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范例6篇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范文1

从一开始,波普艺术就被定义为色彩鲜艳的、青春的、有趣的、性感的、诱人的、幽默的。雕塑设计家们运用现代技术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发现了塑料作为雕塑材料的可能性并把它应用于当代艺术。这些椅子不但具有前卫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而且表面非常柔软,摸上去有点像肌肤的触感。

从波普艺术中,设计家们保留了幽默、观念和娱乐性,这些作品是消费世界的现代生活雕塑形式。法国雕塑设计家路易・迪朗说:“我注重波普艺术精神的特性,并且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我的作品不只是雕塑,它还包含有小饰物和宣传性,并且与当代生活和幻想密切相关。”

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梦幻和几何形之外,性是一个重要主题。设计家们认为性是无辜的,他们试图通过作品对性的权力话语进行解构和颠覆,从而使人们得以从性问题的顾虑和困境中解放出来。就像“红唇沙发”(图4),人们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仔细观察嘴唇的构造,还能用手仔细抚摸它的纹理结构,体会那种接近人体皮肤的质感和柔软,解除这种“性”的禁忌。

在雕塑设计家们的艺术探索中,家具只是一个戏剧性的题材而不是目的,他们运用现代工艺技术给当代生活带来全新的视觉景观,他们的作品是可以当作家具使用,但他们强调的是原创性和视觉冲击力,而不是功能性。当然,如果家里摆上一个能坐的艺术品,是再好不过的了。

1、小牛皮做成的S形沙滩躺椅的价格在20000元人民币左右。

2、不对称的椅背设计让人的背部在同一张椅子上体会出不同的感觉。

3、真皮制作的圆形圈椅内敛而高贵。

4、“红唇沙发”有着接近人体皮肤的质感和柔软。

5、原来盘郑的钢丝也可以成为坐的家俱。

6、设计师通过奇异的坐具来阐述住房的空间意义。

7、日本设计师用纸做成的椅子非常特别。

8、经过特殊处理过的木椅长期放在水中都不会腐烂变质。

9、这张椅子由原木经过巧妙的拼接而成。

波普艺术范文2

对于艺术家来说,社会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必须转化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批评家祝斌、鲁虹在他们“湖北波普艺术”的文章内写到“纯语言体系使得艺术很难找到继续发现的东西,它的封闭只允许我们装填技术,而不是才智与价值,我们希望用大众熟知的视觉效果,用极易上手的手段使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趣味,一种存在即事实”传统的绘画语言早已为这批艺术家所滥觞,当务之急是急切地寻找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技法、材料上的创新,前者才是最终的目的,后者仅是达到前者所采用的方式而已。放弃一种理性画面语言与思想的同意,而采取通俗的大众的甚至流行的图式和多元化的文化符号是波普在国内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在为很多湖北波普艺术家所推崇的“解构主义”里,这种“延异”在他们的画面中被很自然地留下来,并使大多数作品具有了新的意义。当时已经具备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王广义从珠海画院调入湖北工业学院美术系任教,加上85时期的干将任戬、舒群,这个艺术圈已初具规模。湖北艺术家对于王广义的地位和国际知名度“羡慕不已”(舒群)。

