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理念与策略(共10篇)

建筑设计理念与策略(共10篇)

第一篇: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

1数字化技术在建筑技术运用的意义

我们处于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冲击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全面看法。其中,数字化技术更是在建筑设计技术中有着越来越多的使用范围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筑企业要顺应现代社会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要求,积极开拓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传统建筑理念认为,建筑企业中建筑的完成完全依靠着建筑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以及建筑技术的使用方法。然而,在现代数字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早已不在仅仅依赖于建筑师个人的建筑思维,而是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对建筑以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考虑,较之以前建筑师单凭个人想法有更多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等优势。

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成了以往不可能实现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室内设计、外观结构规划的设想。而现在只要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通过现有程序或者软件,把设计的语言输入并且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再通过计算机形成建筑大致形体,最后建筑师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分析、修改。确立几套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师及其公司管理人员依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最优方案。比如,传统的建筑设计只要建筑师在建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实地情况以及公司要求画出建筑设计图即可。而现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不仅对建筑区域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考察,还对其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如周围企业类型分布、人口密集分布情况、物理环境等等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勘测。具有了更强的客观性、科学性,更加符合建筑企业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建筑质量,符合现代化人们对居住地的绿色化要求。因此,企业要积极改善建筑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让企业紧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建筑行业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2建筑企业就建筑技术运用管理的改革措施

1)普及数字化技术的科学知识,提高相关建筑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改善相关技术人员在建筑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筑公司现代化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其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员工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手段改善建筑行业技术的问题和弊端,以及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的建筑企业技术工作人员能适当弥补建筑行业公司传统建筑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筑企业技术工作人员要具有建筑专业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建筑技术设计研究实则需要技术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工作素养和工作技能才能成功的完成建筑技术任务。所以,企业要定期的对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与建筑技术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开展建筑企业数字化技术工作和学习交流或者是座谈会,员工根据个人工作实践交流、探讨,在相互交流中借鉴经验与方法。在长期的训练中,让员工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意识,并逐步强化。另外,鼓励员工多阅读关于数字化技术的书籍,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还可以采用考核的方式,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加强员工对建筑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学习进程。比如,我公司开展一年一度的听取数字化技术的相关专家的研究报告,学习最新的建筑技术;公司免费发放建筑技术关于数字化技术的书籍,让建筑师及其相关人员阅读提升员工个人技术设计水平。

2)健全建筑技术管理体制,规范工作人员管理行为

建筑技术管理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建筑企业的建筑技术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管理工作制度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制度的设立为规范企业行为、约束员工提供制度保证,完善的建筑企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也为企业数字化技术工作的规范操作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此,建筑企业在遵循社会高科技、高效率的环境背景下,制定自己公司的建筑技术对数字化技术水平高低的要求等等相关制度,以节约人力资源,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准备。完善的规范制度为企业准确推行企业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做制度保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也有利于便捷工作人员的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存在建筑技术中监管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企业出现建筑不达标、不合格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筑企业相关技术工作需要专业性人才进行技术操作、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建筑技术人员的数字化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尽到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建筑技术水平难以提升,落后于现代社会建筑企业的技术运用水平,不利于企业市场份额的竞争,建筑企业成本较高,企业收益不理想。

3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环境噪声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住房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传统建筑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噪声对住房的影响,从而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了危害,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不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情绪。另一方面,噪声不仅危害着人们的心理状态,还对人的身体形成一定的危害。它可以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听力幻觉,长期的噪声污染还会引起人类听力能力功能的减退,甚至各种疾病。其干扰了人们的正常作息、有时打断了人们的工作思维,影响着人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减少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噪声的影响因素,从根源切除噪声污染。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噪声的大小、噪声时间的长短、噪声的变化规律等。首先,噪声的大小对人们的听力器官有着不同的冲击程度。

噪声较大对人类的耳膜有着较为严重的毁损,噪声较小对人类的伤害较少,即随着噪声的逐渐增大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增加。比如,汽车声音的大小和爆炸声的大小对人们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汽车从身边经过,其发出的噪声只能引起人们正常的反应。而如果身边出现了爆炸声会引发人们强烈的反响,也就是两者发出声音大小的不同对人们的影响也就不同。第二,噪声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较小的声音短时间内对人们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比如,人们经常会产生幻觉,听到手机铃声在响。再如,人们长时间的听取噪声以后,会感到耳鸣、思维混乱等状况,这就是长期发出噪声的不良影响。第三,噪声的变化规律,具体内容就是发出声音越来越响,还是逐渐递减对人们的听力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以及噪声有规律的发出还是突然间爆发也对人们的听力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鞭炮声和汽车发出的噪声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人们年龄的大小、噪声发出时人们在做的事情不同等等都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伤害程度。

因此,建筑企业要寻找解决噪声的处理办法,公司在声音来源、传播过程、建筑设施等方面进行噪声处理。第一,声音来源:改善内部结构,提升内部零件的质量以及进行结构优化,从声源处减少噪声的发出。或者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安装声音反射、减弱装备,减少对建筑的声音干扰。第二,在噪声传播过程中解决。在建筑选址时可以选取远离市中心,噪声污染严重的地方;建设建筑外层保护膜以及绿色屏障;在修建建筑设施时选取吸收声音的材料等等方法。比如,建筑企业在建筑外层安装现代减弱噪声的技术装备,通过吸收、弱化等手段减少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还可以建设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增加建筑艺术效果,还可以吸收噪声,减弱声音的传播。最后,在人们工作和休息时,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及时关好窗户、带耳塞;尽量减少在高噪声污染环境中的停留时间等等方法来减少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2)数字化建筑运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逐渐应用到建筑行业中来,这有利于建筑业的设计方式的突破发展。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筑质量的改善、市场的拓展有着重大意义,以及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满意程度都得以大大提升。其中,计算机的运用对建筑设计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人为的弊端。而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不仅节省了人工草图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了人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能比以往的设计中考虑更多、更为全面的因素。建筑师只需在电脑上设计出草图,计算机会自动的形成各个方案,以供选择,建筑师可以对其作出调整和修改,减少了建筑设计的时间,节省了人力。另外,参数化设计也是较为先进的设计方案。简而言之,利用数学思维模式,把影响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变成数学问题。参数化设计将以往的模糊、笼统的建筑设计方案转变成准确、系统的数字化建筑方案,通过数学化模式的计算,规定建筑设计的规范模式。设计更为复杂、先进的建筑模型,通过现有的计算机建筑设计软件的运用以及专业网络编辑程序的编写两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化建筑方案的编写。比如:公司引进了先进的CAAD技术,其是现代化网络技术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建筑思维模式。其高超的设计水平、快速的设计速度都为建筑企业建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强大的应用。其具有可以空间立体旋转、颜色设计更换、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等等功能特点。大大减少了以往在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难题,极大的便利了建筑师对建筑的设计,可以让建筑师预先浏览建筑设计形成图,观看设计的成效,方便设计师进行修改和完善。

4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筑企业也在市场竞争中艰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加强数字化技术在建筑技术中的改革和创新。另外,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在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新兴高科技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基础上,更要实际操作到建筑企业的建筑设施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把建筑技术运用的科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只有把它真正落实到实处,建筑企业的建筑设计水平才能得以提升,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为建筑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陈金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第二篇: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一、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1.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1.1体现建筑的可持续性

对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来说,整个设计建造使用与废弃环节都要考虑低能耗、低污染与低排放,在考虑建筑的坚固耐久的同时兼顾建筑的易拆除设计,考虑所用的材料和采用的构件在其寿命结束时能够再循环,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严格要求,以此体现其可持续性。

