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管理工作范例

外包管理工作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稳定市场地位,必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及时对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调整,创新优化管理流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重要地位,而企业与外包公司合作,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所以,需要企业能够加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针对现阶段管理问题作出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重要作用分析

1.1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涉及多项管理内容,如日常考核、薪资、人员档案信息等。各项管理内容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及财力,虽然目前很多企业能够通过引进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方式优化管理流程,或通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但还会因人才流动、设备成本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若采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促进企业与外包公司进行合作,根据市场环境给予外包公司相应的管理费用,外包公司提供人力、物力实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通过支付合理费用的方式享受更具专业性的服务项目,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得到保障,同时降低其自身的管理成本。

1.2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若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无法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极易被市场淘汰,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最终面临倒闭风险。而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业务外包模式,可减轻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量,促进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规划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与发展企业自身核心业务,以达到推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效果。

1.3提高企业战略能力。市场环境变化较快,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战略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形势的变化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发展需求及发展目标制定最佳的发展战略。而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其在决策过程中若接触太多的结构性事务,容易降低整体决策水平,导致企业战略能力得不到提升。实施业务外包管理,能够将很多复杂琐碎的结构性事务交由外包公司进行处理解决,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战略性工作中,提高战略决策能力。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问题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问题主要包括外部环境、服务供给方及企业内部管理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以上三方面作出具体分析,以促进企业更好地找出外包现状问题,制定最佳解决对策。

2.1外部环境。首先,现阶段外包市场并未针对外包管理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很多资质不足的外包公司也能够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管理工作,导致相关管理工作难以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管理目标。同时市场上也缺乏能够管理外包公司的监管部门,长期维持只会降低外包公司的信誉度。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加之受到管理成本、人员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水平较低。最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未根据外包管理建立专项制度和相关标准要求,执法能力也相对较低,导致外包市场发展滞后。

2.2企业内部管理。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现阶段存在的外包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进行阶段容易出现违规操作、人员缺乏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且部分企业还存在家族化管理情况,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较低,影响企业整体发展能力。(2)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外包工作内容基本以档案管理为主,但仅将档案作为业务外包管理内容来说,并不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也无法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原先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可能会发生岗位调动或者由负责该工作转变为协助外包公司完成相关工作,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容易产生错误想法,认为自身在企业的工作价值已经严重降低,进而出现离职情况,引发人才流失。(4)在与外包公司进行合作时,未能有效保护好企业相关信息资料,且部分业务项目被外包后,很多企业就难以获得该业务项目所产生的相关信息。(5)企业与外包公司需要签订相关合同,在合同到期后企业需要将先前外包出去的相关业务项目收回,这种情况下业务项目所对应的管理职能需要重新进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等问题。

2.3服务供给方。一方面,企业将相关业务项目外包给相应的外包公司后,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合理高效完成相关外包业务项目,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但目前很多外包公司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并未持有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且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未能为企业提供专业、规范和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起其特有的产品和企业形象,但目前外包公司定制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外包服务项目,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要求。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3.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时间较短,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在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情况,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合理全面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与外包公司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规操作和行为难以得到正确的约束和管理,同时也无法明确企业与外包公司的责权范围,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

3.2缺乏明确的外包需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涉及多项业务内容,管理人员应明确外包需求,才能合理有效开展外包业务,为企业人力资源高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但目前很多管理人员对企业外包需求缺乏认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结构形式、成本、保密等级等方面不了解,这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外包缺乏合理性、针对性和安全性,容易引发多种风险。

3.3信息泄露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在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虽然很多外包公司所管理的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业务,但在很多业务中也涉及较多的人力资源信息。若企业所合作的外包公司信誉度较低,则极易在外包公司管理开展相关业务时引发信息泄露风险,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4企业与外包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对工作人员的精神思想和工作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但外包公司也具有其自身的文化风格,在与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外包管理工作时,容易体现出该外包公司的文化风格,若两者文化不能有效融合,容易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引发相关问题,使管理进度滞后,影响企业的发展。

