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工程论文范例

示范工程论文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1

翻模施工是利用塔吊进行模板倒换,在墩身的分层高度相对应的阶段进行分段浇筑,根据分段高度将外侧模板设计为和分段高度相等的2-3节,同1节内侧模板相互配合,当顶节模板施工结束后,将底节模板拆除,然后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直至墩身施工完成。在墩身内部设置钢管支架,支撑墩内隔板,然后运用模板施工的操作原理配合支撑体系进行施工,直到墩身封顶。在施工过程中,物料和模板的运输通过吊塔完成,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进行泵送。

2高墩翻模技术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在进行翻模施工前,施工人员首先要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各种施工设备能安全稳定的运行,从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使用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查,确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2.2搭建作业平台

施工人员在搭建作业时,要保证每一部分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严禁出现中断的现象,搭建的作业平台要灵活,方便各部分施工使用。在搭建作业平台过程中,作业平台的高度要根据高墩的实际高度确定。

2.3翻模

一般情况下,翻模是由三节模板构成的,在开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搭设脚手架平台,安装劲性骨架,然后吊装内、外侧主筋,绑扎好水平钢筋后,安装内、外模板,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板进行调整定位。当浇筑完第一节模板混凝土后,绑扎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翻模。将墩身上部分的模板保留下来,使其发挥基准模板的作用,然后拆除第二节模板,并利用吊塔进行基桩模板吊装。最后利用由下到上的方式吊装第三节模板,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2.4固定模板

模板就位后,关键的一步就是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使用栓接方法将模板连接起来,对于塔体上的基准模板,则利用塔柱和模板自身的摩擦力支撑上部两节模板的重量及施工过程产生的荷载。利用拉杆对对拉内部模板,从而调整塔壁的厚度。利用劲性骨架、脚手架焊接模板上口,从而利用劲性骨架将模板的荷载传递到浇筑好的混凝土上。

2.5提升翻模

翻模的提升是通过塔吊实现的,从侧面拆除外模板,然后逐块提升。由于内壁会对内模造成限制,因此,在拆除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保证拆模的方便,将内模竖向裂缝中的内模面板和扁钢焊接成100°斜角。

2.6校准模板测量误差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要对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索塔平面位置准确、外形美观、线性流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调整误差的方法有控制四面轴线、控制壁厚对拉、控制塔柱内净空尺寸对撑杆、控制八角坐标高程。在调节误差过程中,要将误差一次性调整到位,从而保证索塔的线性流畅。

2.7工程实例

某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施工空心墩,再施工十字墩的顺序对高墩进行翻模改造,施工采用塔吊进行翻模提升,同时对墩身上下部分施工。施工时,将塔吊钢筋预埋在墩底承台上,当浇筑完塔吊基础后,预埋塔吊固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塔吊的稳定性。在该工程中,使用8m长的钢筋制作墩身长,使用套筒连接的方式连接主筋,内径、外径、长度分别为31mm、45mm、74mm,水平撑筋和箍筋采用电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主筋套筒后,利用控制线和控制点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本工程的高墩比较高,为防止塔吊在长期工作中出现变形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增设预埋件,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翻模技术进行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时,施工单位要特别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只有当上下相连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15MPa后,才能在混凝土的模板上支撑,在进行墩柱施工前,首先要加工好钢模板,将每节模板拼装好,并使用螺栓将各个模板连接起来。制作的翻转模板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其刚度和强度符合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墩身的垂直精度符合相关规定,防止桥墩出现顶面偏心的情况。使用模板前,要对模板进行试拼,并对模板的接缝进行处理,确保模板不会出现渗漏水泥浆液的现象。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桥梁高墩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人员要认真核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出厂资格证等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施工材料有质量问题,要将这些材料退回,确保使用的施工材料符合相关规定。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在施工现场安排一处位置专门放置施工材料,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看管。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不能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注重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4总结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2

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创新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观念创新,要把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现代医院经营观念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并将其作为衡量和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标准。

(一)树立管理是资源、是要素,管理出思路、出效益的新观念

近年来,我院院科两级管理者逐步树立了现代医院管理的理念,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一是以打造学习型医院、创新型团队为目标,建立领导干部培训制度。每季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院做管理干部培训讲座,以现实案例剖析讲解医院执行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团队的应对能力,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每年选派中层干部外出短期培训、学习。近年来,选派20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选派3名专家型管理者赴德国深造,分批组织中层干部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地参观学习,选派护士长到省部级医院进行短期轮训,更新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三是院领导班子副职轮流赴上海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挂职锻炼,有效提高了领导层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让病人满不满意、放不放心做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

医院提出了“三心工程”服务理念,即“以一流的质量使病人放心,以一流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一流的环境使病人舒心”。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外延,出台服务举措,医疗过程中处处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把“一切为病人”和“为了病人的一切”落实到医疗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医院注重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民主管理意识,把以让职工满意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行院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同时,坚持实行院务公开、党务公开,透明办公。对于医院重大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联席会议、党支部会议、院行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职工代表座谈会、派及党外人士座谈会等渠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保证民主决策、监督机制的作用到位,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职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

(三)树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

满足患者的需求,就是要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努力为百姓提供方便、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医院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新举措,如实行三级医院及市直医院间的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建立便民自助查询系统,建立统一的投诉管理机制等。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改进了医务人员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病人满意度。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

理念的创新是前提,体制创新是保障。2009年以来,医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作为医院工作重点,提出“硬件不足管理补,技术不足服务补”的治院方略,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新的服务模式,努力打造医院特色品牌。

