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训总结范例

手机实训总结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1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能学到什么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具备什么技能是教学宗旨。以经济纠纷的解决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掌握谈判的方式和方法(协商);掌握协议书、调解书、起诉状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方法是指教和学的方式。过程就是怎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什么。具体地讲,方法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教师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引导自学法等,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就是先用大情景引出经济纠纷解决方式有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六种,然后用流程图将这六种方式串联在一起,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六种方式之间的关系,接着对六种方式进行实训演练,最后总结实训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六种方式的优缺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先学情景,然后由大情景联想出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接着思考采取某种方式应具备的条件,最后选择最适合当事人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次用到了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用到了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兴趣,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探寻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价值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同时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提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

二、任务驱动法实训模式构建

(一)大模块(整章)情景假设

在此,笔者将大模块情景简称为大情景,也就是能引起或串联整个模块知识内容的情景。在教学中,大情景应贯穿模块课堂教学的始终。对于大情景的选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立,引出本模块学习的主要内容,接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组织有目的学习,此即问题导入法;二是寻找生活中已有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由典型案例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一系列案例,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学得新知识,此即案例教学法。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问题导入式:大家在出现经济纠纷时怎么办———唇枪舌战,拳脚相加/赔礼道歉/谈判协商/找第三者调解/打官司(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行政复议———以上方式是否都合法———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各方式的流程(怎么做)———总结各方式的优缺点。案例引入式:张三花费5000元在A商场买了一部苹果5s手机,销售人员明确告知他该手机为原装正版手机,可张三没用几天就出现了黑屏现象,他拿到苹果手机专营店进行检验,检验人员检验后告知张三该手机为山寨手机,只要花3000元就可买到。显然,此案例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双倍赔偿”的知识,如果张三想退手机能实现吗?如果找A商场索要10000元是天方夜谭吗?如果张三想退手机或索要钱,他该用什么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理清子模块(各节)之间的关系

此部分内容重在系统地让学生了解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能“立体、纵向”地感受到大模块、子模块、子模块中的具体内容之间存在的脉络关系:透过树根(大模块标题)就能看到树干(各子模块标题),通过树干能看到整棵树上的枝条(各子模块具体内容)。这部分知识笔者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予以表示,以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间的内部联系(流程)是什么。

(三)子模块(各节)实训步骤

大模块是由子模块构成的,理清子模块知识,大模块知识也就清晰明朗。因此,子模块实训的构建是任务驱动法实训的关键。在这一实训阶段,教师和学生既要完成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生活实践,培养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认识子模块。

主要是对子模块知识的概述,使学生先从宏观上了解知识,然后重点讲解子模块的概念、特征、应具备条件。以谈判为例,就是讲解谈判是什么,谈判应具备的什么条件。

2.子模块情景假设。

通过子情景(案例或问题)引出子模块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即子模块中的具体知识。以谈判为例,就是假设上例中张三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

3.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多种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知识———对搜集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辩论———解决问题。以上述张三案例为例,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张三想通过简单的谈判方式解决纠纷,他需要怎么做?谈判中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如果谈判成功了,张三想通过协议书的方式将他们的谈判结果法律化,协议书怎么写?如果没成功,他还可以怎么做。

4.子模块所涉法律知识讲解。

通过上述的讨论,讲解所涉的法律知识。比如谈判条件、谈判技巧、谈判组织、谈判协议书的制作等。

5.分角色演练。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子模块所涉法律知识讲解”,将学生分角色进行演练。以谈判为例,应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商场A,另一组代表张三,两组学生展开激烈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自己怎么谈判,也能看到对方同学怎么回应,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

6.评价实训效果,强调注意问题。

教师应对“分角色演练”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评价,并指出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注意谈判的技巧、对方立场等问题,以及制作协议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张三的代表小组未注意到上场人员的情绪,谈判的技巧、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证据的收集、起诉状的书写等。

