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路径探究

省级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融媒体建设是省级广电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路径。本文观察四川省广电媒体融媒体实践,在既有经验基础上总结未来的融媒体建设。在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关注焦点的媒介融合第二阶段中,融媒体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是以县级融媒体为基础,形成全省范围的媒体融合局势,其中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联动是关键。在平台推动下,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本土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向社交化方向转型、进行短视频平台布局成为融媒体建设的一个未来方向。

关键词:融媒体;媒介融合;县级融媒体;四川广电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媒体融合建设“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1]。这指出从2014年的融媒体元年[2]起,媒体融合应加快步伐走向真正相融的新的建设阶段。近年来,全国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工作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传统主流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省级广电媒体也积极地参与媒体融合。据相关学者考察,目前媒介融合的重心已经由第一阶段强调以人民日报社等大型传媒集团为代表的“中央厨房”模式的探索开始转向第二个阶段: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建设主体的新一轮媒介融合行动[3]。可以说,融媒体建设是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路径和面向。而省级广电媒体作为既有技术和平台的拥有者,不仅在自身的融媒体建设中积极创新,同时也可以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供支撑力量。四川省级广电媒体就采取此种建设思路,推动各级媒体统筹对接,本文将以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既有的实践经验之上探讨省级广电融媒体建设路径的创新和未来的探索方向,包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四川省级电视媒体的融媒体建设实践

1.1建设背景与动因分析。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创建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依托不同主体的融媒体建设各有侧重,以广电媒体为主导的融媒体实践也因其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面向,而融媒体建设也是省级广电媒体的转型中关键的一步。伴随着中国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建设融媒体是省级广电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是互联网繁荣与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崛起强势冲击了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地位。移动媒体的时刻在场为公众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收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也能在视频App上轻松实现,并且受众能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观看,更加具有主动性。层出不穷的娱乐活动也在与传统电视媒体争夺着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与视听习惯变化相对应的,电视受众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是广电媒体需要谋求变革的根本原因。电视受众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倒逼电视生产必须面向新媒体、树立新思维[4]。省级广电媒体作为省域传统主流媒体,顺应新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从而保证一定的话语权,既是市场要求,是受众需求,也符合政府媒体战略期望。技术在为广电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它的转型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广电媒体的融媒体建设具有政策扶持资源和技术支撑。

1.2融媒体建设现状。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四川省级广电媒体积极求变,近年来不断推进媒介融合,其中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进行融媒体建设,并已获得成效。对既有经验的复盘总结,有助于明晰现状,判断后续努力方向。融媒体是广电与新媒体平台与业务融合的体现。2016年,四川广播电视台投入3000万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成多终端多渠道的新闻采编播平台。市级媒体中,成都台已建成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厨房”。截止到2017年年底,四川各市(州)级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深入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全部完成[5]。具有代表性的四川广电网络融媒体中心,以新闻业务为核心,是以县级台规模为标准的“新闻+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县级融媒体服务平台。它的主体是“中央厨房”,包含全网全域舆情监控分析、生产指挥调度、融媒体内容管理、融媒体生产、融媒体、融媒体运营、融媒大数据、移动实时办公八大平台。除此以外,融媒体中心还定位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四川广电网络公司特有的“智慧党建”“智慧政务”“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服务以及“数字图书馆”“地震预警”“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数字化公共服务产品,力图实现“融媒体+政务+服务”的设计目标[6]。除了在平台融合方面的实践以外,四川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也积极探索业务层面的融合。例如,推出“熊猫视频”手机视频播放平台,可以实现IPTV和手机视频双屏互动,24小时全时段全频道进行电视直播,并且推出具有四川本土文化特色的活动内容,使得平台与活动能够互通互融。此外,“四川观察”“香巴拉资讯”与“熊猫视频”等终端产品共同构成了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为主导的全媒体矩阵,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2省级广电融媒体建设的探索方向

2.1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联动。在媒体融合转向以县级融媒体建设为新一轮行动焦点之后,截至2018年9月初,北京市在两个月内先后有15家区级融媒体中心陆续挂牌,平均4天就有一家,加上2017年已经挂牌的昌平融媒体中心,已经领先于全国全面完成了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布局[3]。其他省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火热筹建。四川省在2018年8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区县全力开展融媒体中心建设,在2019年3月在苍溪县建成全省第一个国标级县级融媒体中心。此类建设策略可以归为区域性融媒体模式,即立足区域性资源打造的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建构的基础是特定区域内优势资源的整合[2]。融媒体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即是以县级融媒体为基础,形成全省范围的媒体融合局势。由于广播电视具有县级区域媒体资源的基础,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广播电视媒体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主体。但不同于报业系统主导,广电系统主导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着省、市、县三级媒体的结构问题,因此,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应尽力避免各自为政,增强整合力度。从总体布局的高度,聚合全省市资源,形成联盟,形成省、市、县三级媒体的融合联动,从而规避各级媒体或同级的不同融媒体中心聚合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具体在实施层面,则需要以资源互融为基础,建立全媒体资源库,提升媒体系统内部沟通能力。