1.2因地制宜使用节能技术

在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中,“适宜技术”应该被大力倡导和使用。所谓“适宜技术”就是指应该因地制宜地使用节能技术,因为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存在地域的差别,不同的气候带、地形对建筑耗能有着各异的影响。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节能设计和能源利用方式。时下,节能技术在某些建筑设计中被盲目的运用,仿佛使用的技术越好,建筑就越低碳、越绿色,使节能技术成为建筑的标签和广告,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够得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反而浪费了资源,牺牲了经济性。所以节能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强调其“适宜性”而不是“普遍性”。

1.3主动式设计方法结合被动式设计方法

主动式节能技术是通过利用设备达到节能的要求,而被动式节能技术则是通过建筑设计本身,而非利用设备达到减少用于建筑照明、采暖及空调的能耗。主动式节能设计依托于高技术的设备来实现建筑的低碳节能,效果显著,但设备成本普遍来说较高,加之在运行中还需要维护与保养,使得建筑的造价增加。被动式节能设计则是在建筑方案过程中,充分考虑包括建筑朝向、建筑保温、建筑体形、建筑遮阳、最佳窗墙比、自然通风等因素,在完全不耗费其他成本和资源的基础上使其满足节能低碳的要求。被动式设计经济节约,主动式设计则高效彻底,二者互为补充与平衡,共同使用才能够在满足低碳节能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节约。

2.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策略

建筑低碳节能的实现,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建筑选址、选材及建设施工等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耗能与排放问题。在设计中对这些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经济节能、绿色环保的目标。

2.1建筑形式及结构构件的合理选择

由于建筑的形式对建筑使用中产生的能源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简约的造型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体形系数,最小化能源消耗。此外有研究表明,在规模、体量、建造年代等基本接近采用相同的空调设备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空间建筑形式窗墙比等的不同,2栋建筑的能耗相差会将近1倍。因而在设计中对于建筑造型、形式合理的选择是最基本的举措。

在建筑的护结构中,门窗是保温隔热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节能设计的重点考虑,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基础上控制窗墙比,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在幕墙中多设置可开启窗扇,有利于室内空气流通,夏季以自然通风取代空调降温。普通的浮法玻璃的辐射率高达0.84,如果使用Low-E玻璃,则可大大降低因辐射而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室外的传递,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这种镀膜的Low-E玻璃器辐射率可以降至0.15,有效抑制其内表面的热辐射从而降低能耗。在建筑内部空间设置绿化对于建筑空间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绿色植物能够直接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增加氧气含量,这一生物的天然的特性本身就符合低碳的宗旨。屋顶绿化在减少碳排放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降低屋顶热辐射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墙体种植藤蔓植物,遮挡东西晒,丰富立面效果。多种绿化措施综合利用,即美观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热岛效应”的功效。

2.2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是建筑中产生能耗和污染的主要因素,而且它们在生产和加工,甚至建成建筑的维护环节都会带来很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那些传统常用的依托以化石能源生产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在加工中需要大量的水泥,而水泥本身就是高污染、高能耗及高二氧化碳排放的建材,装饰用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大量的甲醛,对室内外空气的污染不言而喻。即便是在拆除的建筑中,其废弃的混凝土也是很难处理的污染物。因此,在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多选取那些非化石能源生产的建筑材料,例如木材这种天然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材料经由废旧建材重加工而来的再生材料,也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可妥善地处理废弃建材,使之减小对环境的破坏,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就有专家提出使用震后损毁建筑的材料作为骨料,加工成为砌块重新用于灾区建设,这种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好评,它不仅节约了运输和经济成本,也是节能环保的典范。另外,使用一些就地取材,并以当地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低技术廉价材料,也是非常环保节能的举措,如我国西北地区随处可见的黄土,以它为主要原料,添加秸秆、芦苇等植物纤维加工成建筑围护结构,这样建成的建筑在保温隔热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有效地节省了采暖和空调所需要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

2.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当今社会普遍寻求的新的出路,因为它们———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甚至核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清洁能源,不同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而且可再生能源在使用中无污染、无排放的特性对于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非常吻合。太阳能的利用是低碳节能建筑普遍采用的途径。将太阳能光伏电板安装于建筑的屋面或墙面,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可以为建筑内部的照明提供电力和提供热水。在护结构或结合遮阳系统使用太阳能光伏板,不仅能起到提供电力及热水的效果,在夏季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阻热作用,降低室内温度,减小空调使用量。在建筑的屋面或周围使用小型的风力发电机,不仅能够获得足量的无碳电力供应建筑本身,还可以将富余的电量并入电网供给城市用电。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是对地表浅层地热资源合理使用的有效方法,地表浅层地热资源(或称为地能)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地能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空调设备的碳排放量。周到的节水设计可以有效帮助对于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将雨水或中水经管道收集,回用于绿化系统的灌溉、水体景观以及卫生间冲洗中,并在公共卫生间选用高效节水型洁具和配件,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有力措施,减少了水资源的无端浪费。此外,将污水“变废为宝”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建筑提供冷热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和碳排放,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所言:“在具备污水的条件下,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目前最经济的热泵应用方式”,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二、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科技园低碳体验中心项目

1.项目概要

生态科技园低碳体验中心项目处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起步区科技园的西南端,天津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该地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冬季寒冷干燥。该项目占地4679m2,总建筑面积9826m2。低碳体验中心建筑设计与园区中部核心地带的地标建筑研发大厦形成风格上的呼应,建筑设计遵循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在建筑底部贯穿的中庭展示空间,将来往于临近公交站点、研发大厦及到访和参观的人流组织起来,以充分体验项目中采纳的低碳技术和设计手法。低碳体验中心的设计思想贯彻中新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愿景,以低碳的建设和低碳运营为目标。设计采用了简约、标准化的手法和雕塑性的立面效果,以创新的空间设计吸引人群,并将教育性、互动展示和体验性融入整栋建筑中。主要设计手法有:最小化不必要的装饰和材料,采用预制和模数化设计,相对降低项目的建设难度。另外,最大化空间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空间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尽量增加绿地景观,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来实现真正低碳的目标。建筑的设计采用标准化模数,大量采用预制和绿色环保材料,简化生产和装配流程,减少传统建筑垃圾,实现快捷、易建和经济性的目标。

2.低碳节能特色及技术应用

此方案将采用适应气候的节能被动式设计,理念是最大程度鼓励用户参与和体验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对能源和人工调节环境的依赖。通过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设计和设施,在全年大部分季节,能够通过最少的能源消耗而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完全融入周边自然的环境和气候。主要低碳节能设计和设施如下。

2.1被动式节能设计手段

建筑造型简约,严格控制体形系数,最小化热散失面积;采用标准化模数和预制构件,减低材料需求,减少建设、营运成本,以及建筑垃圾和污染物;在建筑的结构方面,大规模的使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材作为建筑的主结构;最大化南向玻璃面积,最小化北向玻璃面积,并将总窗墙比控制在0.3左右,南向拥有大面积可开启窗(面积大于外窗总面积的30%);东南面与西南面外墙采用遮阳设备,使用光反射板将日光反射进入主要的办公空间,上部利用天窗增强自然采光,以减低能源消耗,采用优异热工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如Low-E玻璃、高性能内外墙保温材料等,在夏天减低热增量并在冬天将热耗降到最低;建筑的中庭设置室内绿化共享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绿肺”,在夏季和春秋温度适宜季节可以达到自然通风,室内的墙面种植绿色植被,作为建筑的绿色表皮;屋面覆盖植被,实现屋顶绿化。

