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的建议范例

对班级的建议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批评智慧

班主任批评学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何做到有根有据、有章有序、有理有度,这是班主任需要正视的问题。间接提醒、委婉提示、适时建议、合理褒贬,都能够体现批评的智慧,班主任要对批评内容、批评方式、批评契机展开创新探索,以提升批评的效度,促进班级管理向更高标准看齐。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情感追求,班主任珍视学生心理追求,展开适当适度的批评教育,能够形成更多教育促进动力。

一、间接提醒,营造批评氛围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如果班主任整天婆婆妈妈地批评训斥,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的批评学生不能接受,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作用,对批评方式方法展开创新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间接提醒是一种批评方法,因为温柔感更强,学生接受度更高,其教育效果值得期待。间接提醒是一种策略,班主任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科学运用这一管理技巧,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班级有一个比较活泼又调皮的男生,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班主任抓住机会对这个学生展开间接提醒。有一次,班主任看完这个学生的作文,给出这样的评语:从你灵动的大眼睛中可以看出智慧,老师非常喜欢你的热情和智慧,如果上课时能够主动发言,肯定会有独到的见解。如果上课能够专心一点,老师相信你会有更精彩的表现……这个学生看到这个评语后,受到了一定触动,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不当言行,课堂上积极发言,不再捣乱了,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也更多了。班主任批评学生未必要大动干戈,给学生提供更多提醒,能够激活学生自信心,自然形成崭新教育效果。“春风化雨”式教育一直是班主任的重要追求,这间接提醒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段,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启迪,其教育才会自然实现。

二、委婉提示,抓住批评契机

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特别是班主任反复强调之后,还有学生屡教不改,很容易突破班主任的忍耐限度,班主任出言不逊也成为一种必然。其实,很多班主任并不想恶语伤人,只是压不住火气才会出现“语罚”现象。为此,班主任需要增加耐心,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而且应运用委婉的语气展开提示和批评,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委婉提示也需要技巧,班主任要对不同群体学生使用不同批评语言,以提升批评效率。班主任批评语言需要艺术设计,让学生顺利接受是关键。班级有一个女生,平时总是和周边同学闹别扭,其他同学纷纷找班主任告状。班主任找到这个女生,与其展开沟通交流:你最近表现挺好的,老师和同学都看在眼里,只是个别时候有些太较真了,可能情绪上出现了一些失控情况,相信你会尽快调整自己。学生听班主任这样告诫,顿时有了触动,向班主任做了自我检讨,也表达了纠偏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女生渐渐改掉了一些毛病,和其他同学关系也融洽了。班主任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找学生个别谈话,在谈话中渗透一些提示意思,给学生提供更多心理触动的机会。学生大多有自知之明,班主任给出针对性提示,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三、适时建议,提升批评效度

学生出现错误时,班主任需要直接批评,也需要间接提醒,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学生提出更多建议,学生接受会更为自然。变批评为建议,这应该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智慧设计,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展开思考,然后对学生适时投放一些建议,以商议征询的态度展开教育管理,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并主动接受班主任的建议,自然形成教育成效。如班级中有两个学生出现了矛盾,甚至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班主任介入处理。首先,班主任让学生自我反省,对事件进行“冷处理”,学生逐渐冷静之后,班主任开始了调查,分清了责任。其次,班主任没有直接对学生展开批评教育,而是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建议大家主动揽责,不能只看到别人的错误,而是要多做自我检讨;深刻检讨自己时,需要设计改正方案,做出行动规划;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时,需要采取主动行动,敢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惩戒。最后,班主任主持和解仪式,让两个学生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学生出现矛盾是常事,班主任处理学生纠纷不能陷入惯性思维,需要有创新意识,对学生展开批评教育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建议,学生不得不接受,让班级管理制度顺利执行,确保班级管理走向规范化。班主任管理工作没有统一模式需要遵循,对管理方法展开创新实践,让学生自然进入管理秩序,给学生更多心理感知和体验,这样的班级管理无疑是最为科学的。

四、合理褒贬,体现批评智慧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2

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不相同。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自身的阅历、知识经验等决定了每个个体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客观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班集体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班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意义,达成共识内化并去自觉遵守就需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不同意见,达成共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交流。在制定班级建设发展目标、班集体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民主的由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建议箱的设立,收取学生对班级建设的建议,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提出主要建议。共识的达成首先就是认同,学生只有亲自参与思考商讨确定才能使他们意识到到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担负起建设班级的重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也就做到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所说的:“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别人管理,自己约束自己。