在舒群看来,王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本地的艺术家,正式“这种价值取向也就成了其不容怀疑的历史性选择。”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置可否,艺术家的相互影响对于波普艺术促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批评家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同样是以上的两位批评家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湖北波普艺术的出现并不是他们一时的兴致所在,或是简单的出风头而已。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当下文化,国际图像信息和艺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物,是艺术家面对社会压力所作出的一种选择、一种尝试。”这种“压力”成了前面所讲的来自于社会世俗的层面,在艺术追求、艺术风格和理论基础上的压力更是“政治波普”“文化波普”的直接动因。波普以一种从未呈现的状态在中国应运而生,王广义的“大批判”无疑是最典型的,这是一个艺术家对社会历史责任“巧妙”的反思,说他“巧妙”正是艺术家的聪明所在,艺术家曾经说过“画布上的精神是一个塞入的问题……塞入即是创造”(王广义1988第三期《美术》第57页),虽然有人并不苟同但并不妨碍其“社会生效”。仅从其画面来分析“社会生效”。仅从其画面来分析,传统的方式、纯艺术的绘画语言已经很难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也显示出旧有形式在新背景下的极度不适应。王广义创造的波普神话虽有很大的政治意味,但他巧妙地避开这种冲突和人们敏锐的神经,所谓“政治波普”其发思点在政治,“波普”只是艺术家借用的一种形式,最终还得回归于政治。其之所以能立足于中国在于政治倾向的虚无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转向对外来商品的批判对社会现象的反应,在这里,艺术家既不是政治的代言人也不是权力中心的对立者,在许多的大众的一种认识里王广义是处在民族的高度表达他的个人立场,一次政治的意味被无限放大而削弱了其商品的批判性。

从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王广义还未完全摆脱1984年成立“北方艺术群体”时所提出来的观点“我们的绘画并不是艺术,它仅是传达我们思想的一种手段,它必须也只能是我们全部思想的一个局部。”作为“文化波普”的代表,魏光庆有意避开了政治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对文化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提出了人们面临的传统文化道德方面的新问题,其画面语言不似王广义的那样具有明显强烈的“批判意味”和视觉冲击力,在“色情误”系列中是柔中带刚式的隐喻。中国波普所坚持的“解构主义”“反艺术”一再提示我们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是绝对主义的艺术。批评家的任何一次表态,来自社会的风吹草动,“神话艺术家”的行为都有可能改变艺术家的态度,在西化的浪潮里必须避免犯被绝对物化的形而上错误也不能一味坚持意识形态上的本质主义,艺术在夹缝中为了生存必须不断摇摆同时不能丧失自我,艺术家同样如此。

波普艺术范文3

    波普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影响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影响力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是有紧切关联的。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一直兼承着确立颠覆的方式交替进行的。从古西腊、古罗马时期的人性极度释放,其艺术样式均呈现出歌颂人体的美感,人情的真情态为视角,哲学家的思维亦是围绕人是什么,从何而来之类的话题展示,一直发展至这种生存环境破灭,宗教便开始占据主流,人物开始忏悔放纵的罪恶,艺术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罪恶心灵慰籍的宗教语境,到宗教禁锢人性到达最高的临界点时,文艺复兴之类的反宗教现象又主导文化艺术发展的话语权……波普艺术的产生亦是人们经历苦难的全人类战争的情形后产生的对苦难恐惧压抑太久后的精神放纵,可以说是人们对工业文明诞生的比冷兵器杀伤力太千万倍的热兵器的排斥,亦可以说是对生命个体在战争中形同草介的消极放纵。总而言之,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是代表时代特征的鲜活血液。波普艺术好或坏的评价暂且不说,但至少无人可以置疑其时代与社会性,它是时代特征的真实记录,安迪沃霍尔等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流行艺术的代名词与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典型提炼是密切相连的。而东方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却与内陆文明的共识主流相关联。

    内陆文明繁衔所倚仗的往往是大江大河,江河能孕养人类,亦可以毁灭生灵,所以人们往往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主识,凝聚统一的力量,久而久之,国家意志便成为话语权的核心,与国家意志相呼应的文化主体便成为哲学、艺术等文化外化形式的色彩特征。儒家思想主导国家意志的历史由来已久,亦经久不衰,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发展四步曲产生了诸如类假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哲学思想,所以,艺术的发展角度亦形成了技法的把玩到意境的提升再转入逸品要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飘逸无为,虚融淡泊,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个人修为的超凡入圣,进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从上述的述论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艺术侧重对社会现象的记录和批评,而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艺术则偏向于个人精神的内省和升华。

    社会发展直至今天,地球村和地域文化特征被高速传播的信息所淡化,我们已无法再回归到传统的天圆地方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为心境中,同时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艺术样式,并传统而不顾亦是焚琴煮鹤大煞风境的做法,至少传统的可圈可点之处是我们的艺术样式富有地域色彩的必要手段。所以中为体西为用,内外兼修的新文化运动的前辈先驱的提出的观点可以为我们的当代艺术提供一条学习舶来文明同时传承传统文明的途径。

