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对中国招贴设计影响探析

波普艺术对中国招贴设计影响探析

[摘要]反现代主义设计的波普设计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波普艺术具有大胆风趣的表现力、夸张的造型、明艳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等艺术风格,深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特别是在招贴设计方面,波普艺术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倾向和设计思维,对招贴设计带来重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设计风潮涌入中国,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借用波普艺术的设计思维,在招贴设计上摒弃传统设计方式,借用波普艺术大胆、夸张、反讽的表现手法,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波普艺术中国化成果,试图寻找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波普艺术;中国艺术表现;招贴设计

一、波普艺术与招贴设计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英国掀起了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的波普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非人格化、高度理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来说是过时的、陈旧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希望能有新的设计风格、文化理念以及自我表现方式,特别是一些青年设计家,他们摒弃旧造型的条条框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喜爱的、新的、具有时代风范的、色彩大胆而鲜艳的设计,即波普设计。从本质上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反对以包豪斯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波普艺术反对冷漠单调、缺乏人情味的设计,其形式特点为流行的、普通的、大众的、通俗易懂的、易接受的、人人可参与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被誉为“波普艺术之父”的英国设计家里察·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将波普艺术定义为“流行的(为大众设计)、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廉价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的和大工业式的”艺术。简而言之,波普艺术就是一种大众化的、人人可接受可参与的艺术形式。

(二)波普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表现。波普艺术是对传统美学的反叛,对现代文化的重新解读。它以大众服务为中心,适应于消费文化,通过多样性的材料变化、绚丽的色彩搭配、独特的造型手法以及设计师的情感表达,创作出独特、时尚、前卫的艺术作品。1956年,英国设计家里察·汉密尔顿利用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一些特别内容,如玛丽莲·梦露的肖像、吸尘器、收音机、通俗海报、健美先生、网球拍等,拼贴合成了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变成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这种简单的复制拼贴手法将美国大众文化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直接表现出消费文化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美国设计家安迪·沃霍尔的肖像作品《玛丽莲·梦露》在招贴设计中也极具代表性。该作品采用了丝网印刷技术和色调分离的表现手法,同样的元素采用了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体现出作者复杂多变的心情,作品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波普艺术在招贴设计中打破了传统固有的设计思维,大胆地将通俗与风趣结合了起来。波普设计夸张的造型和大胆的配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既表达了设计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也满足了设计师求新求异、个性张扬的设计要求。

二、波普艺术对中国

20世纪80年代招贴设计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思想开始逐渐涌入中国,波普艺术也随之传入中国。受波普艺术的影响,“85美术新潮”应运而生。这一阶段招贴设计题材逐渐渗透出日常生活和个人色彩。“85美术新潮”是中国前卫艺术家对波普艺术风格的第一次探索,主要代表人物有徐冰、谷文达等人。谷文达的文字系列作品则把反字、错字、倒字排列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文字的组织形式,如作品《正反》《错位》。这些前卫艺术家突破以往的招贴设计手法,模仿波普风格的夸张、重复的艺术表达。但是他们的作品只是对波普艺术形式的照搬和一味模仿,有些无病呻吟、故作伤感之态,缺乏自我意识和精神理念,在技术层面上也比较粗糙。1989年“现代艺术展”至1992年“广州油画双年展”期间,波普风格在中国发展最火热。这一阶段,招贴的设计风格没有以往的严肃拘谨之感,反而展示出幽默、夸张和荒诞的表现手法,这也是中国招贴设计在波普艺术影响下的一个重大改变。此后,波普艺术在中国逐渐演化出艳俗艺术。艳俗艺术是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家想要寻求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风格,它是波普艺术在中国的阶段性产物。艳俗艺术下的招贴设计画面繁花似锦、美艳无比,却包含着庸俗、不和谐以及不雅的元素,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审美可言,夸张、扭曲、低俗、荒诞,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供人娱乐调侃。深究其内涵我们能发现,部分艳俗艺术作品是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庸俗化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文化极度匮乏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三、合理对待波普艺术在中国招贴设计中的发展

波普艺术是大众艺术,它使设计从高雅精致变得通俗、大众化。波普艺术的通俗是指通俗易懂,易于被人接受,而非艳俗。波普设计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设计简单,人人可参与,它的怪异荒诞也体现出年轻人天马行空、活跃新奇的思想。但波普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后期逐渐演变成艳俗艺术。艳俗艺术影响下的大部分招贴设计只是简单地把不和谐的元素进行重复、拼贴、组合,生搬硬套地展现在画面中,夸张、扭曲、低俗、不雅的元素充斥其中,虽然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作品几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其中肤浅的调侃和戏谑更加体现出部分艳俗艺术的低俗、缺乏内涵。艳俗艺术是波普艺术在中国畸形变异的特例,因此,对于波普艺术,我们应该合理接收,而非全盘接纳或急于将其发展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招贴设计可以结合波普艺术中新奇、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流行的时尚元素,通过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吸引大众眼球;同时,艺术家也可以在色彩方面大胆地尝试波普风格鲜艳的色彩搭配,将我国特色的元素解构与重构,以一种新的风貌呈现在招贴设计中,使招贴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精神上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波普艺术给中国招贴设计的形式和艺术表达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审美趣味也有一定的影响。波普艺术为中国的招贴设计带来了幽默、夸张、新颖的表现方式,为中国的招贴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对于波普艺术,我们应合理接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刘馨 黄志明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