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工作思路范例

社团工作思路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1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社团中的领导作用

党、团组织和学工等行政部门要给予及时地关心、帮助和指导。社团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学校应当根据在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一些制度和管理办法。

1.1制度建设,加大监督管理抓思想建设,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力度

在学生社团建设当中贯穿制度思想,一切社团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制依制,无制建制,落实好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大学生社团考评监察制度、办公文档规范制度等相关规定。开展规范化管理,就是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统一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化模式建设,在社团工作中有样学样,有模照模,扎实开展社团工作,培养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党组织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通过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使他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的力量,从而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全局的观念、集体的观念;通过认可社团的章程,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道理,从而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1.2抓组织建设,培养学生骨干

由于缺少宏观调控的管理,使学生社团管理松散,近几年数目激增,但活动的质量并不好。有些学生社团有其名无其实,浪费了很多经费资源,还有些社团活动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打消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社团排名和社团问卷调查,对社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让一些不符合活动宗旨的社团自行解散或强行解散。学生是校园社团活动的主体,因此能否培养素质高的学生骨干关系到社团活动质量的高低。要保证社团的管理人是一群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应在社团管理人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为了保持社团的持续发展,更应该完善社团领导者的换届以及选举制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断的为社团储备人才。另外,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要求社团干部了解学生社团的指导思想、特点、工作方法、基本原则以及组织管理技巧,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多渠道开展思想工作,变封闭性方法为开放性方法,变经验型教育为科学型教育。

2建立新的管理思路

学生社团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取得完好的成效,要求管理者要开拓新的管理思路。

2.1管理工作网络化

社团管理不仅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管理好社团活动,让活动在学生中健康有益的开展起来,让社团能够猜到最终的活动目的。首先,应在团委下设立校级社团联合会,协助团委管理社团活动,为社团活动把关,设定统一的活动时间和内容,严把成员关。这样可以改善社团管理形式较松散,活动时间自由,参加和退出社团较随意等现状。其次,在各院系建立试点,成立支部,这样权利层层下放,既加强了各分支间的联系有利于宏观掌控,还能增强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社团活动的发展。这样在基层探索社团形成有效的工作网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使各级社团工作解决了社团松散,流动性强等弊病。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2

一、2019年工作总结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科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同级相关单位配合,因地制宜,以全面提升各类人群科学素养为重点,组织活动,开展培训,各项工作均取得成效。

1、举办2019年全国科普日。9月20日上午,由科协主办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此次活动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以文艺演出和科普宣传为重点,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深入有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柴占聪同志发表讲话,县科协主席李必成、县老科协、县教体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健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开始2019“全国科普日”文艺演出。演出邀请了县老年体育协会和夕阳红艺术团,将科普知识融入舞蹈、独唱、快板、京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共计800余人观看了此次演出。此外,活动现场还开展相关内容的科普知识宣传:县科协工作人员免费发放科普宣传册和科普宣传单,现场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600余份;县卫健局专家现场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预防和以及叶酸片的功效等医疗常识,受到群众的热烈好评。同时,包括县四中农村科技馆在内的多家科普基地也开展了科普日巡回宣讲活动。

2、主办2019年“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5月29日下午,科协、科技局主办了2019年“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县原政协主席、县老科协主席史崇森发表讲话。活动现场,通过科普文艺演出,展板展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举办航模展览、举办少儿书画展览等方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展现科技创新新成就,为促进科普惠民提供优质服务。活动中,县科协工作人员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册),观看群众达500余人。

3、深入农大实验站参观学习。7月2日,科协、老科协一行5人到农大实验站进行参观、学习,考察,并于三位教授达成共识,将在2020年在全县因地制宜示范大田作物,特种蔬菜等特种作物。随着实验站不断筛选作物的新种类、新品种,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老科协会密切配合,力所能及做出科技含量高,可操作性强,特种作物的实用技术,积极落实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准扶贫、共建美丽乡村”的伟大战略部署。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3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集约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三)社会性