    2、中体西用、内外兼修的中国当代艺术思维方式

波普艺术范文4

关 键 词 :实验室 波普艺术 波普广告 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Www.133229.coM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 is beautiful.pop is 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风骚,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波普艺术范文5

关键词:波普艺术;实用化;商业性;流行艺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J2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26-03

一、波普艺术强调实用化,更具商业性,是一种流行艺术

在现代西方艺术史上,有一个艺术流派“Pop art”即“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艺术的典型风格,被认为是充分发展了的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并形成连贯的艺术,终结了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把自己的风格说成是绘画史的完结的狂妄自信,为西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Pop art”是“Popular art”的简写形式,所以波普艺术的原意为流行的所以又被称为流行艺术或者大众艺术。

波普艺术的思想根源孕育在20世纪50年代的艺术实验中。波普艺术的出现与西方20世纪先锋派运动的兴起有关,先锋派运动不是一个能在时间上清楚界定的运动,它延续了很长一段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衰落和停滞的艺术运动到50年代又开始了复兴。早期的先锋派艺术家们如康定斯基受到传统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精神净化论的影响颇深,他们的艺术大多流露出一种哲学式的思考。60年代的新先锋派以他们的艺术作品为武器对传统的艺术概念发难。抽象表现主义和无定型艺术那极为简约化和抽象化的风格对波普艺术是一个挑战,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直接反对者波普艺术必须要找到一条新路来解决艺术向抽象化发展可能造成的发展上的绝境,所以波普的具象化特征从一开始就非常明显。“波普艺术在三个方面向抽象派提出了,或者看上去似乎提出了挑战:(1)波普艺术是具象的,而抽象表现派绝大部分是抽象的;(2)波普艺术比抽象表现派更新颖;(3)波普艺术比抽象表现派更“美国式”。①对于艺术史家而言,波普艺术就是对地理上和纯时间上分界的注解。达达主义对现成品的熟练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波普主义的艺术家们。

美国的社会形态无疑是波普艺术创造力的来源,美国的艺术家们强调实用化、更具商业性的特点。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1)是美国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这位著名的艺术家在成名之前从事的并非是传统艺术,而是商业插图。1962年他以作品《金贝尔汤料罐》和《布利洛肥皂盒》一举成名。随后沃霍尔的创造天赋得到了极大地发挥,接连创作了《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彩色的玛丽莲・梦露》、《杰奎龄・肯尼迪》等。沃霍尔故意将《玛丽莲・梦露》和其他所有肖像丝网印刷画做得很粗糙,因为他相信艺术应该像他周围的生活一样默默无闻。他认为每个人的外貌相似,行动也相似,人们正越来越变得无差别。

沃霍尔从商业艺术到“高级艺术”的转变十分合乎情理。“沃霍尔很快就从汤罐头的单一呈现发展到复合呈现,而相同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得到重复,好像要消除它在孤立状态中单独被观察时也许会产生的特殊意义。”“现代社会中的电视和摄影等媒体的普及和广泛运用显然是刺激沃霍尔艺术创作的一个直接因素。因为人们每天都从电视、电影和摄影中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图像,这样大量超载的视觉图像信息的轰炸使观众很难对所有信息给予相同的关注。”②沃霍尔所做的是要消解艺术作为“Fine Art”(高雅)的传统,他要做的就是将现代艺术的商业化彻底展示给人们。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部工业机器,靠印刷、复制和再生产出新颖但是廉价的物品,他是在生产出各种工业制品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绘画。为此沃霍尔甚至宣称现代商业社会需要生产的不是艺术大师而是明星。