(一)改革内部分配机制

2010年实行了医院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奖金重点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和医院骨干倾斜,相对固定行政后勤人员的奖金系数。根据岗位特点、责任轻重、技术高低、风险大小、工作量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指标,建立科室内部二次分配制,使临床业务科室的医技专业人员的劳动价值进一步得以体现,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医院业务量也大幅增长。另外,医院率先在同级市级医院中实行全成本经济核算,将人员工资、医疗设备折旧、卫生材料及水电费用、办公支出等全部计入成本。实行全成本核算以来,医院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增强,职工开始主动参与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医院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积极探索用人机制改革

人才资源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我院通过用人机制和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大胆创新,努力营造人才成长、使用、发展的良好环境。普外科原来是个弱科,科主任辞职后,医院内部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学科带头人。2013年,医院党委以开放的眼光,打破常规引进人才,首开先河从湘雅医院引进一名专家担任医院业务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从省部级医院到市级医院,这一人才倒流的现象,打破了医院人才资源流动的“趋高性”,在全市市级医院中尚属首例。如今普外科已从昔日的弱势学科发展为长沙市重点学科,在肝胆脾胰外科领域方面的诊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医院先后出台了《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医院人才培养五年规划》等制度。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和优惠政策先后引进学科带头人3名,高层次人才5名,引进医学博士7名及硕士110名,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23名。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强了医院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有效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学科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医院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夯实医院实力的表现。近年来,我院在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开展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地位。近年来,医院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出台了《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管理方案》,《重点专科(学科)考核评价体系》,设立重点专科建设专项基金,其经费额度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拨款额度,省级重点专科按1:3,市级重点专科按1:2,院级重点专科按1:1给予配套经费资助。比如,去年医院消化病学科成为长沙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拨付科研经费30万元,医院另给予拨付配套资金60万元。由于对学科建设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是成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消化病学科、心血管内科、眼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成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专)科。

(二)以院校合作为平台,实施科教兴院战略

院校合作是新形势下医院和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我院作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通过借助湖南师范大学的影响扩大对外交流,实现了科技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通过开展高等本科教育,丰富了医院内涵,提高了医院整体实力。目前,医院拥有硕士点2个,硕士生导师23名,17名专家受聘于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医院并成为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和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5年来,医院举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9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3项。获得科研课题2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2项科研课题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0项,发表科研论文700余篇,并有2篇SCI论文填补医院空白。

四、医疗服务创新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在服务标准上向“星级”靠拢。在过去几年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我院大胆先行先试,为本省及市级医院中创出了经验。

(一)率先在省内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积极响应,率先在省内创建“无陪护病房”试点。医院通过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划拨专项基金、增补护理人员、给予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等措施,使得“无陪护病房”得到稳步推广。一是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夯实保障力量。自2010年开展示范工程以来,医院加大临床一线人力投入,先后招聘一百余名护士,其中大多数被补充到“无陪护病房”,使病房平均床护比达到1∶0.5,保障了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配置。二是引进第三方专业陪护管理公司,接收经过培训的生活助理员以班组巡回服务的模式,取代原来散陪一对一的照顾。此举一经实施即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赞同,目前该模式已在全院80%的病房推行。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获得患者高度肯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其示范效应也得到了省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科室业务大幅增长、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2%上升到98%。内分泌科、中西结合科获湖南省2012年度“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病房称号。“无陪护病房”的品牌效应,开创了我院护理服务的新局面。

(二)率先在市级医院中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2011年,卫生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将将双向转诊作为探索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率先在市级医院建立“省、市、基层”三级转诊合作模式。一是与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双向转诊”。先后与33家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双向转诊合作单位并建立业务指导帮扶。医院出台了双向转诊实施方案,配套一系列惠民政策。同时,医院对双向转诊基层医疗机构制定个性帮扶计划,组织技术骨干长期或定期到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并为基层医务人员免费提供培训、进修。通过上述保障措施,双向转诊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转诊病人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有效降低了转诊病人医药费用,节约了医保资金,同时基层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二是与上级医疗单位开展“医疗联盟”。继与基层单位建立双向转诊后,医院又率先开启与省部级医院开通双向转诊通道。2011年,与湘雅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合作协议,成为其定点技术指导单位;2012年,与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签订双向转诊合作协议,同年7月,与其泌尿外科、眼科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并在医院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增挂“湘雅二医院河西分病区”牌匾,聘请湘雅名医为客座教授,在长沙市率先打造了“三级四向转诊”便捷就医通道。三是探索“双向转诊”新模式。2012年,我院与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试点“院办院管”合作新模式,建立市内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这一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辐射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多赢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了“双向转诊”举措,既为医院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捷径,又促进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快速发展。2013年,我院又与观沙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手组建首个“区域门诊”,并与雨敞坪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直通车”业务,真正实现上下级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的无缝对接。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院双向转诊工作摸索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赞赏和认同,也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借鉴。

