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培训总结范例

器乐培训总结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学;器乐教学;小学音乐

作为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器乐教学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衡量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如何理解器乐教学的意义和地位、如何推进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如何在小学不同学段落实器乐教学,针对小学器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都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搭起提高音乐素养的桥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器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专门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与演唱、欣赏等教学类型不仅同等重要,而且还具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就器乐教学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他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在音乐审美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许多专家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经常练习乐器演奏,手指、手腕就会得到经常的运动和锻炼,这样就能使大脑的反应比不经常弹奏乐器的儿童更加灵敏,促进了智力的开发和左右脑的平衡与协调,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儿童的心灵。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开展器乐教学意义重大。

二、积极倡导“器乐教学进课堂”

近年来,各小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当地教研中心的倡导和指导下,开齐、开足并上好音乐课程,各校音乐教师结合各自实际,开发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器乐教学,以培养审美、提高艺术素养为教育的核心开展课程建设,体现了美育和音乐学科的融合。为了积极推进“器乐教学进课堂”,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编写教材教案、组织外出学习,群策群力共同公关,对器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并及时解决。结合师徒结对活动,在老教师和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拓宽广大教师器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结合音乐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课堂器乐教学专题教研,以器乐教学为主题,组织音乐教师通过参与“同课异构、送课下乡、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活动,探索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充分激发出音乐教师实施器乐进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使器乐教学更加规范、高效和系统,各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广大音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器乐教学的素养和能力。还可以邀请器乐教学专家和演奏家走进学校,对青年教师开展竖笛、口风琴等乐器知识和演奏技巧的集中系统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的器乐教学专业水平,为实施“器乐教学进课堂”,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同时,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加深教师对器乐教学的认识,开阔器乐教学和教研的视野。

三、器乐教学的课内外探索

在基层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了器乐教学的探索,紧抓住器乐教学的“审美性”“教育性”和“创新性”教育宗旨,把器乐教学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推动美育建设,努力把“器乐教学进课堂”打造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项目。

(一)课堂实践体验快乐

1.低年级:打击乐器进课堂

打击乐器是一种音色独特、鲜明,且易学、易通的乐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和体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对音乐艺术的特殊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器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和音乐教学活动,如欣赏、演奏、创作等,从而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特殊的美感,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面临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节奏的形状、时值以及对音的长短、强弱、节奏的感知和领悟,并把这种内在的感悟外化为学生音乐节奏体验和表达的能力。笔者通过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总结出“利用身体语言与打击乐演奏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节奏”的教学方法,适合在小学低年级中应用。比如,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节奏的形状,在课堂上尝试采用身体语言进行模拟。引导学生首先观察节奏符号形状,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形状。双手交叉在胸前,这就像一个“四分音符”;另外一个学生伸出一条手臂放在扮演四分音符学生的手臂下面,这就成了一个“八分音符”;第三个学生把手臂横放在第一个学生的右侧,这就成了一个“二分音符”。学生兴趣盎然,随即唱道:“四分音符什么都没有,八分音符下面加一横,二分音符右边加一横。”这种不断重复的肢体模拟,让枯燥的乐理知识变成了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节奏符号的形态。又如,节奏的时值(即音的长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又必须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节奏。如何把抽象的符号变成生动的场景,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笔者设计了“利用‘走、跑、慢走’三种不同的行进动作来感受音符时值”的方法,伴随着打击乐演奏,运用身体动作区分音的长短。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四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双响筒,学生随着节奏做出“走路”的动作;然后出示八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串铃,学生随着节奏加快了速度,做出“跑”的动作;最后教师出示二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碰钟,学生放慢了脚步,做出“慢走”的动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行为动作同时被充分调动起来,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符时值的学习和体验。学习了乐理知识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有趣的节奏练习,开展动手操作与演示,让低年级学生逐步掌握打击乐器演奏的技巧。在会念节奏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用手拍打出节奏,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演奏,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让学生进行徒手练习,模拟伴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首要的问题,学习过程的不断反馈和激励,生动有趣的现场模拟,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打击乐器的普通演奏方法,音乐的节奏感随之提升。

2.中、高年级:竖笛进课堂

在小学中高年级,通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论证,新课标教材中选择竖笛作为“课堂乐器”。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认识到竖笛这种乐器结构简洁、易教易学,十分适合学生学习,因此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创造“竖笛教学法”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朱则平认为:“竖笛这种乐器能够使学生享受到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即视唱练耳、音乐演奏实践(独奏、重奏、合奏以及伴奏)、即兴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固定音高概念。因此,该乐器是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最佳媒介,竖笛的普及将会带来国民音乐教育的大普及,也会促进国民音乐素质的大提高。”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以竖笛合奏教学作为突破口,将竖笛合奏与合唱教学相结合,形成器乐教学辅助合唱教学的基本模式,既提高了学生演唱的音准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竖笛的演奏技巧。开始的竖笛合奏训练是按照传统的“指法学习—单旋律吹奏—多声部合奏”这种学习模式进行,可是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竖笛合奏的教学,其实从学会吹奏第一个音以后就可以进行了。比如,学会“1”音的吹奏方法后,就可以开始让学生进行同音轮奏。随着音符学习的增加,再进行多音不同节奏、时值的轮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吹奏体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指法问题,也为合奏打下了基础。

(二)器乐社团自主舞台

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更加丰富,既可以满足更多学生器乐学习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成立形式多样的音乐兴趣社团,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才华智慧,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音乐器乐社团应当成为学校的特色。“普及+个性”,这是许多学校在课外器乐教学方面广泛推行的模式,在实施“器乐教学进课堂”的基础上,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组建竖笛、琵琶、古筝、管乐、小提琴等器乐社团,制订校本课程、购置相关乐器,制订器乐教学发展规划,分层次开展特长培训。经过在在器乐社团的集中培训,一些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演奏水平,成为了“器乐小老师”,回到班级里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演奏水平,从而达到“普及教学”与“个性发展”的双重目的。

