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论文范例

实习生论文

实习生论文范文1

目前,在很多医院,实习生已不是可有可无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日常工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以我院检验科门诊常规室为例,正规工作人员有7人,而实习生长期保持在4人以上,占工作总人数的40%左右,一旦穿上白大褂,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代表整个检验科甚至医院的形象,尤其是在门诊常规室这样的窗口部门工作,但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面临着从单纯的校园教育模式转变到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实践,很多实习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沟通技巧,缺乏对服务流程的了解,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临床应用,缺乏自信和应对纠纷的能力,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以门诊常规室为例,从2012年10月~2014年3月共收到患者及医护人员投诉32起,其中15起也就是近一半是由实习生引发的,所以针对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训刻不容缓。

2科学的岗前培训是基础

2.1自信心培训

在刚进入门诊常规室实习时,很多实习生面对临床和患者的咨询或质问时,不知所措,一脸茫然,紧张和胆怯的心情暴露无遗,这将会直接导致患者对实习生的抵制和严重不信任,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所以,树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碍,勇敢地站在患者面前不卑不亢地面对他们是实现良好沟通的第一步。而树立这种自信心需要带教老师的帮助:首先,要给予实习生足够的尊重,不能当着患者和医护人员面指责实习生的错误,不能把他们当成“累赘”或当“小工”一样随意使唤。第二,做好学生的“保镖”和“后盾”,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当他们不小心犯了错误,还有老师能够补救,让他们勇敢地迈出沟通的第一步。第三,让实习生树立“视患者如亲人”的理念,当患者来到门诊时,尽量用通俗和蔼的语言进行交流,取得患者配合,虽然目前医患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如果你真诚对待他,他会对你的小小失误最大可能地包容和理解。

2.2基础知识培训

实习生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就越能为患者分析病情和检验结果,患者对其信任程度就越高,实习生就会越自信,沟通的障碍就越小,因此,扎实的掌握检验及临床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实现自信沟通的基础。实习生应认真阅读检验科各种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行业权威参考书的书籍,还应注意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咨询需要。遇到疑难问题时,多查阅资料,多请教老师,切忌不懂装懂,给患者以误导延误病情。

2.3门诊检验流程培训

在门诊常规室,患者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下一步该干啥?”作为带教老师,必须在实习培训中详细地向学生介绍门诊流程,掌握工作流程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具体来说,要熟悉医院就诊流程、各个科室位置设置、检验科检测项目设置、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门诊抽血流程、不合格标本的清退流程等。带教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讲解各个流程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合理的实习安排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实习生在检验科门诊常规室的时间仅有8周,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了解沟通技巧呢?合理的实习岗位安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大部分医院的门诊常规室分为三部分:采血室、血常规化验室、体液化验室。在这三大部门中,采血室是业务最繁琐、涉及专业知识最多、与患者接触最多的部门,对沟通要求最高,而另两个部门相对简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学生门诊常规室实习的8周内,前四周首先在常规室和体液室实习,在这里最主要是与医护人员接触,即使出了错误,弥补的空间较大,经过前四周适应,实习生有了一定的沟通技巧和知识储备,最后四周再进入采血室实习,这样的实习安排有利于循序渐进的适应工作,减少恐惧带来的沟通不畅。

4专职带教

以往的带教模式都是带教老师不固定导致学生没有归属感,老师没有责任感,可选择对教学有经验、有热情、沟通能力强的老师专职带教,这既能增强老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又易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便于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可大大提高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教方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因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鼓励批评或引导,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敢于和善于与临床和患者交流。

(2)发挥主观能动性:

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示范后应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带着“爱护心、同情心、忍耐心”真诚地与医患沟通。只有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提高医学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关系。但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放手不放眼”,既要敢于放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能撒手不管,要随时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导或引导,充当监督指导的角色。

(3)言传身教:

实习生论文范文2

笔者作为衡阳师范学院的一名商务英语教师参与了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从校企合作项目的接洽到实习生的组织及实习过程的管理,并一直跟踪关注实习生的心理动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笔者对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心理做了认真的梳理,希望能为商务英语专业实习予以借鉴。衡阳师范学院2011级赴东莞实习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在四个半月的实习生涯中,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大部分商务英语实习生对外贸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肯定了其外贸营销能力、交际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其从事外贸的决心,并明确了自己未来择业的方向。从他们的业绩来看,除了几个做后台的实习生未取得单之外(囿于工作性质所限),其余从事外贸业务员和跟单员的实习生百分之百拿到外贸业务单。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作为从学校到社会过渡人群,也有不少实习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