二、“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心”开始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展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又很幼稚不成熟。若教育管理者不走进学生心灵,不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疏于对学生的情感沟通就不能准确进行教育与管理,久而久之,与学生的隔膜越来越大。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相处,尊重学生,用情感来感化学生。也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切忌高高在上,询问敷衍,要真实的面对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当学生成绩下滑时,不要不问原因一味批评,可以和学生坐下来聊聊最近学习遇到的困难,共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抚慰鼓励,帮助他走出情绪的低谷。当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反思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一起研究改进策略,以便有效实施。作为教师,威信不是靠强势就可以树立的,与学生坦诚相处,让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自然会对教师格外的尊重。这样学生也会对班级产生依赖感,自觉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小社会”中担任起自己的角色。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人来自于自身内部的力量一旦被激活,其潜能是无限的。学习抓住内驱力,激发学习热情,事半功倍。在学生教育管理上也要抓住他们的内心特点,有的放矢。教育管理应该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内在的自我肯定。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客观的帮助学生,然后采取激励教育。对于罗森塔尔效应教育者都不陌生。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期望和肯定给了学生巨大的学习推动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需求是尊重,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所以,利用励志的事迹去激励学生,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赢得肯定,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满自信,这更有利于班集体的管理。

实现有效心理沟通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当今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和困难,加之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十分脆弱。教育管理者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疏导缓解压力,解决困惑,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挫折教育等。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的环境。班集体内的人际关系,即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融洽和谐,为有效的心理沟通奠定基础。

四、总结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3

1.班级管理的现状研究

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班主任抓眼前利益,没有中期和远期目标,管理的计划性较差,常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班主任精力有限,无法管理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顾此失彼或者班主任做了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其反响并不好。也有学者认为班级管理目标的单一性、评价的片面性以及人本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扼杀学生的个性,甚至导致厌学情绪,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把工作的绩效性和终结性评价指标作为衡量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不仅有失公允,而且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本意识和法治意识表现为遇到“问题学生”,部分班主任缺乏调查的能力和耐心,不尊重学生人格,动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

2.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学者阐述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对此给予了分析。有学者认为没有发挥家长的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个性了解更甚于班主任,也更希望子女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需求,家长的参与是解决管理目标单一或目标不明确以及学生个性被束缚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发挥家长分担日常管理任务的作用,家长参与有利于降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其走出班级管理苦与累的困境。还有学者则认为,班主任的“一言堂”、人本法治意识的缺失以及评价的片面性是由于未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家长从不同于班主任的角度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设计、班级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更全面地评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总之,在班级管理中与家长进行合作,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3.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研究文献并不丰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不同工作,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负责畅通家庭和班级的沟通渠道,协调班级管理工作。其余研究多为工作的实践描述或者经验总结,如家访、利用家校通平台、制作班级网页、开展“家长日”活动、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等建议与措施。有学者探讨了家长通过参与教学与课程来参与班级管理。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学校层面的文献较多,而研究班级层面的文献较少

在家长参与这一研究领域内,更多地关注于“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提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学校层面研究家长参与有其适用性,以美国为例,其以放权为特征的学校管理改革后,逐步放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家长参与力度不断增强的根基,美国联邦政府在家长参与方面的各种法律和法规以及教育计划都保障了家长逐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在不断的深化中,相应保障家长参与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完全按照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而无法达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目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班级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最基础的单位,班主任是一线具体实施管理的人员,从“班级”以及“班主任”入手研究家长参与我国教育管理,通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功,自下而上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甚至家长参与政策的制定,也许是另一种研究思路。

2.阐述现象的较多,而具体研究策略的文献较少

梁红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仍集中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描述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的探讨。对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多是对现状和问题的阐述。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仅指出了家长应当参与班级管理这一观点,如何参与并未提及;研究指出需要通过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却并未说明从哪些方面如何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个别学者提出深化家长参与管理的层次,例如建立监督机制,但如何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监督机制,并没有学者进行阐述,人员配置、培养机制以及机构的建立,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操作性上仍然欠缺。具体的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做法只在少量一线班主任对于自己工作实践的零散总结中提及。

3.研究家长参与日常管理的较多,而研究家长参与建议、决策和监督评价的较少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班级管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班级是大学发挥育人功能的核心细胞,发挥着精细化人才培育的作用,是专业归属下的基层教学组织[1]。而班风,即是班集体特有的精神面貌,班风对班级成员有巨大的教育影响力[2]。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和重要抓手。