2.2主动式节能设施采用

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以达到在环境较佳的时候采用自然通风;应用高效率的机械暖通系统设计和通风空调系统;地源热泵提供的能量站低碳体验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的5.5%;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选用动作感应器、光线感应器、屋面太阳能板、地下车库光导管自然采光照明等设施;建筑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后用于公共卫生间的清洁,而且洁具采用适当的节水设备与节材设施;采用与科技园规划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配套的垃圾投放槽、管道等设施;建筑中还使用了如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低碳体验中心节能设计的被动式设计结合节能主动式策略,能够使其全年能效指数达到约65.3kW•h/m2/a,集合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使可再生能源使用率(PRE)达到约20.5%。

3.评价与分析

天津中新生态城生态科技园低碳体验中心项目是生态城所打造的重点低碳节能建筑项目,他的建成与使用对于生态城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有显著的示范性。建筑在设计中采取了主动式和被动式相结合的低碳设计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来完成低碳的要求:在设计方案阶段,通过日照、通风、采光、噪声等环境模拟,能够辅助设计师更加合理地把握建筑布局、朝向、体形系数等因素。例如,由于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会对建筑物获得的日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建筑物接收到的太阳福射能量,这样通过日照模拟分析,保证其所投下的日影对周围建筑日照不产生任何影响,并且通过日照模拟得出的屋顶全年日影遮蔽分析图,指导屋顶太阳能光伏板与集热板的布局,使其全年都可以正常运行;而对于风环境模拟的报告则保证建筑周围区域避免强风或较大风压差,以确保建筑能够在适宜季节中通过开窗、开内门等方式进行室内自然通风。

通过这些设计手段,力求最大限度的以低成本花费降低建筑能耗。人们追求建筑通透明亮的审美倾向,使得现代化建筑的窗墙面积比越来越大,大窗墙面积比的玻璃幕墙或落地窗十分流行,能够使建筑立面美观形态丰富,但是随着开窗越来越大,空调运行的负荷也越来越大,为降低建筑能耗,严格控制窗墙面积比是重点应对策略。生态科技园低碳体验中项目在建筑围护结构及开窗的设计上,根据其南北朝向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建筑朝南的立面更加透明、开放,可以在冬季获取充分的日照和能量,而北向的立面由于考虑到保温和对冬季西北风进行阻挡等因素,设计比较封闭并尽量减少开窗。在中庭顶部的天窗可以引入日光,以加强室内北部区域的办公空间自然采光,降低对于人工光源的依赖,尤其是降低日间照明所需能耗和碳排放。这些被动式节能设计措施使得该项目在有效地达到节能要求的同时,也节约了建筑成本。

如何让建筑做到有效地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仅仅从被动式和主动式低碳节能设计技术运用上表现,显然是不全面的,还必须配合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该建筑从设计阶段到运营使用乃至日后拆除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获得数据上的量化,这是建筑是否达到预期的碳排放标准和节能指标的重要依据。对于一个建筑而言,全生命周期可包括建筑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建造施工、建成的运营管理、建筑的拆除以及废弃物处理,在这些环节都有相关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等,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性理论和数据支持,通过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的评价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总的来说,低碳节能建筑不能只是形势上的低碳节能,更应该基于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使用专业的检测方法,通过科学验证才能称之为名副其实的低碳节能建筑。当前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仅仅停留在关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上,好像只有将最新、最好的技术手段堆积在一起,才是绿色和低碳的。而且更有甚者,在这些项目启用以后,为了节约运营成本或一些其他原因,根本没有启用这些设备,使得那些所谓的“低碳节能”,所谓的“绿色环保”都成了宣传与“作秀”的手段。

同样的,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也使用和引进了不少时下非常先进节能设备与技术,让整个建筑成为一个高科技的机器,这多少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质疑,是否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和新设备的使用能够起到其设想的低碳节能效果,建筑的使用者是否会运行这些设备使其发挥其设想的功效。在笔者看来,生态城管理部门和大厦的使用单位,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这个问题,加强监管和控制的力度,使这些专业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之,只有做到物尽其用,合理监管,科学验证的态度,才会真正实现建筑的低碳节能目标并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三、结语

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而城市化的进程依旧发展迅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力推广和普及低碳节能理念,才能够使我们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要从城市、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更新设计理念、推广高新技术,还应该倡导多学科协同开发,将技术与建筑美学充分融合,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政策法规入手,建立有效的评价系统,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严格执行这些低碳节能的标准,才是在当前环境和资源危机形势下有效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作者:崔昊夫 王伟栋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第三篇:建筑设计的创新

一、逆向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在创造学的中,也有许多逆向思维的方式被应用,例如方向逆向、方法逆向、原理逆向及属性逆向等。逆向思维模式可以应用在任何事物的创新及思考上,同样也包含于可拓学之中,在可拓学中经常应用的逆向思维主要有:利用逆蕴涵、利用逆变换、利用反物元和非物元以及利用逆事元等。这几种开拓学中的逆向思维是利用了形式化的方式进行描述,方便理解、学习、认识和应用。

以下几个例子能够反映逆向思维在建筑中创新的成功应用:①贝聿铭对卢浮宫广场前的增建工程,就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逆向思维,卢浮宫是一个古典的建筑,贝聿铭通过在古典中反常的加入了一个钢结构与玻璃的透明金字塔,金字塔的结构、材料、造型等都与卢浮宫周围古典的建筑毫无统一协调性,但却得到令人惊异的美,获得世界的认可,成为举世闻名的建筑设计作品;②由弗兰克设计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改传统方正型博物馆的模式,设计出无序的堆砌、扭曲的形体,像是一朵由现代科技创造出来的金属花,得到民众的好评;③高迪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的米拉公寓,思想上是对传统建筑在视觉艺术及观念上的扩展和反叛,但看上去却像是个有生命的物体从地面生长出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④日本一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老年人住宅时,考虑在室内设计一些扶手会影响房子美观,且让老年人产生自卑,但是又必须为老人的安全着想,这为设计师通过把装饰架、储物柜等来代替本应设计的扶手,这不但解决了老人安全问题,而且避免老人出现的自卑心理。

在第四个例子中所应用的就是逆向思维中的非物元方式。逆向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也曾应用于设计某个错层住宅内的楼梯,取得不错效果。传统的设计模式是将错层处平台栏杆、室内楼梯、栏板都设计成固定,这样使空间不够灵活,不能重复使用室内空间。为了得到更佳效果,设计者把室内楼梯、平台栏板设计成灵活可移动的,楼梯采用木材制作、平台栏板采用玻璃,都能随便灵活在室内移动,利于空间布局。

二、传导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传导变换就是指把既有事物变换成另一类事物的过程,由传导变化引起的效益就是传递效益。而传导思维是在一定的情况中变换某一事物,而不能直接解决矛盾或问题,但能在传导变换的过程上解决问题或矛盾,整个传导变换的过程就称作传导思维模式。把建筑设计创新与传导思维模式相结合能够推动设计创新的发展。传导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一是中国古代北宋时期,皇城的建设就是在丁渭的传导思维模式下所设计建造的,其利用的是多级传导的理念。当时宋真宗派丁渭去修复被火烧的皇城,面对工程浩大、时间紧迫、交通运输不便的各种不利条件,丁渭进行考察后就设计出了方案,先把大门前大道挖掉,挖的土为减少运输和浪费用来烧砖,而挖好的大道变成河流,可以便于用水及运送建造的木材石料,最后形成的坑道可以用修建后形成的垃圾来填埋。丁渭的这一套修建思路正是传导思维模式的应用;二是在全国著名的上海“新天地”及其周边建筑群的设计利用的就是传导思维模式。在建设时是通过把上海石库门建筑旧区来改造更新,形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步行街。之后又在周边修建人工湖,美化周边环境,同时建设住宅小区。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让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的利用价值增大,而且推动了旅游、休闲及娱乐的发展,使“新天地”成为知名度较高的区域。