1.失望与焦虑症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实习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望、紧张不安和恐惧惊慌,尤其以实习初表现最为突出。实习生的失望与焦虑症部分源自于其不能很好适应实习的物质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女或独生子,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其物质生活可谓是衣食无忧。衡阳师院赴东莞实习的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均免费提供食宿。对实习生而言,实习单位的饮食相对简单、住宿相对简陋。实习期的饮食无论是在口感还是多样性方面都不能与其之前的学校生活相比。因为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95%以上来自于湖南本省,饮食方面以辣著称,而粤菜的典型特点为清淡,所以在口味方面实习生表现出较强不适应性;另外,一般为每餐两到三种菜,没有选择的余地;住宿方面,其大学住宿为公寓式,一室四人,上下铺,较为宽敞,相对而言实习期住宿较为简陋。因此物质生活的落差感是导致实习生失望与焦虑的因素之一。实习工作琐碎、快节奏、看中业绩等做法也是引起实习生失望与焦虑的诱因。实习伊始,不少实习生纷纷抱怨实习部门主管或老总对其不能委以重任,让其从日常的办公事宜做起或下工厂的做法;在实习的中后期,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外贸业务员的基本素质,也付出一定的努力,而效果甚微,看到周围的同事或同学纷纷拿到外贸业务单,心里非常焦急;更有甚者与实习单位的老员工进行攀比。与企业的资深外贸业务员相比,实习生自己的实习期的工资简直是微不足道。因此不免有人会认为自己也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但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同工不同酬,因此心里不免失衡,有较强的落差感和焦虑感。

2.实习动机水平低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因,简言之,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实习动机就是推动实习生从事实习工作的心理状态。实习初期,大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充满了各种幻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一定的动机,而等实习的新鲜感消失殆尽之后,面对长时间的工作时间和业绩的压力,部分实习生的实习动机水平过低,对实习生活持漠然态度。在实习工作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倦怠的情绪。甚至有一些实习生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进而出现一些畏难、退缩的情形,更有甚者想提前终止实习期。

3.角色意识混乱

商务英语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未毕业的大学生。对于企业而言,他是企业的员工,应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对于学校的老师而言,他是学生,要遵从学校的要求和规定。如衡阳师范学院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虽然已全面停课,但学校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如每年一度的奖学金评选、毕业论文选择指导老师、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甚至还有部分实习生的选修课没修满学分等这些事都需要他们经常与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实习生经常在公司和学校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从而致使部分实习生角色意识混乱,进而影响其实习效果。

4.服务意识淡薄、吃苦耐劳精神有待提高

东莞网商联盟旗下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每周的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通常一些国家法定假日员工也需加班。实习期间,不少实习生对于公司里面的一周六天工作日、节假日加班等表现出抱怨、焦躁的心理,甚至有些人因为多做或少做一点事而与同事发生口角,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

二、对策探讨

1.激发学生的实习动机

动机的激发基于一定的需求。一般而言短时期、难度适中、具体的目标可有效激发实习生的动机。因此,实习指导老师“将相对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一个长远的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例如,实习前,实习教师可将实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习学习期,实习生主要向公司的主管和老师学习业务的基本情况,如对于外贸业务员,在实习的第一阶段只要求他们学会撰写开发信并得到相应的询盘;在实习的第二个阶段,要求学生在主管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发盘、还盘的技巧;第三个阶段,要求实习生独立完成外贸的整个环节并取得一定业绩。通过设定层层递进且可接受的目标能激发实习生的实习动机。确凿扎实的实习准备工作也是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根基。商务英语实习准备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实习的必要性、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予以充分的认识,从而降低其对实习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重新认知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尽早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三要求同学们要树立合作、吃苦、主动学习、形象和安全意识。

2.优化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借助机辅商务英语实践模拟,强化商务英语综合技能,为进一步顶岗实习或步入岗位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学校可通过校内实习和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搭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缩短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设置,要“将专业学习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以职业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基于就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室创建各种模拟实训平台,分别从商务英语口译、进出口贸易信函的书写及商务单证缮制、商务洽谈、商务报告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可使实习生从业务上更快地适应实习生活,增强其自信心。

3.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东莞网商联盟领导对衡阳师院2011级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希望实习生在综合素养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交际能力、积极的心态、感恩、吃苦耐劳等。大部分商务英语毕业生毕业后将从事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即对外营销。众所周知,营销不仅是对“产品的营销”,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人品营销”,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先做人后做事”是相吻合的。因此,交际能力培养、待人礼貌、诚实谦虚、能娴熟、游刃有余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高校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老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企业的需求和“校企合作、商英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技能+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课程体系并及时调整其课程设置,提高其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及毕业工作。

