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

无障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

摘要:城镇化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挖地域文化资源,提炼具有代表性、识别度高的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文化型城镇品牌是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城市视觉形象的内涵与作用、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建构原则,并理论联系实际地总结了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系统是一座城市实现“宜居”目标的保障。良好的视觉形象不仅可以凸显城市的综合实力,引导公众感知,提升城市品质,更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城市形象;视觉识别

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性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扩张的城市规模和愈演愈烈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各城市都在大力营造和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创造城市品牌形象,以增强区域竞争力。“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的主要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正如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所说,“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1]无论哪种类型的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发挥良好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品牌魅力,更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一、城市视觉形象的内涵与作用

依据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尔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城市看作是多个形象因子的集结:城市既是一个地理位置、一个景观、一种经济环境、一种人口密度、一个劳动中心、一个生活中心,也可以把城市理解为一种氛围、一种文化特征、一种精神气质。一座城市的产生、发展与消亡是一个时间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形象也必然是有消有长,不断变化的。“城市代表着人类不再依赖自然界的恩赐,而是另起炉灶,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可操控的秩序。”[2]在此基础上,城市形象应是一座城市内在气质与外在表象的统一,包括有形的形象和无形的形象因子。毕竟,人类经过了漫长的社会生活和长期的生产劳动,在此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建立起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也积淀起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这些都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印象中不仅包含着城市决策者的建设理念,也包含着城市居住者对城市的理解和追求。因此,城市形象就是一座城市展现给公众的整体精神面貌,不仅包括城市的自然风光、建筑景观、园林绿化、交通、社会安全、经贸水平、环境卫生,也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市民的生活质量与行为方式等。城市形象的形成有赖于城市各组织结构中各个部分的协调统一。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城市形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蕴含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社会风气、经济潜能、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人文特质;而作为主观的社会评价,一个城市的形象多依赖于针对上述人文特质所做出的视觉表达。城市视觉形象是指人类在自然条件上,经过漫长的物化劳动所创造的城市的物质环境。包括以建筑物、构筑物为主体的人造环境、自然景观等,反映着城市领导者、建设者,以及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理解和期望,展现着特定时期城市建设技术与艺术所能达到的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具有整体性、差异性、长期性的特征。所谓整体性,指的是城市视觉形象的塑造需借助城市理念、城市行为、视觉形象三者共同作用完成,是三者在社会公众心目中集结而成的综合感知和记忆。差异性是指城市视觉形象的相对性,与其他城市相比较而得出。长期性则是指城市视觉形象的形成除了需要经历长期的创设过程外,还须经历一个让人们能到从认识、接受、认同到记忆的相对更长的时间过程。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视觉形象的角度看,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千城一面”的现象空前普遍,城市的地域间差异正趋于消失。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建设其实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的,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视觉形象策划,许多城市建筑、景观、标识系统等的设计却往往忽略“宜人”、“宜居”的前提。一些城市甚至充斥着各类的视觉污染:毫无个性的社区建筑、不协调的城市景观、缺乏辨识度的标牌、拥堵的交通、杂乱无章的停车现象……“宜居”变成了城市人奢侈的理想。“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组织1974年就已提出理念,强调设计应关注人的需求,以为受众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可以说,倡导“无障碍生活”的城市形象设计理念,在尊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以及合理规划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图1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构成

二、无障碍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建构原则

“无障碍”是20世纪初在建筑学领域产生的一种设计观念,最初是针对有生理障碍的人群,今天所涉及的范围已扩大到所有人:残障人士、老人和儿童、外国游客、受伤或搬运重物等特殊情况等。立足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不仅可以帮助一个城市体现由内到外的和谐统一,在塑造个性化、人性化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形象的视觉传播效果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城市是人栖息的场所。基于此,城市视觉形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人的行为习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还要具有引导城市行为,重塑城市文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通过设计过程重新使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结合成整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目的做出贡献”。