四、小学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器乐教学有了明显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面临诸多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器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部分学校的音乐老师并不是器乐专业,在乐器演奏示范时水平参差不齐,对演奏作品难以进行专业的评析和鉴赏。同时,对于乐器的演奏、配器、配乐、创作,缺乏系统的学习渠道。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单调。由于器乐教学的教材不够系统,部分教师就采取简单化的方式,用播放音视频代替练习、只简单介绍乐器的名称及用途,让学生简单接触一下有关乐器等,这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学生也无法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更进一步地欣赏和创作,限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部分学生一开始对打击乐器、竖笛等非常感兴趣,也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认真学习。但由于器乐教学内容单调、器乐演奏难度较大等原因,就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放弃了对乐器的进一步学习。第四,缺乏器乐艺术实践平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经常给学生提供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才能使更多的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但目前学生参与器乐展示的机会不多,即使偶尔有,也是个别在专门培训机构训练、或者在社团学习中的部分骨干学生参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少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二)小学器乐教学的改进建议

以上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制约了小学器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器乐教学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第一,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各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可倾向于师范或音乐院校器乐专业大学生,多引进器乐专业较强的音乐教师;学校还应为音乐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利用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音乐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学生演奏的乐器,选择适宜演奏的曲目。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可以结合重大节日,举办音乐活动、器乐演奏会、文艺演出等;邀请器乐演奏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器乐演奏比赛。第三,在器乐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器乐进课堂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个通往音乐艺术的桥梁,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得以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不能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也不要单纯以演奏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长笛重奏;艺术素养;高等师范本科

一、长笛重奏艺术素养内容构成

长笛重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将长笛艺术由单一的管乐独奏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强调合作且内容丰富的器乐形式。如今,在国内各个高等师范音乐院校,长笛专业愈加受到重视。国内众多高师院校通过将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等舞台实践纳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大多数长笛教学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吹奏技巧的掌握方面,对于学生的长笛重奏艺术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个合格的长笛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重奏艺术素养,这种素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素养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基础和体现。长笛重奏追求的是所有声部严格遵循正确的呼吸气口位置、统一稳定的声音质量、清晰干净的运指运舌技巧、默契的音乐强弱表现,这些都离不开演奏者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个优秀的长笛重奏团队对成员的个人演奏水平有较高要求。

(二)音乐审美能力素养

专业演奏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注重演奏技巧,忽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只能成为一个“音乐工匠”。音乐是感官的语言,乐感是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的集中体现,乐感是在音乐中感知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它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审美基础上——依赖于大量聆听并感受丰富多样、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并产生感官上的刺激。许多长笛重奏作品展现的是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对于音乐理解力和音乐表达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音乐审美能力素养在重奏艺术中极为重要。

(三)作品编创能力素养

创新能力是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长笛重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尚不成熟,作品风格偏向专业性,曲目积累较为匮乏,教学资源大多来自国外,且获取渠道较窄,这些问题是长笛重奏在国内未能得到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原因。师范生在未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是所在地区的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如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作品编排创作能力,结合实际对一些较为流行的歌曲或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改编,并借助一些音乐软件或工具创作一些可行的教学材料,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又是对长笛重奏艺术丰富可能性的探索。

(四)组织能力素养

重奏课建立在日常的基础排练上,在集体教学中,难免涉及组织分声部的训练,学生既要听从指挥安排,又要从中学会如何有序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声部的分排与合排,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排练目的,完成曲目要求。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舞台,表演实践是贯彻重奏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在每一次重奏合奏演出中,除了导演要安排紧凑密集的排练外,演出当天的海报设计、节目审核、现场调配等舞台细节事宜都需要演出相关人员通力合作,因此,学生的组织能力不可或缺。(五)沟通表达能力素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一名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老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重奏教学中,指挥排练者有时候需要通过语言的沟通让演奏者理解其要求,不同理念的交流建立在对彼此情况的了解之上,选择最合理的表述方式给对方传递清晰的思路,会让教学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师院校长笛重奏艺术素质培养面临的难题

(一)学生普遍专业基本功薄弱

长笛重奏课程作为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辅助课程,是对长笛教学的补充。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突破长笛专业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难度较大,因此,在课程初始阶段,长笛重奏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然而,进入师范类院校的长笛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为了参加高考而短时间“突击”学习的,在学习中缺少专业系统的训练,基本功薄弱,常常出现只会吹一首曲子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重奏学科的开展建立在学生个人水平之上,学生专业能力的不足,会对重奏学科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二)学生缺乏对音乐学习过程的思考总结

在长笛的学习过程中,演奏技术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练习来弥补。然而笔者发现,多数长笛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考与总结,常常陷入盲目练琴、无效率练琴的死循环中,课下明明有努力练琴,课上却仍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都是因为学生对老师课堂所讲的内容未做到充分的消化和理解。善于总结是最好的老师,器乐的学习虽有定法,但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总结,作为学生,应当多主动用心思考如何才能提高练习效率,而不是大脑一片空白,重复进行机械的手指动作训练。

(三)学生缺乏演出实践经验

艺术根植于舞台,如果没有演出实践,学习到的演奏技能就不能得到锻炼。长笛重奏课的教学大都是以排练的形式进行的,课程教学效果最终需要舞台来检验。当前,国内高师院校在教学与考核中更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和基本功的检验,仅专注于学生如何掌握长笛吹奏技巧,如何理解与演奏音乐作品等,未能足够重视和锻炼重奏、合奏等长笛演奏综合能力。根据我国人才培养方案,师范院校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准要求不如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据笔者了解,在国内外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乐团排练课、音乐会实践、艺术公演和艺术沙龙讲座等舞台实践是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评定不能脱离舞台,不少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都反映说生源质量不高,虽然学生专业基础不足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普遍面临的难题,但通过大量舞台实践的锻炼可以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课程缺乏音乐审美素质