5.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

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高校应该根据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商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课程,可开设校外的考评,与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观察、跟踪、访谈、家督、评价等方式对实习生予以综合评价,从而提高其对实习的重视程度,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结语

实习生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我院普外一病区实习的护士146名,按入科时间分组,2013年9月—12月的77名护生为对照组,男2名,女75名;年龄18岁~23岁,平均年龄(19.62±3.54)岁;其中大专生50名,中专生27名。2014年1—4月入科的69名护生为观察组,男1名,女68名;年龄17岁~23岁,平均年龄(18.87±3.35)岁;大专生46名,中专生23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普外一病区共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护理带教老师16名。

1.2带教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

观察组实习生实施目标教学的带教方法,即将教学分为制订目标、实施目标和达到目标三个阶段,带教老师根据普外科的专业特点以及护理大纲要求,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制订实习期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目标;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讲解深度进行教学,然后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带教过程中不断对目标进行总结和改进,如未达到目标,可在学习反馈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止。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病区内常见疾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和一般护理,学习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基本掌握普外科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医嘱处理以及常用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也是必知内容。此外,适当安排学生协助责任护士管理床位,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掌握一定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生出科前按照既定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

1.2.2常规教学法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原有的常规专人带教方法,护士长在护生入科后统一安排进行分组跟班教学,由所分配班次的具有带教资格的当班护士带教,并按照实习生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实施计划。各班老师按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实习带教,使学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顺利完成当班工作任务为主展开实习,主要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尽快结合。

1.3考核指标

在实习生出科前由负责护理带教的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评价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习效果考核分为操作考试及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内容有基本理论及基础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专科护理和沟通能力等。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其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对带教老师的教授能力和态度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实习目标、护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等方面,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9名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8.653±5.304)分,护理操作考试成绩为(93.247±6.893)分;对照组77名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3.784±4.179)分,护理操作考试成绩(87.025±6.176)分,观察组各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平均得分为(85.540±12.3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739±13.124)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实习生论文范文4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最怕的不是学生不懂不会,而是学生不思考,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到问题时,老师不应忽视或讥讽,应予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学生如果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鼓励学生敢问问题,并善问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提问,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消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当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先应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们所给出的答案。对出现的错误不要急着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另外寻找其他的途径,让学生发现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在学到唐朝这一段历史时,笔者的学生给出这样一个观点:女人祸国。并举出了历史上的一些史实加以证明:商朝的妲己,因为她商纣王沉溺酒色,最后亡国;西周的褒姒,因为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也亡了国,因为杨贵妃,唐朝由盛转衰。真的是这么简单的吗?当时笔者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而是把这个问题留成家庭作业:找一找商、西周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唐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当第二次上课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已经不容乐观,再加之纣王、幽王、唐玄宗他们的所做所为,而这几位女性,最多起了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假如在教学中经常一开口就指出学生分析的不准确、不完善,久而久之,你的课堂会变为死水一潭,学生更不会喜欢你的这门学科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乐于发表见解,进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三、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也要使评价语言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鼓励他们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施其长。老师用赏识的心态使学生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品尝成功,进而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实习生论文范文5

保护好动态生态过程、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景观生态指数计算对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对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层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城市设计中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方法来考量城市建设对这些过程的干扰分析,同时建立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空间方案进行评估,构建全面、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2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2.1概念界定

广义上的生态过程干扰是指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所有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生态物种减少、引发自然灾害、景观格局破碎等;狭义上的则是指城市建设、城市增长对动态的自然生态过程产生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所指生态过程干扰是基于狭义上的概念。当前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是多方面的,如水文过程、生物活动过程、物种栖息过程、物质能量流动、自然通风过程、海潮淹没过程等都已经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影响,造成自然生境的不可逆转破坏。

2.2研究的思路

从动态的生态过程视角出发,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结合基地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城市开发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利用GIS对这些过程进行空间格局分析,识别潜在的生态要素以及空间组合构成,并通过Fragstats(景观生态相关指数计算软件)对斑块分维度、香农多样性等景观生态指数进行量化分析,对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方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2.3技术路线框架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构建了如下技术路线。

3项目实践研究

3.1苏圫垸现状概况

3.1.1区位交通

苏圫垸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基地范围包括苏圫垸湿地公园片区和湿地公园外东北片区两部分,总面积约22.73km2。基地依托长沙北二环、长沙北三环、京珠高速公路便捷联系四方,随着未来长沙过江交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成型,苏圫垸将成为长沙主城北部重要的交通节点,是长沙北拓发展的空间载体。