五、结语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3

一、大力发展组稿和约稿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的根本,优秀的稿件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优秀稿源,期刊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期刊质量的提升更是很难达到。而且目前因为科研的评估体系的提升,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对于发表文章要求提高,大量国内优秀文章都流向国外期刊,少量的优秀文章流向国内一流期刊。在这种情形下,留在国内出版的少数优秀科研论文作为稀缺资源,成为各个科技期刊争抢的目标。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项重大科研项目纷纷启动,关于电力方向2016年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就有19项,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分布式光储发电集群灵活并网关键技术及示范,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支撑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和保护,±500kV直流电缆关键技术,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这些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花了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些项目,以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科技人才,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工程项目,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其定位是稳定科研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人才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些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责任编辑在新的环境下应该紧跟各个重大项目,把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及时报道,所以责任编辑要加大力度组稿和约稿。对于组稿和约稿,责任编辑要紧跟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专家的研究方向。约稿,一般是和专家一对一的约稿,首先要了解专家的研究方向,以及他曾经做过的项目情况和他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情况。约稿分约综述和研究型文章两种,对于约综述,包括一直从事某个专业方向研究的专家在这个方向长期的积累而写的综述文章和正在研究项目的相关综述文章,所以还要了解专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样他的综述才有可能在行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种是研究型文章,这种文章的约稿通常都是基于专家在研的项目来约稿。组稿,难度还是要大一些,一般也是针对重大项目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选择组稿的内容,下一步就是找专家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找一个特约主编来帮助期刊组织稿件,这种通常是找此研究热点或重大项目中号召力非常强的专家,另外一种是责任编辑自己找和组稿内容相关的尽可能多的专家,一一联系(发邮件和短信),通知专家投稿。不管是组稿和约稿,责任编辑都要和专家紧密联系,深度了解专家的研究项目,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在平时多留心,加大力度组稿和约稿,并不是就忽略了平时投稿,对平时投稿的文章应该多留意,因为很多作者都是审稿专家,一篇投稿来了,责任编辑要留意专家情况、基金项目情况、专家在其他期刊文章发表情况、引用情况等,通过汇总,能发现不少内容,有部分综述文章就是通过留心平时作者投稿得到的。另外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这样责任编辑可以与专家建立初步印象,回去后可以把专家加入审稿专家库,以便今后更方便联系。最后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目前的基金项目和重大专项,有目的地和这些专家保持联系,跟踪项目的进度和及时发表相关成果[5-6]。

二、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各种资源

以前作为学生时使用数据库,通常是为了写文章时,用以搜索是否已经有类似文章,以免出现重复,即查新;或者搜索相关内容的文章作为参考,即查资料。另外文章写好以后,对文章进行复率,以免文章重复率过高而被期刊拒稿。总的来说就是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与写文章相关,也就是考虑了作者和读者的作用。做了编辑以后,特别是做了某个方向的责任编辑,才发现数据库的资源非常丰富,刚开始工作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数据库来查询本期刊的相关文章的下载情况、引用情况,只是作为了解和分析。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一系列关于科技期刊的排名、奖励涌现,如:科技类期刊排名,电力期刊排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这些排名和奖励荣誉都是和各种期刊指标有关,这些指标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得出。首先一篇论文被期刊录用后一般需要进行印刷出版,印刷出版的周期包括论文的修改时间、加工时间、终审时间、印刷时间、产品运输时间等,再加上许多收稿量多的期刊要排队出版,稿件录用之后还要等待印刷出版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一篇论文完成之后,在出版传播环节时滞过长,将影响作者的成果得到国际国内学界的认可的速度,也影响我国世界领先、先进的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得到公认;对读者而言,则涉及他们是否能够及时获取科研情报和新知识,是否具备在国际国内的竞争能力。因此这也影响学术期刊是否具有对国际国内稿件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能力。所以为了让更优秀的文章更快出现在读者面前,产生更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科技期刊可以与中国知网签订优先出版协议,发表周期可以缩短,下载即时产生。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作为责任编辑,不仅要关注本期刊相关方向的文章,还要关注其他期刊相关方向的文章,而数据库这样的一个网络平台就可以提供帮助。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目前科技期刊办刊的一个指挥棒,而评价指标要好,则科技期刊收录的文章质量要好、创新性要高,那么文章的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要高。在数据库中,可以对某一时段(近期)各个刊物(同行业内)的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进行分析,找出下载量和引用次数排在前面的文章,可以分析出哪些方向是目前的热点和重点文章方向。还可以对行业内不同热点方向在某一时段(近期)的文章进行总的分析,通过对作者、题名、出版期刊、发表时间、下载量和引用次数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知道不同热点方向哪些作者和哪些团队的文章质量高、引用好。这些信息都是可以为以后的组稿和约稿提供帮助。

三、使用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科技期刊的稿件处理以前一直是采用的邮件处理,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科技的进步,科技成果涌现,投稿的文章也越来越多,科技期刊开始使用投稿网站。目前投稿网站的功能有期刊介绍和编委会成员、作者投稿、编辑办公、专家审稿、稿件查询、过刊浏览、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编辑联系方式、公告等。投稿网站上还有该刊所有的作者信息和专家信息,这个是给我们编辑作为一定参考的,可以帮助责任编辑把作者发展为审稿专家,分析作者团队投稿情况。过刊浏览给读者免费提供了文章参考,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编辑联系方式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相应的联系方式,加强了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紧密联系。专题组稿通知、栏目设置、会议通知一般都放在公告中,可以更快地让本刊物的读者和作者了解。除了刊物投稿网站外,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非常迅猛,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高潮期,各大互联网站点都开始了移动布局,相继推出客户端和专用于手机的移动站点,比如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其中微信又是这些移动app中佼佼者,用户量和平台成熟度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却也不仅仅具有社交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这种新兴的传媒方式用于科技期刊,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期刊每期文章及目录、论文推介微文、专题介绍微文、会议报告ppt、实验室介绍微文、攻关团队介绍微文、科普知识微文、征稿通知、会议通知等,方便快捷,使期刊文章及期刊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大。部分期刊还把改刊物微信公众号和刊物投稿网站链接,可以直接用手机处理稿件,审稿专家和编辑出差在外,即使手边没有电脑,也可以不耽误审稿和处理稿件,大大加快了期刊的工作流程。责任编辑的责任就是充分利用刊物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对期刊文章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充实投稿网站和微信平台的内容,积极参与其中,为期刊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4

1、理论能力薄弱:越来越多的年轻护士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而来的(虽然目前有院校招收本、专科学员,但对于县级医院而言是远水难解近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文化水平与当今的护理要求有一定距离,其主要表现为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程序制定无序,工作中主动性不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前瞻性观察问题方法,工作中的成绩与失误不能及时总结,从而失去了推陈出新的机会。这种种原因都与其文字表达能力欠佳、自身素质不高等有关。