高校环保社团最终要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突显社会价值。首先,社会性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上。如在一些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中,高校环保社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固有优势,在其中承担某一部分或环节的工作;还可以建立青年与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定期联系机制,递送社团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找到合理的呼吁表达途径,同时为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争取支持。其次,新媒体时代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环保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话语体系和更为开放的发展思路。社团自身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运营上下功夫,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准确解读环保热点,定期开展微直播、微话题等,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四)持续实践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能力。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者,高校环保社团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身教言传,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才能最终带动社团公众的自觉参与。持续实践尤其应注意坚持两方面的行动。首先,率先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分类处理垃圾、收旧利废、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减少塑料使用等。其次,在持续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高校环保社团十分重视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社会效应,但难免有些形式化,反而淡化了日常环保实践的感染力量。而被认为无技术含量的清洁环境类项目其实是最好的日常生态环保宣传,只有持续坚持实践,才能于无声处动人。

三、高校环保社团的项目化运作

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了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从自身组织建设做起。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架构大体相似,会长为第一负责人,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外联部等部门,组织分工与管理难以满足会员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期待与兴趣,组织目标随负责人的换届呈现不稳定性,社团缺乏有效传承。基于现状,尝试探索社团的项目化运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项目化运作“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变成一个个项目,而后通过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运作”,使社团的工作构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开阔了思路。

(一)项目化运作丰富工作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然而,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内容却较局限,未能突破单一的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工作形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究其原因,高校环保社团现有组织架构很难充分激发会员的创造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导致活动缺乏新意。而围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主题,鼓励会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开发特色项目,则能打开工作思路。例如:围绕生态文明宣教开展绿色公益讲堂、组织青少年绿色环教、定期发起绿色微话题;围绕践行低碳生活开展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出行;围绕爱绿护绿开展绿植领养、倡导公益植树;围绕清洁环境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政府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等。单个项目因专门团队的负责能够推动进一步深化开展,而对于整个社团则因实施项目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项目化运作保障社团传承

高校环保社团的传承容易受负责人个人特质的影响,新任负责人尚未很好地领会社团的宗旨与特色,就急于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坚持的品牌。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社团注重了组织机构的传承,而非内在精神与品牌特色的传承。项目化运作能有效避免这种“因人而异”带来的社团断层发展问题。高校环保社团在探索项目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可为领域,主动寻求专业的指导,可逐步沉淀社团发展的品牌项目。如北京大学的“林歌”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星星之火,‘纸’有行动”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乐活LOHAS”项目等。社团若能在组织传承的基础上重视项目的传承,以项目为主体选任新的社团骨干,因事任人,则可有效促进社团品牌项目的持续发展,从而保障社团精神的有序传承。

(三)项目化运作稳定人员队伍

“会员流失率高”是高校环保社团普遍遭遇的尴尬。一年级新生刚加入社团时有较高的热情,也希望在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对社团活动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自我期待差距较大,社团活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到最后选择离开。部门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效结合是重要的原因。而项目化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事业留人”的理念。会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的品牌项目,参与到相应的团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愿意留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项目的深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目标的双赢。

(四)项目化运作争取经费支持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共青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职能

一、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分类

1.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职能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职能都以本职能作为工作基础或者保持相同的目标。共青团作为党在青年人群体中最为广泛而进步的群体,自成立以来就担负着为党提供高等知识分子人才的重任,自然也成为了高校共青团最为主要的核心职能。

2.组织服务

组织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形式就是通过组织服务来挑选和培育学生干部骨干队伍,推动学生工作不断走创新道路,帮助学生会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社团的发展,并提供管理意见。其次就是在提供组织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当学生面临就业或者创业的阶段提供辅助性咨询与指导服务。

二、高校共青团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1.理论创新有所欠缺

目前在高职院校内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工作不能真正被学生所认可。从理论角度来讲就是思想教育的成果缺少有力支撑,体现不出共青团组织在引领青年人群体进步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在思想领域面临复杂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必须及时的转变工作思路,革新工作方法,通过更加容易让青年学生接受的方法来坚守和开拓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阵地。

2.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在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在开展组织服务的过程中能力体现不足,汇聚青年的能力欠缺;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提供不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就业创业方面支持力度较弱。总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共青团并没有将自己真正的作为一个服务型的机构,但本身共青团组织的成立初衷就包含了为学生服务的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共青团的部分学生干部将自己摆在高于学生一等的位置,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也都大多数走向了形式主义,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3.实践创新能力较弱