(一)整体性原则

组成城市形象系统的因素复杂多样,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只有在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经济能力等综合基础之上,使各因素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在特定的城市发展目标之下,如何确定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时展需求的城市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城市形象中各子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使这三者的关系如同行进的齿轮,彼此啮合,齿齿相扣地传送动力是一座城市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关键。(如图1)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整体性“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单元的要素,一旦形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不具有的性质的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4]在展开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时,我们不仅要广泛地寻求沉淀下来的城市记忆,从空间、时间、人性的角度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对城市形象的意义有整体性的把握,更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们对这座城市未来形象的期盼,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

(二)通用原则

无障碍城市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物质环境,如城市道路、建筑物、居住区规划、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等;其二是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如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官系统的无障碍设计等。在无障碍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上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提出“广泛设计”强调关注人的生活需求,主张撤除生活中的障碍以提升每个人的官能。1987年美国设计师朗•迈斯又提出“通用设计”的概念。主张七条原则:公平地使用、灵活地使用、简单而直观、能感知的信息、容错能力、尽可能提供省力的服务、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以为使用者提供最优化的服务标准。不过通用设计的研究与时间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设计研究或实践仍是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而无论名称如何更替,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供无障碍的服务。对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而言,公平性、功能性是最为基本的设计原则。所谓公平性原则要求城市视觉形象的设计应满足所有使用者的要求,无论其能力如何,都应为所有使用者提供同等的方便、安全、舒适和隐私保护。而功能性就是在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通过设计优化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必要的、快捷方便的生活服务,这需要从材料、形式、技术、心理等多个层面强调设计的功能性,以实现全人群无障碍城市环境建设的目标。

(三)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前提,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城市视觉形象的设计需深入挖掘城市个性,遴选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内化为具有高度识别性的视觉符号,并借助城市形象的推广使公众产生深刻地认同感,以留下深刻印象。站在国家形象建设的高度,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是构成国家形象的重要因子,可以展现一个国家多样化的地域文化风貌,使国家形象自信、丰满且充实。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其博文“诺曼底的沉思”中所说“一个看不到历史精神的城市是空洞的”[5]那样,关注城市生活的细节,强化城市历史精神的视觉表达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三、无障碍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的建构

(一)城市形象视觉识别基础系统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基础系统包括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等的设计。良好的城市标志是以城市理念为前提,注重突出差异化的城市形象特征,具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性、民族归属性、区域关系属性,是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高层次的文化符号,对内具有凝聚作用,对外则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作为一种视觉识别符号,城市标志应能使受众于瞬间注意、识别,留下深刻印象并作出直觉性的、正面的评价。这种识别性是其他视觉形式难以替代的。城市名称、城市理念、宣传标语的中英文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也是重要的因素。与标志不同的是,文字本身具有明确的说明性,可以直观地传递城市信息。辅助图形则是为了适应多样化宣传媒体的需要而设计的。而城市标准色彩体系,无论是单一,还是丰富也都应以表达城市存在的意义、文化本质、准确寓意为前提,秉承科学性、差异性、系统性地设计原则,并有选择地使用。城市辅助图形设计是在对城市的自然风光、人工建筑、文化属性等进行解构后产生的,是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要素的再延伸与再发展,也是城市视觉形象体系中最活跃的因子。而吉祥物则是为加强城市形象的亲和力而设计的又一形象造型,强调用夸张、幽默、可爱、朴实等不同的姿态与市民建立一种“亲情关系”。

(二)城市形象视觉识别应用系统

1.城市公务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政府办公环境、办公用品两个方面,如政府公用交通工具、公务标准服装、服饰、政府网站、公文袋、档案袋、信纸信封、传真、茶具等。具有统一化、制度化、合理化的城市公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审美性、象征性、功能性的准确表达可使受众感受到一个城市能够给予人们的安全感、信任度、愉悦度,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2.城市形象展示与传播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招商投资、发展旅游业、科技发展、城镇建设质量,以及危机公关、城市政务水平等都与城市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形象展示与传播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推出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知名度,通过挖掘内部资源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城市的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带动或加速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展示与传播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宣传广告类、城市宣传旗帜类、城市纪念品、城市文化地图类、城市会展系统等。[6]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须有计划、逐步深入地展开推进策略,才能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向心力,内外合力地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3.城市旅游产品视觉系统:旅游产品是反映城市地域特色的窗口,不仅包括物化的产品系统,如地方特产、文化创意产品、资源开发产品等可以被游客购买、带走的物化产品,也包括城市旅游服务产品系统,如网络平台建设、电信服务以及旅游公司的各项服务等。4.城市公共交通形象系统: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形象既包括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与设施的视觉形象,如轻轨交通、地铁车辆、地下铁道、悬挂式交通工具、市郊铁路列车等,也包括公交线网的规划与公交站点地图的视觉形象设计、公交站牌、候车厅、公交月票、交通工具内设置的服务说明、安全告知等公共交通相关服务产品系统的视觉形象。“流动性”是公共交通形象宣传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特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彰显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公共交通视觉形象设计往往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品位。