2、培训、交流机会少:一些有志向的护理人员因一些客观因素,闭门造车,难以创新,难以出成绩,虽然他们内心渴望了解一些医学新动态,新知识与技能,可是因县级医院的经济能力、设备配备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更无须谈交流了,因此在从事护理科研与论文撰写等方面困难重重。纵观目前有关护理方面杂志,刊载的大都是护理科技、新知识一类的题材,临床基础护理题材观念难以突破,而在高科技医疗、护理开展很少的状况下,势必影响论文的选材,再者由于有些论文项目需要实验室的配合、数据统计学、相关的理论资料等条件的辅助,不能不说在此条件下也制约了护理人员出文章成果,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3、医院客观环境:如很多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缺编,护士与床位、医生之比失衡;有一部分护士转做他行;而在岗的又从事大量非护理专业工作,造成护士在病房时间少,与患者接触交流少,成为一种无形的护理资源浪费;另外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在晋升、福利等方面偏重医疗。

4、社会因素影响:大部分护士由女性承担,她们同时是妻子、是母亲,即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务,加上频繁地值晚班,精力也有限。社会一些人对护理工作不理解,认为医生吩咐干啥就干啥,做得再好也没有人赞同你。另外护士自身观念定位不正确,认为护理专业没多大出息,好歹都一样,出不了成绩与成果,到时等待论资排辈晋级,再努力也就那样。

二、县级医院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提高职业道德:要深入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思想素质,使在职的护士敬业,爱岗。护理工作是一个给千百万患者带来幸福的高尚职业和光荣的岗位,“高尚”是因为她要把解决患者的疾苦高于个人得失,“光荣”就在于为社会、为人民所作的无私贡献,我们正是为了献身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而安心于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繁琐细致的辛勤劳动。每一个患者的康复,每一个重危患者生命的挽救成功,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激起内心的欣慰。

2、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护士职业素质,就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所应具备的特有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通过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的心理状态所具备的特有的素质,包括仪表、语言等。保持开朗宁静的心境、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沉着冷静机动灵活的头脑等。同时护士自身应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学习与护理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美学、伦理学、行为科学、哲学等方面知识,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3、提高业物水平:本单位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术交流,信息互通等,鼓励护士参加科研改革、创新,对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4、争取领导支持:医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给予更多支持,比如新近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它要求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同临床患者交流,这样就要求管理层调动各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全力配合,把护士真正还给患者,以此提高护理质量,让护士的工作做到人尽其职;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乡村振兴;分散式污水;校企合作;科技创新

0引言

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计划,随着“新农科”建设的全面推动,我国逐渐由高等农业教育大国向高等农业教育强国转变[1]。“新农科”要求我国高校的涉农学科需要把握农村现代化发展脉络、现代化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以及现代化生物技术等改造传统农业学科,培养具有原创性技术的创新型和“T型”知识结构的农业高层次人才,更鼓励高校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打造新一代校地校企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2]。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地表水体污染,加重农村水环境恶化现象,且排放的污水量波动大,不稳定,污水分布较分散,很难大规模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给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3]。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课题。高校须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如何实现高校与政府以及企业的协同育人目标[4]。笔者根据马鞍山学院联合当涂县政府以及当地企业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总结了校地、校企合作的意义以及协同育人具体操作方案。

1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和意义

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中,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自主理解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离开实践光谈理论教学是不科学的,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更早适应社会,马鞍山学院协同当地政府以及当地知名企业共同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当涂县人民政府鼓励并大力支持马鞍山学院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学院,并为当涂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提供技术研究支持。马鞍山学院作为技术研究单位,马鞍山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人工智能化水处理设备产业化生产单位,当涂华水水务公司作为应用实施单位,采用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高校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实现以实践推动“真刀真枪”的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5]。

2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思路

2.1树立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创新办学模式

采用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牢固边界被打破,大学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企业将知识产业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大学、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协同创新育人目标。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政策和引导性的产业政策等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和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学校之间开展产学研活动[6]。根据企业的需求明确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2.2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当涂县政府鼓励政策,马鞍山学院建设具有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将马鞍山学院科研成果应用到当涂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中,大大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步强化和完善全校涉农专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提升全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与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不断完善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为培养企业需求型紧缺人才打好了基础和铺垫,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更早接触企业,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与良好机遇。

3校地、校企科技创新协同育人具体措施

1)马鞍山学院与当涂华水水务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育基地,采用“双导师制”,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明确定位“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结合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用课堂教学、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2)马鞍山学院与当涂华水水务有限公司共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点示范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协同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智能化设备应用于当涂县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中。以人工智能四维滤池处理当涂县分散式污水为例,具有人工智能的四维滤池是根据蔡建安教授《气提升交替循环流复合滤料滤池》发明专利研发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学生通过将智能化设备应用到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中,进一步学习了专业前沿知识,并加强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校企共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点示范工程教育基地也为高校校企、校地育人提供一定借鉴。3)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并开设“污水处理技术班”“生态班”“人工智能研发班”以及“计算机仿真实验班”等。结合全校学科优势、专业特点,可开设“生态班”“人工智能研发班”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班”等,引导学生为当涂分散式农村污水量体开发计算机仿真软件,能够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进行工艺操作的推演,将人才培养嵌入企业,协同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4结语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结合当地政府鼓励政策,联合当地知名企业,协同创新育人,坚持走“改造专业培养计划、引领学生创新实践、发展地方企业、服务地方行业”的校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形成了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新一代的教育模式也对传统思想下的教育体系、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目标进行了更新与调整,此教学模式对毕业论文、课程教学以及实验实践教学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不仅为后续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提供宝贵的示范经验,更开辟了一种综合化、智能化、节能化的新型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15-21.