沃霍尔有意识地选取大众传媒制造出来的公众偶像作为创作的题材,他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消除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界限。艺术不再是难以接近的事物它应该朝着自由的方向发展,消解工业生产带来的人的异化问题。詹姆逊分析了沃霍尔的《钻石灰尘鞋》与凡・高的《农鞋》,认为由此可以断定出它们是分属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凡・高的画里一种诗意的生存始终停留在构图中间,而沃霍尔的《钻石灰尘鞋》已经不再用凡・高处理鞋子的方式向我们直诉他心底的话。沃霍尔积极表现的是“物欲之物”,他的鞋是一对随意凑合起来的舞厅、时装杂志上的死物,与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切断了一切联系,面对它们无法还原物主的存在,“处处都标榜了我们的社会在朝向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过渡之时的商品拜物主义”,沃霍尔的繁华表象却不是波普的真正目的,“凡・高把人间那荒凉贫瘠的种种用乌托邦般的颜料填得异常充实爆满。相反,沃霍尔笔下的商品世界,早已让五花八门、似实还虚的广告形象所吸纳、贬格以及污染。在人间世上的表层领域里,本来充满了这些色彩缤纷的事物。沃霍尔一来,便把外表的灿烂撕破,揭露出那背后死灰一般,以黑白交织而成的底层。”③

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一直是现代艺术所批评的对象,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在工业机器的齿轮间奔跑的一幕始终被认为是艺术对工业社会标准化大生产造成的异化结果的控诉。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商业化社会里开始了新的一轮产业革命,以往人被机器异化的现象不见了,然而资本主义的剥削没有消失,只是更换了另一副面孔悄然登场。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1989年的作品《我消费,故我在》(I shop therefore I am)是对商业社会人的生存状况最好的写照。虽然波普艺术后来成为世界性的艺术风格――包括欧洲、甚至亚洲(日本),但是波普在形势和题材上大都是美国通俗文化的象征物,有可口可乐、箱式汽车、汉堡包、好莱坞明星、商店招牌和交通标志等。1950年美国艺术家斯图尔特・戴维斯就声明自己喜欢的是流行艺术不喜欢高雅文化或现代艺术的形式主义,所有的一些现象都将波普指向了流行文化。

潮流化是流行艺术的明显特点,只有生成潮流才有流行可言,所以就概念而言,流行艺术是非常广义的艺术形式,作为文化符号,它的能指(名称)不变,所指(内容)千变万化。特别在西方,流行艺术超越了传统艺术的一切类型模式,表达手法多种多样。从该概念归属的年代和相关的传媒手段上来分析,流行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一种艺术,这个阶段里艺术家们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产生了行为艺术、观念艺术,这样的艺术形式摧毁掉艺术家的主体性地位,解构了艺术的原生结构并且取消掉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调每个人的参与,有人甚至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没有了特定的艺术展示场所,艺术离开博物馆、展览馆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在潮流化的大潮里,流行的艺术要区别于流行的时尚就必须要确立起某种尺度,凭借这种尺度才能将艺术的独特性和艺术的自由度展示出来。“流行的”与“边缘的”是一对范畴,与流行相对的是边缘化的艺术。现代社会里边缘的就是指不处于流行之中心的,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事物。正如一时的流行不会永久,边缘化的内容具备成为下一个流行的可能性。“潮流”与“时尚”都是对流行文化和艺术的评价标准,“潮流”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而“时尚”更多地是从主观上来评价。“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它实现后者一方面是凭借内容上非常活跃的变动――这种变动赋予今天的时尚一种区别于昨天、明天的时尚的个性化标记,另一方面是凭借时尚总是具有等级性这样一个事实,社会较高阶层的时尚把他们自己和较低阶层区分开来。”④西美尔说时尚的目标特别接近纯粹的金钱拥有。时尚不停地转换从而促使生活中短暂的与变化的因素获得了更自由的空间。艺术的魅力长存,艺术的形式却是常常变换着的,没有某一种艺术风格能够以一幅统治者的面孔长久地占领人们的审美空间。在这一点上,最为通俗和大众化的社会流行“时尚”与现代艺术的某些特点达成了一致。不过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批判性,即便是流行艺术也是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艺术强调的是严肃性,而社会流行时尚不过是一种强调娱乐性的流行趋势。按照西美尔的观点,时尚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上层阶级向较低阶级展示权势的工具,同时也是霸权的象征。时尚的两个层面普遍性和个性,强调物质性;就本质而言艺术反对的却正是物性和拜物主义,精神性与物质性是区别流行艺术和流行时尚的根本标志。

