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人群治愈系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亚健康人群治愈系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长时间的居家与办公,使人们的室内静态行为增加,户外休闲运动减少。如何创造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治愈性景观运用植物和设施构建空间氛围,有利于辅助人的心理康复。挖掘治愈系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影响及营造法式,能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多维度的景观体验,缓解患者痛楚。

一、治愈系植物景观

1992年,Gesler解释治愈性景观(TherapeuticLandscape)的定义,指出景观(Landscape)不仅是物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也包含自然、风景环境、场所及地理本身的含义。治愈一词可理解为治疗,也包含对人精神、心灵的关怀。身体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然而很多人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呈现亚健康状态,且亚健康人数逐步增加。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达不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治愈性景观运用植物和设施构建空间氛围,辅助人的心理康复。治愈系植物景观是通过植物特性、植物配置,为患者提供多维度的景观体验,缓解患者痛楚,营造舒适的意境氛围。

二、治愈系植物景观营造特征

1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特征。外部空间被底面、垂直及顶面3个构成要素限定,一般应用高度较高的乔木和树冠限定顶面,应用具有一定高度的绿篱限定垂直分割面。在设计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调整与组织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种类,寻求更加丰富的空间变化,进而实现空间组织的垂直限定,形成私密空间、敞开空间、半封闭空间。通过对植物种类的限定、围合,人的情感随着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商业空间、住宅空间、滨水空间、医疗空间等不同景观场所对植物应用的种数和比例各有特色。

2植物景观观赏特征。同属于一个科属的园林植物大多具有相似的观赏特征,通过分析不同科属植物的种类和比例,综合考虑各科属植物的季相特征及观赏特征,就能得出不同类型康复花园的观赏价值。在医院园林项目中,通常会挑选松科、木兰科、冷冬科等常绿植物,配上碧桃、红叶继木、杜鹃等灌木,以满足四季植物常绿需要。滨水景观文化展示区的植物配置:上层植物挑选黄山栾树、香樟、二乔玉兰、桂花、日本早樱等;下层植物挑选大花六道木、金雀花、紫娇花、八宝景天、兰花三七等。社区景观入口的空间植物配置:上木选择朴树、二乔玉兰、香樟、桂花、西府海棠、山茶等,下木选择春鹃、红花继木、八仙花、金丝桃、南天竹等,达到四季有景的效果,尤其是社区植物景观四季最明显。

三、治愈系植物景观对亚健康人群的影响

亚健康人群大概可分为身体亚健康患者、心理情绪低落患者、社会亚健康患者三大类。身体亚健康患者属于行动不便的人,需要休息、适当锻炼;心理情绪低落患者包括孤独、抑郁症、焦虑等情绪急需舒缓的人群;社会亚健康患者存在孤僻自闭等症状。随着时代的进步,治愈系植物景观逐步兴起。置身于景观空间里,治愈系植物景观能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其精神层面的复愈。以下从植物对亚健康患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及心理层面影响进行分析。

1对视觉的影响。植物色彩在园林植物景观中极为重要,是 最能被人感受到的因素,具有第一视觉特性。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暖色系有利于视觉障碍人群的视觉治疗,红枫、锦绣杜鹃、月季等红色植物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迎春、银杏、无患子等黄色系植物给人以轻盈、明亮、柔和感;薰衣草、蓝花鼠尾草等紫色系植物具有镇静作用;香樟、榕树、毛竹、松柏等绿色植物可消除疲惫感,能增强意志力。根据四季合理搭配植物,增强美感,营造的氛围和颜色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刺激使大脑反射出良性反馈。

2对听觉的影响。听觉是人与世界沟通的第二感官。在安静的景观环境中,聆听自然风的声音、森林中鸟类的声音及溪水拍打河岸的声音,这是人与世界非语言沟通的一种方式。古人常吟“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孟郊的“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等诗,无不透露出治愈系景观渲染的气氛。亚健康人群对社交存在恐惧心理,需要开放性的空间,也需要园艺植物疗法的介入。