3.5外包市场发展不成熟。一方面,我国外包市场发展不成熟,很多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工作时,难以准确有效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公司的相关信息内容,导致在外包公司选择过程中容易引发选择风险;另一方面,针对国外一些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外包公司来说,其缺乏对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了解,缺少实践经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容易与国内文化发生冲突。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水平的有效对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业务外包管理效果,避免和降低业务外包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风险问题,还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重要价值,了解外包需求,通过加强重视和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促进业务外包的有效进行与发展。

4.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机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及需求完善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能够对外包市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外包公司所提供的资质符合要求,所开展的外包工作对应的收费标准合理,还能在外包公司开展外包管理工作时,根据其管理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与处罚,从而达到维持外包市场秩序,推动企业与外包公司协调发展的目的。比如,在监管过程中,可对不讲信用和违规操作的外包公司实施“犯规记分制”管理模式,即根据外包公司实际行为按照相关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加强执法力度,每年都需要对外包公司进行年检,当外包公司一年中扣除分值达到十二分时,应暂停其营业执照。

4.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开展业务外包。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针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制度及规范标准,能够更新观念,正确认知和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其次,在业务外包过程中,需要先对外包公司进行了解调查,能够确定外包管理需求及管理目标,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合理评估,综合多方情况建立正确合理的外包流程及方案。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内容及因素较多,为了确保业务外包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需要针对业务外包项目内容及管理要求建立绩效评估机制,能够对业务外包进行实时管理和有效监督。最后,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公司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事先做好信息调查,确保所选取的外包公司信誉度较强,管理水平较高。

4.3签订保密协议,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保护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企业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应与外包公司签订信息保密协议,在外包公司管理外包业务项目过程中,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企业可根据协议内容及条例对外包公司进行处罚。另外,针对企业与外包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应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外包公司的相关信息会被公布在信息管理平台上,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查询了解;另一方面企业与外包公司可借助平台进行信息资料的共享、交流和传输,解决交流滞后和沟通障碍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效率。

4.4提升外包公司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除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外,外包公司也需要做好相关工作,提升服务水平。首先,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重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能够利用先进设备及技术对公司的外包业务项目服务质量进行优化提升,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外包服务。最后外包公司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在相关管理问题上能够与企业进行有效协商与合理沟通,让企业更好地信任自身的外包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共赢。

5结语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2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规避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为了分担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建立。而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转让外包,势必会存在内外部风险问题,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风险规避,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基本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是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具体是指在企业进行人力管理时,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承包给专业的外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被称为 HRO 形式,外包模式展开之后,对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减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需要完成核心工作内容,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很多大规模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单独完成成千上万工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工作压力,其他重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实施过程中,其外包业务已经非常全面,几乎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外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薪酬外包、薪酬管理外包、薪资外包、福利外包、薪酬福利外包、工资外包、社保外包、社保代缴、个税代缴、人事外包、人才外包等。而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时,也容易受到风险问题的影响,以下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进行分析。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存在的风险

(一)外包商的风险。外包商风险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主要问题。以下对外包商给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1、外包商的资质风险问题。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市场中,由于外包模式刚刚建立,市场制度不够规范,导致很多不具备人力资源外包资格的企业进入市场,其资质不符合标准,并且很有可能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甚至是“皮包公司”。企业一旦与不具备资质的外包商建立外包合同,势必会增加外包服务风险问题,影响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2、外包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问题。外包商是企业将人力资源转让管理的主体单位,也是后续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如果外包商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效果较差,将会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问题。3、与外包商之间的利益风险问题。在企业与外包商签订合同后,也会承担一定的利益风险,其中就包括与外包商之间建立的合同风险问题。与外包商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合同,如果条款不明确,或如果法律未生效企业提前给予外包款项,将会受到一定的风险问题影响。

(二)员工风险。员工风险问题也是外包商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实际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中,外包商要实施对被外包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分析,确保外包管理工作更加积极合理,同时在外包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各项外包工作的管控,加强外包工作质量管理。在外包服务工作开展中,员工风险也十分严重,如外包商容易克扣员工的利益。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公司由于资质不全或者是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经常会存在对一些员工的福利告知不明确或者是隐瞒的情况,甚至不会与员工签订相关的福利政策,出现私吞员工福利的问题。

