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微信谣言治理探讨

区块链技术的微信谣言治理探讨

摘要:随着微信的盛行,微信成为网络谣言的集散地,如何有效遏制微信谣言传播是微信谣言治理的关键问题。微信谣言的封闭性、私密性特征以及相关社会组织数据壁垒,导致微信谣言传播快、治理难,目前运用技术手段治理微信谣言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特点,提出运用区块链治理微信谣言的思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有效解决微信谣言被篡改、微信用户抵赖的问题;利用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建立微信信用体系,推动高度分散的节点积极参与甄别、证实谣言,形成谣言共同治理局面;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出社会共建与技术共治相结合的微信谣言治理技术思路,为微信谣言智能治理综合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微信谣言;区块链;谣言治理;微信信用体系;可信数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上网成为主流,微信从一款即时通讯工具演变成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据腾讯公司2021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手机 QQ 用户数为 5.94 亿,比上一年减少了约 5200 万,而微信用户数达 12.25 亿,比上一年新增用户 6100万,微信日活跃用户达 10.9 亿。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成为具有巨大公众影响力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及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微信在方便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为谣言的泛滥传播提供了途径,成为网络谣言滋生的集散地。微信谣言已成为网络谣言的第一网络阵地,是网络舆情的直接制造者,负面舆情影响快而广,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大危害。 正因为微信谣言的影响和危害极大,近些年,政府、业界和学界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微信谣言的研究与实践。政府方面致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但网民素质不一,很多网民是无意或无知而转发,网民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中有效辨别谣言、避免谣言的再次传播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一大重要议题;业界研发一系列微信谣言治理的产品,如微信团队的微信辟谣中心、“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辟谣小助手以及Steemit 平台。Steemit 平台依靠区块链公链技术支撑,用户上传的内容会被记录在链上,任何人无法修改、删除内容。Steemit 平台虽然解决了内容难篡改问题,但是无法做到谣言的溯源以及对谣言发起者的限制和惩罚,那些经常散播谣言的微信用户还是难以得到控制;国内学者对微信谣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谣言特征、微信谣言传播机制、微信谣言形成的动因以及微信谣言治理对策等方面,关于微信谣言的防控与治理主要是从微信用户、运营商、政府、制度等方面研究微信谣言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大多是从宏观层面指出了微信谣言的治理方向,可操作性不强。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来防控与治理微信谣言的研究比较缺乏,目前知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没有,因此如何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运用区块链技术有效防控与治理微信谣言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理论

1.1  微信谣言

微信谣言是网络谣言的一种特殊类型,占有主导地位。它是建立在“强关系网”基础上、被“熟人”用户在圈子社交中自由转发与分享的未经官方证实的信息。微信谣言除了网络谣言带有的特性,还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微信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特征,微信凭借其用户量大,用户之间交流频繁,信息即时交互快,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二是微信谣言具有自由化、去中心化特征,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即时交流软件,人人都拥有信息权限,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们的交往关系和信息交流被网络虚拟化;三是微信谣言具有封闭性与私密性特征,微信谣言一般是通过朋友圈、微信群或私信传播,信息传播具有封闭性,朋友圈又具有高度共享性的私密空间;四是微信谣言具有高可信度特征,微信不同于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微信在熟人之间的信息互动,朋友圈内的成员彼此高度信任,会不加求证信息真伪就转发,加快微信谣言的流传。由于微信谣言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微信谣言是网络谣言中最难治理的谣言,微信谣言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流形式,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公信力,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1.2  区块链

2008 年,中本聪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随后区块链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技术特性迅速引起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关键是在链上的信息充分透明,各个节点和中心都能够平等地分享这些信息,链上的信息可以追溯,不能篡改;由于智能合约发挥的作用,在链上形成的合约关系是充分可信的[1]。区块链核心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分布式账本、时间戳、数据存储、网络协议、加密算法、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共识和奖励机制等,区块链由区块  + 链构成,数据经过数字签名后存储在区块上,各块数据通过时间戳和HASH 算法链接成区块链,采用时间戳记录区块入链的时间,形成一个不可变更的分布式账本,每个节点都保存一份区块链账本,各节点使用 P2P 协议通讯,在共识机制下,各节点相互信任,以广播方式传递信息,使得节点可追溯,保证了各区块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数字签名和时间戳技术则实现数据的防篡改、防抵赖等安全保护,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2]。