二、从波普艺术看流行艺术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传媒和市场通过制造流行和时尚来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作为内容的艺术又能够借助于传媒与市场进行传播、扩大交流面,艺术所深含的意义在流行中得以扩大影响。艺术的分化和繁荣一方面使得艺术创造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艺术超越市场打造出有利的条件。艺术体现着人类对未来和自由生活的美好理想,在艺术的交流中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艺术新形态的产生揭示着艺术理想的深化和发展。艺术传播影响着公众和社会朝着人类理想的方向前进,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艺术对于市场和传媒的超越和引导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和途径实现着。

(一)赢得了市场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波普艺术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某些人最为鄙视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却促使波普因其通俗化的内容而迅速赢得了消费市场。在战后兴起的所有艺术风格中波普艺术尤其是美国波普艺术与产生它的社会环境最相适应。在波普艺术所取得的商业利益方面,出版商和收藏家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评论家。波普作品初次出现在纽约画廊的时候受到购买者的热烈欢迎,但一些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们却对波普几乎完全持不赞同的态度。有的评论家还曾经特别指责过波普艺术中过于明显的商业特性,认为这类作品是对商业艺术形象的妥协和全盘接受,是极为平庸的机械产物。直到60年代中期这种批评的态度才有所改观,将其作品暗含的讽刺性而不是商业性看作是主要的特色之一。

波普艺术的商业性既是他们的成功之处也是得到当时遭受批评最多之处,在波普现象出现之前,强调艺术的高雅性,市场是不能被艺术和艺术家们所接受的。波普艺术的出现时艺术收藏史上第一次正式对艺术的受众或收藏者放开了限制,依靠技术上的创新和具象化的表达成功地将普通大众拉人接受者的行列,与此同时也迅速将自己融人到市场和消费社会的环境中。艺术与市场第一次大规模地结合在一起。波普不拒斥商业与市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艺术品变为商品和消费品。但是这样的结合和改变并未造成艺术本质的蜕变,证明了艺术如果走商业化的道路无损于其本质上的完善,市场呼唤艺术,艺术也接受了市场。

(二)更为贴近日常生活。

波普艺术通常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的寻常之物为题材,在创作中体现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特征。“吉姆・狄恩(Jim Dine)他对陈词滥调的热衷,他的拼贴材料几乎清一色地属于日常用品:领带、外衣、鞋子、脸盆和其他的装置物。第三是他多愁善感,依恋日常生活(许多人认为这使他的地位低于最优秀的波普艺术家),渴望把人们在都市和西部工业社会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变成带有艺术尊严的作品。”⑤波普艺术的题材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它们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波普选用为题材的事物都是当时最为热门的、大家竞相追逐的新鲜事物,就是都市流行事物。波普将寻常的易逝事物永恒化,永远地定格在艺术之中,反映出都市流行文化对波普的影响。

(三)利用传媒、依靠复制技术进行创作

波普艺术家在创作方法上也实现了一个突破,如果说波洛克的泼洒绘画还是带有原初意味的手工创作,那么其后继承了达达主义的波普艺术则大胆地将工业生产的方法引入艺术创作中来。拼贴、网眼印刷、装置设计、批量复制都与传统的绘画创作方法截然不同,工业“制作”与艺术“创作”在波普艺术的推动下融为一体,因此波普艺术又被称为工业艺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曾说过“由于美国受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冲击更重更快,其价值观念似乎更为扭曲……我想我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它是工业性的,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方向。欧洲不久也将如此,因此,波普艺术将不是美国的,它将是全球性的。”⑥波普艺术反对“伟大的艺术必须是艰深的艺术”这一口号。除了创作方法上的突变之外波普艺术还表现出对于传媒的兴趣。传媒与波普的商业性方式有关,甚至可以认为某些波普艺术家将商业营销的观念引入了艺术领域。波普艺术正处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关键之上,它以艺术为工具向人们展现出后工业社会里的生存状况,工业制造与商业传播这两大特征通过波普艺术彰显出来。