(三)经营风险。21 世纪是人才发展的时代,人才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的企业经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模式会面临经营安全风险。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外包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外包商自身的经营风险问题,外包商仅与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合同,不接受企业的经营指挥,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之外,一旦外包商自身的经营管理遇到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二,企业经营受到外包商人力资源管理的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而外包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一旦外包商出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损,将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组成以及人力资源建设带来较为严重的风险管理问题,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实施。

(四)文化差异风险。企业和外包商签订合同后也会存在企业文化差异风险问题。企业和外包商之间企业文化不同、管理理念不同将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问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外包商如果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文化以及管理理念实施管理,将会出现人员管理与企业管理脱节的现象,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下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建设。

三、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规避对策

(一)外包商风险的规避对策。外包商风险规避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良好实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选择外包商之前对外包商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查,谨慎挑选。主要针对外包商企业信誉、企业文化、企业资质和实力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严格的对比筛选,与本企业文化进行对比,选择适合本企业、具有良好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2、落实好外包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的有效建立。合理合法的合同建立十分重要,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人力资源外包风险问题。如,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签订,同时与外包商之间建立各项订立标准,从而实现合同的合理签订,也能够落实好外包商与企业之间合理公正的合同建立,减少合同利益风险。3、企业应该与外包商共同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工作。主要针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培训。说到底,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人力资源部管理都交由外包部门,所以应该做好外包商的培训工作,也是为了提升外包上的企业管理能力,确保外包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升级,从而落实好各项外包的综合优化管理。

(二)员工风险的规避对策。员工风险的规避,是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的负责,也是防止外包商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一是企业应该做好外包工作的细化管理,不应该“无作为”管理,须定期做好对外包商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工作,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外包商出现员工风险问题,以及影响外包商工作效果的问题,并且在外包商的风险管控过程中,应落实好各项风险管控工作分析,确保外包商的风险处理工作更加积极合理。人力资源外包细化工作开展中,也可以建立外包管理组长制度,让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进入到企业内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派驻人力资源管理小组进入到外包企业进行公平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二是员工风险规避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企业、外包商以及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防止员工利益受损而无处申诉。如,企业可以直接建立员工福利申诉部门,并透明化本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与外包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员工对自身的福利待遇有所了解,进而维护员工利益,防止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工作开展受到影响。

(三)经营风险的规避对策。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模式展开过程中,企业也会受到经营风险的影响,要求企业经营过程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分析,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更加积极合理。实际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管理中,经营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和外包商都应该尽快完成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升级优化,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实施,减少经营风险。一方面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经营管理理念的完善,落实好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更加优化;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将管理理念和文化注入到外包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以确保外包商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企业的人才建设和保护战略一致,帮助企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外包商也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人力资源福利建设、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工作,完成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升级,规避经营风险。二是企业和外包商应该建立经营监督制度,尤其是企业应该注重对外包商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防止外包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窃取利益,或者违背企业的管理文化,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缺失等问题,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企业不仅要做到对外包商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对其违背合同等相关问题予以追究,防止出现合同风险问题。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3

1.管理者对于后勤管理专业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有的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管理的重心应当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对于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后勤管理方面的财力和物力投入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后勤管理始终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后勤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后勤管理专业化的内容不够明确,同时缺乏科学的专业化管理制度,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没有科学的依据。

3.后勤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医院自身的发展状况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对医院管理环境的科学认识,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模式的实施都无法与当前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导致医院专业化管理水平低下。

二、医院后勤管理运行专业化的策略与途径

1.后勤管理运行要走社会化外包管理策略为了提高医院后勤管理运行的专业化水平,医院需要将后勤管理中相对核心、人力成本比重较高的管理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或者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完

成,同时以契约的方式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这种管理模式可以称之为医院后勤社会化外包管理。社会化外包的形式,一般可以表现为契约管理、契约服务、租赁、劳务派遣等,通过社会化外包管理的实施,可以促进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提高专业设备的投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医院后勤管理中实施社会化外包管理模式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保洁、餐饮、商贸、物资运送等,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后勤项目走社会化外包之路。