3.1.2基地特征

苏圫垸地区的生态系统由湿地、森林、河流等多种类型共同组成。现状湿地主要为库塘湿地,包括水库、水稻田、山塘、鱼塘等多种类型,呈现典型的人工湿地特征,是潜在的承载城市活力集聚的地区。规划区现状以粗放的方式建设,大量村庄建设用地零散分布,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卫生环境较差,缺乏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3.1.3生态过程干扰分析

针对当前苏圫垸地区的基地特征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本次设计方案将重点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以下几个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

(1)水文过程干扰。

历史上苏圫垸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库塘湿地,包括水库、山塘、径流等,水系类型多样,形态丰富,在20世纪50年代苏圫垸湿地还存在着小泗胡、基头湖、王家湖、楚家湖等大型湖泊,捞刀河等河流水量充足,然而从1990年代开始,苏圫垸河漫滩先后经历围堤建垸、捞刀河出口改道等工程,不断地冲击原生态系统,并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由河漫滩转向堤垸,导致水塘数量减少、面积减小,湿地功能退化,生态植被单一。当前,大型水体仅剩楚家湖、凤羽湖和捞刀河,现状水塘多为农用,人工性强。21世纪以来,苏托垸灾害史问题突出,包括溃垸数次、外江渗水、旱灾。研究水文过程,通过GIS对水系统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对恢复苏圫垸水文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从洪水总量计算、水面率控制的规模与范围、水敏感、低洼地等方面进行空间分析,识别对水文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生态元素以及所构成的空间格局。

(2)生物栖息、活动过程干扰。

苏圫垸地处长沙市区域生态廊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境内物种十分丰富,有部级保护植物如香榧、三尖杉等,是白鷺、苍鷺等各种鸟类以及眼镜蛇、牙獐等动物的重要活动廊道与栖息地,是整个生物活动安全通道上的重要缓冲区,但是这些生物过程都随着区域周边的开发建设不断消失,湿地正在逐步退化。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苏圫垸地区动物栖息地斑块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面积只有原来的60%,分布较为零散;捞刀河生态效益低,廊道宽度不够,物种单一,河岸生态稳定性差,这些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众多喜水、喜林生物在这一区域已经消失;加上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也进一步阻断了生物活动过程。生物栖息、活动这一动态过程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苏托垸地区的城市设计将着眼于保护山体林地和水系湿地生境资源来解决这一诉求,利用GIS对喜水、喜林生物的栖息地、活动廊道进行敏感度、缓冲区分析,重构生物安全格局。

(3)自然通风过程干扰。

长沙市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气温高达37.10C,已经成为“四大火炉”之一,近些年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不断侵蚀湿地,忽视对自然通风过程的考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通风过程不流畅,加剧大气污染物的集聚。当前,SO2、NO2为长沙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且春季和冬季是长沙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苏圫垸处于长沙南北向通风廊道的中央及分叉口位置,对于冬季西北风顺利进入南部城区缓解大气污染,以及夏季东南风携带主城区热量通畅北上,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区温度、稀释大气污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苏圫垸进行热岛缓冲廊道、主导风向、地形风向的空间格局分析,保护苏托垸地区自然的通风格局。

3.2基于生态过程干扰分析的GIS空间格局构建

3.2.1水文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1)洪水量计算。

苏圫垸片区集雨面积为12.34km2,位于暴雨一致区第七区,产流分区为第Ⅰ区,雨量初损30mm,地表径流系数取0.6。考虑到本区域集雨面积较小,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推理公式法来推求本流域5%频率下的设计洪水(防洪标准:20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暴雨12小时排出),采用公式Wmp=R总F/10(万m3),经计算得洪水总量为:Wm5%=193万m3。

(2)水面率规模控制。

在得到洪水总量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现状水面率以及《城市水系规划导则》的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率控制比率,本次取本区域最小水面率为12%(参考江浙地区水网地区12%最小水面率要求),即1.72km2。总规中明确苏圫垸湿地片区可建设用地不应超过用地1/3,则湿地公园面积约为10km2,其中水面率参考国内其它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率,约为40%~70%,因此本次研究最大水面率取60%,则片区内最大水面率控制为6km2。综上,本次水面率选取用地面积的12%、20%、40%作为低、中、高三个方案分别从滞洪排涝能力、水体循环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选。三个方案均能满足滞洪蓄涝要求,但是水面面积越大,蓄涝能力越强。本次研究建议水面率控制在2.5~6km2之间,为保证滞洪蓄涝要求,非汛期建议取中低值,汛期部分湿地区域可淹没,水面面积达到中高值。

