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满族文化表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景观设计满族文化表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景观设计满族文化表达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域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景观设计中出现“千城一面”的现状,导致地域特色的严重丧失,因此对地域景观文化的表达研究至关重要。以吉林市满族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文化、地域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结合吉林市满族地域景观表达应用的案例,对当前地域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进行概括,并对满族文脉在景观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满族文化;地域特色;景观设计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又包含着不同的地域性文化,是不同地域性文化的综合。地域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感源泉,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独特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被传承的地域性文化符合每个时期各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族作为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将满族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能够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感和人文情怀,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能够提高我国景观设计的水平。

1相关概念

1.1地域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历史文化。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在精神与物质层面所积累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重点是指精神领域的文化,主要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结构[1,2]。本文研究的文化并非仅限于精神方面,所涉及的是广义的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一定地域的劳动人们在日常的体力与脑力劳动过程中创造并不断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该区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的综合体现,称之为地域文化[3]。地域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具有稳定性;同时,在特定地域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呈现地域的特征,又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研究人类的文化空间组合并且作用在自然环境上的地理人文科学,可以等同于文化地理学[4]。地域文化所涉及的范畴相当广泛,它包括人类的生活经历以及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资源,特定地域的历史遗迹、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俗习惯、传统服饰、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都可作为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地域文化的形成不仅是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累与发展的漫长过程。因此,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独特性以及地域性的重要特征[5]。本文研究的文化指吉林市地域文化中的满族文化。

1.2地域文化的特征

(1)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在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特征,表现各自独特的魅力景象,使其有别于其他地域。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仰韶文化等,虽然都属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2)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

地域文化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地域性的特征就逐渐被人类通过各种手段保留并继承下来。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史,甚至可以说是某一地域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保留了其地域文化历史性的特征,如历史典故、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

(3)地域文化具有相似性。

地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于社会的动荡、战乱、饥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历史上曾进行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由于地域及民族性的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千差万别,经过各民族文化长时间的相互碰撞、吸收借鉴,久而久之形成了与原有地域不同的特色。个体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难分难离,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汉族与满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都差不多,全家团圆,做各种美味的食物、菜肴,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相互祝福。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4)地域文化具有潜在性。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地域文化具有潜在性。起初异域风情一时很难被人们接受,甚至是被迫接受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某一地长时间的生存,便不知不觉地体现出种种文化烙印。自己与周围人们的一言一行、一草一木之间已经达成默契,不自觉地被同化,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在汉族聚居区,我国某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的接触,“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久而久之便被“汉化”。

1.3景观与地域文化

景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之上,地域性不仅指形式上的和谐与呼应,更是指符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所构成的发展的可能性。植根于地域文化不是为了形成某种风格,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思路和方法。

1.3.1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层面

地域文化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3个层面[6],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环境层面包括影响制约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形地貌、环境因子、植被等要素。人文环境层面包括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服饰、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层面包括特定地域环境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制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制约着地域景观设计的发展,都会体现景观的社会价值。

1.3.2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内涵的特征

(1)生态性:

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及生态原理来说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景观的地域性代表着特定的景观与所在地域环境之间的特定关联[7]。不同地域的景观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其形态、地理条件、景观建筑的材料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的空间组织形式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讲求与地域环境的融合,强调与环境作用的和谐。因而,它们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模式。在生态意义上,这符合景观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

(2)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景观的地域性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借鉴和转化。特定景观所处的地域环境相对较为稳定和孤立,景观系统是经过长时间自我调节,不断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去克服产生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地域特征,新的地域文化的建构即在系统的开放发展过程中完成。这是系统开放性的体现,符合事物新陈代谢、进化发展的规律[8]。

2研究区域概况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同名城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山水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较为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吉林市成为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成为冰雪旅游的乐园。吉林市水资源及森林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其境内水系发达,已探明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达172亿m3。森林及矿产资源丰富,境内东部山区有“林海”的美誉,植物种类丰富,有73目,2400种之多。森林覆盖率53%,森林总积蓄1.45亿m3,居全省前列;特殊的地质构造,铸就了吉林种类繁多的地下宝藏,现已发现的矿藏6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43种。驰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其中人参和鹿茸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他陆生、水生动物资源数量繁多,以野生林蛙最为有名。同时,吉林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东北著名的古城。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交汇融合的多民族文化,铸就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境内有青铜时代闻名中外的西团山文化、汉魏时期东北最大的帽儿山古墓群、龙潭山上的高句丽遗址等,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同时吉林市又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此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满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通过与各民族的交融,形成该民族的文化。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饮食方面、民族服饰、建筑方面等都形成该民族独特的特征,在文学及艺术方面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对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3满族文脉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手法