三、菱形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菱形是大家在数学中所熟知的几何图形,菱形思维包括了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发散到收敛的思维叫一级菱形思维,通过这种形式又可以衍生出多级菱形思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菱形思维能很好的应用,同时菱形思维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创新有重要意义。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在建筑设计创新中采用菱形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创新性,因为菱形思维相对比较规矩,需要变换思路方法,要把建筑设计与菱形思维创新表现出来;②可行性,建筑设计的创新不是凭空猜想,是需要根据建筑领域的标准,所需要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采用的菱形思维,要有可行性。③目的性,建筑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把握设计创新的方向。

四、共轭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共轭思维就是利用任何事物的四个共轭部分:虚实、软硬、潜显和负正。四个共轭部分可以相互转换,相互置换,要对事物的全景有个概括全面分析必须了解事物的共轭部分。共轭部分的认识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可拓性思维中也包含共轭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对各种设计任务,有些设计师了解,有些没有接触过,其中设计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有直接也有间接,有显现也有隐藏,此时就需要设计师采用共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建筑设计创新的共轭思维应用,比如日本东京体育馆的设计建设就是采用共轭思维的模式,对于大型综合体育馆在设计时既要不能违背周围环境景观,又需要设计出自身特点,设计师因地制宜,没有采用张扬的设计思路,而根据高低地形的变化,把体育馆的大部分埋藏与地面下,降低天际线。设计师采用了共轭思维的模式分析,把环境和地形的限制转换成了建筑物的特色,充分利用发挥出共轭的思维。

五、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实例陈述反映出四种开拓性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逆向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和共轭思维模式,以上四种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有利于研究和发展新的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创新意义重大。

作者:胡威 单位:始兴县建筑设计室

第四篇:建筑设计中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特点

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建筑工业设计中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普遍,仿真系统三维化的特性越来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建筑漫游的虚拟环境中对于环境设计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传统模式下,我们往往是靠多年施工累计的经验来优化施工方法和组织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这类指导思想下展开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在建筑风格方面也会呈现出普遍的一致性,缺乏风格的创新、设计的创新,同时建设中成本和消耗等问题得不到有效地控制。然而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以及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弥补了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一重要缺陷。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交互性,现代很多企业凭借仿真技术满足生产的需求,通过该技术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建立三维模型,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如此各种构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关系和位置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得到准确的了解,从而得出相应的施工安全控制参数。计算机仿真是一门面向实际、具有很强应用特性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程领域中,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而且学术界对于该理论的探讨远远地超越了该技术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的成果,同时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科研和建筑工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在2012年、2013年春晚舞台上广泛被应用的虚拟现实仿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R仿真技术之外,三维仿真技术、Multigen实时交互技术、3dsMax等技术是极具代表性体现仿真技术的形式,下文我们会对这几类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为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影响。

1.三维仿真技术在建筑工业中的主要影响

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主要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在计算机仿真领域里主要应用的技术和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一是贴图烘培技术的应用;二是无缝编辑生物建模技术的应用;三是MultiGen实时交互技术的应用;四是粒子系统技术的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交互性、想象性和沉浸性,该技术具有安全、高效、受环境条件约束少等优点,而且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改变时间和模型的比例尺寸等。三维仿真系统中的虚拟现实场景真实的仿真感需要大量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一个虚拟现实场景的创建需要按照以下具体步骤一一进行操作,如图2所示。以校园建设为例,在建筑设计改造中,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提出多种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校园外观的不同立面,应用计算机三维仿真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地切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计算机仿真模拟在三维空间中的形象思维,主要采用AutoCAD和3DSMAX完成虚拟校园场景中的各类设施。在AutoCAD中完成校园三维场景的平面图创建后,将其导入3DSMAX中,进行地面模型的创建,由于其造型能力较强,创建的校园三维模型会呈现出很强的仿真立体效果。

2.Multigen实时交互技术对建筑模型创建的意义及影响

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MultigenCreator系列软件,是专门创建用于视景仿真的实时三维模型,它不仅能够用于大型的视景仿真,同时对于创建娱乐游戏环境也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拥有针对实时应用优化的OpenFlight数据格式,功能强大,能高效、最优化地生成实时三维(RT3D)数据库,在视景仿真、城市仿真、科学可视化、交互式游戏、模拟训练以及工程应用等实时仿真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地位。针对上文提出的大学校园三维模型的创建,应用MultigenCreator能够完成大量模型的整合,例如校园中树木的建模、花坛的建模、路灯的建模、草坪建模等等。其中基于MulfigcnCreator的三维建模在视景交互仿真中,草坪都是用一个面片创建出其轮廓,然后通过UV坐标创建面片映射纹理的方法将草地的纹理投影上去。

3.3DSMax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DSMax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建筑三维虚拟仿真,为建筑方案设计创造更为直观、互动的平台。3DSMax具有成熟完备的渲染功能,可以将建筑周围环境场景进行虚拟仿真,从而达到良好的渲染效果,尤其是2012年首次推出的“再现圆明园”数字三维景观,对圆明园32个景区进行复原再现,令世人叹为观止。“梦幻圆明园”以清初文人画家恽寿平的淡逸画风与没骨画法为风格,利用3DSMax等科学技术将“三山五园”制作成3D动画。观众游走在多媒体空间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圆明园的美景,公众可以通过“虚拟游园”体验“万园之园”的风采,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控制屏幕中花朵的开放状态,让人身临其境。图5展示的是《圆明园》三维风景剧照--远瀛观,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行政区域。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驾崩后停灵之处。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这一真实场景的再现,让们领悟到几百年前中国古建筑设计的精美绝伦。

三、结语

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范畴,由此带来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与都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设计形式,这就要求建筑师、设计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达到现代化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要求。

作者:苏湘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建筑设计辐射防护技术

1科研装置项目特点和社会意义

上海光源工程是我们设计的第一个此类科研建筑。项目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园区内,从前期建筑设计介入到建成出光历时近5年时间。主体建筑占地35500m2,为环形建筑。实验装置部分由1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隧道、3.5GeV增强器隧道、3.5GeV储存环隧道组成,涉及大量辐射防护的设计内容。装置建成4年多来,上海光源以安全的运行、优异的性能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我国一系列大型科研装置类建筑的陆续立项和建设,意味着此类建筑在国家科技实力提升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此类科研装置一般都由一个或数个加速器隧道组成,隧道内的装置设备承担从光束线注入、加速、调节到出光的全过程运行。几乎所有的辐射防护技术都围绕隧道区域部署,主要科研装置所处的“隧道”其实就是装置的整体屏蔽“壳”。