培养作为器乐演奏者,耳朵是我们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武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建立在听觉感官的基础上。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乐感不足,演奏苍白,缺乏表现力”,是高校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学习常常会遇到的瓶颈。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器乐专业的教师们,在课堂上,即使运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作品应当如何表现,学生仍然无法真正领会,或无法在演奏实践中充分展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教师能力不足或学生“悟性不够”导致。笔者认为,好的乐感建立在广阔的音乐视野之上,只有具备足够丰富的音乐作品欣赏经验,才能逐渐建立自身的音乐审美标准。笔者在教学中常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演奏的看法,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演奏的好坏没有想法,甚至有的学生对演奏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听”上。试想,在意识层面尚且停留在这一阶段,学生如何能做到有个性地处理作品的表现细节?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特别是器乐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更看重对学生进行演奏基本功的培养,而要想培养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器乐演奏者和教育者,只对学生进行演奏基本功的培养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将美育思维融入教学实践。

三、高师院校长笛重奏素质培养对策

(一)强化个人技能训练

优秀的团队表现建立在每个个体都充分发光的基础之上。每个演奏者在长笛重奏、合奏中发挥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个人的长笛演奏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奏作品的呈现水平。因此,高师院校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个人演奏技能的培养,加强个体长笛基础知识的渗透,提升长笛重奏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合奏技能培训

要加强合奏技能培训,针对表演具体需求进行重奏、合奏组全体成员配合默契度训练,避免因个别成员出现节奏失误等问题而影响长笛乐团整体演出。在重奏作品呈现中,音准是其根基,建立好的音准是长笛重奏学习的重中之重。音准的确立在于耳朵听感标准的建立,音准的保持则依赖于腹部力量和气息的支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排练重奏作品前,安排大量的和声齐奏练习,锻炼学生对音准的准确把握能力,提升声部间的和声融合度与默契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强调个体个性的协同发展,通过合奏训练让团队在长笛表演方面呈现的专业性、整体性特征更加显著。

(三)融入跨学科思维进行教学

在当前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趋势下,师范音乐类专业学生应正确看待自身专业能力相较于音乐专业院校学生的不足,努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发挥师范生综合素质优秀的优势。例如:在管乐学习中,学生可创造性地结合日常声乐学科训练气息的模式和方法,把握共性原理并进行探究;可结合师范类院校必修的合唱课程相关知识,比较其与长笛重奏训练的异同,在声部配合等方面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展现。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需要学科间的通力协作与支持,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专业层面的指导与帮助。

(四)开设音乐鉴赏、重奏艺术普及类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如果你手中只有锤子,很容易把所有东西都当作钉子看待。”对于学习来讲,只有立足过往的经验与知识储备,具备广阔而独到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音乐视野同样是音乐学习者应重视培养的方面,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会承担音乐基础启蒙课程的教学,而学生是否具备综合全面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视野非常重要。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音乐鉴赏类、美育教育类课程,督促和引导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之外拓宽视野,不把自己的定位局限于一个器乐演奏者或演唱者,而更应当是音乐美育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和发扬者。一个优秀的长笛重奏团队对成员的音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同样有较高要求。笔者结合实际调研发现,在师范院校中,大多数音乐专业的新生,甚至之前有专业的长笛学习经验的学生,在重奏相关的实践与欣赏方面的经验也是空白,甚至,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长笛重奏,面对长笛重奏艺术的贫瘠的发展环境,每一位从事长笛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除了要组织日常教学之外,还应当肩负起普及长笛重奏艺术的重任。通过开设重奏类艺术鉴赏课程,组织重奏小型音乐会、艺术沙龙等形式,让学生切实了解长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从而欣赏并产生投身于长笛重奏学习的愿望。丰富的课程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审美素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良性发展。

(五)鼓励学生自主组织演出实践

当今时代,高校的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随着时代思想的不断进步,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与个性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得到青睐,高校教师在长笛重奏教学中应该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组织专门的排练课,鼓励每一名学生轮番进行重奏、合奏的指挥与训练,并撰写课程记录、教学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报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建立校内长笛重奏乐团),指导其围绕项目进行训练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举办重奏、合奏专场音乐会,曲目安排、海报设计、节目审核、节目单制作、演出现场统筹等一切事宜均由参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鼓励其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演出及统筹经验。除了给予校内实践机会外,重奏团队还应在“学校根植于本土,学校反哺本土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引下,积极争取校外演出实践机会,如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地区美育浸润计划”等演出活动,既充分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又在实践中检验高校的教学水准,推进本地区的长笛乃至整个管乐学科艺术的普及,促进本土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乐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实践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唱儿歌等形式开展,这种开展方式虽说较为贴合孩子们的学习水平,但是时间久了往往会使得孩子们对于音乐课堂产生一种“只是唱歌”的错误认失,从而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音乐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唱歌仅仅只是表现音乐的其中一种方式,要想真正地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就不能够仅仅拘泥于这类偏向娱乐化的课堂内容选择。结合考虑小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引入“乐器演奏”这一内容无疑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适的选择。乐器演奏演示与基本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们以一种全新、独特的角度去认识音乐,更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教师若能合理地将其设计其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措施。

一、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作用

随着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重新要求与定义,教育界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正逐步地更新换代,总体趋势便是趋于全面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出色。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对于自身所教授的科目在这个阶段所应当完成的新时代目标有着一定的理解。过去的小学音乐课堂,往往以逐句教唱、欣赏音乐、组织合唱等方式展开,虽说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与实践效果,但总体来说,娱乐效果大于教学效果。学生从音乐课堂上带走的,有欢声笑语,却少了应有的专业知识与学习热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器乐教学的引入则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全新可行的方向。通过器乐教学,小学生们在一定难度范围内可以更好地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和专业知识,并跟着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从而使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有趣与富有实效性。且结合时代眼光来看,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培养,相较于唱歌等传统内容,更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学生们学习乐器的过程,更能够锻炼自身自主学习、合理规划等素质能力,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来说,有助于性格的塑造与情操的冶炼。本人对于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性有着几点思考,以下与读者分享。