3.1直接表达

直接表达是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真实的在人们面前呈现当时的场景,所以它也是最原汁原味的景观元素表达形式,是未经过任何的加工、表现最为淳朴的地域文化的展现形式。地域文化的自然特征层面的要素,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植被、材料等都是以最直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吉林市满族文化的呈现正是以这种最简洁最直接的手法表达的,通过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使人们能够快速的了解满族文化中的“物”、“事”、“意”。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植物材料的运用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以满族文化为题材的乌拉公园,植物材料主要是以柳树为主,柳树在满族人们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满族神话中就有“柳叶生人”的传说,满族先祖有祭柳和用柳树祭水神的记载,由此形成了满族人在各种祭祀活动中祭柳的习俗。满族人对柳有着浓厚的感情,对柳树等树种的运用也是满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景观小品的运用方面,乌拉公园及龙潭山遗址公园中的许多景观小品都是通过直接表达的形式,把对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的物化为雕塑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如龙潭山中历史文化广场有关于满族先祖战争的浮雕、图腾崇拜文化中的海东青的雕塑、以及乌拉公园中满族民俗中屠夫杀猪的雕塑,坐在炕沿上做点心的妇女雕塑等都是用直接的方法来表达满族地域文化。直接表达在吉林市满族建筑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建筑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园林中无声的语言。在园林环境当中,它与园林植物、水体和地形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有审美价值的景观。乌拉公园中的德胜古门、满族食街传统建筑,以及斜屋等,都是吉林满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或多或少都汲取了满族建筑的元素,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特征。满族民居特色之一是由单檐硬山屋顶、抬梁中融入穿斗式结构和“五花山墙”构成的山墙造型[9]。现存最完好的当属吉林市乌拉街的几处传统建筑,如魁府、侯府、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形式上与现代满族民居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吉林市作为满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在这种背景下,吉林满族景观建筑直观地展现出明清时期满族建筑风貌以及沿江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满族先人高超的建筑手法。

3.2夸张

夸张表达是对原有的“物”、“事”、“意”等特色元素的一种夸大,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方面的夸大,给人一种震撼,形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符号。夸张的表现形式,使文化的表达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更具有趣味性,耐人深思。乌拉公园中燃放鞭炮的孩童雕塑就是采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对孩童燃放鞭炮的动态的设计,向游客展示燃放鞭炮时那种震撼及担心,凸显孩童胆小害怕的形象。万箭齐发雕塑,展示的是女真完颜氏的十八支响箭的历史传说,意指这些箭镞射向女真族的三川六国九沟十八寨,传遍一百单八邦。一个勇士拉开一张上面有数十把弓的箭,把这些箭射向远方的形象,使用了夸张的表达手法。

3.3模拟

模拟手法更加侧重对文化环境的营造,这种表达手法在运用过程中更加复杂,采用“形似”的手段[10],表现的更加立体化和富有趣味性、真实性。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一池三山”的模拟也经常运用。模拟的对象可以是地域文化的自然特征层面和精神特征层面。吉林市乌拉公园中天河古渡:头道码头、二道码头、三道码头等的模拟,向人们传达明清时期吉林城作为的交通中转站的特殊地理位置,便利的水利条件。公园内乌拉餐馆模拟的是清代满人亭阁相连的建筑形式。它们都是对历史文化的模拟。

3.4抽象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象是对事物特征中最精华的部分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最传神的符号,抽象的表现,使文化的表达更形象生动。乌拉公园中木桩路面的铺装,便是对吉林历史文化的抽象,吉林明清时期作为木材的集散地而大量的堆积木材,同时也是水上航运天然的停靠,在江水中楔入粗木桩作为堤岸,斜坡上面树着一些矮木桩子,钉着一些粗铁环,用来拴船缆绳,便于停泊。乌拉公园中的圆木铺装就是对这种文化的解读。

4现实问题及对策

从目前吉林市满族传统文化的景观表达来看,满族传统的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展现得并不淋漓尽致,在我们现有的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运用到设计中,对于那些贴近群众的民俗的如传统的饮食文化、宗教祭祀文化等表现得并不是很多,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

(1)传统的满族文化并未作为地方上无形的语言开发利用,传统的文化还未充分突出,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

吉林市作为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景观规划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脉。从中汲取具有满族特色的内容作为景观设计中的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然后更好地运用在道路铺装、广场设计、园林植物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使其能够突出少数民族建筑的风格和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会使满族文脉表达得更加详尽。

(2)在景观设计中满族文脉的应用太少。

吉林市满族文化展现最为突出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乌拉主题公园以及乌拉街镇、龙潭山遗址公园等,满族文化在其他地方的表达却寥寥无几,表现形式单一。对于满族聚居的生活区、文化区、文化广场等都可以表现出浓厚的满族气息,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表现,扩宽表达的领域,使人们到处都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传统满族文化的气息。

5结论

地域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地域景观的设计和实践必须尊重场地特征,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强现代景观与中国特色地域文化的联系、融合。地域景观在设计前要对当地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同时也要对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挖掘,总结归纳文化元素,使其完美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不仅能解决我国景观设计中“千城一面”的状况,实现我国景观设计的“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刘强 王洪俊 单位:北华大学林学院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内德文•皮特斯.作为杂和的全球化[A].梁展.全球化话语[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3]谢舒.文化背景下的天津居住区景观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14.

[4]曹丽丽.地域特色下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1).

[5]季晓莲.地域文化在环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李炳发.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7]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中的景观设计[D].南京:东华大学,2004.

[8]王凌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9]吴云涛,陈伯超,郝鸥等.闫家村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满族文化的表达[J].沈阳: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0-234,239.

[10]刘中华.哈尔滨市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