[2]马静,高玉峰,吴静丽.新时期下高校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途径[J].时代教育,2018(5):18.

[3]陈锐,崔贤程,黄天寅,等.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管理模式研究———以平望镇为例[J].给水排水,2020,56(9):15-19+59.

[4]李小莲,张凌燕,张宪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水利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0-41.

[5]徐小东,张炜,鲍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适应性设计与实践探索———以连云港班庄镇前集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6):101-107.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节能技术;施工;市政工程

1引言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为城市规划锦上添花。因此,促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始终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居于首位,有利于推动市政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近年来,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效避免了资源过度浪费,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提高了工程的环保水平和管理的规范程度,同时,推动市政、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了市政工程的绿色节能进程。

2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2.1合理分配资源,降本升质

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市政工程,有效提高传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合理分配资源、降本升质目标[2]。全面贯彻绿色节能思想,将绿色节能技术渗透到工程各环节中,通过BIM技术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数据共享,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施工全过程采取科学管控,实现有效规避安全隐患、降低成本与提升质量的目标。

2.2维护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通过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进行市政工程建设,能综合实现对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从而对施工现场材料采购、甲供材料合理分配、工程验收等环节进行管控和强化。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需消耗巨大的能源资源,采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施工,不仅提升能源的合理化利用率,还能实现能源使用后的清洁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维护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稳定。

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

因施工管理、一线人员对绿色节能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是表面强调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没有以城市发展的视角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实质性分析,导致绿色节能、环保管理的效果较差,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3.2材料设备耗资量大

在实际情况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并未得到有效应用,对材料类型和数量的控制,仍然依赖于传统施工经验,甚至一些市政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对于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的施工资金投入趋于保守,施工材料或施工技术的选用不合理,导致材料采购多于实际应用量、环保效果不理想,使材料成本浪费现象严重。

3.3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有关绿色节能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的缺乏,造成市政单 位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整治,从而导致绿色节能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得不到有效应用[3,4]。市政工程承包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没有实施全面高效的监督与控制,且传统的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需求。例如,技术人员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相关的节能环保要求,同时,标准模糊,导致监管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分内的监督管理,造成成本浪费、工程质量下降。

4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某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文章选择某市政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施工阶段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使工程获得了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荣誉。

4.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认知

施工管理人员是市政工程施工的参与主体,强化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通过相关负责人对施工管理人员安排定期的技能培训课程及理论知识讲解,提升了施工管理人员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保障绿色节能施工的顺利进行[5]。经过对施工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对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与工作主动性。

4.2严格管控材料设备

对于材料设备的管控来说,需要根据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实际特点和应用原则,对工程材料的采购与发放进行合理优化。该工程针对不同材料采取了不同措施,从根本上避免成本浪费,实现材料设备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性能,具体内容与措施如表1所示。

4.3运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实现绿色施工

目前,国家鼓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全生命周期内能源资源消耗最低、环境影响最小的标书,而在施工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该工程中运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融合先进的BIM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施工的大数据分析调控,落实动态化的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智慧管理(见图1)及设备能源的集成化管理,实现绿色施工,提升市政工程质量[6]。

4.4有效控制污染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市政工程通常以居民生活中的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工程等项目为主。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扬尘污染,可采用生活区、生产区非建筑垃圾全部入垃圾桶,材料全部入库,填料全部利用密目网覆盖固定,通过收集雨水建立道路降尘喷淋系统(见图3),施工现场对运输车辆进出必须冲洗干净(见图4)等措施;噪声污染可采用污染重点区域布置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夜间控制机械台班数量等措施;该工程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进行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到绿色施工目标,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内容与措施见表2至表4。通过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本工程绿色施工过程中其节能措施共累计降低成本98576.50元,节水措施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2424元,节材措施累计创造经济效益75001.03元,喷淋降尘环境保护措施创造经济效益64600.08元,达到了降本升质的目标,提升了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对绿色节能理念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极其必要。本文以某市政工程为例进行绿色节能技术施工的探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共创经济效益数万元,达到目标经济效益值。本工程自开工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参建单位及当地群众的认可,且获得了相应的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奖。因此,加强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市政工程的绿色安全健康发展,还提升了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川英.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1236.

【2】李刚.建筑工程现场建设单位施工管理的策略研究[J].砖瓦,2020(9):120-121.

【3】贾西宁.市政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1):110-111.

【4】孙洪祥.市政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探析[J].砖瓦,2020(9):175-176.

【5】贺立夫,张雪.市政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5):79+81.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7

1.超导电缆的基本概况

超导电缆一般指利用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下形成超导态从而实现电能传输的新型电缆。超导电缆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实现无电阻的大电流传输,其导体的传输损耗非常低,即使考虑上制冷系统等其他损耗,其总体损耗仍为常规电缆的一半以下,同时其电流密度也很高,相同直径下其传输容量可达常规电缆的5倍,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输电通道空间占用问题。超导电缆因短路故障而失超时阻抗变大,可以提高故障电流限流能力,当故障排除后,又可快速恢复超导传输性能,降低电网故障电流问题等级。另外,超导电缆中作为冷却剂的液氮不存在泄露等安全问题,也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超导电缆还具有无电磁辐射和低噪声等特点,能够满足绿色输电网络的需求。超导电缆在原理上构成最理想的输电技术,但由于其建造价格较为昂贵,且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离广泛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世界首条35kV/km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于2021年12月在上海投运,标志着国内电力系统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单位后续积极申报5km级的超导电缆工程,将进一步推动这项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2.申请量初步统计与分析