 2   微信谣言治理研究现状与困境

 2.1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治理微信谣言的研究

许多学者认为要有效治理微信谣言,建立清朗的微信传播空间,首先微信用户要自觉维护清朗微信空间,不信谣、不传谣,其次是政府、第三方机构要加强监管。也就是说,一是提升微信用户自律能力。加强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宣传教育,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众对媒介素养的系统化认知,以抵制和抗拒媒介的控制,增强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3],提高其对谣言的辨别与批判能力,能理性地看待微信谣言,不盲目、随意转发和扩散谣言,对敏感信息具有鉴别力与批判能力;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政府要在微信谣言治理中起主导作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微信谣言惩罚力度;三是加强第三方机构监管力度。微信运营商要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微信平台注册与信息把关,加强审核与监管力度;四是要借助第三方机构建立辟谣机制,及时遏制微信谣言传播。 目前在微信谣言治理方面微信用户、政府、第三方机构三方的合力不够,缺乏治理微信谣言的联合模式。政府方面往往是事后辟谣处置,主要运用删帖或封号手段,法律和法规对造谣者的处罚不够,无法形成震慑作用;微信运营商为坚守公司信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虽拥有庞大的平台数据,但也不能为微信谣言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传统媒体、行业协会、民间辟谣科普组织等社会组织,虽然拥有辟谣智库,但由于政策、技术等因素不能做到互通有无、及时回应谣言。

 2.2  基于“技术手段”治理微信谣言的研究

 近几年,关于运用技术手段治理微信谣言的研究比较多,其中主流的技术研究有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应用软件助力鉴别谣言。如腾讯微信团队的微信辟谣中心、“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辟谣小助手等,有效帮助微信用户方便快速地鉴别谣言;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微信谣言治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对舆论和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发挥开放、关联的数据运行模式,用数据说话,深入解读,减少传播隔阂,鉴别谣言的信源。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算法,对信息的转发量做精准分析,设定某条信息的最大转发次数,防止谣言信息的大范围扩散[4];三是探究建立微信治理平台。有些学者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建立微信谣言综合治理平台,具有微信谣言监测预警,微信谣言回应引导、微信谣言处置以及微信用户信用评价等功能,实现多方联动快速有效制止微信谣言。 以上关于微信谣言治理技术的研究还都停留在探究、理论层面,缺乏可行性。一方面主要还是停留在研究阶段,操作性不强,腾讯微信团队的微信辟谣中心、“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辟谣小助手等也只是一个谣言鉴别助手,未能真正从技术上解决微信谣言防控和治理;另一方面防控和治理微信谣言的技术研究还相对比较局限,未紧跟技术前沿,疏于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治理网络谣言的优势,使得防控和治理微信谣言成效不明显。

3   区块链在治理微信谣言的应用

3.1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实现微信谣言不可篡改、不可抵赖

 在微信平台人人都是麦克风,意见表达容易、自由,呈现去中心化特点,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就是去中心化,将微信用户信息分布存储在多个网络节点,在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存储一份链上账簿的完整备份,用于记录每个微信用户信息发起、转发、删除等信息,这样即使谣言发起者删除或者撤销信息,也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进行还原,追踪谣言源头。主要实践应用如下。

(1)数字签名。微信用户制作好微信谣言开始时,区块链运用哈希运算获取其数字摘要(数字摘要包括微信用户个人信息、时间、内容等),然后使用 SHA-256 的哈希算法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将其存储到区块链一个区块中,并生成对应的公钥。

(2)全网认可。微信谣言进行数字签名后,区块链将该数字摘要生成的区块、区块号、公钥等信息进行全网广播发到各网络节点“信箱”,各网络节点使用自己的私钥打开“信箱”,再使用公钥对数字摘要进行解密,通过哈希运算进行校验,如校验成功进行全网广播认可,当全网 50%以上节点反馈认可,全网节点将该数字摘要进行备份,区块链将该数字摘要区块进行上链。

(3)不可篡改。当微信谣言者想删除或撤销该谣言信息,或者谣言转发的微信用户想撤销转发信息,因为该谣言信息已生成区块,并上链了,不管者还是转发者一旦有对该信息的任何修改动作,将进行全网广播给所有网络节点,全网节点收到修改信息后,将对该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并与原来备份的哈希序列结果进行匹配,如不一致将全网广播不认可,当 50%以上的网络节点都反馈不认可,那么该微信谣言将无法被修改。