2.2平台驱动下的专业生产连接。2.2.1县级融媒体内容生产的特殊要求。基于学界已有对于融媒体内容生产的共性要求的较为成熟的讨论,本文在此将专业生产的讨论重点放在县级融媒体内容生产的特殊要求上。互联网使得公共传播渠道被拓宽,公共传播链条被缩短,政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各种新媒体途径,建立起面对公众的自发声渠道[7]。不少县乡都成立了政务微平台,以求快速传达政务信息,面对公众问题自主发声。但是,由于媒体所属不同,却可能出现两个媒体系统互相干扰甚至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形成竞争态势。因此,可与行政系统进行协商,将县乡级“两微一端”政务平台纳入融媒体系统之中,一方面利用广电媒体的技术资源为其提供优质视频产品,进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平台互通,拓展传播渠道,并合理分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格局。广电融媒体不再仅仅具有媒体性质,更是具备针对性、互动性、服务性、实用性的服务平台,是连接线上、线下政民互动与服务的介质与桥梁[8]。这既是广电融媒体新时代的新任务,也是其传播功能的一次纵深发展。在信息的选择上,融媒体中心应当软硬兼顾,既保证重要新闻的有效传达、传统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分发,也要提供交通、天气、公众事项办理等服务性信息,以增强不同地区受众的归属感,并培养用户黏性。可以说,通过此类生产内容,而将融媒体的内涵延展开来,不仅是平台融合、形式融合、资源融合,更是实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将政务服务与社会治理合理纳入融媒体工作范围之内,以提升社会效益,实现媒体融合的首要目标。省级广电的融媒体虽然由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联动,进行资源整合时经过“一次采集,多元分发”的生产流程,但要获得优良的传播效果,必须进行差异化处理。差异化不仅意味着根据内容特点、媒体定位等因素进行内容加工,也意味着地域差异,近年来由于智能算法的发展,个人化的差异也可涵盖在考虑范围之中。以四川省为例,在2020年肺炎疫情期间,南充阆中市融媒体中心针对不同群体及时精准推送权威信息和抗疫工作动态。针对老年人群体,做好“广播+电视”,在两个电视频道和一个电台频道开设“抗疫进行时阆中在行动”专栏,大力宣传上级决策部署,抗疫动态,播放科普视频;录制普通话版、方言版的宣传标语、顺口溜、快板等音频100余条,借助“村村通”广播平台,直达全市424个行政村,实现宣传全覆盖[9]。可以说,媒体内容既做到了针对性、本土化,亲民易懂,又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双重的优势,所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三级媒体融合联动,既是整体布局,又依靠同中有异的实施路径。特别是分布在省域范围内如此众多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协调联盟的同时也应当强调立足于本地,走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2.2.2基于视频制作优势寻求社交化转向。短视频的崛起已经成了目前一股不可忽视的媒介力量,听觉和视觉的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似乎是的麦克卢汉所说的“重新部落化”成为可以触碰的现实。短视频诉诸音画同步的视频传播方式可以更直接地冲击受众的多重感官,直接、生动的表达和丰富的叙事内容天然地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10]。如果说在媒介融合早期,融媒体产品诉诸的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融媒体建设在短视频领域的布局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由省级广电媒体主导的融媒体实践,天然地具有视频制作、原创视频生产等优势。将电视节目中生产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创作,遵循传播规律,将其拆解成具有趣味性或者传播吸引力的短视频作品,能够有效提升内容产品的受众到达率。例如,浙江卫视开设官方抖音账号,每晚紧跟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比较精彩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花絮。在账号评论区,大量用户留言评论,对视频作品进行反馈并相互点赞交流,成功向社交化方向发展。从传统广电媒体到“两微一端”,再到短视频平台,是一个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探索的过程。从单一感官到多重感官刺激,从一维到多维,融媒体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是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受众需求,并向社交化转型以顺应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

2.3人才融合与“跨界”合作。首先,一切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融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条重要路径,它的成功实施同样离不开融媒体人才。不少研究指出,融媒体时代给记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要求的采访、写作等技能以外,还要求记者能够熟练掌握视频剪辑、融媒体产品制作等新的能力,产生了“全能记者”“全能编辑”等说法。然而,本文认为,融媒体时代确实需要传统媒体人与时俱进,但却并不是要求必须产生所有技能“融”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而是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融媒体各版块的专业人才协调合作,最大效度发挥能动性。其次,人才融合不仅局限于媒体内部的专业人员,也包括与非专业人士的“跨界”合作。例如,中央电视台建设可管可控的短视频新闻征集平台和新闻拍客队伍,汇集各类新闻素材,向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媒体分发[4]。用户内容生产队伍的建设和对UGC生产的优选采纳,会使得融媒体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新闻类UGC视频或摄影作品能够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的时效性缺陷,“业余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3结语

本文基于四川省广电媒体融媒体实践的现状,认为其融媒体平台建设已经卓有成效,形成了以“熊猫TV”“四川观察”为代表的一部分品牌产品。在这样的已有经验值下,提出了省级广电融媒体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在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关注焦点的媒介融合第二阶段中,融媒体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即是以县级融媒体为基础,形成全省范围的媒体融合局势,而其中省、市、县三级媒体如何形成融合联动则成为关键问题。在多平台成为有力支撑后,平台则驱动内容生产进行有效连接。其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建设重点具有其特殊的内容生产要求,广电融媒体平台不仅具有媒体属性,还将成为服务型平台。此外,广电媒体还可基于视频制作优势和原创视频生产能力,积极布局短视频平台,并实现融媒体的社交化转型。而不同专业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协作,以及建设业余人才队伍、积极利用用户生产内容则成为推动融媒体产品不断创新的智力源泉。

作者:周升扬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