(3)水敏感性分析。

综合水系历史演变、现有水资源分布、低洼易涝区分析确定水敏感性分区。水敏感性强的区域主要有:1)捞刀河及沿河两侧河漫滩区域,“三横两纵”干渠;2)捞刀河河堤北侧周边低洼易渗水区域;3)现有养殖塘、鱼塘、山塘等水体;4)楚家湖南侧低洼区域、养殖中心南侧低洼区域;山区自然径流、在建水库区域。水敏感性分析反映,可通过规划构建草型湖泊+表面流人工湿地,局部运用多类型人工湿地复合系统,通过重构本地化生物群落,与区域山丘、河流生态系统连接。

3.2.2生物栖息、活动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识别苏圫垸地区喜水生物与喜林生物的潜在栖息地和迁徙活动廊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叠加,识别生物潜在栖息地与活动廊道。

3.2.3自然通风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1)风廊道构建。

来自北部森林、湿地的清新空气源随湘江沿规划区西部开阔湿地水面进入规划区形成主风廊道,因此,本次规划沿区域生态绿廊布置大型南北向绿化廊道,将山林的凉风引入规划区,并为城市补充氧气;沿中部风羽湖和城市主干道形成次风廊道,利用凉爽的林源风与水系为城市降温。

(2)热岛缓冲廊道构建。

根据现状不同地表下垫层类型进行地温反演,得到现状热岛及冷岛分布情况,从而建立联系冷岛的低温廊道以及分割热岛的热缓冲廊道,利用绿化与水体减缓太阳辐射的热效应。

3.3规划方案

通过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明确城市开发对这些过程的内在影响,叠加水文过程敏感性分析、生物活动过程敏感性分析、风廊道、热岛缓冲廊道敏感性分析、地质敏感性分析,将原有坑塘湿地、山体林地等自然资源,与规划公园湖泊、防护绿地等人工生态资源有机整合,构建“斑块-基质-廊道”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规划方案的的生态保育雏形。根据GIS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整体上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用地布局形态。规划区北部最敏感区域分布较多且较为分散,用地布局宜采用有机自由的布局方式,低强度开发,整合现有村庄居民点,形成两型社会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区;南部为集中建设区,最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间区域,通过适当扩大水面,形成以风羽湖为生态绿核的公共服务区,结合次一级敏感区域以及地表径流、现状水塘的分布,疏通水系,形成网络化的水乡布局模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功能分区等,将各类建设用地有机嵌入生态本地,形成苏圫垸地区的空间规划方案。

3.4效益评价

3.4.1评价指标体系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规划斑块、廊道等生态资源为基地生态保护为核心目标,选取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分维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度四个景观生态指数因子进行评价,共同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4.2评价结果

利用Fragstats景观生态格局软件,对比核算规划区水域景观、绿地景观规划前后的景观生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MN)提高了49.6%,平均斑块分维度指数(FRAC_MN)提高了1.4%,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提高了27.1%,香农均度指数(SHEI)提高了27.1%,规划方案通过尊重规划区现状自然生态基底条件,注重廊道的连接,湿地的规模化、整体化设计,使规划区水绿空间结构得到优化,景观多样性更丰富,分布更均匀,生态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结语

实习生论文范文6

何谓关系?关系就是一种关联性,它将此种事物与彼种事物相互连接、沟通,或者说,它是事物之间联系的纽带、桥梁,也是不同领域之间或者个体之间产生某种行为的动因之一。社会之大,关系也无处不在、多种多样、复杂多变。就师生关系而言,它属于一种人际关系。在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交往。从古至今,人际关系都是必需而且必然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人际关系更是人类自身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形式和需求,因此,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通常,就中国社会的现实而言,在纷繁芜杂的人际关系中,被大家公认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际关系之一就是师生关系。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就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与其他类型的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又有着自己独具特性的不同点,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生关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面对的、几乎天天都要思考和处理的重要关系,它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释放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校教师师德的表现。这也就是说,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准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23日,为了全面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作了具体而翔实的规定。这是截止到目前对高校教师师德所提要求最详细、级别最高和最新的版本。无疑,这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从业标准,是必须时刻挂怀、严格恪守的。这一规范对高校教师师德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其中第三条是“教书育人”。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高校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基本任务,就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因为教书育人的任务不是仅仅凭借高校教师这样一个单方主体就能够完成的。事实上,这种配合也只有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这种互动所凭借和依靠的就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失去了师生关系这一桥梁,或者说这一重要纽带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高校教师如何“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以至带动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奋力前进呢?师生关系,一个如此重要的力量支点,在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范畴里应当也必须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已经对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了规定性的要求,这一规范在第二条“敬业爱生”方面要求高校教师“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这实际就是从职业道德规范的高度要求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很显然,从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已经被纳入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