7.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要坚持“高效、巩固、实用”原则,做到“适当、适量、适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谈判为例,布置一个作业题“假设张三和商场谈判成功,为其制作一份协议书”。

(四)大模块知识归纳总结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对分课堂;外科护理学:实训课

高校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或选择性的逃课[1],手机控的行为已严重干扰了高校教学效果,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担,若老师没收手机,学生的负面情绪高涨;若老师置之不理,课堂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且这种现象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尤为突出,导致学生没有牢牢掌握临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实习期间学生很吃力,带教老师工作量明显增加,因此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现象,本研究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以避免教师演独角戏,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舞台,让大学课堂生活焕发出青春活力[2]。增加学生实践讨论环节,展示优秀作业成果,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实训课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实训中常见的问题

1.1理论基础差,缺乏创新性

对书本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思维的封闭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整合融会能力差,对患者护理分析比较局限,无法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

1.2思想上不重视

在实训课上对教师的示教观看不认真,练习时缺乏主动性,甚至老师不督促,有的学生就不练习。

1.3心理素质差

学生大多数是女生,自尊心较强,在实训课缺乏自信心,有时在教师面前甚至不敢动手,主要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练习不足造成的。

1.4手机控低头族严重

随着电子科技变得越来越发达,手机的功能日渐强大,马路上、车上到处都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人,这群人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这种现象在实训课中尤为明显。

1.5逃课率高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种“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说法[5],这种现象在外科实训课中尤为突出。

2对分课堂的由来

面对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近年来中国高校课堂出现的很多问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了对分课堂新思路,其核心理念[6]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1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使得教师的教授、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取得很好地效果。教师重点点拨,给学生留出探索学习的时间,机械性成分在教学过程中降低,指导性成分有所提升,学生学习目的增强[7]。在对分课堂教学的模式中,教师摆脱了演员的身份,做回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8]。

3对分课堂在护理学实训课的实施情况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内涵的不断拓展,临床护理实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对护理学生的实践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我国护理专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注重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本研究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升本)2班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实施对分课堂。实施对分时每位学生需要把实训课的技能操作拍成视频上交。在讨论环节引用“亮考帮”,分为(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认为自己最得意的地方是哪些?你最想挑战的同学是谁?”;(3)“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最想求助的人是谁?”

4对分课堂的问卷调查

向参与对分课堂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我觉得课堂有意思;我能够积极讨论;我认为能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我的作业能够及时完成;我觉得拍视频很有意思,上课看手机的时间和次数减少,结果显示:学生对问卷调查内容的认可程度达到85%以上,普遍认为此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实训课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教学效果,护理院系的女学生偏多,把作业拍成视频的形式上交,符合女学生的爱美之心,每位学生都想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认为像拍微电影充满兴趣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9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对实训课的认识程度,与传统的实训课相比,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试点效果来看,教师负担减轻,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活动可以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合作、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通过初步应用了这种模式,力求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通过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更好满足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求。结果表明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比传统模式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有助于理论性较强的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施。

5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

自实施对分课堂以来,学生对实训课的态度及认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总结如下:(1)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提高。(2)学生带着问题而来,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实训课使学生由被动操作变为主动实践。(3)通过组内、组间的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环境。(4)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交流、互动,据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期间看手机的人数有原来的20%下降为5%、时间由原来的一节课20分钟逐步下降为3分钟,更多的时间融入到课堂当中。(5)学生的作业不再是传统的书面的实验报告,而是拍成视频的形式,迎合了当今互联网的优势,从而也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6)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7)学生进行“亮考帮”技能的展示,是对自身的挑战,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最后教师进行指正,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8)学生有时提到的问题是教师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教师最后的点评及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力也是一种提高。(9)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涉及理论知识,从而为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学生上课缺课情况逐步改善,不再出现上课上到一半就逃走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十分珍惜课堂时间,他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因为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无法完成视频作业。

6总结

对分课堂在护理学专业的改革有了充分的体现,为教师的课程改革创造了新的道路,对以后在临床中的发展有着启动和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精神,合作精神和自身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建铁.基于“对分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5,4(21):93-95.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3]常玉兰.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4(19):183.

