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设计的多样性

舞台美术设计的多样性

一、舞台美术设计样式与风格对戏剧演出的影响

我国的舞台美术设计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期;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前期主要以写实、再现、幻觉创造为现实主义主流的艺术风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茶馆》就是前期舞美创作写实风格的样式的典型代表。当大幕渐渐拉开,生意兴隆、高朋满座的“裕泰”大茶馆,充满风俗气息,活脱脱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整个舞台正面和满台的热闹景象,瞬间把人们带到了清末民初特有的皇城根下的社会环境,令人兴味盎然。这幕以现实主义手法精雕细刻的场景,以钩沉历史生活细节描述见胜,鲜活地反映了愚昧、落后、荒诞的历史瞬间,呈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一幅历史风情画。写意的早期代表作品《蔡文姬》则是以非幻觉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和舞台样式,去体现塞外风情的舞台环境。设计者以“虚写”的手法和我国传统的以虚代实的审美观念,以一当十,以对称平衡的手法来处理虚实、黑白关系,突破了舞台的有限时空,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开启了开阔的想象空间,充满了一种大气磅礴又诗情洋溢的舞台样式和氛围。

我国的舞台美术自80年代开始从一味追求写实逐步走向简约多样化形式。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者,更加注重对戏剧内涵思想的表达,更多地考虑戏剧的精神内涵,包括蕴含的情绪、意蕴、诗意和哲理等,通过暗示、隐喻、象征,表达含蓄不尽之意,揭示更深层的内容。如《阿Q正传》中,五大块打过补丁的破旧白麻布上绘有绍兴水乡建筑的白描,它告诉观众剧情发生于绍兴,但并不是用现实的手段来创造绍兴水乡的幻觉,而是通过用破麻布的质感,暗示中国河山的残破和贫穷落后的处境。如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的《毋忘我》在运用投映景方面别具一格,在大屏幕上疏落有致地投上一片树影,创造了一种诗意的柔情气氛。通过照片和绘片的投映,观众可以在屏幕上读到角色的情绪、想象、回忆和思考,人物的内心活动被折射到屏幕上,更加形象化了。

舞美界老前辈、“样式的先驱”周本义教授说:“风格独具的艺术来自生活,手法独特的样式源于创造。”在2002年的甬剧《典妻》中,他坚持整体写意、局部写实,大宅门的门里门外,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形成了两种反差极大的人生境遇。大宅门这一物景的运用,与主人公的命运相呼应,形成了具有张力的心境。这些都充分说明,舞台美术设计的功能,不仅是为戏剧表演创造空间,再现环境,更主要的是提示戏剧的思想内涵。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选用怎样的风格样式至关重要。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多样性趋势

斯坦尼说:“多样性是生活的妙谛。”现代的舞台样式既继承传统又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不为以前的各种“主义”如表现主义、自然主义、构成主义、象征主义等为主导。戏剧演出的一些形式,在戏剧的演出样式与风格形式中有写实和写意的,有模仿和象征的,有具象和抽象的,有逼真的和变形的,有再现和表现的,有幻觉的和非幻觉的,有心理空间的和物化空间的,有强化一个方向的样式和两者结合的样式,也存在着多种舞台美术样式并存的创作形式和手段,舞台艺术和舞台美术的多样性,舞台美术设计在原有传统的写实与写意的风格基础上,也出现了荒诞派、印象派、象征派以及表现主义等现代派的艺术风格,如《WM(我们)》《赵氏孤儿》《中国梦》等戏剧舞台作品。舞台设计必定会走向各种“主义”相互渗透,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各种新型材料、各种装置技术相互结合的多元化因素并存的多样性舞台设计的局面,代表作品有《桑树坪记事》《阿Q正传》《原野》《红鼻子》《秀才与刽子手》等。不管选择什么“主义”或“流派”,作为舞台设计者必须遵循以揭示一出“戏”的主题思想内涵为目标,在导演的总体创作构思的统领下,深入阅读分析剧本,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内涵进行二度创作。有条件的要根据剧本所要表现的主题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使舞台设计更贴近实际生活,符合大众审美要求,来选择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与样式。

三、总结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舞台美术设计不断地更新艺术观念,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开放、多元的特点。用可视的、鲜明的外部形象和样式,表达舞美的创新意识,努力给观众充分的审美享受。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形成了百花争妍的新局面。随着舞台科学技术的发展,戏剧的繁荣,各种流派兴起,观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各种现代灯具、操控设备等新材料的出现,影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舞台美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和展示手法,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为舞台美术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推动了舞台美术设计风格与样式的发展,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杜晨鹰 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