二、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现状

既然师生关系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看都处于道德高地所要规范的范畴,而且,《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也已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高校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现实状况是什么样的呢?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单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而言,在师生关系方面的表现也是总体向好,师爱生、生敬师,师生之间的交往处于合理规范的层面,师生关系正常。但是,总体向好并不代表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就有关媒体曝光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在师生关系方面,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甚至对学生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特别是近期极少数高校教师表现出的失德、败德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要想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以及高校教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距离真正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和谐美好的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如下问题:

1.个别高校教师个人素质低下

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意识和愿望淡薄,掌控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师生冲突的情况出现。比如,中原省份某高校,在组织评选奖学金时,某班级有个别学生对评选结果不满,写了检举信投放到校领导接待学生信访的公开信箱,学校将问题反馈给负责该班奖学金评选工作的班主任王某。正常情况下,王某应当就反映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认真调查,视调查结果要么立即整改,要么尽力解释,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谁知王某接到信息反馈后勃然大怒,立即冲到教室里大吼,“你们尽管去告吧”,甚至还骂学生提意见是“狗咬狗”,结果造成了学生更大地反弹,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造成该校在当年的全省行风评议中排名倒数第一的重大负面影响。这样的事件就是典型的师生关系方面的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案例。虽然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对该班级的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造成的恶劣影响。

2.个别高校教师思想观念庸俗

在师生关系方面一意讨好学生,不讲原则,与学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互相吃请,甚至相互请托办事,把本来纯洁、和谐的师生关系搞得乌烟瘴气,走向了庸俗化。这样的案例在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几乎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3.个别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在为自己的学生谋取不正当利益时大肆收受贿赂

有的甚至不顾廉耻接受或者索要学生的性贿赂,对学生进行性骚扰,扰乱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时下网络上正在热炒的厦门大学原博士生导师吴某某猥亵诱奸和性骚扰女学生的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一起高校教师在师生关系层面上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严重违反高校教师职业操守的败德行为,它严重违背了一名高校教师所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极大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并且给涉事的女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对她们的未来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也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就在这一事件尚未平息之时,又传出四川美院副教授王某某强吻女生事件,这一连串的师德事件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4.个别高校教师自恃清高

不愿或者不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控能力差,对学生没有爱心和耐心,最终也因为这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因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酿成了师生关系事件。这样的情形看似高校教师个人性格导致,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师德失范,应当同样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某老师的文章《“Y门事件”对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启示———基于一个恶性师生关系事件的分析》就描述了一个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当然,还有很多师生关系方面高校教师师德不修和失范的情形和表现。比如,在学生考试、推优、保研、奖学金评定等活动中,个别高校教师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这其实就是个别高校教师利用手中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权力“寻租”。这些现象也表明这种师德失范行为在一定时期大有泛滥之势。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于2014年9月30日下发了教师〔2014〕10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为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划定了八根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为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高校教师处理师生关系应当坚持的基本准则

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进而提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实际上,为师之道,首在师德,总书记也把师德放在了第一位,而仁爱之心正是总书记对于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提出的具体师德要求,也是我们高校教师建立师生关系的总原则。具体来说,要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一)高校教师要愿意并乐于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和核心的教师人际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们也还在性格上继续延展着中学以来的叛逆性,因此,从客观上讲,这个时期的他们恰恰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引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度过大学———这个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务必从师德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严格修炼,务必学会并且牢牢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甘于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甘于做几乎所有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关怀和引领他们走向健康发展,走向积极向上,走向真理光明。所以,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份光荣的职业,就必须首先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要愿意并且乐于同广大学生做大范围地“群体性交往”,真诚地和他们建立广泛的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不如此就不足以承担高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二)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要以仁爱之心为总原则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在生理年龄上大多已届成人,虽然有个别学生心理年龄偏小,但总体来看,他们趋于成熟。这个阶段,他们遇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有较强烈的独立倾向,面对重要事情或者事件有自己个性的选择,哪怕不被采纳或者被认为是错误的,他们也有一份性格叛逆基础上的坚持。那么,对于大学生的这种阶段性的特殊性,作为高校教师,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层面考虑,我们的原则是什么呢?说得好,“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所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的总原则就是以仁爱之心来建立良师益友型高校师生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林崇德先生说过,教书育人的实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提倡师爱,首先要强调高校教师师爱的特殊性。同样是师爱,对成年期的学生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差异。这恰是针对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成长的特殊性而言。苏霍敏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不用解释,“仁爱”就是总原则,对待大学生,只有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三)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以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