部分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能力较差,对学生提供服务的形式一般体现在文件下发上,但是对于文件是否能够落地解决学生问题并不关心。这种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方式,已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让共青团组织工作开展大打折扣。

三、强化共青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职能的措施

1.明确自身职能定位

思想教育职能、组织服务、实践创新等作为高职院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在不同学校和社会环境下发挥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职院校共青团要做好本职工作,最首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自身职能,并严格按照职能范围来做好相关工作,这是一切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2.积极更新管理观念

目前限制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发挥管理职能的最大因素就是工作思路的陈旧观念。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思想,积极地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自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地研究学生的具体需求,在自己的职能定位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

3.加强工作实践和方法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思想较为前卫,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高职院校共青团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开拓组织创新精神,紧密联系学生,通过扩大共青团影响力来创新工作机制和拓宽工作领域。让更富有创新精神的团干部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打破原有的选拔和培训机制,给富有创新精神和敢于实践的团干部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打造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态和日常工作学习最为匹配的工作方法,争取做学生群体学习、创业和工作的好帮手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慧,杨小浒.基于项目化思路的高职院校共青团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39-42.[2017-10-17].DOI: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5.06.008

[2]史玉祥.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3]周飞.浅议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思想引领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1):73-76+79.[2017-10-17].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社团组织建设;高校;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在校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1]。高校学生社团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在校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传承和体现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思想碰撞和思想创新的重要来源[2]。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些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新时代中国学生风采的重要的平台,同时为发展复合型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高校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多向发展,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特色

         学生社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并围绕其开展一系列活动。特色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趣味性。

         校园社团组织要以培养个体的自主能动性为出发点,或者以发展某种爱好的交流为指导方针,要结合社团自身的特点,加入娱乐性元素,开展趣味性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同学的积极参与,增添生活情趣,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珍惜,社团才能有生命力,学生才更有活力。

         1.2 多元性。

         当今高校社团发展得如火如荼,种类也越来越多,社团活动的多元性,可以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并且使全体学生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我校社团为例, 或是明朗活泼的,像我校的沸点剧社;或是温馨和美的,像是爱心社;或是紧跟潮流的,像是菁菁音社;或是严谨学术的,像是求是学会。

         1.3 实用性。

         通过学生社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可以多学些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为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自己的行业里造就一番不凡的成就。

         二、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社团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蓬勃发展,机遇源于挑战,发展必有困难,找出问题所在 ,才能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内部管理问题

         首先,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娱乐化倾向,社团活动仅仅局限于玩乐 ,而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则少之又少。其次,一些学生社团注重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活动,或开局好,而不坚持发展,最后导致社团中途夭折。第三,管理不规范,有的学生社团好大喜功,盲目地发展社员,以人多示众自喜;或不吸收新鲜血液,搞内部关系,主要表现在干部的选举方面。

         2.2.外部管理问题

         第一,一些高校对学生社团重视、支持、帮助和指导不够。使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无法准确定位。第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比较薄弱,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管理能提高办事效率。第三,缺乏对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和导向机制,高校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放任其自然发展。

         2.3.社团组织活动中的问题

         工作中,过多地依赖老师,具体体现在开会中记得多、想得少;工作中做得多,思的少;听高年级学长的多,听普通同学的意见少。从而导致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的后果。如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的活动形式,用新的形式满足广大同学的实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开拓学生干部工作思路的新领域已经成为促进学生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分析

         虽然高校社团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遇到问题就得解决,否则越积越大,我们应该在前进中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各大高校,因而就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参阅大量文献,结合本校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3.1 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社团是学校能够良好有序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机构,旨在为广大学生服务,丰富广大师生的课外生活,协助校党、团委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类社团组织要把重心放在发展学生兴趣、丰富校园生活上。另外,学生组织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重要组织、是学校的重要媒介,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依靠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3]。因而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3.2 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学生社团应建立并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与管理章程,做到有组织,有纪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有了自己的章程,才能做到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用最大的力量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迎刃而解。凝聚整个社团成员的力量,大家朝一个方向使力,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让整个组织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发展过程中。同时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监督。可尝试建立工作述职制度和意见箱制度,让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自觉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在每一届学生干部任期结束时向全体学生报告全年工作状况,自觉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和评价。#p#分页标题#e#