2.医院后勤管理核心组织架构的创新

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相比,将医院后勤社会化外包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社会资源的引进,可以促进医院后勤管理在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而为了保证社会化外包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具有以与之相适应的后勤运行组织架构,因此必须要对医院后勤管理的核心组织架构实施创新。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并且确定相应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要促进后勤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将传统的多个职能科室进行合并,成为一个系统的管理部门,以此来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实施扁平化管理,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3.后勤管理与高绩效联动运行

医院与普通的企业、事业单位不同,其在水、电、环境、服务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而且医院的人流量大、环境嘈杂,这些都需要医院具有完善后勤保障,因此后勤管理系统与高绩效联动运行已经成为医院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医院建立统一的IB控制中心是解决医院后勤的系统管理与高绩效联动运行的有效途径。基于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医院把IB中心建设与运行定位在医院后勤保障运行的指挥控制中心,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区域之一。

三、结束语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4

1.1工程项目部支出过大

现在的工程项目部的经费支出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在工程项目部所有的成本当中,临时设施使用所消耗的财政支出占五分之二,是工程项目部财政支出的主要消费用途,但是,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这些临时设施建设较为浪费,甚至还存在超支情况。另外,许多企业的工程项目部在业务招待方面超支严重,虽然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允许有业务招待的情况,而其一般支出费用都有预算指标,但是绝大多数的指标都不能满足业务招待消费需求,甚至有些项目部利用招待费用来进行不正当的交易,给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

1.2专业技术虚报工作量

电力施工企业工程专业技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是由工地的负责人报知工作总量,这会出现专业技术虚增工作量,来提高的报酬的可能,如果这种做法日积月累下来,就会给企业无故地增加很大一笔开销,造成严重损失。

1.3外包工程款项结算滞后

许多的电力施工工程项目的一些技术性不是特别强的工程工作电力公司都会外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而这些外包项目在整个工程当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了。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当中,由于欠缺沟通和制度问题,许多外包工程款项滞后问题严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包工程队伍提不到款,对农民工的工资也形成拖欠。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电力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就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款项,由此使得工程成本增加。

1.4施工材料出现采购环节的问题

在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材料采购过程如果出现对于材料的仓库管理不严格,采购的材料仓库验收滞后而不能入库,入库后不及时登记,出库时不进行及时记录,这都是在仓库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些环节上容易造成对成本核算的偏差,可能导致一些损失。而更大的损失在于在材料采购的时候,不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比对,而是继续与以往关系比较好的供应商合作,所谓的招标已经形同虚设,而且由于和经销商的关系,许多时候对于材料不进行验收和数量统计,这会出现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材料出现质量不高而价格过高的问题,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建设不但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形成质量问题的隐患。

2、做好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

2.1促进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思想转变

要看到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应该以经济、效率和发展的意识高度重视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严格控制项目预算,降低浪费和超支,依靠思想转变形成一点一滴积累企业利润,进而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真正的发展。

2.2抓好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制度落实

应该将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通过责任和制度的落实形成严格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的体系,以严格的制度和管理措施追究款项的执行情况,制止可能出现的浪费,同时形成对成本控制效果良好的单位和个体进行奖励,以物质激励的方式加速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实。

2.3做好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方案

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确保施工和管理的经济性,避免出现资金的挤占和浪费。成本管理工作方案应该关注细节,从每个环节上去研讨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性。为了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方案的有效性和指向性,应该组织全体人员对方案展开讨论,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加以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方案形成高效应用的合理基础。

2.4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工程的外包管理

对于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外包工程部分,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与外包队伍接洽和沟通,随时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控制成本提升的隐患。对于与外包队伍出现的账目和经济问题,要及时了解,分析其产生原因,落实其责任,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对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2.5严格控制电力项目施工材料的质量

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材料的采购过程是控制材料质量的关键,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应该根据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和施工合同严格规范材料的采购,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和合同要求。同时应该应该探寻施工材料在质量上和价格上综合的平衡点,做到既能确保施工质量,又能控制施工成本。

3、结语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5

关键词: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起因;利弊;建议

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是指乡镇政府将内部审计业务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由其提供职业审计服务。研究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现状、起因,分析存在的优缺点,对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改进乡镇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加强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而推进乡镇经济社会又快有好发展。