2.1申请量年度分布

图1和2显示了超导电缆专利的申请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有超导电缆的国外专利申请,其中1972~1986年为技术萌芽阶段,全球年申请量平均在30件左右,此时超导电缆主要采用低温超导材料,实现超导态条件苛刻,研发成本高,市场前景不明,故专利技术发展缓慢。1987~2005年为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全球年申请量不断增加,更是在2005年超过400件,这是因为1986年高温超导材料出现后,超导态可在液氮环境下实现,使得超导电缆技术取得突破,向实际应用迈出一大步。2006年至今为技术日益成熟阶段,全球年申请量有所下降但是保持在100件以上,随着更多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超导体制备工艺的改进以及超导电缆结构的完善,超导电缆专利技术也取得长足稳定发展。国内的超导电缆专利申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稍晚于国外,2006年之前国内申请趋势与全球申请趋势基本相似,但是2006年之后,国内每年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2020更是接近150件(占到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四分之三),这是源于近些年我国的电缆行业规模、产量以及增速已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将超导电缆作为未来电力传输领域的战略方向,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当然也离不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保护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研发人员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

2.2申请量地域分布

技术原创国和地区表征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实力。在超导电缆技术领域,日本(占28%)的申请量稍多于我国(25%),其次是欧洲(占19%,其中法国和德国占绝大部分)和美国(15%),韩国的申请量较少(11%),日本申请量多的原因在于日本在超导材料方面起步早且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则是因为具有多个中长期的重大科研项目,且在规模化应用推广方面不断着力。目标国和地区表征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在该领域的重要程度。在超导电缆技术领域,日本(占31%)和中国(27%)为目标国的专利申请最多,接着是美国(占17%)、欧洲(占12%)和韩国(占11%),这是因为日本和中国对大容量和高密度的绿色电力传输技术都较为重视,超导电缆需求大。

3.技术发展分支

超导电缆的技术分支大致可以分为基本结构、超导材料、冷却单元和制备方法。通过查找相关技术所涉及的专利申请,对上述四个超导电缆的主要技术分支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基本结构:超导电缆由内置外一般包括支撑骨架、超导体层、电绝缘层、热绝缘层以及防护层等。按照导体结构,超导电缆可以分为单相超导电缆、三相平行轴超导电缆和三相同轴超导电缆,而超导体层则可以采用超导带材和超导线材构成,其中带材绕制又可以分为罗贝尔电缆、圆芯导体电缆以及堆叠带电缆。按照绝缘形式,超导电缆可以分为常温绝缘超导电缆和冷绝缘超导电缆,常温绝缘超导电缆的电绝缘层位于热绝缘层外处于常温环境中,而冷绝缘超导电缆的电绝缘层则与超导体层一样处于低温环境中,冷绝缘形式结构相对复杂,但是在工作状态下涡流损耗要小很多。按照电流形式,超导电缆可以分为交流超导电缆和直流超导电缆,其中直流超导电缆因交流损耗基本为零故无需绕制屏蔽层,同时因不存在交变电流带来的邻近效应故无需对超导带材绕制参数进行计算。超导材料:超导电缆中常用的超导材料主要包括铋锶钙铜氧化物、钇钡铜氧化物、二硼化镁和铁基超导体。铋锶钙铜氧化物于1988年被发现,其临界温度可达110K,因不属于稀土类,以其为基础的第一代高温超导材料更具性价比。钇钡铜氧化物于1987年被发现,其临界温度可达90K,首次突破液氮77K的温度壁垒,以其为基础的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且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二硼化镁于2001年被发现,其临界温度可达39K,因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便于加工等特点,也得到广泛的研究。铁基超导体于2008年被发现,其临界温度可达55K,因具有金属性,相比其他超导材料更容易被加工成线材或带材。冷却单元:超导电缆的冷却单元可以分为单流道和双流道两大类,其中单流道中骨架由铜绞线或者金属波纹管制成从而构成支撑芯和冷却介质流道,而双流道中由骨架和外层的波纹管形成两个冷却介质流道,其冷却效果更佳。双流道按两个流道中冷却介质的流向又可以分为顺流制冷和逆流制冷,顺流制冷中内、外流道的流向相同,逆流制冷中内、外流道的流向相反,当逆流制冷仅在一端设置制冷单元时称为单端逆流制冷,在两端均设置制冷单元时称为双端逆流制冷。制备方法:超导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管装法、涂层导体法和中心扩散法等,其中涂层导体法多用于钇钡铜氧化物超导带材中,中心扩散法多用于二硼化镁超导线材中,而粉末管装法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易于批量生产,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粉末管装法大致流程为先将粉体原料装入金属管中,用延展性较好的堵头封住金属管两端,经过旋锻、拉拔、轧制等工艺,获得所需尺寸的线材或带材,最后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完成制备。

4.重要申请人分析

4.1国外重要申请人分析

通过对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量进行分析,得到在超导电缆领域的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量排名情况,其中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的申请量超过1000件稳居第一,尼克桑斯公司的申请量超过400件排名第二,而东京电力株式会社、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和LS电线有限公司的申请量超过200件分列第三至五,美国超导体公司、西门子公司和株式会社藤仓的申请量超过100件位于第六至八,另外一些科研机构如公益财团法人国际超电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法人中部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也有一定量的专利申请。国外超导电缆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日、美、韩、德等头部电缆厂商,这是因为日、美、韩、德等国对超导电缆领域重视度高,同时超导电缆技术的开发周期长,对研发人员水平和技术实施设备要求高,投入费用巨大,导致中小企业参与度较低。

4.2国内重要申请人分析

通过对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进行分析,得到在超导电缆领域的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排名情况,其中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量超过100件排在第一,上海市电力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富通集团超导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有一定量的专利申请。国内超导电缆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超导技术公司、电力公司、科研院所和部分高校,这是因为国内超导电缆的研发以各大课题项目和示范工程为主。国内申请人申请量较少的原因在于,相关企业更加注重工程化应用,而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加注重学术,相信随着超导电缆技术与市场的日益成熟,国内申请人将在超导电缆专利技术上不断加强战略布局。