高校教师所做的一切,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是根本出发点。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这是高校教师承担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容推卸。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因此,在高校教师的手中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各种有用人才,这才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最根本标志。或者说,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也是高校教师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总方向、总目标。

(四)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坚持师生平等的基本准则

高校师生关系之所以重要且复杂,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年龄段,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地需要被了解、被承认、被尊重。因此,不论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基本的一点是,师生关系的双方应当是相互平等的独立主体,学生的独立个性必须得到尊重。不仅如此,高校教师还应当学会足够的包容,除了要关爱学生的成长,要认知学生的诉求,要理解学生的心理,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还要能够宽容学生的叛逆。当然,高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地引领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五)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秉持民主法制的基本理念

民主法制是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它荡涤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每个时期、每个角落。当今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大到国际关系,小到老百姓的一粒纽扣,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一览无遗。在这样的环境下,民主法制自然成为时代主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站在高校教师的角度,必须在包容学生思想行为差异性的前提下,秉持民主法制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关系的道德维度建立在民主和法制的大厦之上,并且通过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这种理念实实在在地传播到广大学生的心坎里,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引领大学生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才智。

四、结语

实习生论文范文7

“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1990年彭英姿在《试论大学生的寝室文化》一文中对寝室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张文凯《寝室文化初探》以及卢和廷《高校“寝室文化”初探》中都表明寝室文化是以寝室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寝室成员为主体,在寝室共同生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的物质、精神和行为方式的组合并形成的一种文化,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整个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正因如此寝室文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肯定了“寝室文化”这一概念,并要求“重视和加强社团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强化社团和宿舍的育人功能。”此后,这一概念不断被高校深刻认识,也逐步加深了相关研究。近年来,寝室文化在高校中的巨大功能越来越明显。一个和谐的寝室文化,不但能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学生平均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寝室度过,他们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生活都离不开寝室,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不再有固定的教室和活动场所,对学生的固定活动空间以及学生课余活动空间都发生了变化,寝室文化自然地提上了培养人才的重要位置。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作为大学生寝室文化影响因子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研究和强化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影响学生的作用,都是具有明显作用的。什么样的寝室文化才能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在新的历史发展中遇到的崭新而重大的时代课题之一。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结构

从寝室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两种表现形式: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所谓表层文化是指大学生寝室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活现象,如寝室的公共设施、布置、消费行为、交际方法、娱乐行为、兴趣爱好等等。而深层文化则是指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如思想观念、心理心态、思维方式、人为行为等。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寝室文化的实质内容,表层文化则是深层文化的外在表现。此外,大学生寝室文化不仅蕴含理性的成分,也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经过长期的相处,每个寝室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寝室之间各有特色,这也使寝室文化更加的多元化和网络化。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寝室文化因为结构取向的不同而体现出正负功能。

1、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相对一般校园文化而言,大学生寝室文化不仅具有教育思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交往人际、娱乐身心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养成和谐意识、培育人文情怀、提升国家理念等独特的育人作用。为此,我们须正视大学生寝室非理性因素的文化事实,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2、其负功能主要表现为在一些落后的寝室文化对寝室成员健康成长和整个寝室以后的发展形成的负面作用,也隐性存在大量的灰色潜流,弱化了寝室文化的教育的功能。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中常见的问题

寝室文化虽然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及宿舍管理者的约束,但主流文化、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种其他文化也会对寝室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

1、大学生寝室文化结构的深刻变革但其组织功能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高教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也开始进行了转型。高校教学也变得更加多样性,具有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流动教室制等多种学制。传统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而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取代教室成为大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在寝室停留的时间大约14个小时,除去睡眠时间,每天约有6个小时在寝室度过,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中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根据这项通知寝室就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大学生在寝室的生活时间增多,对寝室的依赖性也增强。寝室作为高校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独立性随之凸现出来。

2、寝室文化负功能膨胀,削弱了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

主要表现为一些落后的寝室文化对寝室成员的成长和整个寝室的文化养成产生负面作用。物质文化方面———缺乏人性化设计的寝室设计理念;制度文化方面———“以管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与“服务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互相矛盾;行为文化方面———以网络化背景的行为规范边界模糊;精神文化方面———大学精神的淡化、人际关系的冷漠与负面情绪的滋生。许多高校的寝室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对作息制度和卫生的管理等表面文化,只关注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的建设,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建设。