一、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乡镇党委政府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时,会或多或少地将一些业务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有的乡镇政府甚至是将所有的审计业务外包给了会计师事务所。具体外包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上级政府拨款、本级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或由本级乡镇政府自行投资的规模较大的所有基建工程审计项目;

2.辖区重点村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3.辖区所有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清产核资项目;4.辖区部分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项目。

二、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兴起的原因

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的自身发展缺陷以及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业务专业化、市场化,是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兴起的的主要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条例规定“属于国家审计范围、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相继成立,对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乡镇廉政建设,保障镇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乡镇内部审计发展到今天,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有些乡镇政府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而是将内审职能并入了财政所或经管站;

2.乡镇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有的乡镇政府虽然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如审计室(站、所),但缺少专职审计人员,多数是财政所或经管站编制人员兼职;

3.乡镇内审人员总体上专业性不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建设工程审计项目、资产评估项目、绩效审计项目,并不能胜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审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9000余家,注册会计师106700余人,年业务收入达到1015亿元。会计师事务所及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在保留开展传统的会计、审计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咨询类、评估类的非传统业务;业务多元化的拓展,既适应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符合乡镇政府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对审计服务业务的采购需求。

三、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利弊分析

1.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优势:具有独立、专业、高效的优势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注册,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具有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纳税、有偿服务的特点,在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依照委托合同赋予的权利与义务等相关规定,开展审计服务。与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相比较,无论是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过程等等,其独立性都更加明显。以乡镇内审机构设立在乡镇经管站为例,经管站的职责除包括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外,还包括:负责农村财务“双代管”;负责农村“三资”管理;接受各村委托,记账;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合作社发展等等。乡镇内审机构(经管站),作为乡镇政府的下设事业单位,开展乡镇内部审计业务,比中介机构更具强制性,但是,由于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管理”与审计监督与一身,使得内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多是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注册资产评估资格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因长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其在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熟悉及把握度上,在采集和分析数据的信息化水平上,在开展审计业务的经验值上,比乡镇内部审计人员都更胜一筹。中介机构人员力量比乡镇内部审计机构要强的多,可以开展成本核算、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咨询等各种审计、咨询业务,可谓实现了审计业务全覆盖。而且在审计业务开展、业务报告的出具上,都有规范的流程,其在完成复杂审计项目的时效性上,比乡镇内部审计机构更具优势。

2.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弊端:具有较大的审计风险,大面积业务外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中介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服务机构,其实施审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当中介机构包揽的审计项目较多或出现耗时费力的审计业务时,为节省审计服务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中介机构有可能故意签订简易的外包合同(只是套用了业务约定书模板,没有对服务目标、内容进行详细的约定),并以合同约定模糊为由,缩减审计流程,取消深层次的审计调查和必要的延伸审计,甚至出现审计取证材料不全、工作底稿不完整、原始记录缺失等现象。尽管出具的审计报告看似专业规范,但多是格式化、模板化的内容。对于工程审计项目,中介机构与一些施工单位(或工程承包方)常年“打交道”,个别中介机构执业人员受利益驱使,会搞“钱权交易”,而中介机构的审计过程又缺乏外在的监督管理,从而出现较大的审计风险。乡镇政府管辖企事业单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众多,因机构改革,村镇合并,有的乡镇政府下辖村民委员会多达八、九十个,如果对每个村3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将审计项目全部外包给中介机构,每个村的审计项目收费按1500元计算,那镇政府的该项审计业务外包投入也达到了12万元。如果承揽外包业务的中介机构收费标准较高的话,乡镇政府所负担费用将会更高。可见,在审计业务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情况下,审计业务外包成本不一定低于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本。而且,中介机构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对财务报表总体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予以分析、审计,并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重大问题进行披露;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上级政策、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业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小金库”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审计查处上,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比中介机构都更具优势,更能有效参与乡镇政府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