[4]安顺英.加强外科实训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6-97.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6]谢丽明,甘泉.“对分课堂”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7(1):259.

[7]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30-734.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改革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护理学的标准要求也有所提高。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为基础,为病人或生活需要照料的人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服务。实训课程是对基础护理学进行应用的课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操作,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帮助患者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护生今后从业打下扎实基础。在实训课程中,每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训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护理行业的进步。

1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护理学专业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少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首次接触到一门陌生的课程可能会感到茫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下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对于所讲内容,当学生感觉听不懂、不好吸收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加上手机内各种APP种类繁多,学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

1.2实践时间有限

护理学的实训课程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而有的护理内容步骤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操作,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目前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有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课程讲解往往不会很深入,讲得也快,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的和演示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中需要教师进行纠偏并总结,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应该在课前提前预习功课,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学习并提升自身能力。

1.3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的考核还需加强

学生们练习操作的时间很少,只能将理论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压缩,即使在这一模式下,有时还是会顾此失彼。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缩短简单操作的时间,多把时间用在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护理技能上,如减少协助患者更衣的护理课程时间,多去练习静脉注射的操作,因为患者在输液时可能会出现跑针的现象,有些体格较瘦弱和老年患者的血管不好找,这也是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性的一个考验。关于考核方面,实训课程的评分绩点少,学生们对这一类课程不太重视,认为成绩占比少的课程不是很重要,应将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大。

2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要先明白教学目的和要求,将讲课内容用PPT整理出来,再穿插着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进行病情观察,了解护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熟悉医院的整体设置,如一些科室的具体位置,还要多关注护理学方面的新动态,判断护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2)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一些医护器材的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能够认真完成护理任务,对于临床上的一些常见问题与突发情况能够正确处理。例如,医院妇产科晚上会有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但数量十分有限,许多年轻孕妇第一次生孩子,在照看婴儿过程中难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像孩子呛奶了,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去解决问题。所有医护人员都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更好地解决;(3)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注意语言沟通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学会团队合作,有爱心,能够充分尊重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遇到问题时要有耐心,患者家属也应全力配合,将重点放在及时解决问题上。

2.2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学习知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练习和总结,找对好的学习方法。教师们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开展情境式教学,使课堂更加灵活,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们换位思考,更加熟悉护理流程,加强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并强化训练。学习从来不是单一地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现在网络十分发达,手机不只是放松娱乐的工具,它还能够帮助学生接收到护理学的前沿资讯,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可以保存在手机上反复观看。学生要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在实训中应用标准化病人(SP)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并不是真的病人,他们是经过训练的,在实训课程中能够逼真模拟出病人情况,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传统授课中,学生们只能对模型进行操作,并不能反映出真实情况,而模拟化病人可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反映的情况更加真实,这也是将模拟化病人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优势之一。在SP应用课程中,学生们能够迅速融入状态,丰富实训经验。有的学生对于模型不能够百分之百端正自己的态度,而在引入SP应用课程后,学生和病人能够进行双向交流,学生们都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者还需优化的地方,标准化病人可以及时指出来,学生会及时改正,更有利于加深印象。标准化病人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护理技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日后从业奠定基础。

3结语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三位一体;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现存问题

(一)理论模块教学停留在概念表层

理论模块主要以理论知识和学术概念的理解为主。但有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概念应用到企业实践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学生较难理解全面。理论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辅以案例,但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

(二)技术模块教学对真实场景的模拟度低

技术模块主要以上机操作软件为主。我院之前采用的是单点CRM系统单机版,学生能模拟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单机版的局限性使得每个学生的系统彼此孤立,有悖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分工合作、在线互动等重要功能,仅能让学生独立操作,对真实场景模拟度低。