(四)挑战传统的艺术定义

波普艺术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推动了艺术流行化的发展,通过商业途径,波普激发出大众的参与热情,为达到其目的,波普艺术将主体、媒介与商业结合起来,形成了一股从艺术领域吹向生活领域的流行之风。“波普艺术是用世俗艺术反对高雅艺术,停留在艺术与产品间的对立暗示和更新旧世纪的冲突,尝试重复大量产品和再生产(用丝网印刷)漠视深思熟虑的主题,反对人工技巧。所以我们看到商业化主体的选择类似商业艺术的技巧,完全不意味着艺术与生活的和谐。波普艺术依赖绘图的技巧把广告技巧引入艺术的范围,面向商品、交换价值、广告和个性的崇拜敞开自身而减少了艺术的负荷,这在沃霍尔的个案中尤其明显。”⑦波普艺术转变了普通大众对艺术所持的态度,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艺术的定义,后工业社会里艺术类型得到新的发展,继续沿用艺术的传统定义不再能解释一切艺术现象。“波普艺术用它系列化生产的方式和缺乏艺术家真实意愿的作品,在消除这种期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一态度恰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文化发展相似。波普艺术决不受欺骗。沃霍尔甚至将这种相似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以致于这些作品犹如为在艺术同化于生产和消费的流行模式方面所作的注解。”⑧以代表作《美国梦》出名的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那(Robert.Indiana)所宣称不带讽刺性的画作却仍然是对现有制度的反抗,“印第安那的力量在于他反对封闭制度和唯艺术论。他说,波普‘是对沾沾自喜和艺术定义的先入之见宣判死刑’。他竭力反对伟大的艺术必须是困难的艺术的观点。”⑨重复性、商业性和机械性在波普艺术家的阵营里得到了统一,他们用这些与过去划清界限。这就是波普艺术的历史意义――对艺术的传统定义提出挑战。波普艺术就是一个信号,它是后现代主义颠覆运动的先锋力量。“后现代主义中的新几何与挪用艺术,立足于通俗文化、大众媒体与符号语言的话语,如果没有波普艺术为先导,是不可能连续发生的。”⑩

始于本雅明的对艺术前途与命运的忧虑在波普艺术那里突然实现了一个意外的转折,波普大力推动艺术与商业、工业的结合,将艺术变为流行的、通俗的并与市场相联系,说明艺术在向市场的转化过程中其重要性和主动性会逐渐突现出来,市场内并不只有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也能穿透市场,这样一来印证了艺术最终能够超越传媒和市场的说法。艺术如何借助传媒和市场来引导社会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下去。这种理想不是命定的规律,而是在交流中越来越明确的全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从通俗艺术到大众艺术再到流行艺术的演化过程中,艺术的重要性越来越能够突破其他社会因素的阻碍显现出来,我们相信艺术能够向着一个更美好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这不单是对艺术所寄予的希望,更是对人类美好明天的希望和祝福。

注 释:

①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②⑤⑨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超级写实主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③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

④西美尔.时尚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⑥⑩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波普艺术范文6

[关键词] 波普艺术 室内设计 审美

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生活的模式更趋于多元化的发展。积极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观念、居住行为和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而逐步更新与变化,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都将逐步超越对物质文明的需求。因而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室内空间设计应更着重于对人们精神需求的研究。当今世界室内设计思潮百花齐放,其中“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彰显了独特的魅力。

