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下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策略探析

区块链下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策略探析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资源的产生与发展,图书馆在此环境下也逐步从传统形式转为数字化形式。但数字化图书馆由于下载、复制相对于传统形式更加便捷,因此产生的版权问题也日益增多。文章研究表明,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中保护版权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保护图书馆数字版权,具有便捷、科学的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版权;区块链;时间戳

0引言

数字技术是网络化的产物,数字图书则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数字图书是图书发展史上的重要革新,它改变了图书载体和阅读方式。图书馆数字化,主要是将图书和各类文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储存,方便使用者进行查询和传播。但由于数字图书馆是新生事物,在网络便捷的条件下,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被侵犯问题一直是困扰图书原创者和数字图书馆的问题,只有通过先进有效的科技手段来遏制数字版权被侵犯问题,保障数字作品创作者和图书馆的权益,才能使数字图书馆正常运行。

1数字版权和区块链的概念

1.1数字版权

数字版权和图书版权是一致的。图书版权也叫著作权,是图书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因为任何一本图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作品是作者的私有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侵犯。需要出版和传播作品的,首先要征求作者意见,作者同意后才能出版和传播,出版和传播都要付给作者一定的费用。数字版权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形成的图书作品,电子版图书、网络小说都属于数字化技术形成的图书,它们同样具有著作权,容不得别人擅自使用。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也有自己的版权,因为图书馆收录的图书作品和文献,都是和原创者经过协商,甚至花钱购买的。因此对自己馆内的作品享有版权,使用者如果擅自出版和传播,也是侵犯图书馆版权[1]。

1.2区块链及其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连接在一起,形成链条形式的数据结构,利用密码来保障数据内容不被他人篡改,确保数据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它是将分布式数据进行存储,利用点对点传输,具有共信机制,又具备加密运算这几种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应用,中心化、保护性强、透明度高是区块链的主要特征。去中心化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开放性、扁平化和平等性。和传统的服务器不同,区块链上每一个参与的数据区块系统的节点都是主机,所有运行的数据变更和交易详情都被自动记录在公开账簿上。每一个节点上的数据都是通过数学方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存储、验证、维护和传输的,不需要通过中心机构来计算处理,用户不需要建立无信任机制,也不需要第三方介入。良好的保护性主要是智能合约形成的,智能合约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用数字方式进行定义的承诺。对合约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以此来保护数字资产不被他人侵犯。智能合约在履行保护功能时,全部由代码进行定义,也由代码强制执行,执行方式是全自动化的,其他机构无法干预。智能合约还有自治性功能,一旦启动就能够自动运行,不需要人为干预。自足性也是智能合约的一大特点,它能在运行中自主获取资源,也能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资金。智能合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布性,它不依赖某个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节点进行自动运行。透明度主要是区块链运行机制形成的,区块链将参与交易者的数据和代码信息打包成区块,加盖时间戳,和上一区块形成链条结构参与运行。在运行中,节点负责监听网络数据,并进行验证和存储,节点需要不断地通过算力来计算随机数,然后生成区块信息,并对外宣告新的区块信息。有人形象地将利用算力找到随机数的过程和验证节点的工作称之为“矿工”,寻找过程称之为“挖矿”。根据互联网追求透明度的规则,账号可以全网公开,但用户名要隐匿;而交易过程由“矿工”记账,所有的“矿工”一起记账,就形成区块,区块数据具有不可更改的特性。区块链的算法极其苛刻,如果要篡改数据,需要全网51%的算力,这种条件个人无法达到,因而保障了区块链收到数据的真实性,增加了透明度,值得用户信任[2]。

2我国图书馆数字版权保护现状

2.1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职能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图书为基础形成的图书馆。它将传统图书馆中的馆藏利用数字化制作,用数字化进行管理,方便人们在网络上阅读和查询。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延伸与补充,不是用数字图书来替代传统图书馆馆藏,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作品。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服务形式。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是对图书的保护更加便捷完善,藏书量更多,并且不占用建筑空间。在功能方面,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一样,都是负责对图书进行采集、整理、收藏和流通。但数字图书馆在采集方面具有广泛性,能采集更多的知识信息进行存贮。在使用方面,数字图书馆具有检索、线上阅读、文献传递和相互转化的功能。在时空方面,数字图书馆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图书检索阅读,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去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是某一地区、某一学校的读者,而是面对全世界所有的读者。数字图书馆还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与读者的固有关系,传统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但数字图书馆更像一个知识交流平台,它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知识,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品放在数字图书馆中进行传播。