 (4)不可抵赖。微信是建立在“强关系圈”的基础上,具有高信任度,微信谣言者常常引用“我听说”、“有人说”等话语模式,以此增强谣言的信服力,同时也表示自己只是个转发者,怀着不用承担责任的心态,以及目前法律和技术对微信谣言追责难,谣言来源追溯难,导致微信用户随意微信谣言或不加思索地转发微信谣言。区块链数字签名技术将能有效解决微信谣言溯源难,微信用户无可抵赖的问题。区块链通过哈希运算对微信谣言生成数字摘要的同时,生成该摘要的公钥,谣言时公钥和数字摘要一同全网,其中公钥就可定位者位置、确认其身份,当其他网络节点收到该数字摘要,并能使用其公钥解密加密过的数字摘要,即可证明这条信息发送者的身份属实,当微信谣言被证实后,就可通过公钥解密数字摘要定位到谣言者[5]。

3.2  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建立微信信用体系实现共同治理

微信谣言被证实后,追踪到者,触发法律条款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往往很多够不上触犯法律,因此导致微信用户依然肆无忌惮地不实信息、转发者也依然不加思索的转发。利用区块链共识机制技术建立线上技术信任机制,将政府、微信运营商、微信管理者、微信用户以及第三方信用机构联合制定一套信用体系,共同对或转发的微信谣言进行信用评价,从而阻止信用分低的微信用户再次或转发微信谣言,限制其使用微信平台,甚至纳入社会征信平台,对微信谣言相关方起到威慑作用,这样可将传统辟谣机构的事后治理向自动判断的事前预防转变[6]。 传统互联网时代,个人征信体系并不能去中心化,个人信用数据被各家平台独自拥有成为“信息孤岛”。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政府、微信运营商、微信管理者、自媒体平台以及第三方信用机构等个人信用数据整合起来,联合组建信用区块链,一是引入区块链共识机制,赋予微信用户、第三方辟谣机构、微信管理者、微信运营者、政府从低到高的参与权,并且都有鉴定谣言的功能和责任,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可以运用投票功能对信息进行评价[7];二是引入智能合约技术,建立各组织和用户间共同维护、共同遵守的合约,引导重构网络信任和社会信任,从而建立共同治理的微信信用体系,微信信用体系如图3-1 所示,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鉴别谣言。微信用户谣言或转发谣言,将会全网广播,信用区块链各节点收到信息后将用私密解密,能直接鉴别真伪的信息直接全网通告真或假,如模糊信息不能直接确定的通过算法计算其可信度,并全网通告。

(2)证实谣言。全网节点将微信信息鉴别结果通告全网后,谣言界定清晰的信息如超过 50%以上的节点反馈是谣言,将此信息打上谣言标识,通告全网节点;谣言界定模糊的信息,按公式)全网节点总数反馈信度的节点数(反馈信度的节点数各节点信度值×计算信息信度占比值,如超过 50%以上被认定为谣言,并将此信息打上谣言标识,通告全网节点。

 (3)信用评价。对微信用户、微信管理者、微信运营商进行信用评价,采用扣分和加分方式评价。单次谣言信用评价扣分计算维度包括谣言引起负面程度、谣言转发数、评论数、回复数、浏览量、谣言在线时长、谣言主体等,其中谣言引起负面程度由政府相关部门确定,等级一般分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集体层面、个人层面,情节分为特严重、非常严重、严重、一般、轻微。微信用户信用扣分主要根据谣言引起负面程度、谣言转发数、评论数、回复数、浏览量、谣言在线时长等指标来计算信用扣分;微信管理者根据所管理微信平台日谣言数、日转发数、日评论数、日回复数、日浏览量、日平均在线时 长 以 及 谣 言 日 引 起 负 面 事 件 权 值 数 ( 负 面 事 件 权 值 数 ===×负面事件数情节权值等级权值i1i)等指标来计算信用扣分;微信运营商以年谣言数、年引起负面事件权值数等指标来计算机信用扣分。同时区块链对于证实谣言的微信用户、微信管理者、微信运营者给予信用分奖励,单条微信谣言证实信用加分主要依据引起负面事件权值数来确定[8]。