二、乐器学习在小学课堂的现状剖析

(一)由于好奇进行短暂的自娱自乐。笔者通过调研学生情况,了解到孩子们其实大部分对于乐器学习都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兴趣往往是从网络平台等途径中偶然注意到并觉得好奇与有趣而产生的。例如,笔者某位学生就曾因为觉得很酷,短暂地燃起过对于打击乐的兴趣,参与了一期课外培训班。然而,问题在一两节课后便立马出现了。这位学生告诉笔者,他从音乐培训班下课回到家中后,由于只是一时兴起,家中也没有给他配备相应的练习设备,学校里的音乐课堂又不会传授相关知识,造成了他只能在培训班里才能接触打击乐器的窘迫局面。时间一久,学习热情渐渐褪去,乐器学习也就随着培训班的结课而不了了之了。这个例子事实上展示了小学阶段学生乐器学习最大的驱动力的问题。好奇与兴趣,是能够促进孩子们主不让它们变成三分钟热度,则是孩子们学习新事物重要的支撑与保护。这两件事,对于孩子们学习任何事物而言,缺一不可,从这个问题的角度来看,课堂中器乐教学的引入,已然十分必要。

(二)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受限于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虽说迈出了尝试器乐教学的第一步,但往往只流于表面,徒有其形而无真正内核。就像传统教学中的教唱环节那样,如果教师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动作、重复自己的步骤,以这样的内容作为每一节课的全部,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不仅不会取得器乐教学的理想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不明所以,丧失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课堂设计存在问题,学生学习难度把握不当。乐器的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是教师在将器乐教学引入课堂前必须清楚认识到的一点。现阶段有许多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却忽略了这一重大前提,教师没有提前设计、规划好器乐教学的总体步骤与期望教学目标,只是带着学生盲目地一头莽进,一节课下来,学到哪里算哪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做调查,学习目标更谈不上设置与检查,一学期的学习下来,学生只觉得吃力与困难,并且最终似乎收获不多,如此一来,何谈对于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提升音乐课堂实效性的乐器教学设计建议

(一)动力为先,从兴趣出发驱动学生学习热情。正如前文所说,兴趣是能够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新事物的强大动力。学生在生活中尚能够因为简单的了解产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教师若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合理地引导他们走进器乐世界,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们燃起对器乐的兴趣之火。所谓积极合理的引导,同样地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详细安排与设计的。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且具有强大的直接感知能力的特点,正因如此,从低年级阶段就让他们与各种各样较为简单的小乐器接触、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小乐器的初步认识并逐渐熟悉,不失为一个合理且有效的措施。例如打击乐作为观感冲击力较大,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音乐方式,较为适合在初期培养学生对于乐器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在低年级课堂上带来木鱼、手板、三角铁等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们在无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操作这些乐器,直接体会打击乐器最原始的演奏方式,让乐器与学生之间有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花上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熟悉这些新伙伴,切身体会到音乐以乐器的形式展现出的一种自由、生动、多变的形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课程的深入,再逐步丰富乐器的种类与组合,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难度大,还能够让他们一直保持对于音乐已现魅力的喜爱与未知魅力的好奇,通过自己点滴学习积累起来的音乐素养,也向他们充分展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感悟,这对于小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守护为重,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学生学习乐器的效率与自信。学习任何一件事物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器乐学习也是一样的。在学生们学习器乐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难以突破的瓶颈,如音准把握不当、节奏概念模糊等等。孩子们由于心理建设较为幼稚,很容易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丧失了学习信心,从而停下了学习音乐的脚步,这是任何一个音乐教师都不忍心也决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正因如此,器乐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保护,以学习质量、效率为基础,采用各种措施为学生们的学习保驾护航。以音高问题为例,作为大部分学生音高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小学阶段仍有着许多中低年级的孩子对于音高的概念较为模糊从而难以把握,这就造成了这部分孩子在学习唱歌、乐谱时比起其他人会更加吃力且容易犯错。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曾经采取了组织学生分区进行小乐器的演奏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实际演奏对于音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再由我先弹琴伴奏带唱,让每个孩子找到节奏、音准的把握重点,最后再将学生们分组分别进行伴奏与演唱,相互之间为对方提建议、找优点,促进交流的同时起到一个全班共同进步的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类似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帮助那些存在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跟着大家一起克服对于音准把握的恐惧与疑惑,有助于每一位同学积极地融入到班级学习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魅力并分享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拓展为翼,开展丰富活动让孩子们展示与成长。当孩子们在中、低年级通过器乐教学及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展示平台作为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时所必不可少的。室外课堂上的成功相比于室内课堂上的成功更有挑战性与难度,教师应当与学校、家长等多方协调配合,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让音乐自由展示与生长的梦想舞台。前文提到过的,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悉掌握的小乐器编排出简单的合奏作品,进行音乐的创作与组合;还可以加入水平较高的独奏乐器教学,如口风琴、陶笛等。这些内容的加入,不仅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更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在学生们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安排舞台机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编排、组合乐器,组建自己的小乐团进行表演;或者利用学到的独奏乐器,上台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等。这样的舞台,可以是在课堂上,更可以在校园内甚至更大的舞台上。课堂上的舞台,重在鼓励与交流。对于每一个敢于上台尝试的学生,教师都应当引导全班同学给予积极鼓励,针对问题提出诚恳、专业的建议,这样一来,班级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促进成长,音乐课堂的氛围与厚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校园内的舞台,则需要教师教会孩子们认真对待音乐的重要性。作为影响世界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旨在通过聆听为人们带去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意味着音乐的演奏者需要对听众负责,这是一种担当与责任。因此,走上校园舞台的孩子们,不仅仅是进行一次简单的音乐演示,更是与台下的观众们进行一次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只有孩子们拿出诚心去对待舞台与音乐,台下的观众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魅力。这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音乐,更适用将来遇到的每一件事。教师通过这样适时的意义升华,便完成了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在前进路上走得更远、更正。

四、小乐器教学的拓展应用

(一)精心选择教学音乐,让乐器与音乐适配最佳。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等各方面因素,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眼下课堂的内容,让教学音乐与所学小乐器充分适配,使得课堂效果最大化。例如在给五年级学生教学口风琴时,笔者选择了《新年好》这一经典曲目。这样一首曲目首先具有朗朗上口且普及程度高的特点,孩子们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歌曲本身从而偏离了学习口风琴的教学重点;其次,这首曲目较为简单,通过口风琴的演绎也十分悦耳动听,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较为合适的。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孩子们在学习口风琴演奏《新年好》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热情与自信,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曲目的演奏,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在春节期间为亲朋好友们展示了自己的口风琴演奏《新年好》,得到了长辈们的一致认可与表扬。将音乐融入生活,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与魅力,这便是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最想看到的画面吧。