四、针对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建议

强化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力量,将外包的审计业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减轻乡镇政府财政负担、强化对辖区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乡镇政府不宜采取取消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外包给中介机构的形式。当前,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乡镇政府改善民生、夯实乡村治理、发展乡村经济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审计的“保驾护航”。应进一步加强乡镇内部审计建设,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审计人员,采取将内部审计业务部分外包给中介机构的形式,开展好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由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建议仅将基建审计项目、资产评估项目、复杂的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外包给中介机构,其余乡镇内部审计项目可由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完成。建立和完善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相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如2019年6月1日起施行的《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结合本乡镇内部审计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要注重“选择中介机构、签订业务外包合同、审计项目外包的质量控制、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等关键环节的把控,规范乡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一是要择优选择中介机构。对于数量多、投入大的审计项目,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建议乡镇政府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的模式选择、确定中介机构;对于数量单一、投入较小的审计项目,乡镇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商业信誉、商务报价、服务计划等多方面因素,协助乡镇政府择优选择。二是要严把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签订关。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负责(或参与)业务外包合同的起草。合同条款中,对于服务目标、服务内容、质量要求、报告形式和时限要求、报酬金额与支付方式、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处置等的约定,应尽可能详细周到,且具有可操作性。合同起草后,在正式签订前,应交由乡镇司法所审查,或征求乡镇政府聘用的法律顾问的意见,以规避法律风险。三是要注重审计过程的监督。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参与中介机构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确保方案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及时跟进督导项目实施过程,发现、解决业务外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乡镇政府目标要求。四是要开展审计质量评价。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中介机构的合同履行情况、审计成果、归档资料完整性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今后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加强乡镇内部审计机构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发挥好审计职能作用对于外包的审计项目,乡镇内审人员应全程参与,加强与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沟通合作。一方面,将该项目乡镇政府的目的、要求、侧重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基础信息等及时准确地告知中介机构,指导、监督中介机构全面有效履行外包合同规定的义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乡镇内审人员通过亲身参与,可以学习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从而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内审人员能力和素质。通过与中介机构通力合作,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审帮促”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伟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9(1):34-37.

[2]王家新,郑石桥,吕君杰,张耀中.论建立乡镇政府审计机关的必要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18-26.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6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7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外包管理工作范文8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关于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由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相应的总承包管理规范参照的发达国家在工程总承包项目方面的管理经验。发达国家市场发育程度比较高,大型项目建设主要靠民间融资,而我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因此与资金使用有关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太一样。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总承包项目物资采购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按照《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进行项目采购管理对于提高采购效率、保障采购物资的质量、规避合同风险等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目前国内国有企业承揽的总承包项目多数都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所以其物资采购必须遵守招投标法,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这与总承包管理规范规定的采购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2采购范围和采购方式的确定

2.1总承包单位采购范围的确定

总承包项目工程物资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三种:总承包商采购,施工承包商采购,物资供应商协助采购。总承包项目工程物资种类繁多,而总承包单位的人员配置相对有限,所有工程物资都由总承包单位采购是不经济的,有必要确定总承包单位的合理采购范围。对总承包单位而言,采购范围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成本/利润、质量、风险、进度、自身采购管理能力等因素。文献[4]提出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和主次因分析法进行采购管理范围进行主次划分,即根据事物在经济技术方面的特征,运用数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事物进行分类排序,确定事物的重点和一般。该方法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抓住关键的少数可以解决问题的大部分。通过该方法确定总承包单位的采购清单和总承包商外包清单。

2.2采购方式的确定

国内通常对工程物资一般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分为甲供、甲控和自购物资设备三类进行管理。甲供物资由业主(总承包项目即为总承包单位)作为招标人,签订供货合同,组织材料供应;甲控物资以各分包人作为招标人,在业主的监督下招标,分包人与中标人签订供货合同,由分包人组织供货;自购物资是指除甲供物资和甲控物资以外的物资,由分包人自行采购。根据招投标法规定,甲供物资应公开招标采购,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公开招标时依法进行邀请招标。甲控物资由各分包人分别招标会增加招标成本,还可能会由于单一分包人采购数量不多而导致采购价偏高。为形成数量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并降低招标成本,甲控物资可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各分包人委托其中一家分包单位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其余各分包人参与,总承包单位监督。该做法在大型铁路项目上采用得比较多。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