 (4)信用分应用。根据各组织、用户的微信谣言信用扣分,进行划分失信等级,分为 1-5 等级,等级越高,信用越低。并根据失信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置机制。比如,失信等级为 1 的微信用户将限制其一定时间内发言和转发的权力,失信等级为 1 的微信管理者限制其信息的条数;失信等级为 2 的微信用户限制其使用微信的时间,失信等级为 2 的微信管理者限制其开设微信公众号的个数;失信等级为 3 及以上的微信用户、微信管理者、微信运营商将其信用情况纳入互联网征信系统和社会诚信档案系统等社会信用平台,微信账号图标将标识失信等级;失信等级为 5 的微信用户将停止其微信账号、微信管理者停止其微信平台使用;微信运营商年失信等级为 3 以上将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失信等级为 5 将不得评为 3A 信用等级;对于信用比较好的用户采取经济奖励手段,引入第三方赞助企业提供各类奖品,微信用户或微信管理者可以使用信用分进行奖品兑换,以此引导微信用户规范行为,形成人人参与微信谣言治理的局面。

3.3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综合治理微信谣言

 从“互联网+”发展到“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已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同时推动各领域的应用与公共服务集成化、智能化。要综合治理微信谣言,只依靠区块链技术还难以实现微信谣言治理的落地实践,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微信谣言综合治理平台,使微信谣言治理智能化,降低微信谣言治理成本。微信谣言综合治理平台框架图如 2 所示。(1)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信数据链,消除“信息孤岛”。微信用户对未经证实的信息直接转发,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各相关组织拥有的网络数据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相关重要证实信息无法共享,致使人们所获知的信息缺失而造成片面和偏差的认知,从而为微信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条件。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各组织相关网络数据建立可信大数据库,生成一个公链——可信数据链,采集新闻媒体、自媒体、辟谣机构、政府等可信数据,打造一体化可信数据链,消除“信息孤岛”,破除“各组织平台壁垒”,加速可信信息共享、流通,遏制谣言的滋生。(2)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实现谣言治理前置。微信谣言治理一般包括事前预防、谣言证伪、遏制传播、事后处置四个过程。微信谣言的快速扩散主要通过“强关系”下的熟人进行转发扩散,微信谣言者大多数是怀有某种目的,而微信谣言转发者大部分出于情感以及对信息的片面理解而“无意”转发。因此要遏制微信谣言快速传播就必须将微信谣言治理前置,建立微信谣言的预警机制。但由于微信谣言制作手法、传播途径、话语表述、复杂内涵等具有多样化,只依靠区块链技术很难识别复杂多样的网络谣言,因此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实现谣言治理[9]。 区块链将微信、微博、QQ、今日头条、抖音以及网易、百度、搜狐、百家号等自媒体平台打通生成一个应用链——自媒体区块链,实现各自媒体平台信息互通,共同自治。但区块链难以精准判断信息的证伪,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可信数据链,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谣言识别算法程序做反复训练,不断增强算法程序识别谣言的准确率,将训练后的算法程序插入微信区块链上,实时监测网络中正在传播的谣言,识别出的微信谣言打上谣言标识,并分析谣言影响程度,对于影响力比较大的谣言算法程序直接拦截,阻止其传播,对于影响力低的谣言算法程序不做处置,通过预警方式提醒转发者此信息为谣言,由转发者自行决定是否转发。

4   结束语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微信凭着用户量大的绝对优势,成为网络谣言的集散地。微信谣言的封闭性、私密性与危险性特征,使其成为网络空间最难治理的网络谣言。本文通过微信谣言治理研究现状与困境的研究,发现目前造成微信谣言难以治理的原因,除了微信谣言本身特征所致外,其主要原因:一是微信谣言治理各方组织缺乏治理微信谣言的联合模式,相关重要信息成为“信息孤岛”;二是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微信用户及管理者约束管理不够;三是未紧跟技术前沿,疏于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治理网络谣言的优势,使得防控和治理微信谣言成效不明显。因此本文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微信谣言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建立微信信用体系实现共同治理,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微信谣言预警机制,为微信谣言综合治理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了让微信谣言综合治理平台的建立落实,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提出相关措施,消除“信息孤岛”上的政策壁垒;进一步研究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使其能真正实现可操作性,实现微信谣言治理智能化。

作者:廖海生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