(二)以家庭为第二课堂,将乐器教学融入生活。前文曾提到过笔者的一位学生,由于接触乐器的机会少而放弃了对于乐器的学习。事实上,即便是课堂中的乐器教学,也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充分接触与学习乐器,但是回到家中以后,缺乏学习的氛围与调节,如何才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建设,让家庭在创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也能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家庭对于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同样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首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音乐环境,如父母有无音乐基础等等,并通过和父母们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家庭第二课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需要将学习的压力带回到家中,相反地,孩子们在家中要实现音乐的释放压力。如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去聆听一场音乐会,感受盛大的乐器合奏所带来的冲击与魅力,亦或是进行家庭特有的音乐活动,形如孩子们利用乐器伴奏,父母们搭配着唱歌等等。这样的“课堂”形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局,核心在于让孩子们在家中也能保持学习乐器、热爱音乐的激情,这些家庭活动的开展,也能够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五、结束语

音乐作为影响世界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每个人性情的冶炼与素质的提升有着一生的帮助与影响。响应新时代人才号召,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也正逐步丰富化、提升化。以兴趣为先、守护为重、拓展为翼,将小乐器教学充分地融入课堂的设计及教学应用,不仅能大大地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更能够在自信培养、家庭和谐等方面帮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小乐器有大作用,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同仁们应当继续共同勉励,不单单为孩子们的音乐知识学习负责,更为孩子们从音乐中收获到的人生帮助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英英.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3):104-105.

[2]周倩.乐器教学势在必行——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师器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党的胜利召开,“坚定文化自信”被反复提及、强调,延续十八大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其兴起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更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文艺工作者投身产业的开发。他们将传统文化内容熔铸赋予新的特质,将文化幻化为产品推向市场,在如此创意的文化制造浪潮中,高校无疑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力保障与人才储备库。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携科研创新精神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现阶段,四川省内高校产业项目属处在摸索阶段、实践经验缺乏,概念规划还需落实在实践活动中验证成效。如此现状下,地方高校利用其独有的人文环境、前沿技术理念作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着人才资源与技术支持,以确保区域的长期发展。同时,受到区域文化背景、环境的影响,高校需要拓展研究领域融合更多地方文化元素与特质实现研究价值为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高师院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行业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宽广的施教平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传道授业、将先进的技术与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存在教学革新与创作力的缺乏,如何创作适合校园文化的艺术佳作以及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已然成为突出问题。带着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器乐教师团队在2014年创建了乐山首支大学生交响乐团,以从事器乐专业特长以及师范专业大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青年团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之余承接起校内外文艺展演、初等教育培训、校地合作等一系列服务地方活动。乐团本着“培养器乐艺术专长、拓展师范教育领域”的教育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训练有素、专业过硬的器乐人才。为着共同的理想和荣誉,这支青年队伍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校园文化、城市生活新的风景线。

二、选题意义

(一)产业需求促进高校变革

目前,参与文化产业项目已成为高校课题研发的一大趋势,高校的科学研究势必与区域产业联手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敦促我们在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思考、革新以面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执行力度。

(二)实践出真知

拥有了产业项目的支持,器乐人才的培养得到了诸多展示技艺的平台。学生参与的校园演艺活动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筑起良好的交流机会,让他们以独特的艺术形态展现青年人的才华与审美。在走进军营、走进小学、走进社会的一系列公益演出活动中,学生们展现精湛技艺的同时也学习着运用音乐传导“仁、爱”的精神正能量,不断学会服务社会与奉献自我。

(三)合作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由于艺术团的合作特质,对团员都有一定的技术与团队配合的要求。教师通过产业项目的申报,将教学活动赋予创新意识,带动学生投身具有研究意义的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环节相互配合,指导性实践教学为师范生充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技能提供支撑平台。在产业项目中的师生角色更为多元化,责任划分更为清晰。既团内人人有角色、人人有责任,在权责清晰的局面下稳固项目的开发。

三、特色与创新性

(一)教学特色

1.教师团队首先意识到器乐专业合作性质的重要性,工作中相互尊重、彼此配合、积极沟通,遇到大的决策时都要提出意见与建议后共同决定。在良性的合作关系指引下,学生们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学着遵守艺术团规定,努力提高业务、完善自我、积极投身团队活动,造就良好的学习氛围。2.学院一学期为器乐学生开设了近百次的排练课程,由多位专任教师授课以确保学生的练习以及日常排练。乐团根据编制的划分采用学生辅助教学形式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下为新进低年级学生进行演奏的初级辅导以帮助其消化吸收知识。这一举措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低年级学生在乐团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我约束力、提升教学进程。3.乐团设有专业的作曲、编曲教师团队,为乐团提供适合大学生演奏的初、中、高级作品,种类丰富,不但有古今中外经典曲目、同时拥有中西合璧的创新作品,充分体现了高校艺术创作的新颖之处。4.乐团演出:经过不懈的努力,师生以高质量的演奏水准一次次登上舞台为学校争得荣誉。在今年“乐山师范学院40周年校庆”活动中乐团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艺术风采。目前,乐山师范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已成为学院特色课程活跃在校内外艺术舞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二)创新性实践模式研究

1.器乐专业课程的设置按照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的不同以工作坊(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师带领学生除完成每周固定专业课程外还负责监管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工作。例如:负责学生各类音乐会、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指导工作。2.为突出师范生的教育特质,开展小学乐团组建的培训项目令学生受益匪浅。具有乐团经验的优秀学生作为教师角色参与到小学生的器乐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合作单位、项目规划、监管活动实施,从项目申请、方案制定、到备课、施教都由学生亲力亲为完成,在教学的实践环节得到了充分锻炼。3.为充分实现校地融合发展格局,教师们借助科研平台开展一系列“文化养老”服务工作,带领学生参与乐山市川剧团、乐山市管乐团演出、排练数场,为乐山市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项目经费有限导致研究期间书籍采购、教具使用等诸多环节受到制约。项目开展涉及多项器乐专业、外聘教师及学生的开销不足、共同完成难度较大,难以完成预期效果。2.高校作为文化摇篮与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与产业结合过程中受到本身特质与政策的约束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营模式所能达到的盈利目的。在文化产业范畴多进行的是社会服务性质的无公益活动导致现阶段院校艺术团体及工作室无力负担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经费,从而影响器乐教学的创新与长足发展。3.器乐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中常会由于师范专业课业繁重导致参与度不高,学生在校、学院担任行政、社团等职务影响艺术团活动的参与。由于艺术团属于非盈利性质的社团活动教学管理没有一定资金支持,奖惩制度制定具有一定难度。