2整体屏蔽与局部屏蔽

隧道墙的混凝土密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墙体,并在局部使用重晶石混凝土块和少量铅砖预埋加强。隧道墙(含顶面)的厚度计算一般由辐射防护专家计算确定,辐射强度是决定隧道墙厚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项目、不同隧道在隧道墙的厚度上都会存在差异。从经济、科学的角度在整体屏蔽的关键部位使用一些局部屏蔽,可以避免加大整个屏蔽墙的厚度,不仅造价经济,还节约了项目占地。项目中同一隧道、同一侧隧道墙厚度有差异是局部屏蔽加强的缘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回应这一墙体厚度的改变,就会产生“隧道墙内平”或“隧道墙外平”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比较直观的差异在于“内平”有利于内部大量设计管线的敷设,而“外平”可以使外墙的保温、立面设计少受制约(由于隧道内温度控制要求严苛,隧道墙保温常采用砌双墙,两墙之间设空气夹层的做法)。从目前实际项目的设计经验来看,“隧道墙内平”的布局方式适用于建筑面积紧张、隧道内管线数量多的项目。隧道墙的局部加强一般在100~500mm不等。由于隧道的总体长度一般都在百米以上,所以采用严格按照隧道所需宽度叠加相应隧道墙厚度的做法,可以实现建筑面积的节约,当隧道墙的外侧还有其他功能用房时,建议优先选择此方案。从辐射防护的效率来说,项目后期的局部屏蔽加强宜做在隧道内侧。因此对于未来有装置改造要求的项目,“隧道墙外平”可以尽最大可能为隧道内部留有余地,为未来变化提供转换空间。当隧道墙直接担当建筑外墙时,此方案有利于外墙保温措施的选择和落实。在隧道内部一般设置单侧的排水地沟,这是为了满足隧道内应急排水的需要。但隧道内冷却水系统的事故排水往往含有活化颗粒(即含辐射成分),必须设独立系统,将含辐射的工艺废水统一排入衰减池,经检测达标后才能正常排放。排水沟的设置应综合考虑穿越隧道内外的各类设备管沟,以及衰减池的设置区域。隧道墙局部屏蔽加强的区段要减少各类管线的穿越,衰减池也尽量避开此区域设置。

3人流、物流通道的辐射防护

一个良好的整体屏蔽设计只有同局部屏蔽设计以及人流、物流通道、贯穿孔道的细部屏蔽设计相结合,才能达到整体辐射安全的目的。处理屏蔽墙上贯穿通道、孔洞辐射防护的根本思想是:通过屏蔽设计使得由于贯穿通道而被削弱的辐射防护条件重新得到恢复甚至加强。此类科研装置项目隧道部分的人行通道一般都采用迷宫的方式,包括国外类似案例也是如此。虽然迷宫式人行通道占地较大,但从实施难易程度、经济性、安全可靠等角度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的。隧道迷宫开口方向应与束流入射朝向相反,不能让直接辐射达到迷宫的内表面。迷宫墙的厚度设计则必须做到使迷宫的任何一面或两面墙的厚度之和不小于此迷宫相邻的屏蔽墙厚度。在项目人行迷宫位置和数量的设计中,除了考虑工艺及辐射防护要求外,还要考虑检修期隧道内工作人员的疏散安全问题,并在平面布局中结合隧道周边的辅助设备、建筑柱网、人行区域、实验线站分布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

每个隧道一般至少设有一处可供货物进出的通道,考虑货物的体量较大,最常见的做法是选择隧道内辐射量小的部位设置一段可拆卸的屏蔽墙,待隧道内设备安装完毕后实施封堵。直线形隧道的货物通口一般设置在隧道的末端处,环形(闭合)隧道的货物通口一般利用某段侧墙设置。可拆卸的屏蔽墙段还能满足未来装置设备大修或部件替换等的运输要求。上海光源工程的储存环隧道受平面布局限制,采用了局部顶板可拆卸的方案,按隧道顶板的计算厚度,设置两层混凝土块板,每块混凝土板的体积都经过计算并有相应编号,以保证隧道顶部打开时,隧道顶板的堆放不会对建筑或装置造成不利影响。上下层板块必须错缝搭接,以确保块板之间、块板与隧道墙之间均没有贯穿缝。这一方案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有限空间的设备运输、维护、替换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在设计阶段,给隧道可开启部分顶板的规格设计、辐射防护构造细节的处理、隧道上部空间利用及后期维护方案制定等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4其他贯穿孔道的辐射防护

除了人员、物流通道外,隧道墙常见的贯通孔洞还有水管、电缆、实验装备、风管等设备管线的穿越孔。其中风管的截面积最大,借鉴人行迷宫的原理,可设置垂直向弯折的风管迷宫,我们简称“风迷宫”。此类孔洞的数量众多,分散实施辐射防护措施对建筑室内环境的破坏较大,且不能实现高效、节约、美观的设计目标。因此,在主隧道的上方设置管线夹层是最为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管线在夹层将大量需要近距离服务隧道的管线组成规整、统一的设备管线服务廊,紧紧依附在隧道上方,采用在隧道顶板中预埋套管或预留孔洞的方式实现垂直穿越。这一做法的关键是隧道上方的管线夹层必须提前进行管线综合布局设计,按就近原则合理规划、布置管线,节约材料,减少能源损耗,同时也可以避免管线在夹层内交叉,为运营维护埋下隐患。除了管线夹层,还会有一定数量的管线需要通过在地下以屏蔽墙的方式进入隧道区域。

比如上海光源工程的储存环隧道,因设置了部分可开启顶板,只能采用地下管沟的穿越方案。与管线夹层的设计原理相似,地下管沟需要有全局规划,依靠精细化的设计来实现。工艺方、辐射防护专家、各设计专业的工程师都要参与,并制定出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在考察日本同类建筑时,我们曾就此类管线穿越隧道墙的辐射防护问题与日本专家讨论,他们认为主要辐射源的高度(真空管)一般在离地1m处,因此在高于2m的隧道墙上开孔时,考虑到高差与墙体自身厚度(1.5~2m)其实已经形成“迷宫”,故不必做特别构造处理。我们觉得这一做法上的差异可能是基于综合技术能力、紧急事故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但这种“被动式”的辐射防护理念与技术无疑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当然,完整的辐射防护体系还包含人身安全联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建筑设计团队与辐射防护专家的全方位沟通、交流、商讨,是实现一个安全、优秀建筑作品的基础保障。

5结语

近年来,最为人们关注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其共同的基本核心之一就是人员安全、环境安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核医学的发展,用于科研的小型加速器装置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放射医疗类的诊疗技术,如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等。事实上,有数据显示医用辐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辐射源,“辐射防护”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日渐拓展和延伸,提炼细化核心的建筑防护技术,是对这一建设发展需求的最好回应。

作者:潘嘉凝 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六篇:综合体建筑设计与发展

1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多元化发展,是指城市综合体在业态种类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它包括销售、餐饮、娱乐、酒店等多种功能,将以前单方面体系的发展聚集在一体,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节约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人们可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中,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无论是想要办公还是想要娱乐,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自己想要的场所和环境,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方便便了人们的生活。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作用,面临的发展也就不同。同时,不同地区的商业综合体具有气候、地理、风俗、文化等不同类型的特征。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因素,在先进理念的带动下,选择本地区各项特点中精华的部分,将其有机的融合,使其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失去其本来的特点。保持自身文化的鲜明特点是发展的难点但同时也是亮点,有特点才会有关注、有市场。因此,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关注自身的本质特色,才能永久的存在下去,不被时代所淘汰。

2城市商业综合体构建思路与模式

2.1商业业态和建筑设计的思路创新

商业建筑的重点是商业业态的设计规划。目前最理想的商业建筑设计分为以下三个过程:①做好调查,主要包括对区位的分析和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分析。②将商业建筑给一个整体定位。③事先对店铺对外招商,然后以商户的设计要求为依据进行商业建筑的整体设计。