3对嗅觉的影响。作为植物环境影响的一部分,芳香植物挥发对情绪低落人群起到刺激作用。例如,桂花、迷迭香、百合、栀子花、茉莉花等治愈系植物的气味不仅起到杀菌、除尘作用,还能使人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并减轻人的整体疾病症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芳香植物成为城市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对味觉的影响。味觉是人通过舌头感知植物味道的桥梁,植物的味道与情绪息息相关。甜味能给人带来快乐情绪,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苦味意味着不悦,治愈系植物景观能诱发亚健康人群的不同情绪。

5对触觉的影响。触觉感知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最佳方式。在触觉治愈系植物里,美人蕉、龟甲冬青、翠柳、结香、鸡冠花、富贵竹等可从植物的叶子形态变化、枝条柔硬度、花果外形及质感等体验感知上千变万化。治愈系植物对触觉的体验,不仅是针对情绪低落人群,也面向心理情绪低落人群,它能打开人的内心,让人融入自然,与环境互动。

四、治愈系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1建立空间体验。当前,沉浸式体验风靡全国,植物融入人们的“五感”,让人融入营造的情感体验。以景观疗养院为例,景观疗养选址会选幽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适当运用植物、季相、质感、层次搭配,使整个疗养空间景观层次更丰富,植物品种的形态、高度、密度,以及植物的围合可形成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隐私空间。香樟乔木与乔木的围合,形成覆盖、开敞的空间,适合情绪低落、疲惫群体放松身心,消除焦虑感。乔木、灌木及草地两边垂直空间限定,形成私密性空间,在植物配置上可结合红叶檵木、紫薇小乔,塑造具有安全感的空间区域,象征生命活跃度。加强治愈系景观的观赏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观场所的微地形、小品、空间尺度等,让亚健康人群得到适当锻炼,促进身体康复。空间具备延展性,将植物的地域与人文特征结合,在起、承、转、合的更迭变化里,治愈系植物景观除了赋予场所安全感外,还给予亚健康人群舒心感及归属感。

2建立感知体系。将一个景观划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5个感知体系。通过植物的配置种植,针对不同人群体验而设计,激发他们在场景中的乐趣。例如,可以通过划分区域种植不同色系植物,增强视觉区的色彩吸引力,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花坛、花镜上布置鼠尾草、一串红、波斯菊等草本花卉,配以木樨科灌木、木兰科乔木类,与休闲凉亭形成休闲观赏空间,视觉上四季层次变化。在味觉感知体系植物配置中,形成葡萄园、桃园、琵琶园、草莓园,后续衍生出采摘体验、科普区域,让亚健康人群在其中获得身体锻炼,增强认知能力,心情自然愉悦。对于感知体系的建立,亚健康人群在公共空间里依靠治愈系植物配置获得多元体验,缓解身心压力。

3建立园艺活动。植物治愈园艺活动的营造法式是时间维度的设计,指人对植物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在时间维度上的参与体验。这种体验感可以通过对植物的耕作来调整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对于老年人或亚健康人群。在参与性方面,耕作活动可以通过挖土、整理种苗、移栽苗、浇水和除草等园艺活动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健康意识。同时,通过适当分散注意力,适度宣泄情绪,获得自我尊重及自信心。在知觉方面,通过种植植物,恢复亚健康人群对季节和时间的感觉,并发展自我养育、自我记忆,提高适应性和耐受性。植物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有舒缓心理情绪的作用。利用各类植物配置,营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植物景观环境,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中促进亚健康人群的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治愈系植物景观设计师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选择和运用,经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将人性化体验融入其中,尽力打造一个“色、声、香、味、触”五感俱佳的植物景观,给亚健康患者提供一个兼具审美情趣与康复保健的居住环境。

作者:林晓华 邓建深 单位:福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