         3.3加强社团内部成员交流,构建和谐社团

         所谓家和万事兴,社团的发展亦是如此。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多了,彼此相互熟悉,举办活动的效率自然就会高起来。加强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不能紧紧局限在工作内的交流,社团成员间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间的关系,人人平等,应该把自身日常的工作当做是各位成员间的相互帮助,你来我往,帮助得多了,也就熟悉了,事情办起来也就越来越顺了,这样整个社团才会像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转,社团成员间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自身的视野。不同社团间也应常聚在一起交流。总之一句话,就是采取尽可能多的办法加强成员间的交流。

         3.4 鼓励社团组织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社团的活动不一定只能在教室进行,我们应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走向校园走向社会。大一新生多为90后,自信、多才多艺、乐观、大方是他们的优点,我们的社团应该广泛吸纳这些人才,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引导他们运用自身的才能带给更多的人欢乐。当我们的社团走向社会后,不仅让学生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也扩大了学校在社会公民中的影响力,这种方式也是解决跨校区学生社团活动困难的一种的方法。因而学校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增派相关老师引导,增加资金的投入,使社团活动社会化,生动化,大众化。

         3.5学校应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学生社团良性发展

         我国高校社团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高校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都应大力倡导和扶持。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发自愿地组织和参加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才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提高高校学生素质、加强高校建设。[8]如采取加大资金投入, 增强物质保障,充分利用学校活动中心, 配备一定的办公场所和器械设施;选聘责任心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等一系列措施, 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为社团的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解决实际困难。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对管理比较混乱、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社团, 社团管理部门要勒令其限时整改。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大赛、品牌活动、特色评比活动等表彰活动,避免社团活动的低水平重复, 使各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 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6] 

         四、结语

         目前高校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形势喜人,我们取得的成绩也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社团间相互协作,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社团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我们离建立高水平的社团还相差甚远,不同高校间的学生社团发展也存在差距,社团的发展有困难,有瓶颈。因此我们不可盲目骄傲,止步不前,而是要在发展中寻求解决之道。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交流,从而获得突破,获得发展,与国际接轨,建设一支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生组织,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推动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 晓 丁 为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8年07月

[2] 毛启蒙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偏执与社团文化缺失的思考 科教文汇 2009.10(中旬刊)

[3] 胥长寿.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9~30.

[4] 高金岭. 理论与实践基于民主与效率的现代学校管理[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 286.

[5] 唐楚杰 钟妮  多校区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挑战和应对 发展与社会 2009年8月 248~249

[6] 赵蕾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总第84期) 113~114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6

1、职业生涯盲目,没有目标和方向大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自我分析,缺乏对职场的客观认识,加之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过度呵护,导致很多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为自己在行业中准确定位,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强调自我实现,对目前就业形势缺乏准确认识,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求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急功近利行为。

3、缺少信用,社会诚信意识淡薄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求职工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就业材料造假、奖励证书造假、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

4、素质有待提高,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素质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二、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在大学生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思想教育机制,不断探索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1、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一入学开始,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一些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毕业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顺利就业。

2、加强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学校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界与家庭的通力协作。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通过大学生成长所依托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就业工作中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相互配合,家庭也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拓宽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从刚入大学就能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自己能力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反思;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文化要承担起更大责任。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品格和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作为一所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交通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完善校园文化的新内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004年,在学院“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规划。2006年4月,学院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三个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同年,制定了“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学院实际,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三大块内容。据此,学院每年制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安排每年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设计并开展了师生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重要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学院在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时,把校企文化融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融入优秀企业文化,重点开展校企文化一条街等特色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在学院“十二五”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继续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划。在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中,也设置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彩系部魅力校园”建设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基本确立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学院精神体系,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载体不断建设和充实,教室、寝室、校园公共场所的人文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各类师生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通过40周年校庆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学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精神文化建设仍处于积累阶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形成。多年来,学院秉承着“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紧扣职业特色,围绕“厚德精艺”的校训,形成了“敬业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善导、德艺并进”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注重凸显“技能”“职业”的特色。在这样的精神和思路的指引下,学院在培养以交通类为主的技能人才工作方面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原有办学层次不高、文化底蕴积淀较少,对学院精神的宣贯缺乏明确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学院精神体系真正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规范行为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学生对学院精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强。