(三)实施模块教学无法彰显行业化趋势

实施模块主要基于企业调研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行业及企业展示其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然而很难总结发现CRM系统的行业化发展趋势,难以对行业间进行对比。另外,对真实企业场景的代入感低,很多学生无法身临其境的体会企业实践。

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现存教学问题,本文从理论、技术、实施三大模块提出三位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1,2]。

(一)理论模块

1.基于移动应用的现代化教学

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课堂管理效率,引入了“学习通”APP移动应用。在案例与理论导入环节,会先利用“学习通”进行相关在线投票,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好奇心。例如,在讲解支付宝集五福案例之前,会先让学生投票自己集福领取过的红包金额;在分享韩国SMTOWN的粉丝经济前,也会先让学生投票评价自己的追星情况。投票方式简单易行,可快速导入相关知识。在互动教学环节,同样借助“学习通”在线互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使有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听不清或者没听明白也会使效果打折。如果是在线讨论,教师题目,学生只需在手机上回复,答案就会实时同步至大屏幕,教师可选取精彩答案点评和总结,并给学生点赞累积积分。线上讨论使参与门槛大大降低,比线下方式更能提高效率、促进知识共享。各章节的讨论内容如表1所示。

2.基于学术概念的案例库教学

在理论模块的教学中,重中之重就是对学术概念的深入理解。案例教学是有效且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有限的课堂时间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导致有些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并不精准。为此,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累积,编写了基于学术概念的客户关系管理案例库,收集了基于“数据挖掘”“体验营销”等20余个学术概念的近100个案例。[3,4]案例库每年更新,应在维持适当数量的同时提高每个案例的精彩程度。案例库的部分内容会在课堂分享,另一部分内容可作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专业素养。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基于阅读撰写学术论文,择优投稿发表,开启学生学术生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二)技术模块

1.基于实训项目的实验教学

由于之前使用的单点CRM系统是单机版,为提高对真实应用场景的模拟,将实训软件更换为XtoolsCRM系统,通过实验数据,模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XtoolsCRM系统是一款在线CRM系统,无需安装、维护和升级,只要连接互联网,申请ID即可使用。实验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9个不同部门,每个部门有主管、助理和普通员工。各部门和员工可通过系统体验工作流程和模拟分工合作。共设计了7个实训项目,如表2所示。学生在观看实验演示后,按照实验手册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实验项目。

2.基于手机APP的移动CRM系统

除了PC端的系统实训,会同时提供CRMAPP下载。鼓励学生在移动端操作,加强学生对CRM系统应用移动化趋势的理解。

(三)实施模块

实施模块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展示。每个教学班分成若干组,每个组负责完成一个教师指定项目,围绕目标企业进行项目调研,并制作CRM应用场景视频。[5-7]最终来自各个小组的调研报告会按照行业汇总编写案例库。帮助学生理解和总结行业内的共性和行业间的差异,进而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化发展趋势。

1.基于调研项目的小组展示

按照教材的十个章节,为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个调研项目。所有项目汇总在一起就是一套建立关系、维系关系、挽救关系的完整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流程。具体调研项目和对应章节如表3所示。学生针对某一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企业调研、资料收集、幻灯片制作、动画制作并在课堂展示。进行集各主题、各行业、各情景于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分享盛宴。

2.基于应用场景的动画导入

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动画,以视频方式将其他学生迅速带入到相应行业和企业的应用环境之下,即应用情景式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切身体会。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制作的动画能结合最新电影和企业实践,不但强化了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理解,也大幅提高了动画制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基于行业的CRM系统应用案例库

教师最后会筛选优秀学生作品,编制基于行业的CRM系统应用案例库。案例库收录将近20个行业,每个行业分布1-5个代表性企业。通过行业内和行业间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行业化发展趋势。并为下一届学生的学习提供标杆与参考。

三结语

三位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学术概念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不断改革,能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培养更多学术能力与应用能力齐头并进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权黎.高职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9(06):149-150.

[2]徐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31(05):77-79.

[3]林洁.基于PBL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44):102-103+127.