一、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负担观存在物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的价值和蕴意,以传导给观者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Populor Art)是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韦(Laurence All owey)创名的。他在1958年12月的《建筑设计》上发表的名为《艺术与大众媒体》的文章中首次用了“POP Art”一词。1959年,阿洛韦针对波普艺术的特点总结道:“大量生产的技术,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制文字、图画和音乐,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费的符号和象征品……大众传播工具被群众所接受,我们必须转变文化这个概念。文化这个词语不再是高级人工制品和历史名人的思想专用品了,人们需要更广泛地用经来描述社会在干什么。”由此可见,波普艺术的思想与行为主张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要旨之一――打破或冲淡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即尽可能地介入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是一脉相承的。美国波普艺术出现在英国之后,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波普艺术倡导者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在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下“通俗文化”大行其道。波普艺术用通俗、商业、诙谐的艺术语言诠释了这个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极度空虚的社会。其思想影响了当时各个艺术领域,包括室内设计。

二、室内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室内外设计风格日趋相同,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具有讲究功能良好、强调理性和注意服务对象的特点,但是风格单调、冷漠而缺乏人情味道,对于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来说,这种风格已经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单调、刻板、没有人情味。这时以查尔斯•占科斯为代表的青年建筑设计师对现代主义提出质疑。提出了要折衷地使用历史主义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来修正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刻板面貌。他们通过当时的国家与国际的特殊情况、根据市场的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当时的文化界出现的新气氛,来开辟一个新的设计路径。新一代的消费者希望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代表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心。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非人格化、高度理性的特点,显然与他们的要求是违背的。新一代的消费者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爱的、新的、时代的风范,色彩必须大胆和强烈,设计造型应该突破旧有的造型框框,才能迎合新的社会、新的市场,形成新的当代设计风格。因此,开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波普”设计阶段。波普艺术风格是迎合大众的口味的选择。其代表作品为:弗兰克•盖里的“鱼舞餐厅”、文丘里的BEST展销厅、查尔斯•摩尔的意大利广场等。它们以通俗易懂的形象、浓厚的商业气息、诙谐的语言等特点,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风,靡一时。“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波普艺术的思想是消解神圣化和商业化的,它们是现代主义发展到末端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享乐主义敞开了后门。因此,各种各样奇怪的产品造型、各种各样特殊的表面装饰、非常特别的图案设计都让进入丰裕社会时代的人们大吃一惊,眼前一亮。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尤其是波普家具,能体现出将艺术与实用结合起来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同时也打破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束缚。“波普”家具主要是通过特伦斯•科兰(Terence conran)的家具零售店“哈比塔特”(Habitat)推广开来的。他的这个家具店原来是在1964年开设的,这里的家具和用品色彩非常简单,但是绚丽多彩,造型也简练。由于“波普”风格鲜明,非常受青少年喜爱。除了“哈比塔特”之外,还有一些个体设计家从事“波普”风格的家具设计探索。其中,一个是彼得•穆多什,他设计以英文字母为表面图案装饰的纸椅子,具有廉价和表现性强烈的双重“波普”特征。其他的这类设计家还包括马科斯•克林登宁(Max Clendenning)和他设计的拼接家具(jig-saw furniture)、罗杰•丁(Roger Dean)和他设计的吹塑椅子(blow-up),这些设计都具有色彩鲜明,造型特殊的特色。这种“波普”文化的现象,连正式的英国设计机构,比如,英国的设计协会也不得不正视它,因为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的个人表现探索,“波普”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商业、经济现象。

而今,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向于更加俚俗化、商业化、个性化的美学元素。所以,波普艺术在人的审美观里仍旧占据有半片江山。在室内设计中会更多采用引入具象语汇、运用象形语言、引入商业元素、运用浓艳的“原色调”的手法,在室内设计不乏能体现出追求个性、时尚、放纵不羁、标新立异等不和谐、不统一的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猎奇消费的心理,对室内设计进行“个性化”打造。这类建筑的不断涌现,波普艺术在室内设计当中会有更进一步的渗透。在这个提倡消费的社会里,体现波普艺术的室内设计贴近生活,迎合大众,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李黎阳.后现代艺术•波谱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英]斯皮尔伯利著.刘丽译.墙上艺术书系――波普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

上一篇考核办法

下一篇祝福短信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