2.环境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随着校园土地征迁问题的逐步解决,从整体上看,学院的环境文化建设近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校园内园林小景、文化宣传栏、校园标语、室内外文化布置等陆续丰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提高师生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校园扩建尚未完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和方案,呈现出零星散乱、不成系统的状态。

3.行为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目前,学院行为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形成了以师生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三大节为主要载体,以团学系统、学生社团等为主要力量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成为师生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展现风采的重要舞台,特别是近年来顺应时展陆续增设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一月一台戏、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照搬其他院校的活动较多而自创的具有本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活动较少、娱乐性休闲性活动较多而思想教育及学术研究类活动较少、学生社团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1.适时更新校园文化建设构成要素

对于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的认知,一般表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类。2006年,学院在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时候,从工作实际出发,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界定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三大类,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操作性,更有抓手。多年来,按照这一思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持续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精神文化”这一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包容性,内涵边界较为模糊,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抓手,容易使工作开展趋向虚化;同时,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区分稍显粗犷,一些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工作,如VIS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学院宣传片、宣传画册的制作推广等工作很难归类,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思路不清、顾此失彼等问题。因此,笔者在研读相关理论文献、深刻分析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即理念系统、形象系统、环境系统和行为系统。其中,理念系统主要开展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作风方面的建设,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形象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和宣传系统,以树立学院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环境系统以景点小品、墙壁文化和室内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致力于环境的美化提升;行为系统涵盖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文化活动,致力于第二课堂建设。这一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是在原有体系基础上的细化,总体继承了原有的建设框架,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又对工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定位,便于理清建设思路,开展整体设计。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力量

一直以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模式为党政办负责总体设计,团委、工会、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分项实施。这种单线联系的方式执行效率高,分工较为明确,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模式的弊端已日益凸显。党政办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往往由某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设计时,除了主动与各个实施部门的零散沟通外,很难聚集起更多的智慧,一些工作安排容易出现“拍脑袋”的现象;同时,随着岗位、人员变动,工作思路难以衔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随意性大、层次不高、整体规划意识不强,有时还会游离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之外,难以实现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建设。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团队,由学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部门牵头,每个部门精选一名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热情、有见解的人员组成,按照岗位职责和个人所长分项进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展顶层设计,督促项目落实,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

3.突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在于通过创新实现有效的传承。职业院校既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创新为主题,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要善于从先贤们千年沉淀的厚重文化底蕴中挖掘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让学校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让文化底蕴在创新中不断博大精深。同时,还应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灵活引入交通文化、企业文化,突出建设带有职业性的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里感受行业的气息,从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完善知识体系,培育良好的品牌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工程,需要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与学院实际特点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真正发挥出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强.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

[2]刘静.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打造实践及思考[J].科教文汇,2016(23).

社团工作思路范文8

一、加强机关建设,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一是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制订了《局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安排意见》,全年组织理论学习13次,上教育课4次,撰写理论文章10余篇。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涉及大额资金、项目、人事等重大事项均集体研究。2次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相互沟通,交流思想。三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经费、政策等方面向基层倾斜。班子成员下基层30多次,拨付体育事业经费470万元用于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和健身活动。四是深入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结合实际找差距,征求意见20多条,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重点任务台帐,明确细化责任,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狠抓机关文化建设,提高效能和形象。一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建立了《局机关制度汇编》和《服务承诺》,指导机关高效运转。二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公直推选产生了第一届机关党支部,制定了制度、措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在党员中开展“四个一”学习实践活动和机关干部上讲台,积极参与“双争创”和“三抓三创”等争先创优活动。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认真学习廉政准则,积极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提出了“倡导廉政文化,打造廉洁体育”的廉政理念。制定了“三重一大”工作安排意见,重点加强对重大体育赛事,体彩公益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全面执行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积极主动地接受市纪委纪检监察六组的指导和监督。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支援包村联系点5.5万元资金,结对帮扶困难户6户,帮扶困难党员25名,建设农家书屋1个,个人参与三次捐款活动。重阳节期间组织人员为300多名老年人免费进行体质监测,为社区老年公寓送去万元慰问品。