[4]崔宇.“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索——结合理论、技术、实施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J].新课程,2014(27):6-7.

[5]崔宇.“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视角[J].人力资源,2017(08):321-322.

[6]邵兵家,钱丽萍,伍颖,等.客户关系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路径

一、目前高职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

(一)生源质量不高

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也给各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高职录取分数线低至不足200分,学生成绩差的背后隐藏的是个人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不足[1]。《西医内科学》为西医临床课程,需要有对临床资料进行强大逻辑分析的能力。而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欠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差,大多数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无心向学、专业观念淡漠;这些不利因素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重视度不够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思想不牢固、对专业学习不重视,尤其是中医类、针灸推拿类、康复类的医学生更重视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对《西医内科学》不够重视,体现在学生付出时间较少、学生在课余更愿意进行推拿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却很少拿起听诊器等西医器械进行练习。

(三)学生对前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前期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由于学制、公共课开设等多种原因学时被压缩,导致学生对西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进而影响到了后续临床课程的知识衔接,这就对《西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带来了困难。课堂教学时间少、任务重;学生学习能力又不尽如人意,临床学科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高质量教材不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医内科学》学科进展日新月异,然而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赶不上科学的发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现有教材版本虽多,但在内容编排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后,也没有特别显现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思路。如何把前期所学的基础课程和《西医内科学》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初步建立《西医内科学》知识的逻辑思维体系,同专业的教材系列需要集体统筹、规划。而目前高职类高质量的教材匮乏。

(五)教学内容较多而学时相对较少

《西医内科学》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教师授课只能在每个系统选取最常见的疾病进行讲解;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有可能被列为课外自学内容。在课堂讲授的疾病考虑到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常常要概括性讲解。该课程是一门需要密切联系前期课程、需要建立对临床资料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课堂讲授是以疾病为名进行,这和临床需要收集资料进行推断的过程相反。课堂紧张的理论教学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具备临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弥补。学时增加进而增多临床见习机会或可缓解这一矛盾。

(六)中医思维方式对《西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

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在学习《西医内科学》时,中医思维常会对学习有一定干扰。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学习方法也很不一样,中医临床课程更加抽象,往往先需要熟记知识,再加上不断练习达到应用;然而西医课程则比较直观,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对于学生这样的初学者,还达不到对同一种病或“证”思维模式相互交汇的能力。两种理论体系的不同有时还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七)教学条件和模式

《西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校外实训、真正与病人接触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有些高职院校未在这门课程开设期间安排校外实训,而是待实习后才统一实践,那么理论与实践就不能无缝对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教学改革要想获得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应从方方面面进行思索、改良和长期的摸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及其团队应根据学生专业合理编制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在理论授课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授课内容和方式,在实训授课中应把提高学生实训能力放在第一位。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对教师进行持续、有效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学校可通过组织授课比赛、多媒体制作比赛、教研活动等,创造一个好的教师相互交流平台、提高教师凝聚力和业务提高机会。

(二)弥补教材不足、编制校本教材

教材的更新时间较为固定,而科技的发展却日新月异,滞后的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2],包括有些疾病的名称临床已更改、诊断和治疗方法已经变化,如果仍然依照教材照本宣科,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知识老旧,还会对学生今后的实践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过分依赖教材,应该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内容,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将最新已公认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根据学校情况、专业情况编制校本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实训指导手册等更好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

(三)改革已有的教学模式、摸索更适宜的教学模式

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高速、便捷;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在多种搜索引擎上迅速获得医学信息。然而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伪科学、虚假信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上有用资源,教师也应不断地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生涩、难以理解的医学原理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会改变传统模式中学生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教师必须学习的技能,但如果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容易走马观花、视觉疲劳,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多媒体制作应实用而简明,真正做到服务教学。还可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微信群、云班课给学生推送专业小知识、心理小知识,宜简短有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知识。