2.2合理配置的商业模式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人们在逛商场时不仅仅是要满足对购物的需求还要达到一种享受生活的美感。人们希望通过商业中心得到娱乐和休闲等活动。当然除上述功能以外,还能发挥与展示、广告等等相关的社会功能,因此现阶段的商业购物中心与以的购物百货中心有一个本质区别。一方面来讲,现代化的城市商业综合的建设在设计上更趋向于娱乐中心,它成了人们周末放松休闲的良好场所。这就意味着为了能够构建一个更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休闲场所,我们在对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设计时要把以上的元素添加其中,并且要对它们进行一个有效的组织。

2.3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们保持这一种可持续且相承的关系。努力让人们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是城市建筑进行绿色节能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以外政府和企业还应加强宣传力度并且也要通过鼓励民众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环保的优点,感受节能建筑所带给人们的益处。

3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类型

类型包括卖场、超市、各类旗舰店等等。所以它的销售行业越来越多的会涉及到上述的销售行业。但现在网购更受年轻人的青睐,所以根据销售者本身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不同情况包括资金、产业类型、所处楼层以及平面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首先安排超市、大型卖场等几种销售模式,原因就是他们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且租金的低廉的特点。向上面几种店面综合体的每个楼层都会有安排布置,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在逛商场时可以每层都逛到,有效增加购物人群的前后回流量。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经营模式是将化妆品店安排在一楼。调查显示,这种安排方式带动了整个商场营业额的大幅提高。这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人群是购物的主力军,将化妆品安排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有利于吸引女性,况且化妆品类的商品在整个商场中占有较大的营业额比率,有利于整个商场利润的提升。

3.2城市商业综合的餐饮业发展趋向

商场中的餐饮店在安排设置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它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地区文化、习俗和消费人群等等。但因为餐饮业具有拉动所在楼层人流的好处,所以将餐饮店安排在合理的楼层会更利于商场的盈利和各种商业的自由招商。我们在设计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按照不同领域设置不同的餐饮店,以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喜好。一般来讲,采光对于就餐地点非常重要,所以在阳光可以直射到的地区更合适安排餐饮店。良好的就餐环境不但能够照顾到顾客的情绪,还能留住顾客,所以在设计上,餐饮店的设计要更趋向于舒适。

3.3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娱乐的发展趋势

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娱乐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歌舞影视、休闲游乐等。但这种常规类型在一般大型购物中心都不会缺少,所以为了能够在竞争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把娱乐作为商场特色来经营,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别样的体验之感,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够丰富消费者的休闲活动。我们在设计时还要有根据不同人群和年龄层来设计不同的娱乐休闲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将所有人群都吸引其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点:顾客就是上帝。所以商场里设置的所有娱乐项目都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的。我们要始终保持创新意识,争取做到引领市场发展而不是为市场所淘汰。城市商业综合体关键在于城市中的合理定位,由于其本身具有合理连接各方各面的特点,它就如同“万金油”一样适用于各方各面,在连接销售、餐饮、娱乐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它综合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其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效率和利润方面较以前单一经营有了巨大的提升,资源消耗方面却有了显著地降低,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潮流。

4总结

推动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推进城市综合体,它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它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为中国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它的发展有利于把资源整合起来,也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基础是为顾客提供一个一站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它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人的不同去求,都能在这个综合体系中各取所需,进而让它变成城市商业综合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它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它还有利于集合多种资源建成具有各个城市所独有的体系风格。

作者:贾宇 王丽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第七篇:建筑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存与建筑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是一门古老且成熟的科学,它是人们生存、生产和从事经济、文化活动的容器。建筑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设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建筑学理论才能设计出好的建筑方案。而传统的设计采用的是二维的设计模式,通过二维草图来描绘建筑的立体结构,因此不能很好的将其展现出来,在评定和审核建筑设计时,也只能通过图纸进行,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在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和建筑技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的设计软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纸、绘图工具等,这对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和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AutoCAD、3DSMAX、Sketchup等三维建模软件,这些软件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建筑设计行业计入了三维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和软件设计出的效果图、建筑模型等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加完整、丰富的信息,同时给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也为给客户的演示提供了精确的说明手段,加深了专业团队和大众对建筑设计规划的理解和认识。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从规划到设计、施工、维护,整个过程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非常强的活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一点差错,就会给整个建筑带来技术风险和成本上的损失。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赋予建筑设计一种真实感,并使客户体验到,而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帮助设计人员完成这一任务。故虚拟现实技术将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采用。

1.三维虚拟环境空间的建立

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环境空间需要采集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相关信息,以便反映出建筑物的立面、平面和剖面的真实效果。将资料收集好后,利用3DSMAX软件制作建筑的三维模型,建模时需注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点和段的数量,以增加工作效率。可以对模型创建适当的光场景和背景,以便真实的展现出建筑的特点。线在三维虚拟环境的构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使建筑的通透感和形状完美的体现出来,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真实与虚拟光线之间的差别,掌握光线变化对场景表现的影响,以便达到熟练的运用3DSMAX软件真实的表现出虚拟的光线。此外,也需考虑材质在设计中的要求,要将材料的颜色、质感、粗糙度以及反射光的强度等视觉效果真实的模拟出来,这样才能够呈现出建筑模型空间、构件和总体构造的真实特色。

2.互动优化设计和方案的筛选

建筑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其互动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交互系统,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根据客户的需求、同时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然后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选择最佳的方案、满足客户的要求。在对设计进行深化的过程中,虚拟现实可以减少设计相关专业间的设计冲突。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同行交流,并征求意见,从而使其设计方案更加科学。

3.建筑物整体信息的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为人们真实的呈现出虚拟的建筑物的整体信息,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客户甚至外行人对建筑模型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和掌握,从而便于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同时,为用户参与建筑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4.建筑施工技术的论证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项目的要求以及施工技术实施的可能性,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可行性的论证,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这一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动力学进行仿真,就可以验证出施工技术是否会引起质量、安全等问题,并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和实用性。

三、结语

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可逆性,而且工程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在设计中不能出现过多的差错,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则会在设计中有效的降低误差,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必将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伟东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环保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

1基于环保节能理念的场地设计

1)环保节能场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通常人们在购房时都认为生态环境的好坏就是绿地的多少,实际上绿地只是环境因素之一,不能单以绿地指标来衡量,还应包括水域及其他生物资源。环保节能设计以及环保节能规划都十分强调整体效应,局部的改善不能起到提高环境质量的作用,而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强调个性鲜明的区域性和全局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场地道路上的交通污染只通过道路材料本身来改变是难以实现的,需通过道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特征,结合道路广场,景区绿地等诸多因素,使之更具有扩散性,进而减轻道路上的废气含量。由于影响场地道路用地上的树木植被、小山坡等自然地貌被破坏而重新整理移植,可将乔、灌、草等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错综栽植,以加强空气循环、净化、保持水土稳固,从而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环境。场地道路的主干道往往通向居民活动的小广场等聚集场所,适当设置行人步行专区或步行街,可以大大减少车辆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减少行人对车辆交通的影响,同时使行人更有安全感。在环境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污染,使居民能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快乐。在经济方面,可以临街建商业用房,不但方便了周围的居民,而且吸引游客带来商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会效益方面,步行空间可以提供散步、休闲、游乐、聚会的公共开放空间,增进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增加认同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市民的素质。