一、当下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关联

当下高校多存在学生对学习不重视、学习效率低等学风问题,因此要想改善这些情况,就要先了解当下高校学生的普遍个性特点,以及这些个性特点与学风问题的关联。当下的大学生多为2000年前后出生的千禧一代,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恰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成长于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的时代,其成长过程有着家庭中集多方关爱于一身,信息接触量大的特点。首先,物质条件与成长环境较好,父母有意愿也有能力满足孩子多数的物质需求。想要的东西可以轻易通过父母实现,这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机会直观感受个人奋斗与生活品质改善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的主观驱动力不足。再者,便捷的信息接触渠道让这一代大学生从小接收的信息更加多元,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刚摆脱多年枯燥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来说,丰富的大学校园社团活动正是他们渴求的。多维度发展并没有错,但是较弱的自律与自控能力,使得多数大学生难以平衡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时间,甚至出现轻学习重活动的情况。对于学习的主观驱动力不足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学风问题的主要主观因素。腾讯网进行的《00后调查报告》也显示,比起外加施加的压力和焦虑,自发产生的成长驱动是实现自我延伸的主要动力[3]。因此,在进行学风建设时,除却教师优化授课模式和课堂内容、严抓课堂纪律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的督促这些传统的施压手段外,高校可以同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是为自己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更加积极主动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班级作为高校育人基本单位,可以成为一个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独立意识的切入点。

二、建设优良班风,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内驱力

高校里,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班集体中,班级氛围影响着学生的种种行动。良好的班风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班集体向积极地方向发展,因此各高校都将班级建设作为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班风建设的执行主体是班级内的学生,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等班级工作,使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能够体验独立完成任务的经验,锻炼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完善自我的主观需求。班级学生齐心协力建设班集体的过程,有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班风,身处班级中的学生亦会受到影响,养成积极主动的学风。尽管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多强调自主管理,然而多数大学生学生工作经验缺乏,处事和交流方式稚嫩,如不加以引导,班风建设推进艰难,学生易产生挫败感,加深迷茫感,这将不利于引导积极主动的学风。因此,在班风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转变以往指令的方式,深入学生工作和生活当中,把握班级工作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授班级工作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建设优良班风。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1.尊重学生耐心沟通,建立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和班风建设的引导者,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和成长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出意见和建议。在与学生沟通时,避免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改用平等温和的方式交流,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4]。

2.指导班委开展工作,提高班委工作参与度。为便于班级教学育人工作的开展,每个班级均会设置若干班委职位,由班级同学选举或由班主任挑选合适的同学担任。原则上,班委即为所在班级的管理团队,除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外,还应彼此协作,共同完成团日活动等班级事务。班委团队是班级集体感形成的内部驱动力,是凝聚力形成的核心。在班委团队运行初期,班主任可以及时跟进班委的工作进度,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班委团队工作中期以后,班主任的重心应逐渐由指导转变为引导,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的方式,引导班委总结和反思近期工作情况,并予以点评。最终达到通过建立参与度、责任感、工作效率“三高”的班委团队,将其打造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发动机”,以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建设良好班风。

3.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内驱力。班风建设工作像是一个小型的试炼场,既可以锻炼工作者的交流沟通能力、事务协调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增进对自己的认知,又因其规模小,容错率高,即使有失误之处,也不会对参与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在班级建立之处,班主任可以借由学生对集体归属感的情感需求,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00后”虽然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特立独行、缺少集体观念的一代,其实他们对群体利益有较高的认同度,对同辈的归属感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求[3]。走入大学校园,对新生来说意味着离开家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走出“象牙塔”带来安全感的骤失,使得新生对集体归属感的渴求度达到高峰,陌生环境带来的危机感,也使得新生有着对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强烈的热忱。这份渴求和热忱恰好成为班主任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主动性的切入口。

三、以班风促学风,动员学生参与班集体学风建设

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成员对集体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大学期间,班级成绩好坏与否、学风优良与否,是评价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以此为契机,动员学生为班级学风建设建言献策,选择合适的建议,鼓励学生予以实施。对班级成员个体而言,积极向上的班风激发学生跟上班级步伐和为班级增光添彩的动力,对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产生发自内心的需求。班主任在与学生就学习情况交流的过程中,对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率高的学生予以肯定,并邀请其向班级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对于学习上尚有困难的学生,在了解具体的困难之处后,给予适当的指导,良好的班风也从各方面推动班级学生向端正勤勉的学风方向发展。对学生而言,良好的班风对个人成长有着全方位的正向影响,对不断学习以提高自我有连续的监督作用;在参与班风建设过程中,可以增进对自身的客观了解,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掘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建立勤奋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高校而言,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树立良好班风,以良好班风促优质学风,有助于班级发展良性循环,使优质学风得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文,朱小芳.高校班级场域功能与建设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92(01):34-36.