(四)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学生培养目标的首位。在实训课堂上,教师示教应高效、短时,把时间更多地让给学生。在学生练习的时间里应加强管理,及时指正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并预留考核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不允许,就抽查考核,并将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只有严格管理、督促学生,才能让学生对实践操作重视起来。《西医内科学》在校内实训因客观条件所限,内容较为局限,主要是病例讨论、各种穿刺操作等;可通过课外训练标准化病人,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标准化病人可以模拟出某种疾病的特征,学生可以作为医生角色为病人诊断,还可以与病人沟通病情,考虑更适宜的治疗方式[3]。除此之外,应积极创造校外见习机会。在医院见习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在业余时间安排学生入社区,安排诸如血压、血糖测量,慢病宣教等发掘更多实践的机会。另外,通过安排学生知识竞赛,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五)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和专业思想养成

近年生源质量下降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高考成绩较差的背后隐藏的是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的极大不足。因此在课堂应结合当堂内容巧妙嵌入思想教育;在书面作业批改中,将字迹潦草、混乱的挑选出来,布置练字任务,将执行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在实践课堂中针对学生提到的病例抽时间解答,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业余抽时间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观念,热爱医学类职业。(六)加强学生管理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手”现象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真实写照。手机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就有网瘾倾向[4]。高职学生上课偷玩手机、下课机不离手现象非常普遍。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找出学生嗜好手机的原因再进行有效管理,除了云班课等必要使用手机的时间外,禁止上课使用手机,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结论

教学改革永远任重而道远,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变化是永恒的。《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同其他课程一样,面临很多挑战。教师素质与生源质量与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创造好的土壤,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福,张兰萍.高职生源变化情况调研分析——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21):37-38.

[2]祖炬雄,蒋桃,柏依海,等.高职天然药学教材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46-47.

[3]塔光,刘达.西医内科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筛选与培训[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141-143.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双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前言:

所谓“双创”主要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促进群众经济水平提升的核心手段之一,在双创视角下,高职学校方面也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专业教学问题,尤其是一些与创新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如市场营销,必须要合理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对教学理念进行完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实施先进的教学模式,让高职学生能够牢牢的掌握营销相关知识,为其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1.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只有明确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的方法,进而对其进行实施,如果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自身都存在问题,那么即便对其进行实施,也不能够在现实中达到效果。从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式主义内容过多,缺乏与现实的联系。我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因素,在上课的过程中,主要步骤就是高职教师向学生列举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之后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讨论,教师总结,进而得出教学结论。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存在着很多的教学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市场营销进行熟悉,之后对市场营销产生感性认识。在教师对案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讲述之后,学生就会产生对其进行模仿的心理。而对于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一些较为特殊的内容,教师会对专题讨论进行安排,例如,市场调查就是开展专题讨论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上,学生会掌握市场营销的一些基础理论,教材内的大多数知识都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但是,这种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往往不符,仅仅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在如今我国的市场环境已经出现了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如果只是依靠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创业,那么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与传统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欠缺的情况不无关系。例如,教师在对相关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选择时,往往会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但是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大型企业的营销理念根本没有机会运用。可见高职教师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对学生的实际帮助较为有限。只有在现实中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变,才能通过市场营销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创业行为产生辅助作用。