(二)前景展望

由于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重阻碍影响着高校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未来相关项目的开展仍需开辟新的思路寻找合作机遇。但是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必定经历前行过程中的诸多阻碍缓步上升,在与它的融合进程中高校正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师范人才的需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思考组建具有合作概念的艺术团体夯实了大学器乐课程的多元设置,以工作坊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师生技能的全面发展,产业项目的开展为器乐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校地合作关系的建立为高校与地方产业寻找到了全新发展机遇。在未来,这一切的成果都将化作高校外延性发展的有效动能继续支持大学生以开放的眼光、独特的创新意识对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的深入了解,以实现创作更多有益社会文化建设的优秀艺术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美]布鲁斯•皮尔森编著.伍维曦译《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5

 

音乐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课程。声乐课、钢琴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而器乐课也是学生必备选修课。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传统的专业技能小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声乐、钢琴、器乐课“1对X”教学模式,即一堂课3人,5人不等的教学模式己在多数院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缓冲由于师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小课时间缩短化”教学模式却带来一些问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对一”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而学生在“一对X”教学模式中不能直观性、及时地发现自己演唱、演奏上的问题,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此,我就如何增强“1对X”专业技能课效果,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微格教学模型及现代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提高音乐专业教学质量。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和现代视听技术基础上,利用录像反馈—定格分析,有控制地进行微型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   二、微格教学在专业技能小课中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必须明确音乐专业技能有哪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微格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音乐技能。   (1)钢琴演奏技能钢琴演奏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关于钢琴和音乐的知识,以及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的演奏技术和技巧,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所构成。熟练的演奏,不仅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运动,还需要演奏肌体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钢琴演奏技能能充分表现乐曲,完美、流畅地展现乐曲的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   (2)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演唱必须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声乐演唱技能包括呼吸技能、咬字吐字技能、音准技能、声区统一技能、情绪表达技能、节奏技能等。   (3)器乐演奏技能由于每种乐器的构造、演奏特点、呼吸、口腔动作、指法与弓法等的不同,其演奏技能也不同。如弦乐器的运弓技能(分弓、连弓、断弓)、木管乐器的吐音技能(单吐、双吐、三吐、弹吐等)、铜管乐器(除吐音外还有起吹、颤音等)、打击乐器(单击、双击、滚击等),等等。   (4)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技能是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弹琴与唱歌的协同行为。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很常用,无论是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学习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作品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第二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之前,为了使学生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老师亲自或者利用多媒体系统编辑一些音乐课件及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讲解。如:在训练声乐“呼吸技能”时,首先教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其次,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歌唱呼吸运动圈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几例错误的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演唱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呼吸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又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   第三步,技能练习。   音乐专业技能具有特殊性,当演唱、演奏者掌握了一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并通过反复的练习,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活动方式,将音乐技能动作过程从“有意识”转化为“自动化”时,就形成了一种演奏、演唱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般安排6—15个小时的学生自我训练,使学生掌握歌(乐)曲的重点难点,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连贯、协调等。   第四步,微型训练操作。   组成3、5、8人不等的微型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学生针对一定教学内容实践所学音乐专业技能,并进行全过程的录像。使抽象、不确定、转瞬即逝的音乐直观、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利于我们反思分析。学生的回课(即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一般由于学生的进度、特点优势的不同,教师所选题目一般不一样,这就使得“一对X”小组课具有了“一对一”个别课的优势———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解决了“一对X小组课”时学生的歌唱技能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达不到音乐专业课既定的要求水准的问题。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实践活动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要回放学生的教学录像,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如:学习者在声乐技能练习中,大脑与支配歌唱运动器官的肌肉之间存在着往返的双向联系,即存在一种神经冲动过程。从“传达命令”到“执行”再到“反馈”: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起到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它们不停地把技能运动的结果告知大脑。只有当学习者不停地接收反馈并及时调整,练习才成为“有效练习”而继续下去。反馈有多种形式:外在的视觉反馈、自身的听觉反馈,以及根据自身肌肉运动的感觉做出调整的内在的运动觉反馈等。在技能学习初期,学习者对声音和动作正误的辨别能力不高,依赖教师对歌唱动作进行及时调整,反馈信息来源于外部的指导教师或同学。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在老师那里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可是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不对。因为自己练习时,依靠镜子用视觉监督外部器官的运动,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力与对动作的辨别力不高,一旦失去老师正确的反馈指导,练习方向模糊,自然就不如课堂上的状态好了。然而微格教学使学生在课后也能看到自己上课时错误的过程和教师、同学的反馈指导,当然课堂上的好状态随时都有,进步自然就快。第六步,循环再训练。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训练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三次微格训练操作。#p#分页标题#e#   总之,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使传统师徒学艺的“口传身授”的经验型向有针对性职业训练的科学型转变。既有利于科学地传授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突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微格教学”改进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不再以老师讲述为主,而是师生互相表演(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讲述、评论,教师以启发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评述优劣,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单个或整体的训练与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研究、探讨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改变了原来那种“老师讲,学生硬搬仿照”的呆板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钻研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练习了专业课的技能技巧、科学方法及作品的表现处理,还学习了专业课的教学法和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而在学生掌握了专业课中声乐的歌唱方法和钢琴、器乐的弹奏、演奏方法之后,声乐小组课可以结合重唱、组唱、小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声乐节目的能力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的能力;钢琴小组课(包括电子琴、手风琴)可以结合四手联弹、重奏、齐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钢琴演奏节目和辅导训练的能力,以及结合声乐课增设自弹自唱的练习;器乐小组课也一样,通过器乐的重奏、齐奏训练,逐步抓学生的小乐队排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组织课外活动打好基础。微格教学在“1对X”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直观地展示了音乐教学,突出了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解决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音乐专业技能。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6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已经拓展到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去,学科之间呈现出高度的综合趋势,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彼此渗透。这就要求双语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能运用到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二)优秀的学科素养双语音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1.双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音乐专业的本体知识。包括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等多门学科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和音乐创造性活动以及音乐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2.双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音乐教学论、课程论、教材教法等。只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准确的运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音乐知识正确地传递给学生。

