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摘要:实践立足莱芜供电日常工作,理论溯源智能电网信息概念,当下着眼通信技术发展之路,探寻深入智电通信关键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现如今,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的建设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水平而言已然成为重要力量;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发展智能电网信息相关技术产业是我国电网提高创新深化改革的历史要求,同样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需求。

1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涵义

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立足于传统电网,融汇国际国内发达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量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专业性技术,于电网建设和应用中,构筑而起的新型智能化的电网信息工程架构及综合服务网络体系。

2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2.1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发展迅速,且呈现蓬勃之势,现已能够轻松完成“500km+”的无中继传输。新研发出的光纤复合低压光缆,兼具电力和网络的双重优势,还能够有效实现电力传输网、互联网及电信网的网际融合,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它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信息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2.2集成通信

集成通信融合电力线载波、无源光网络、无线通信等相关专业性技术的先天优势于一体,形成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它的优点:(1)高速;(2)能同时传送各种网络通信数据;(3)传输信息抗干扰能力强悍。

2.3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囊括了智能电网信息中庞大的信息数据,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的存储、索引、压缩、处理、管理等。

2.4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于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以相关的多媒体、液晶显示等技术为载体媒介,以生产运营环节中相关的监控为目的,以收集到的相关的信息为展示,以人员的远程化操作为运行。例如,互动地图、虚拟现实操作等都属于其范畴。

2.5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为保证信息传递以及共享安全,建立起相关的防护体系以及保护平台。

3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3.1信息标准化

3.1.1基础标准化

基础标准化,涵盖了网络标准、一体化信息模型标准等多种维度。当下,我国国内流行的信息基础标准,是在借鉴西方国家标准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网络标准,就是要明确网络规划设计相关的内容章程,为顺畅的网络传输保驾护航;一体化信息模型则意味着要有一个统一的底层模型,同时要指出,这是不同信息环节之间融汇贯通的前提保障。

3.1.2应用标准化

指的是信息业务综合性服务体系相配的基础性综合性的多种业务的标准。国内目前所用标准大都是国标IEC61968的翻版。

3.1.3安全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其涵盖了网络安全接入标准、阶梯保护标准、应用软件通用安全标准等系列内容。

3.2支撑平台建设

我们所说的信息支撑平台,它是汇集了发电、输电、变电、调度各方的,它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效率,并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必不可少的平台。当前其有如下几个着力点:

3.2.1统一协调

首先,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建立发展是时代潮流,它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提升电网运营发展的效率,让公司和用户的各单位各环节各方面都通畅通透,着实有利于电网大系统的电力、信息、业务三位一体;其次,要着眼具体,大力提升业务功能之间的协调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规范业务流程,加深企业与用户、信息与人、业务与业务之间的互动。

3.2.2全面覆盖

宏观层面,要大力涵盖行业内外多个领域,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扎实推进,整合优化各部资源,同时积极提升系统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微观的讲,搞好主业,利用侧通信网络打通系统内部的“任督二脉”,让上下各部之间的通联晓畅。

3.2.3增值服务

以创新之姿,开拓之态,务实之品,团结之力,不断提高科研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的深度,努力研发新型的软硬系列产品,在服务模式上寻求更人性化更加贴近市场的服务模式,以求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3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变化,我国信息安全体系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新挑战:(1)电网和用户间双向互动性的划时代的提升;(2)现如今的国际国内通信环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3)伴随着信息网络覆盖面的加大、集成度的加深,相关的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迫切需要升级。从中不难看出,构建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结语

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巩固完善以及深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同时二者的发展以及融合交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言地位都很重要,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自身的工作实践为基础,以专业性理论为依靠,尝试研究并思考了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信息间融合的一些关键之处所显露出的主要性质的问题,并在此由衷的希望本文能为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发展尽到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何建明.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1).

[2]等著.智慧能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秦立军,马其燕.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作者:唐杰 单位:国网莱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