(三)城市公共标识系统

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城市出行需要和生活需要为目的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例如在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周围,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往往会在显著的位置安装国际上通用的标识牌,在城市主要地段还应有盲文位置图、语音提示设计等。视觉化的标识信息提示是借助材料、色彩、光影等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简洁易解读的视觉导引系统消除沟通障碍,实现城市无障碍“软件”建设。作为城市精神面貌和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是城市形象系统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细节。主要包括:城市地图看板;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机场、火车站、码头等节点处设置的路标、路牌、交通标识、施工安全标识等;博物馆、美术馆、公园、超市、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安全标识、指示标识等。通过整体规划、创意设计、严格施工、强化管理等,公共标识系统可以凸显一座城市的识别度,彰显城市服务社会的功能水平,使受众感受城市的品质与文化特色与习惯(如图2所示)。

(四)城市公共设施形象系统

公共设施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物品,以满足安全、便利、参与等方面的公共需求。根据设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教育类、医疗卫生类、文化娱乐类、城市环境绿化与环卫类、交通类、体育类、社会保障类、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类,以及邮政电信、商业系统、金融服务等。作为城市形象的名片,公共设施是体现城市个性特色、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城市却在城区改造、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目光集聚到地标性建筑、摩天大楼、大型场馆等所谓的大项目、大举措、大收益等方面,而对候车厅、休息座椅、垃圾桶、窨井等必不可少的城市公共设施却往往视而不见,(如图3所示)的本以维护市民安全而设置的隔离墩,却成了盲人这一特殊人群最大的安全隐患。(如图4)被设置在绿化带上的下水井,一旦遇到暴雨等紧急排水需求时,很难想象这马路上的水如何自己“跨跃”台阶?这些城市公共设施显然对宣扬城市历史文脉、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的建设目标相去甚远。有人将城市公共设施比作“城市家具”,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是设计的理念,功能的合理性是设计的目的,审美愉悦是设计的附加值。在整个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系统中,公共设施与公众近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合理的功能性、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及美好的视觉观感都会在不经意间为公众塑造一个城市的独特景观。

四、结语

城市是有生命的,其生命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能力。清晰的城市形象、个性化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城市记忆、优良的城市环境、凝聚的城市精神等均取决于城市文化的生命力。今天的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会越发凸显。针对城市“无障碍”视觉形象设计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建构一个功能完善、系统合理、宜居宜行、舒适的城市环境,从而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生命价值的尊重与生命历程的关心。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不仅需要准确的设计定位、创意独特的设计,更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长效控制,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推广城市视觉形象系统,且只有经过了相对持久的时间和一贯坚持规范的使用才有可能将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根植在公众心目中。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

[2][美]乔尔•科特金著.王旭等译.全球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

[3][美]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4,2.

[4]魏宏森.曾国屏.试论系统的整体系原理[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3):57-62.

[5]http://blog.sina.com.cn/fengjicai,2014-06-0716:46:06.

[6]成朝晖.人间•空间•时间[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121.

[7]张可.现代城市规划馆无障碍设计系统的构建——以武汉城市规划馆为例[J].设计,2017,30(18):120-121.

[8]倪佳,李芳宇.基于无障碍层次分析的老年人智慧厨房交互式产品研究[J].设计,2017,30(20):98-99.

作者:蔡玉硕 单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