3、大学生“禁婚令”被解除,管理机制等不能适应寝室文化建设的要求

高校公寓管理人员低质、低效的服务以及不尽人意的公寓文化设施,导致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害,由此引发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强烈不满,给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抵消作用和副作用,使得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4、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对寝室文化建设的冲击

部分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网络,与其他人交流减少、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寝室的作息规律和正常秩序。因上网造成的寝室人际关系淡漠、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也是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5、社会环境的变革对寝室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人际交往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动,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社会条件下,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高校,“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和行为开始在高校中滋长和蔓延,由这种观念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寝室成员间冲突频繁。近年来发生的暴力现象、施虐现象、群殴现象、自杀现象、精神疾病现象、心理健康指数下滑现象等诸多现象反映出非理性因素的重视不够,而这已经影响和制约了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偏离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本质。因而,须从人学的理论视野对大学生寝室文化进行新的解读和构建。

四、构建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方法

1、建立“学习型寝室”奠定了良好基础

寝室作为高校学生中活动的最小单元,每个寝室一般住4~8个人,刚好能够形成“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一个小组织,而且学生课余时间大都待在寝室,因此寝室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的、正面的,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有奋发向上的渴望,这些都为应用“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寝室”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对寝室成员施以学风正相关影响

“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高校最基本单元———寝室,通过建立“学习型寝室”改善目前寝室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同时以通过各类特色寝室的引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建设学习型寝室,逐步形成从个体—寝室—公寓—院区—学校的整体化学风建设体系。

3、建立“学习型寝室”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学习型寝室”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抓手。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唤醒学生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达到改善学生素质的目的。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增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通过理想和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使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觉学习、修养、反省、总结、批评、改造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不断增强。

4、组建寝室团队学习共享机制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认知、了解这个世界的思维。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通过成员的改善心智模式达到团队建立共同改变,创造出一个更有利于人性发展的氛围。在促进寝室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交相互交流互相讨论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能说出心中的设想,然后共同思考,在探讨和对话中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增进团队学习,建立学习互动及学习共享机制,使成员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体会到学习乐趣,进一步激发队员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5、以微观组织单位修炼心智的模式

实习生论文范文8

对话管理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管理。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班级管理者。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可以更好的构建民主人文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效沟通方式。把“对话”引入班级管理,倡导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平等对话教学的条件下的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理应贯穿“对话”的管理艺术。班级对话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协商的形式,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对方意见的相互交流,在平等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平等的交融,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班级事务进行协商。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契约并共同践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管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以活动为中介,旨在建设班级的良好形象,使学生联合起来,反思学习、生活现实,改造班级。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才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愿望,了解班级规约,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改造自我、影响他人、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对话管理”和常规的班级管理相比具有更有效,目标更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1.管理的目的性明确。

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班机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行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实行平等对话。有许多老师总认为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是老师管理学生,学生只要听话就行,所以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制度是老师制定的,学生只有执行的份。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对话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制度,规定都能够参与制定。管理的目标明确,学生也能主动的接受班级制度和管理。在对话式的管理制度下,学生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也就能自觉的遵守自己订立的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自觉的参与班级管理,是对话管理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管理优势。

2.管理具有开放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对话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主动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既是一种制度,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开放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使管理更有约束力。

3.管理的有效性。

源于学生内在精神发展需要的对话管理,本质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决策、规约到过程展开、实施监控直至成果的反馈都在全员的推动之下、行动之中,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高速运行,这样的管理无疑是高效的。

二、小学班级“对话管理”模式的建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班级对话管理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有效管理。有许多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就训斥,整天板着脸,使学生敬而远之,你不爱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去爱你呢。据报道,有一个小学老师用针扎不听话学生的手,用烟头烧学生的屁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还罚学生抄写100遍。平时讽刺学生,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试想,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又可能喜欢老师呢。没有爱的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德育,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对话管理模式。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不会和老师对话,就不可能自觉的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是对话管理的基础。学生是被管理者,要学生自觉的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他对班上制定的什么制度都看不惯,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制度不合理,那个制度是错误的。自己参与班级对话管理中,他一人就提了20多条意见。在班级讨论中,老师虚心听他的意见。采纳了他关于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建议,并委托他负责组织和安排。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能够自觉参加。自己定立的制度,自己更能理解和遵守,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的内容很多,生活上的管理需要对话,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在学习上也要对话,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和学生对话,吸收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