5.重要专利分析

5.1国外重要专利分析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的重要专利JP4174824B2中,其超导电缆通过将多根超导线材在骨架的外部多层缠绕而形成,其中超导线材使用具有螺旋超导纤维的绞合纤维型超导线材和具有直线型超导纤维的非绞合纤维型超导线材,并且至少导体层的最外层包括绞合纤维型超导线材,并且至少导体层的最内层包括非绞合纤维型超导线材,此种组合结构能够降低交流损耗,同时降低电缆制造成本。尼克桑斯公司和美国超导体公司共同申请的重要专利US7304826B2中,通过检测超导电缆上的故障电流,在预定时间段内根据故障电流和至少一个先前的故障电流确定在超导电缆中耗散的累积总能量,根据累积的总耗散能量来确定是否将超导电缆从公用电网断开,从而提高了超导电缆的使用安全性。LS电线有限公司的重要专利KR102340762B1中,其超导电缆包括通电层,其中通电层位于各超导线材的两表面上,由在常温下具有通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用以增强构成超导导体层的各超导线材的机械强度,使故障电流的分流路径多样化,同时还能够减小骨架的直径和重量。

5.2国内重要专利分析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的重要专利CN100367420C中,其超导电缆导体由混合层、超导层和金属层的组合而形成,其中混合层为中电流层,由超导导体和金属导体混合而成,超导层为大电流层,金属层为小电流层,在相同传输容量下,能够简化超导电缆制造工艺,同时增大超导电缆导体的机械强度,提高超导电缆失超保护能力。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的重要专利CN110570985B中,通过将通电导体转移至板材上,并对板材进行卷板处理,从而省略超导电缆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拖拽将通电导体转移至低温杜瓦管的步骤,避免因通电导体与低温杜瓦管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通电导体的磨损,提高超导电缆使用寿命。富通集团超导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的重要专利CN107876659B中,通过设计超导电缆弯曲装置,仅使伸缩杆驱动运动臂围绕铰接点摆动,即可挤压超导电缆按设计的弧度弯曲成型,其中弧形挡片与超导电缆为面接触,可以有效保证超导电缆在弯曲过程中既不会受到伤害又能按需弯曲成型,该弯曲装置适用于多种尺寸超导电缆。

