由Macromedia公司在1995年出品的,是世界上最早商用的二维矢量动画软件,由简单的工具和时间线组成。后由Adobe公司收购,到2015年,版本为AdobeFlashProfessionalCC2015,后改名为AdobeAnimateCC,当前最新版本为AdobeAnimateCC2018。

六、总结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孙丹(导师:席恒).《TPACK视野下小学音乐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成效级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05-30

[2]朱永宾.《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1-01

[3]田玉娟.《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测评研究》,《智库时代》,2019-04-08

[4]孙年芳.《Flash动画在网络中的应用》,《硅谷》,2012-07-08

[5]齐波,梁磊.《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科技风》,2011-06-25

[6]陈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科技传播》,2012-10-23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7

编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编辑的工作,需要满足人们的阅读、视听等精神需求而出现的专事文化选择的社会角色。随着网络出版的兴起,原有的选题策划、审稿、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传统工序简化为网上信息的传递与,也改变了原有的编辑过程,对编辑的工作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随着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应用,传统学术期刊编辑多环节的工作逐渐向系统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⑤。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编辑技能,还要具备熟悉和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更加有效的编辑工作。网络出版给学术期刊出版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得原创作品、编辑加工以及印刷发行都通过网络完成。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认同与转变,也极大地转变了编辑的职责和理念,进而改变了现有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编辑专业技能和职责理念的转变

王树槐指出,期刊编辑是期刊社的核心人才,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当下网络出版潮流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应势而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识别文章的学术价值,以适应纷繁庞杂的信息来源和转瞬即变的信息更新速度。尽管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形式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纸媒出版形式尚需时间来检测,但传统出版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网络出版对学术期刊的选题、审稿、排版、校对等流程化技能的要求。作为多元出版方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出版面向的受众更加广泛,传播更加迅速,由此要求编辑人员的能力素养要符合网络出版的新特点。结合国家颁布出台的《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和总结网络出版工作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网络出版至少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发生了明显转变①。首先,网络出版搭建起学术期刊与作者、读者之间更加生动和深入的沟通互动平台,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从后台走向前台,实现了与作者、读者的零距离互动交流。这就对编辑人员的沟通耐心、反馈速度、应变能力等服务型职业素养以及编辑本人的学术素养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超星的“域出版”就允许读者对学术期刊评论,实现与编辑的即时沟通。编辑则需要对读者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问题及时做出专业的回复和解释。其次,相较于传统出版模式,网络出版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基本的网页实现能力,如素材整合、内容加工、网页制作、受众调查、论坛管理等能力,以保障网络出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传统文字编辑人向出版策划人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中,编辑的主要角色作用是进行文字的加工和把关审查,不断利用编辑工作扩大信息的交流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文字编辑能力。相对而言,传统纸媒出版模式较为固定和僵化,在长期制式的出版活动中,各种期刊均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形象特征。对此,应当辩证地予以看待:这虽然能够笼络一批本专业领域内的稳定受众,在圈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但也在无形中为自身设定了准入壁垒,限制了圈外受众的流动进入。编辑在传统出版模式下,业务角色相对简单,只需要做好文字处理工作,做到对单位负责、对期刊负责、对少量专业群体负责即算是达到了合格。然而在网络出版愈显生机的情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内容的筛选、整理和加工已然成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其背后深刻地体现出网络出版编辑从文字处理向文本策划转变的趋势。整体性出版策划对编辑人员而言,不仅仅意味着文字的编排和校对,更意味着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通盘把控,统筹考量各类资源的搭配比例和结构布局②。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完整地呈现单篇论文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适当运用图像(如重要作者的头像)、音频(如编辑录制的编者按),或者专家学者为推介作品而录制的视频等资源,甚至以专题的形式推出一组文章,则既保留了学术论文的严肃性,又能体现编辑和期刊对文章的重视,也能让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论文的学术背景和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期刊与读者和作者沟通的交互性、共鸣性和可视性,也进一步增强网络媒介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年来一直坚持以专题的形式组稿约稿,并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和学报网站,以及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国家社科期刊库、中邮阅读网等网络出版平台,加大与作者、读者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外学术推荐,积极扩大期刊影响力。因而,对于一名优秀的网络出版编辑人员而言,对出版内容的定位策划、对信息资源的采写加工、对传播内容的监督把关和对传播途径的设计反馈等四个方面的知识是相依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网络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更应注重全方位能力的整体性再塑造,从而转变成为能够独立担当的网络出版策划者。

网页制作论文范文8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不断探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应适应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各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及高校实际,研究适合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材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由于不同专业所涉及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同,笔者提出了自下而上的“1+X+E”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1+X+E”的课程体系即为1门核心课程(必修),X门核心课程(必修或选修)和E门提高课程(选修),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1门核心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其教学目标为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打基础,为后续课程做准备。“X门核心课程”为一组计算机技术基础应用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一般不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E门提高课程”为其他选修课,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开设高级程序设计与算法系列课程、数据库及网络系列课程,这些涉及计算机前沿技术的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部分学生希望较深入地掌握应用开发技术的需求。“X门核心课程”中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应根据专业性质、工作需要、学生基础、学习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区别对待。如理工科的学生,应当具有开发应用软件的较强能力。为此,应当根据需要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操作环境和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等知识。文管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使用和开发能力。应当学习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课程。

当前,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成为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还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作为学生能力的评价标准将不再适宜。目前,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传统应试阶段,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有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时,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以后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高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要多样化,在评价中肯定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不迷信唯一答案。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作为主体,还应包括平时上机能力、与专业课结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可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分为基础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

考核形式也可多样化:平时成绩考核、期末成绩考核、等级考试考核、考试系统考核、大型作业考核。全部采用上机考核的形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强调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平时成绩考核:指平时学习的作业情况、实验出勤和实验效果等,此外,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实验效果等均作为平时成绩,占成绩总评的10%~20%。期末成绩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主,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突出学生对计算机的构成、网络的组成等概念的理解,占总体比例的20%~30%;实验操作技能主要考查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突出学生能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工具来使用,占总体比例60%~80%。等级考试考核:是期末成绩考核有益的补充。以能力考核为主、规范考试方法。考试系统考核:建立涵盖了全部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每张试卷中主观题目(考察基本计算机理论知识)占20%~30%,其余部分均为计算机操作技能题目,集中体现了该课程以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为主的定位。大型作业考核:结合本专业的需求,出一些项目作业让学生完成,可以以论文、讨论形式提交,从中可考察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还可以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若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另外,学生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各高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内容分为若干模块,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可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FrontPage网页制作工具。学生入学后进行分模块测试,测试结果分成三个等级,完全具备上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的为第一等级,达到第一等级后可免修该课程的所有模块;部分达到要求,还不完善的为第二等级,学生可以学习自己不熟悉的模块;没有或较少接触过计算机的为第三等级,按现有的教学大纲和学时进行教学。这样在一学期授课结束后,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大学生应具有的信息技术素养。实地讲解,精讲多练。将部分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放到实验课中讲解,同时适当增大实验课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