2.2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性质

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在运行中有3种形式:公益性、营利性和混合型。公益性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营利性图书馆需要通过会员方式,缴纳月费、年费才可以使用,例如狂人图书馆就属于营利性数字图书馆,用年费、月费的方式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缴纳费用后,可以在图书馆查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读秀等图书馆的文献,还提供杂志查阅、英语文献、医学文献和法律文献。百度文库属于混合型数字图书馆,其中有些文献下载阅读是免费的,来源是用户将自己的文献资料在共享文档上传后形成的,另一部分则需要用户付费阅读。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性质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是传统图书馆的延伸,属于传统图书馆的一部分,按照传统图书馆的使用性质,数字图书馆应该具有公益性质,让用户无偿使用。但实际上,目前的数字图书馆从保护作者权益出发,收取费用是保护版权的手段,也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2.3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数字图书馆产生以来,方便了读者使用,缓解了传统图书馆人多形成的困境。数字图书馆由于自身具备的优势,有逐步取代传统图书馆的趋势。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家中、在路上都可以随时登录,无论是清晨还是午夜,都不妨碍读者使用。在2020年春季的疫情期间,数字图书馆发挥了超常作用,它避免了传统图书馆人员聚集的危险,又满足了读者需求。由于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产物,也存在版权被侵犯的问题。我国的版权问题一直困扰着出版界,包括图书、音像甚至影视作品的版权。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盗版图书和盗版音像制品因为价格低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盗版的出现,严重妨碍了正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销售,这不仅是出版社的损失,也是作者的损失。打击盗版的工作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数字图书、数字音像制品问世,纸质盗版和音像盗版才逐渐收敛,但随即,这种盗版转移阵地,成为网络盗版。网络版权被盗的形式和纸质盗版有所区别,纸质图书盗版受损失的是作者和出版社两方面,数字版权被侵犯的受害者是作者个人。被盗的方式主要是网络作者创作的诗歌、短文章,被别人改头换面使用。甚至有些作者的长文章完全是拼接他人的文章,将不同作者创作的同类文章拼接在一篇中,就成为自己的文章。这种盗版因为网络传播具有广泛性,原创者发现自己的文章被盗而无法维权[3]。

3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数字图书馆的机制

3.1利用点对点技术为数字图书馆进行确权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和数字图书馆版权被侵,很大原因是数字图书的确权问题没有得到规范。在技术上,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很难对数字作品进行确权;在个人应用方面,很多无名作者的数字作品到网络上,起因就是想借助网络的开放性来传播自己的作品,并没有确权意识。在形式上,网络数字作品种类繁多,有文字、图像、视频、声音,还有动漫形式,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确权有一定难度。数字图书馆在确权方面存在的难度更大,因为图书馆资源本身就是公共资源,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对使用者进行限制,就会违背图书馆宗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缓解数字图书被侵权的问题,可以利用点对点技术,也就是分布式账本形式。在网络环境中,利用全链节点来建立地位平等、集体参与、具有较高透明度又有比较强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共信机制。这样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数字作品的创作、完成、修改进行准确记录。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承担数据验证,同时也能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数字版权的全程跟踪,以此来实现区块链技术下的版权确权管理工作,弱化其他社会因素对图书篡改造成的侵权现象。万一出现作品移位或者嫁接现象,也可以利用点对点技术来证明某一时间点的存在信息,来证明版权归属问题,这样和传统的版权确权相比,可以减少时间和程序,提高了确权的效率[4]。图1中圆圈代表区块链中的“点”,数字作品及其评论和时间都可以显示,并且不可更改。第二部作品含有第一部作品的索引,第三部含有前两部作品的索引,以此类推,这样所有的作品连成区块,无论从哪一点切入,都能找到其他“点”中的内容。每一个点都能延伸,其中内容也可以变化,例如评论的增多。

3.2用智能合约技术保护图书馆数字版权交易模式

在图书馆版权交易中,原创产品容易出现版权交江苏科技信息·管理与创新易冲突问题。而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具有数字版权交易模式的保护作用。智能合约是利用数字形式的计算机协议来验证和推进合约履行,也可以终止合约,让合约自动失效。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向处于图书馆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提供数字产品形式的版权确认及授权服务,利用智能合约不可篡改的特点,让作品和版权许可、转让条件以及权利人等所有数据,在区块链结构中进行传播,在全链都能见到这些数据。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统形式中的权利人和使用者联络阻断、信息封闭的现象可以得到缓解,可以保证数字被合理运用并结合传播。智能合约的功能,相当于数字作品创建者和使用者之间进行版权购买交易服务。首先由数字资产确权后,将所生成的时间戳信息保存于区块链中,创建者通过智能合约对产品进行设定,对产品进行自动化使用授权。使用者使用时可以先购买,购买结果返回第三方。图书馆再根据智能合约中的交易代码,来执行与作品创建者的承诺协议,一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合同条款就可以自动执行,来完成数字产品的交易,使用者和图书馆都无法干预,并且还具备可追溯性和可信性,这样就能完美解决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版权交易问题[5]。

3.3利用时间戳技术为图书馆数字版权建立追根溯源机制

区块链技术下的时间戳,相当于证据链被加密,它可以证明某一份数据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的存在,可以进行完整数据的验证。用户将生成信息的特定时间打包盖上时间戳之后,与上一个区块相连,而下一区块首页上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在本页又可以加上新的信息数据形成新区块,就这样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首尾相连前后印证,最终形成区块链。区块链相当于同一用户的数字作品创作历史,也就是创作历史加上安全印证最后形成时间戳,这样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约防止篡改的不可伪造的新数据库。时间戳的功能主要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防伪,也可以根据时间戳进行溯源探究,将用户的每一次创作、每一次修改都记录下来,形成透明度高、可信性强的分布式账本。对于图书馆方面,时间戳可以帮助验证节点信息的真实性,回溯产品的使用状况,也可以跟踪记录或者锁定产品被使用行为,来实现图书馆数字版权的管理[6]。

4结语

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人对此不熟悉,对于它的优越性也了解不够,所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保护图书馆数字版权,首先要完善区块链技术,同样对于图书馆数字版权的确权工作,我国目前法律也不完善,只有在法律上完善、在区块链技术上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数字图书馆服务。

作者:俞建华 单位:怀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