二、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带领一班人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体育事业的发展迈出新步伐。

1、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一是圆满完成了市政府年度便民实事工作任务,投资150万元在中心城社区建设了5处文体活动中心。二是全面完成了40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工程覆盖率达86%以上,圆满实现了“十一五”的建设目标。三是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围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组织马拉松赛、健美操、乒乓球赛、健康征文等12项配套活动;举办了省第二届“百县篮球、千校乒乓球、万人象棋”比赛赛区预决赛;指导和帮助各区县及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单位举办了运动会。四是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新增市级体育社团7个,指导市武术协会、市围棋协会等体育组织举办或承办了10多项大型体育赛事。五是全面完成了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对全市城乡14个年龄段、七类人群中的3780人进行了测试,超额完成监测任务。

2、竞技体育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是参加省22届运动会成绩喜人。我市有16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夺得金牌9.25枚、银牌11枚、铜牌8枚,总分723.5分,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均创年第省运会以来的最好水平;二是参赛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取得好成绩。岳丛在第16届亚运会自行车-小轮车女子BNX项目中荣获一枚铜牌,顾玉婷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一届青年奥运会上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在斯洛文尼亚进行的乒乓球世青赛上获女双、混双两枚金牌和女团银牌。我市游泳队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中勇夺4枚金牌、1枚银牌和1个第四名。在亚残运会上勇夺两金一银一铜,为我市争得了荣誉。三是实施“大活动带动”战略。一年来,我们探索竞技体育发展的突破口,成功举办了“中国万达”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首届三角洲地区体育舞蹈大赛、“欣马杯”水城龙舟大赛,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奥体中心快速推进。年6月,市政府确定由市体育局全面负责奥体中心筹建工作后,我局及时组建了项目筹建工作领导机构,排定了筹建流程和进度时间表,并按照程序办理了项目立项、规划及选址、土地划拨和工程管理监督等建设手续,圆满完成了建设方案招标工作。目前,我局已按照规定将修改后的方案正式提报市规划局,奥体中心用地手续也正在办理中。工程进展在市所有重大项目中名列前茅。

4、体育产业得到新的发展。一是体育销售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体彩销售总额突破1.4亿元,创我市体彩发行以来的最好成绩。二是大力开发体育竞赛市场。马拉松赛成立了市场开发部,专门负责赛事市场开发及招商。利用市场手段组织承办了中国国家女子乒乓球队“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中国-阿根廷国际男篮挑战赛等8场大型赛事,转变了办赛理念,提高了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大力开展体育对外交流,参加了中国体育产业博览会、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宣传推介了马拉松品牌,扩大了城市影响力。

三、机关和体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1、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抓学习、抓风气、抓效能、抓廉政、抓基层”的“五抓”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制定了《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通过公推直选选举产生了机关党支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四个一”学习实践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双争”和“三抓三创”等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

2、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扎实推进“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和扶贫济困等活动。为帮扶村送去一万元救灾款;为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捐款以及“慈心一日捐”、爱心助残等捐款;与《晚刊》联合举办“体彩助学行动”,到东城办社区老年公寓、畜牧良种场慰问,各赠送了一万元的体育器材和用品。认真抓好五五普法、计划生育、卫生综合整治、双拥、包村扶贫等工作,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单位。#p#分页标题#e#

3、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体育局机关制度汇编》和《市体育局服务承诺》,对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和流程作出明确规定,全年行政审批服务无一例投诉。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倡树良好的部门形象。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综治工作“一岗双责”。建立健全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综治工作贯穿于重大体育赛事等大型体育活动中,制定安全预案和安保措施,强化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单位内部的门卫、值班、车辆、保密、消防等安全制度。“人防、物防、技防”全面到位,维护了正常的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