2.双创视角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对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在双创视角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创业,为学生的创业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如果理论教学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就会给学生造成困扰,不能够发挥教学的实效性。所以高职教师应该在营销教学的过程中对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同时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都不擅长理论部分的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所以对市场营销学习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创业意向,因此,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思路进行转变,对于市场营销来说,活跃的思维必不可少,而很多学生都具备这一优点,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自身感兴趣的市场营销知识入手,先为其打好基础,再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减少枯燥的理论说教,提升其生动性,如此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感,更能够降低市场营销课程的难度。另外,高职教师在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适当的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借助微课、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阔,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对资料进行搜集,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之后将自己搜集的市场营销资源与同学进行分享,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激发,对市场营销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培养。例如,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问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当教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就可以合理的设问,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当下手机市场中比较热门的产品是什么?你是否接触过?你是否知道是哪个企业研发的?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的兴趣瞬间就会被激发,因为很多学生都对手机产品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对其有所关注。他们向教师提出了很多热门手机产品,如黑鲨游戏手机、华为荣耀系列手机等等,在师生进行了适度的互动后,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列举的产品中选择一种,通过互联网对这一产品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引出新产品开发的教学主题。由于在课程的前半部分,教师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势必会较为顺利,学生也能够将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的理解新产品开发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想要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实施,就必须要对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加强与现实的联系,高职教师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将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中的企业阐述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来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2结合现实对新知识进行补充。对于高职市场营销教材来说,虽然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严谨性,但是不能够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时时更新,所以教师如果完全依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死板,无法对创业的实践需求进行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对高职市场营销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现实不断对新知识进行补充,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十年前的市场营销复杂程度与现今的市场营销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所以高职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更新机制进行建立,在教学中合理的补充创新式的营销知识,使教学内容具备创新性。例如,近几年来,我国的企业常常会受到国外企业的市场冲击,只有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应对战略,才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与国外企业竞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反倾销战略的相关知识进行融入,虽然教材中没有这一内容,但教师将其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势必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2.3重视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中的实训部分。在双创视角下,一切的理论都要归于实践,所以高职教师在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训部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实训的部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掌握,同时注重职业性,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职业角度让学生学会对市场营销知识进行运用。除此之外,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职教师还需要了解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市场营销环境的改革,为了提升学生对新环境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适当采取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更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育资源的优势进行发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市场营销的学习当中,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为其未来的创业行为打下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因素,主要的上课步骤就是高职教师向学生列举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之后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讨论,教师总结,进而得出教学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只有对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双创视角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加强与现实的联系,结合现实对新知识进行补充,同时重视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中的实训部分,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未来的创业行为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鹏.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5)

[2]刘凤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福建茶叶,2019(01)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药物检测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药物检测是药物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的检验技术,依据国家规定药物质检标准,有效地把控药物的质量,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药物检测专业人员,各大高校将“药物检测技术”作为药学专业和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企业真实药物产品为对象,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日后的药物检验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由于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前期已学习过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又要将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课堂中。在课时有限且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效果较差。在该课程的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先后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学手段和模式的运用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药物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走向药品检测岗位奠定基础。

一、混合式教学改革拟解决问题

(一)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分析问题能力

由于本课程对药物检测技术技能的掌握运用要求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于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的检测仪器无法形象生动进行讲解,课堂上更是无法实现药品检验操作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中亦无法真实地还原工作场景,往往以学生完成简单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并附教师评价结束。而混合式教学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课前布置工作任务,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观看各种视频、自主学习,线下交流、讨论、探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及时分享至平台,并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灵活地分析并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药物检测岗位的适应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填鸭”教育,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培养,且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后往往容易出现知识的遗忘,严重降低教学质量。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并且能以音频、视频等方式开展在线讨论、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让“教”和“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通常是以书面答卷+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后期的教学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有效运用也毫无助力。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设计并实施全面评价学生的“三维立体交互式”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线上网络学习评价与线下课堂学习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

伴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看手机现象,教师与其不断制止,疲于应对,不如将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转变为学习必需工具,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堂上要求学生需要运用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在手机上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将手机转换为学习工具而不是逃避学习的心理寄托,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及参与率。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一)重构“两横、两纵、三提升”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组以制药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持续发展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两横、两纵、三提升”课程教学体系。“两横”指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的培养全覆盖,“两纵”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互相协作;“三提升”指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全面提升。通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以人为本,共同服务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围绕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重新制定“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强调岗位能力培养核心,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培养懂知识、会技能、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已通过学校验收并编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立足岗位、显隐结合,彰显职业特色