3.双语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开展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等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快乐,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音乐教育科研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让自己成为教学科研一体化。

(三)娴熟的音乐技能娴熟的音乐技能是双语音乐教师搞好教学不可或缺的能力。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就器乐演奏来说,音乐教师不仅要会演奏钢琴、电子琴或手风琴,还要尽可能的掌握一至两件民族乐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可以掌握一些本地区特有的民族乐器。音乐教师除了要掌握乐器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视奏和即兴伴奏能力。就声乐而言,音乐教师的歌唱技能表现在范唱、模唱、清唱、自弹自唱等方面,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熟练地把教材中的歌曲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感受到歌唱的美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双语音乐教师培训工作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较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参训音乐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与职业道德水平,强化音乐专业汉语水平和音乐汉语授课能力,使参训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授课工作,在“双语”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1.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小班化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2.不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把培训任课教师选用关,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一线骨干优秀音乐教师讲课,使培训工作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紧密结合。

3.加强音乐学科教材培训,强化学员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员汉语授课能力,为自治区输送合格双语教师。

4.培训管理呈现有组织、有专人负责,由班主任和学科导师共同管理。确保培训工作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责任到位,全力为实现培训的总体目标做好教学组织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双语音乐教师考核标准

为了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应认真对待考核,使考核的各项硬性指标成为有力的杠杆,保证双语音乐教师各教学环节有效地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一)汉语水平。1.具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和开展教学;2.汉语水平考试(MHK)达到所属学段、所任学科相应等级标准;3.鼓励双语音乐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并达标。

(二)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双语音乐教师要了解课程性质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得到提升与拓展,熟练掌握所属学段、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由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双语音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闭卷笔试,考试成绩列入双语音乐教师考核标准。

(三)汉语授课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熟练、流利地运用汉语讲授所属学段、所任学科的专业课程并进行教学反思,胜任双语教学岗位要求。由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双语音乐教师“一课试讲考核”,考核成绩列入双语音乐教师考核标准。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葫芦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葫芦丝在我国乐器演奏中常常见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小学生通过葫芦丝训练能够提高对音律以及音感的辨识度,同时葫芦丝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合唱水准。教师通过演奏葫芦丝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葫芦丝改善小学音乐合唱训练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奏歌唱技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合唱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把握音准,这就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而在对学生开展葫芦丝教学时发现,小学生通过练习葫芦丝加强了对音准的把握,且通过小组分段吹奏增强了葫芦丝教学的效果。以《小白船》这一曲目的葫芦丝吹奏教学为例,针对每一个小节的乐谱差异,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部来演奏这首曲子,在吹奏过程中分组分部进行。之后还要进行位置的调换,以便让小学生感受到不同吹奏方式所带来的区别。随着葫芦丝音调和速度的变化,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也会逐渐提高。其中“蓝蓝的天空银河里”的演唱速度以及音准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葫芦丝吹奏明显的感觉出来。在之后的合唱中也能够更加和谐,感受到不同部分旋律的改变,从而增强合唱的效果。

二、葫芦丝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高音准

葫芦丝作为一种乐器,其音色非常有特点,能够为小学生营造出浓郁的音乐氛围。在学习葫芦丝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其音调以及节奏的把控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音高和音准。葫芦丝的音调变化能够强化小学生对音准的感知能力,增强葫芦丝教学效果。在《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葫芦丝教学中,教师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一曲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曲调中的欢快和优美。此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葫芦丝为这首曲目伴奏,让学生能够对这首曲子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同时,在葫芦丝吹奏的过程中也逐渐对这一乐器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利用葫芦丝吹奏这一歌曲时,学生仿佛置身于星空中,正如歌词所说“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加进葫芦丝演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高音准的感知,教师为学生解释音调的高低时可以将其比喻成6个阶梯,分别是“do,re,mi,fa,sol,la”,对应“1,2,3,4,5,6”,其中4(fa)楼梯的台阶只有其他的台阶的一半高,所以4和3这两个邻居靠得很近。并且教师可以边打手号边让学生跟随着唱,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音调和音准有一个更好地把控。

三、葫芦丝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歌谱水平

现在小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已经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因此许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小学生练习一种或者几种乐器,希望以此来提高孩子的音乐水准。而葫芦丝由于价格实惠,学习相对简单而成为首选。歌谱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葫芦丝吹奏的训练,许多小学生逐渐的对歌谱越来越熟悉。《瑶山乐》这首歌曲语调优美欢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进行示范,边歌边舞,使小学葫芦丝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兴趣后学生会不自主地模仿,而为了吹奏出优美的曲调需要按照乐谱来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在熟练掌握乐谱的使用方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作为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如鼓励学生自学其他歌曲的葫芦丝吹奏,并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葫芦丝演奏竞赛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

四、葫芦丝演奏训练培养学生节奏及音律感

就小学生而言,在音乐学习中最难得到提高的就是对节奏和音律的把握。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葫芦丝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其简洁明了的语调以及轻柔的声音与小学学习的歌曲完美契合。葫芦丝吹奏过程中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对葫芦丝本身的吹奏技能,还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并与葫芦丝的音律变化很好的融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的形成基本的节奏感和音律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准。《恰利利、恰利》这首曲子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熟悉,其旋律中透着一种欢快的节奏,是葫芦丝演奏的一首典型曲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曲目的节奏和音律感,教师可以辅助以视频教学,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感受太阳升起后农民在田间愉快劳作的场景。通过观看真实的劳动视频,学生更能充分感受到歌曲中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从而让学生对葫芦丝表演更加期待,对节奏的把控也更加准确。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葫芦丝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熟练使用曲谱,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葫芦丝的音色很有特点,因此相比于其他乐器而言更适合小学阶段的乐曲演奏,为小学生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莫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音乐时空,2013,10:182-183.