2)节能环保场地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建筑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相关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实际使用土地的条件和有关设计技术规范文件,经过综合研究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项相关配套设施之间的相互平面和空间布置关系,正确确定建筑用地规模和建筑布局的空间组织形态,统筹安排使用土地内的建筑物布置、交通路线、管线布置、绿化分布等,科学配置和分配消耗资源的总量。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利用现场地形地貌以节约用地,使该建筑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各相关配套设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与周围大环境及其他建筑群落相协调。结合地形,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合理组织用地内交通运输路线的布置,以及为协调室外管线敷设而进行的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通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地内的安全健康,保障符合宜居用地的环保要求以及环保格局的稳定与完整,实现场地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2基于环保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

1)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

从科学用地规划到节能环保,再到环保节能建筑,是阶梯形的递进关系。环保能源系统是环保建筑的核心,从城市到环保建筑单体再到环保建筑室内,体现在环保建筑的规划阶段,单体建筑设计阶段。环保建筑之外的城市能源系统对城市节能来说极为重要。应该注意到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等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它们是互相影响和相互联系的,是以客观的科学方法解决建筑与系统、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优化、高效、可持续的共生关系。虽然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建造舒适而又温馨的建筑内部环境,但很多还是要依赖于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等高耗能设施设备,这种模式不仅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进而进一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与安全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不断地提高。各种建材、水泥等建筑行业耗能占据整个社会能源消耗的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伴随着我国每年新建的和改建的各类建筑物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如楼距太近,绿化面积与水域面积等严重不足,不注意在建筑设计中防止水、土地和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空气污染加剧、气温持续升高、能源消耗剧增等。和谐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结果导致了建筑群落内部和建筑群落外部的良性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关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就是导致了环保节能的和谐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随着环保问题的突显和能源短缺问题的加剧,人们的生存空间压力越来越大,因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甚至也已逐渐成为人们最热的置业购房标准。其实节能建筑首先应该是环保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水资源及土地的使用消耗,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小限度地破坏环境。因此,科学的设计成为环保建筑的前提和依据。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居住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首先是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中用于建筑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建材等,都应该力求做到物尽其用、高效利用。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人工建筑物对外部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好既有的各类建筑物,避免不必要乱拆房屋建筑,提高建筑寿命;二是要防止新建建筑物对周围原始环境包括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污染;三是要尽量就地取材搞建筑,这也是对周围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有力措施,因为这样既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有力地支持建筑物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四是要循环再利用各类有用建筑材料,在选用建材时,就要考虑其可循环使用的性能,要鼓励选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各类建筑材料。

最后是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好的生活环境就是指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目标来说是最为有利的一种环境。在今天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其他的与我们人类朝夕相伴的各类物种,当然人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高等的一部分,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满足“人”在物质方面与精神层面的正当需求,然而我们更应根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协调建筑和其周围环境相适宜。

3)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a.室内装修的节能环保设计。卧室作为住宅中的主要空间,在住宅设计中尤为重要。提供最好的自然能源环境,将所有的卧室布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位置———南向。在室内功能分区和空间划分的细节处理上多考虑环保和节能性因素。为起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作用,可多选用透光性隔板材料、采用自然通风措施、充分调节利用自然光、选取可移动式的家具、在建筑物室内种植适宜的绿色植物等方式,保证室内充足的阳光和维护室内空气流通。现在大部分建筑设计都采用市政供暖,暖气片最好选用传导和容量适宜的供暖材料,最好少包装,最大程度发挥其散热性。性能优良的供暖系统不仅具有较好的系统控制功能和能源计量功能,同时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浪费。采用回收性节能和节水技术,选用适宜的照明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节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耗费。卫生间、厨房等应该选择有防潮、防水功能的灯具。

在室内装饰上可采取设置遮阳窗帘、浅色装修方式,安装室内电热水器的同时可另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可以充分减少室内热水供应的耗能,从多个方面多个途径达到节能的效果。b.室外装修的节能环保设计。依据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标准,居民住宅体型设计尤为重要。在满足一定体型系数限制的条件下,节能建筑的本体围护结构应达到规定的热工指标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外墙表面积,避免损失。使用最少的围护结构面积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体积。民用建筑最好在设计时一步到位,节能环保同时考虑。老建筑在进行装修工程时,必须与节能改造同步进行,可以采取外墙表面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外部墙面的传热,以提高建筑物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等措施,来确保改造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物或建筑物底层墙壁,可以安排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能有效缓解骤雨及暴晒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建筑物表面的剧烈温差变化,从而改善室外生态环境和室内局部气候环境。

3结语

为了让人类能生活的更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定要坚持环保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和场地设计。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的大前提下,充分贯彻“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地球村环境。

作者:吴琦 王辉 单位:中铁二院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利君医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第九篇: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1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

城市的主要特点以及其魅力所在正在于其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之中,这种独特的城市氛围可以有效将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穿联起来,保持其历史发展的连贯性特点,进而更好的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西班牙设计师拉菲尔•莫尼奥所设计的梅里达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就被作为一个有效处理和解决博物馆与艺术品、废墟的关系,并且采取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梅里达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罗马帝国时代的旧迹与空间的分布、博物馆的整体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需要慎重考虑对古代遗址的保护,除此之外,也需要考虑博物馆建成之后带给行人的视觉感受。设计师拉菲尔•莫尼奥在设计中,最可以体现出其特色就是尺度巨大的拱廊,这不仅有效激发了观赏者对于罗马帝国时代的遐想,而且这种层层递进的拱廊安排突出了历史感,使人在观赏过程中仿佛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拱廊所采用的是一种红砖材料,而且其选用的红砖尺度合理,尤其是色彩柔和、质朴,配上巨型拱券,有效突出了其流动的效果。这种陈列的选择,有效架起了观赏者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极容易激发人类的共鸣。

2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2.1注重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

同其他的建筑物一样,博物馆的建设必须与周围的客观环境相融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过程是一个对周围环境逐步认识和了解的过程,通过对环境的基本认知和了解,进而有效利用环境的特性,有侧重的对环境加以利用,在建筑设计中,环境因素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筑环境不仅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了人文历史环境,对于不同地区的博物馆,环境对其的影响也不尽一致,因此特定环境下的博物馆,需要慎重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这也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2.1.1需要注重与自然地理环境相融合

由于现代博物馆的特点,因此在考虑其选址时大多会选在自然环境之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博物馆的建设和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与自然环境的交融,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之美,而这一理念在博物馆建筑中常有体现。

2.1.2注重与人文历史环境的协调发展

博物馆是我国人类文化财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在现代博物馆中,由于其涉及到了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址时除了需要考虑环境性因素之外,还要注重人文历史文化环境的选择,建筑师也大多持有尊重文化和历史的态度,并在其设计过程中注重体现人文、历史的特征。对此观念体现的较好的就是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在进行选址时,其将地点确定在旧城中心的一所老教堂附近,主要用地就是街道中间的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地段,其设计师是汉斯•霍莱因,在该博物馆的外形塑造中,其选用的是后现代的表现手法,此外还增加了一些具有明显的人文、历史特点的历史建筑片段,而且其颜色的选择大多选择与博物馆周围建筑向类似的色彩,避免太过突兀,给人的不舒服的感觉。详细见下图2。

2.2注重功能因素的设计理念

建筑功能主要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安全性要求,而且这也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目的。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藏品提供收藏、保存以及研究的空间,以及有效保障藏品传播和展览的条件等等。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要求逐步提高,此外还更加侧重于博物馆建筑功能的多样化、人性化以及现代化的要求,这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理念。

2.2.1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现代博物馆通过对文物、标本的的收藏,进而对此展开相应的科学研究,借助一系列的陈列展览形式,来对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知识等进行有效的传播,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除了具备基本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之外,此外还要具备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和理念。