药物检测技术课程从制药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基于药品检测工作过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梳理整合,进行模块化重构,最终整合形成药物检测基础知识、药物鉴别技术、药物杂质检查技术、药物制剂检查技术、药物含量测定技术五大教学模块,55个知识点。建设“药物检测技术”在线课,线上教学资源共计60个视频,其中理论49个、实操11个、动画15个、习题600余道,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相对接,线上资源与课程教学相统一,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凸显职业教育属性。

(三)内外联动,逐层推进,构建“个性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面向我校药学类专业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全程掌握学生动态,课程组依据药物检测岗位中的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制剂检查等核心岗位,制定个性化“学习套餐”,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学习过程,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套餐”,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培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在不断处理“任务单”,完成每一个“药品检测项目”的过程中,消化理解知识,熟悉掌握技能,形成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提升职业岗位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政学统一、理实一体,培养“技能型+素养型”人才

一方面,药物检测技术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模块的每一个子任务中,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素养型”人才,通过动画演示讲解抽象的概念及原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视频演示标准操作规程,提高学生实操技能的准确性,通过导入企业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工作”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识和技能。

(五)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学习成效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方式,即总评考核=线上考核(占30%)+线下考核(占70%)。线上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线上资源的完成情况,成绩包括视频单元考核成绩(占30%)、讨论单元考核成绩(占10%)、作业单元考核成绩(占30%)、考试单元考核成绩(占30%)。线下考核主要以试卷为主,考查学生对药物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线下考核也增加了平时测试和平时作业等考核项目,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出勤、问答互动、实验实训等,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

(一)课前设计

教师将授课视频、课件、习题、课前讨论题等学习资源至在线学习平台,同时学习公告,公告中写明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利用晚自习、课后等业余时间,在课程在线平台上,根据公告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同时将自学过程遇到的问题直接在平台讨论区留言,完成课前作业,做好课前小组内预讨论,准备讨论内容。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置在线学习监督程序,通过追踪学生的点播率、学习时长等,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兴趣点。

(二)课中设计

1.前测课程开始前,教师随机提问课程内容并查看平台数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前期学习和掌握情况。教师根据提问结果并结合平台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一方面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状况和需求;另一方面明确本次课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及技能点。2.讨论参与式学习课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以药物检测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将学生分组,并让其按照任务内容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引导、启发并把控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讨论结束,每组指派一名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与补充,最后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技能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各种引导性问题,结合观看视频、动画讲解,并运用讨论等多元手段,组织学生在线上进行趣味性互动,使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3.总结拓展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主要知识点,并对重难点再次进行知识点评、补充、强调。同时结合制药企业实际,列举典型药品质量检测案例,通过对案例分析、讲解,达到知识的拓展提升。4.后测为了掌握每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线上平台,教师现场布置作业,要求每名学生现场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实时查看成绩,对错误率高的题目集中进行讲解。以此检验并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设计

课后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点及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实训课要求小组上交实训视频及实训报告,考查学生的实训操作情况。与此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及时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上传学习拓展资料,设置课后总结与知识提升模块,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四、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挥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课程组选取2019级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80名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线上线下教学密切配合。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完成教师的学前任务、教师掌握学情并调整线下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针对性;课中,通过线上签到、抢答、互动、测验等教学环节与线下教学活动相呼应,提升教学效果;课后,学生通过线上复习课堂所学,巩固教学效果。通过混合式教学,满足了教师分层次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一方面,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参与试点教学的学生平均成绩为95分,远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成绩;另一方面,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态度更加认真积极,教学效果突出。

(二)实践技能大幅提高

课程教学团队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有力推动了教学过程特色化、信息化、个性化,丰富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多次参加部级、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多项,申报并获批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

(三)推动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载体,为更好地服务药物检测技术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建设“药物检测技术”在线课,通过精心设计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模块的每一个子任务中,采用案例导入式、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动画讲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建成“学生爱学,老师好用”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在线课程,通过两轮教学使用,学习人数过万,先后获批2021年度校级精品在线课和省级精品在线课。

结语

手机实训总结范文8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