6.结语

示范工程论文范文8

农地整理是我国应对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约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农地整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Costanza等[1]以“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为题的重要论文开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sValue,ESV)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热潮。随后,我国学者在其影响下开始对我国自然草地[2-3]、城市生态系统[4-5]、森林生态系统[6-7]、流域生态系统[8-11]、旅游区生态系统[12]、区域生态系统[13-15]、ESV环境评价[16]、土地覆被/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17-19]、土地利用格局界定[20]、稻田生态系统[21]等方面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土地整理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2]。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如未能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结果赋予动态特征,也没有考虑地貌类型对农地整理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在湖北省境内选取3个位于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农地整理项目,并测算出项目实施前后整理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揭示农地整理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区域差异,为促进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为分析地貌类型对农地整理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分别从湖北境内的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低山地区各选择一个农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当阳市两河镇等4个镇(办)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简称“当阳项目”)、钟祥市石牌镇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简称“钟祥项目”)、竹山县擂鼓镇等两个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简称“竹山项目”)。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项目的实地调查和规划设计资料。   “当阳项目”位于当阳市玉阳办事处、半月镇、草埠湖镇、两河镇,涉及玉阳办事处白龙村,半月镇龙台村、罗店村、红光村和宇宙村,草埠湖镇马窑村,两河镇富里寺村、胡场村、麦城村、民主村、糜城村、群丰村、群合村、双龙村、孙场村、友谊村和赵闸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896.63hm2,其中建设规模为2004.62hm2。项目区属平原地貌,地形较为平坦,最高点在项目区西部、海拔49.50m,最低点位于项目区东部、海拔42.50m,相对高差7m。土质较肥沃,耕作层厚;气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匀。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灰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项目区的主要作物有水稻、油菜和棉花。   “钟祥项目”位于钟祥市西南部,涉及杜横店和胡冲2个行政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733.29hm2,其中建设规模为1448.91hm2。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最高点海拔92.88m,最低点海拔41.80m,相对高差为51.08m。耕作区内现有沟渠,由于长期弃用,已成为断断续续的废弃土坑,造成了耕作区局部起伏,不利于排灌和机械化耕作。项目区气候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项目区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   “竹山项目”位于竹山县擂鼓镇和秦古镇,涉及7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028.04hm2,其中建设规模为904.44hm2。项目区属低山地貌,东与房县接壤,北与郧县交界,南与神龙架林区和重庆市巫溪县相邻,西与竹溪县连畔,地形复杂多样。项目区最高点海拔511.50m,最低点海拔364.85m。气候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年平均降雨量850mm左右,主要集中在6~9月份,空气相对湿度为80%;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项目区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油菜。   1.2研究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由Costanza等人提出来的,在其研究中,Costanza等不仅测算了耕地、园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测算了荒漠等未利用地的服务价值,并认为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居民点用地、水工建筑用地)不具有生态服务价值,本研究也沿用这一观点。由于国外的评估方法在我国直接运用存在低估或忽略了某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缺陷,因此谢高地等[23]在对我国700位具有生态学背景的专业人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得到新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表。但是,谢高地等[23]所计算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是某一年期的价值,而实际上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需求的增长、原生态资源的供给稀缺而越来越高。因此,本研究考虑以CPI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和间隔年数(表1)来改进谢高地等人的计算结果。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换公式可表示为:VCjk后=VCjk前×仪n1(1+CPI)(1)式中,VCjk后为考虑到时间推移、需求增长、资源稀缺等因素后,利用消费物价指数转换得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VCjk前为谢高地等[23]的研究计算获得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仪n1(1+CPI)为转换系数。根据转换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2007—2011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系数。将表1中每一分项乘以2011年对应的转换系数计算得到转换后的我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见表2。借鉴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价值计算公式,我们测算了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ESV=ΣAk×VCk(2)ESVf=ΣAk×VCfk(3)式中,ESV为农地整理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年),A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VCk第k中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系数(元/hm2•年),ESVf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元/年),VCfk为单项服务功能价值系数(元/hm2•年)。   2结果与分析   2.13个农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p#分页标题#e#   根据“当阳项目”、“钟祥项目”、“竹山项目”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计算得到结构调整前后变化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1)从新增耕地数量来看,增加耕地数量最多的是“竹山项目”、净增348.94hm2,增加耕地最少的是“钟祥项目”、净增44.27hm2;从新增耕地率来看,按从大到小排序为“竹山项目”、“当阳项目”、“钟祥项目”,分别为38.58%、3.11%、3.06%;从新增耕地的来源看,处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田埂系数的降低和废弃沟渠的平整,处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田坎系数的降低和荒草地的开发,处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低效林地和园地整理,以及荒草地开发。(2)从水域用地数量来看,“当阳项目”整理后的灌排沟渠更加有序,沟渠密度减小,以及部分坑塘被填,导致水域用地面积减少;“钟祥项目”和“竹山项目”因增修了渠道、清淤了坑塘、修建了蓄水池,导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3)从交通用地数量来看,“竹山项目”净增20.90hm2,“钟祥项目”净增7.32hm2,“当阳项目”减少5.61hm2。“竹山项目”、“钟祥项目”交通用地增加是因为增加了路网密度,“当阳项目”交通用地减少是由于减小了路网密度。   2.2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利用公式(2)和公式(3),结合表2和表3计算得到“当阳项目”、“钟祥项目”、“竹山项目”在农地整理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4)。从表4可以看出,3个典型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减少271.0×104、51.0×104、8.0×104元/年。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的是“竹山项目”区,主要是由于园地、林地、荒草地部分或全部被开发成耕地;“当阳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杂乱无序的土质沟渠、影响田块规整的部分小坑塘被平整;“钟祥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主要是由于部分田坎被整理成耕地。2.3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利用公式(2)和公式(3),结合表2和表3计算得到“当阳项目”、“钟祥项目”、“竹山项目”整理前后单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5)。从表5可以看出:(1)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食物生产价值都得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增强。(2)“当阳项目”的水文调节价值、废物处理价值和美学景观功能都有较大下降,其中,水文调节价值损失最大、为24.0×104元/年;位于损失第2位的是废物处理价值、为17.0×104元/年;而生物多样性价值减少4.0×104元/年。(3)“钟祥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获得了较小的提高,为1.0×104元/年;但造成了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价值损失,分别为3.0×104元/年和2.0×104元/年;项目区水域用地的增加,使得区内的废物处理价值增加2.0×104元/年。(4)“竹山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提高了11.0×104元/年,但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的能力都有较大下滑,分别损失51.0×104、50.0×104、43.0×104、40.0×104元/年。此外,原材料生产价值和提供美学景观价值分别下降32.0×104、27.0×104元/年。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在湖北境内选取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借鉴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公式,考虑时间推移、人类需求增加、生态资源供给稀缺等使生态服务价值越来越高,利用CPI(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和间隔年数,更新了谢高地等人计算获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赋予了该单价表动态特征,并将该表用于测算3个典型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看,新增耕地数量最多的是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净增348.84hm2;新增耕地的数量居中的是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净增62.32hm2。新增耕地最少的是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仅增44.27hm2。从水域用地数量的增减来看,项目之间差异较大,水域用地增加最多的是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净增51.16hm2;水域用地增加居中的是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净增2.53hm2;水域用地减少的是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净减24.04hm2。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未利用土地数量(包括田坎、荒草地)都有所减少,未利用土地数量减少最多的是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净减92.93hm2,减少居中的是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净减54.50hm2,减少最少的是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净减31.39hm2。   (2)从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的是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净减271.0×104元/年,减少居中的是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净减51.0×104元/年,减少最少的是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净减8.0×104元/年。其原因在于:“竹山项目”区大面积的园地、林地和荒草地被开发整理成耕地,“当阳项目”区一定数量的水域用地(坑塘)和未利用土地被整理成耕地,“钟祥项目”区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土地被整理成耕地。   (3)从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的气体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水文调节、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价值都存在显著下降,其中气体调节价值的损失51.0×104元/年,维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损失50.0×104元/年,提供景观美学功能价值损失27.0×104元/年。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的气体调节、保持土壤、气候调节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都有少量损失,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损失3.0×104元/年。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的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价值损失较大,分别为24.0×104、17.0×104元/年。从食物生产价值看,位于低山地区的“竹山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最多、为11.0×104元/年,位于丘陵地区的“钟祥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1.0×104元/年,位于平原地区的“当阳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2.0×104元/年。#p#分页标题#e#   (4)从3个位于不同地貌类型的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看,现阶段的农地整理不仅没有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反而使之降低,这表明当前农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有的重视,不太符合可持续农地整理的要求。由此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农地整理目标必须从新增耕地数量向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转变,紧紧围绕和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实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整理模式。   本研究也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未能进一步细分土地利用类型(如将耕地细分为水田、旱地、菜地等),可能导致分7析结果未能准确地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二是没有根据湖北省的区域差异对谢高地等的研究结果(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区域修正,有待后续对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