[2]打造高效器乐课堂促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教师培训取得良好成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98.

器乐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内容;多样性

一、国内钢琴教学群体与教学普遍现状

目前,我国钢琴教学群体大致分为:专业院校、社会公益机构、社会盈利培训机构和私人教学四种。专业院校中的钢琴专业教学内容较为成熟和专业化,注重知识的纵向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公益机构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老年大学等公益组织中的钢琴教学,主要面向全社会进行普及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全民音乐素养;私人教学在钢琴教学领域占比较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和质量的差异性非常大,由于钢琴学习市场规模较大,甚至很多非专业人士进入钢琴教学领域导致钢琴私人教学市场鱼龙混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上述四大类钢琴教学群体,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教学内容与评价单一、教学系统性不强以及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1]从当前钢琴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在这些教学群体中,钢琴教学内容普遍单一,大多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谱子和教材的内容传授学生,进入“教师留谱子—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的死板、机械的教学循环,“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由于上述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出了很多问题:缺乏创造力,学生只会弹奏谱子上学过的内容,脱离了谱子什么也不会;由于机械式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逐年下降、逐渐感到枯燥无味;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新内容扩充,教师也会随之进入教学疲惫圈;学生钢琴综合素质水平低,只会单一地看谱弹琴,钢琴学习能力很难进步,导致最后放弃学习。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钢琴教学内容多样化的重要性:部分新教材的引入,增加了教学内容,比如巴斯蒂、菲伯尔等教材增加了钢琴学习的“宽度”。在考级的变化上,英皇考级和国外一些考级陆续登陆国内音乐考级市场,增加考级内容的多样性,增加视奏和即兴弹奏等科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指引了钢琴内容学习的方向,但是国内考级的改革始终脚步缓慢,遵循着“四首曲子”的传统考级模式,由此引发了笔者对钢琴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思考。

二、关于钢琴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解决钢琴教学上的困境,打破恶性循环,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对钢琴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合理设置,考虑怎样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乃至音乐学习的热爱。经过笔者的学习和研究,把钢琴教学内容的设置经验给大家进行分享。

(一)音乐知识学习

这部分学习内容是学习各科器乐的前提,应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阶段性,从简至繁,使他们逐步掌握音乐学习的基本乐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音乐风格等等。在学习一首新的钢琴曲子时,不光要进行传统的识音符、节奏、符号,而且要对和声功能、织体变化、曲式结构、创作背景风格等等进行分析,综合、全面地学习音乐知识。理论支撑实践,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这样两者在钢琴学习中才会融会贯通、互相促进。

(二)钢琴基础曲目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是钢琴学习最基础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传统钢琴教材循序渐进地学习。常见的钢琴学习教材有汤普森钢琴系列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郎朗钢琴教程等等。作为钢琴学习延展性的学习基础,手指技能的基本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个学习内容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锻炼手指对琴键的控制力,连奏、非连奏、断奏等基本弹奏方法应该熟练掌握。有了更好的基本功手指状态,才能更好地驾驭其他学习内容。

(三)艺术伴奏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对钢琴学习内容的延展,器乐钢琴伴奏是在钢琴演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钢琴教师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器乐钢琴伴奏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在经过前两个方面内容的学习后,学生对音乐知识、钢琴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此时可以运用钢琴艺术伴奏普遍性的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伴奏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在艺术伴奏中可以学习多种乐器的基本音色、音域和音乐特点等等,通过器乐之间的相互合作更好地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艺术伴奏上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各式各样的室内乐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伴奏课程,可以增加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同时促进钢琴专业的学习和成长。

(四)潮流音乐的钢琴弹奏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提升钢琴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儿童喜欢《喜洋洋》《熊出没》等动画片,如果用钢琴学习弹奏这些动画片的主题曲会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将当下最火的流行音乐用钢琴弹奏,也会吸引儿童、大学生等等。很多钢琴教师不屑于教这方面的内容,其实笔者认为,选择在钢琴教学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会极大地增加钢琴学习的动力,从而使钢琴学习不再变得枯燥无味。另外,通过教师仔细科学地挑选作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曲目与版本作业,在钢琴技能方面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流行声乐作品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旋律走向、曲式结构及曲目的整体情绪安排和表达等,而且相比古典音乐通俗易懂,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

(五)即兴能力的培养

钢琴即兴演奏的能力是衡量钢琴综合水平和音乐素养的标杆。即兴演奏也可以分为即兴伴奏和即兴独奏,需要演奏者运用综合性的音乐知识和专业的钢琴演奏技巧,演奏时“手、耳、脚、脑”快速协调配合才能进行。对于钢琴即兴演奏而言,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创造力与审美情趣,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一次学生综合知识的集成锻炼,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才真正体会到钢琴学习的魅力所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即兴的创编,演奏即兴旋律、运用和声知识技巧编配伴奏,应用曲式知识安排即兴曲目的进行;而即兴伴奏课程和艺术伴奏课程类似,主要体现在即兴,锻炼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能够运用音乐知识为听到的歌曲或器乐进行伴奏的技能。学生在伴奏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反应预判音符,并快速计算和声,结合曲目和演唱者的风格进行辅助弹奏,当然,要达到这个程度需要通过教师指引授课和不断地摸索练习实践,要有一定钢琴学习的积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钢琴教学从业者,我们应该开拓教学思维,勇于创新和实践,认真研究设计钢琴教学内容,在钢琴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增加扩展综合音乐知识的学习、艺术伴奏课程、流行钢琴课程、即兴弹奏能力培养的课程等等,注重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发展,跳出死板的钢琴教学枯燥学习圈,不断地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钢琴,做到能够从钢琴学习中找到自信、得到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发挥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霖.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0(04):215-216.

[2]刘佳.器乐钢琴伴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高教),2019(12):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