2.2.2博物馆建筑设计时候注重现代化、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我国首都博物新馆的设计是由法国AREP公司的让•玛丽•迪蒂耶尔以及中国建筑设计学院的设计师崔恺所设计的,在该首都博物新馆的设计中,其中最为突出的理念就是“联系历史,沟通未来”,此外,在博物馆的功能、设备以及技术方面,尤其需要突出以人为本、尊重文物的理念。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需要为文物的储存提供给更加丰富的空间,此外还要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特征。首都博物馆的设计风格不仅有效展示出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文化,此外对于更好地展现北京的城市风貌以及其综合性博物馆风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见图3即首都博物馆新馆图。

2.3注重艺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建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其建筑物的外观形态以及其环境空间中,而这也是博物馆建设设计的审美理念和审美特征的主要体现。建筑作品的艺术性不仅可以将建筑的文化价值加以体现,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将城市的文化内涵加以展现,此外,一个较为成功的博物馆建筑可以有效推动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有效对人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以适度的影响。博物馆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对人类的文化和艺术加以收藏和展览,因此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对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博物馆的艺术性设计是设计师所最为看重的一项因素,注重艺术性的设计师博物馆设计突出理念。

2.3.1注重标志性建筑形象的理念的突出

标志性建筑是建筑物有效区别于其他建筑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倘若设计合理、突出,不仅更可以体现出该地区建筑的特色,而且该博物馆建筑甚至会成为当地城市地区的特色建筑,成为该城市的代名词。瑞士著名的设计师马里奥•博塔曾设计过旧金山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该艺术馆的选址定于三座摩天大楼中间位置,由于周围建筑高耸入云的建筑,因此博物馆设计自然无法在高度上与其持衡,针对这种情况,该设计师充分利用了集合图形的对称性以及红色的传统砖石材料,设计了一个标志性的艺术博物馆形象,在该博物馆建筑中,其中最为典型和突出的就是一个具有三十八厘米的圆柱形斑马纹大天窗,光线可以透过楼顶直达楼底。该博物馆建筑的独特造型,有效体现出了旧金山的艺术精神,充分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气息。

2.3.2进一步突出雕塑感建筑造型理念

建筑的艺术属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作为一类造型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外形通常会追求雕塑感,突出博物馆建筑物内在的神韵。在博物馆设计案例中,充分体现了雕塑感建筑造型的成功案列不少,以下,笔者简要结合美国华盛顿案案例对其加以深入分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构成了美国华盛顿美术馆的东馆的外部形体,尤其是西立面切割成的巨大H造型,使其有效与周围新古典风格的国家美术馆老馆相呼应。设计师贝聿铭借助与老馆相重合的一条轴线形成相互对称的西立面,再采取类似饰面材料的装饰材料,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新馆与老馆之间的协调性;此外还借助一系列具有雕塑感的几何形体,不仅突出了新馆的建筑风格,增强了其视觉效果。

2.4注重技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形式、服务等方面日趋复杂,而且其建筑物的科技含量也不断的被提高,建筑的新技术、新结构的发明和发展逐步推动管理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变化和发展。现代博物馆建筑也是建筑科技发展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类型,博物馆的建筑风格需要充分融入技术因素。

3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各类文化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得到增加,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已逐步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我国各大城市之间建立了一批有一批的综合性文化、历史博物馆,而且出现了某些特定领域的专题博物馆,诸如钱币、邮票博物馆等等,这一定程度上回应和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但是也间接的给博物馆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笔者简要对我国博物馆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加以探究和阐述。

3.1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体现出的新的美学方向

在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着重体现新的美学观念,在这种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更好的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水平加以提高,而且使其所表现出的内容和外观形态更加相符。此外,随着我国知识经济型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审美层次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这就需要建筑师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物的设计水平。

3.2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综合性功能的体现

随着现代人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从前单一的博物馆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物质需求,现代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对历史文物加以展现的空间,而且也逐步成为多种文化服务的集聚场所。下一步的博物馆发展中,应该逐步推动博物馆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和联系,有效综合教育、图书馆、研究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与教育中心。但是综合性的现代博物馆中,尽管其功能较为全面,但是作为文物的主要收藏场地,其浏览、观赏、研究仍然是其最为主要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在有效发挥其主要功能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性需求。

3.3注重博物馆设计与大众的联系

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与广大人民群众取向的契合,有效为大众文化服务。此外,还要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的理念逐步向大众自我教育、自我素质的完善中,在欣赏历史性文物时,更好地求得一份新的生活体验和乐趣。

4结束语

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对于我国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深入对其的研究和分析,势必会更好的掌握建筑设计指导理论,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的博物馆的建筑水平,提高其层次,更好的展现我国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提高国家影响力。

作者:陈琨曜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第十篇:建筑设计绿色理念与施工管理

一、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构成要素分析

1.资源的合理利用

谈及建筑设计与施工建造中的绿色理念,最为简单的想法就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中合理利用资源包括两部分,一是新的环保资源、能源和材料的开发,二是已有资源、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使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绿色设计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节能,还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能源消耗量,所以根本方法就是在保证结构完整和设计安全的前提下注重选择生产所需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一些便于回收和回收利用率较高的材料。除了能耗的节约外,还可以寻找新的材料。具体方法如探寻新能源。除了新能源,还有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这与上文建筑材料的节约一脉相承,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机制中最为内在的一种能耗要求,也就是能耗的循环。

2.降低环境负荷

如果把建筑设计的绿色思想放大来说,降低环境负荷是它的终极目标。所谓的建筑设计的绿色理念,无非是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和建筑施工监管的过程,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使用舒适度,最终达成人与环境的和谐,那么,降低环境负荷无疑也是“以人为本”同题的另一个目标。直接地说,就是要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减轻向环境中的不合理排放,广而言之,应该通过建筑设计、施工与监管的全过程“绿色化”,不仅降低环境负荷,更能与环境合为一体,成为有机社会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当前的绿色设计或绿色施工理念大多集中在材料上,比如选用环境负荷小的材料,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等,但是对于施工绿色化重视不够。下文将着重论述这一方面。

3.建筑的长寿与经济的适用

“以人为本”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满足使用者的几项基本需求,其中建筑物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是较受使用者较关注的,也是绿色设计理论的前沿问题。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施工与管理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选址

选址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和基本问题,也是实习其他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在简述选址时,必须要结合多种情况,包括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人口密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环境条件,综合绿化与环境保护状况,采用流行的麦克哈格“千层饼”价值叠加法进行分析。

2.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

节能设计通常有外窗、外墙、屋面等多个方面的节能。本文以外窗的节能设计为例,按照国家要求,窗户的气密性被划分为5个等级,1至6层的低层和多层居住建筑中,应等于或优于3级,7至30层的高层和中高层居住建筑,应等于或优于4级,当窗户的气密性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必须通过加强密封的措施,使之达到这一标准。

3.绿色建筑设计的生态区域规划

狭义上讲,生态规划并不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专业概念,而是景观规划的概念之一:它是指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为居住在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空间规划,虽然这一规划本质上仍是认为的、物质的,但是它是为了使建筑所依附的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现在,生态区域的规划也纳入了众多建筑设计师的眼中,他们会区域的人工精工要素、半自然景观要素和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景观要素来综合设计。这些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物质化的环境体现出人文的精神和对居住者的人文关怀。

三、结论

本文在我国建筑设计绿色理念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建筑设计绿色理念你的构成模式,最后还提出了当今绿色建筑设计的施工与管理方法。文章认为,虽然建筑设计的绿色理念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实践的积累和新的社会形势为绿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理念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大有发展空间。

作者:杨培峰 单位:邯郸市天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