[2]金国雄.高校班级学风评估与建设工作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29(7B):124-125.

[3]腾讯网.腾讯社交洞察携手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重磅《腾讯00后研究报告》[EB/OL].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分层需要出版社对英语教材、读物的编排分级标准统一化,需要各高校对分层教学过程实施标准化,需要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实现其意义。教学;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角色

1背景

为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很多高校都实施了大学英语分层教学(Level-basedEnglishTeaching)。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根据布鲁姆的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

2分层教学问题

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赵亚玲、杨南翎(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分层教学模式“提高了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多沟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陆道恩(2017)发现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的运行,仍存在分层划班不科学、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前人研究发现分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分层教学的层次问题。分层教学具体分成几个层次,如何命名,各学校说法各异。通过整理归纳发现,目前通常有以下几类分层方法:有建议将学生分成ABCDE五个层次的,如戴庆宁(2005)建议按学生高考成绩,90分以上为第五层,80-90分为第四层,70-80分为第三层,60-70分为第二层,60分以下为第一层。曹丽娅(2017)建议把学生按入学考试成绩分成一类、二类、三类,80分以上为一类,60-80为二类,60分以下为三类。谢玉华、赵巍巍(2017)按考核分数将学生分为A层(分数在90-100的学生普遍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英语学习习惯良好),B层(分数在60-89的学生占到班级人数一半左右,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比较依赖教师,经过引导能较好地适应英语课堂教学),和C层(英语学习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英语学习有困难且很难完成教学规定的学习内容)。还有的大学将学生分成A、B班,并以四级考试成绩为参照,实现学生后续层次的流动。各高校之所以出现形式各异、说法各式的分层主要是因为采用的分层标准不一样。这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即对学生有没有统一规范的测试和合理的区分标准。很多学校的做法是拿已有的试卷成绩进行划分,如高考成绩,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刘雅敏、朱正才、常辉(2009)研究发现相当大比例学生的听力和阅读技能发展是不同步、不均衡的。也就是说,目前各高校广泛采用的以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总分为标准的分层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2)分层教学的教材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英语教材难度各异,甚至同一本教材的内容难度也跨度极大。这对实现分层教学来说是最大的挑战。文旭、莫启扬(2013)指出当前英语教材对难易程度、梯度的处理有欠科学。有些教材各单元间难易程度波动大,且各册教材难度递进不明显。甚至有些出现第一册和第四册难度差别极小,第二册比第三册难度大的情况。这说明在分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册数对应层次。此外,大部分教材没有提到起点是多少词汇量,终点是多少词汇量,有的生词量过少,有的生词量过高。这使得分层教学找到匹配的教材难度又增大了。总体而言,正如束定芳、庄智象(2008)所指出的,我国外语教材的编写还是个薄弱环节,与我国庞大的外语学习者队伍不同层次的需求极不相称。因而,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很难给分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3)分层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方式问题。分层教学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做了一定的改变,倘若仍按统一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就不能有效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不能满足高校教育评价实践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分层教学的实际进行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几乎都是一张试卷决定一切。这种方式规范统一,易于操作,便于比较,但就分层教学的初衷而言,这种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未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注重评价结果,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4)学生发展方面。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打上了一个隐性的标签,容易使处在低层次教学班级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于立新(2005)研究了北京外贸学校的英语分层教学,得出结论,“我校实行的分层教学弊大于利”,并阐述了以“C层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为代表的六个弊端。梁智(2011)发现按层次分班教学导致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趋势的扩大,按层次分班教学不利于形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环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分层教学不仅使低层次教学班级的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高层次教学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减退。5)教师方面。分层教学在各环节均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以上总结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终将是教师们需要面临并一一解决的。目前情况下,教师需要尽可能合理地设计分层考核试卷,充分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将面临教较好层次的班级,而另一部分教师则要教授较差层次的班级。如何挑战教低一级别的学生,如何提高教高一级水平的学生,怎样拿捏好度,怎样合理地根据不同班级转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这些均是分层教学给英语教师们的挑战。

3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需要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通过各个方面的详细设计,实现切实有效的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进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关键是要有统一的分层标准。统一标准的建立可借鉴CEFR(CommonEuropeanFrame⁃workofReferenceforLanguage),即欧洲语言共同框架。该框架从低到高总共分成6个等级:A1,A2,B1,B2,C1,C2。它为描述外语学习者进步程度提供了标准的体系参考。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已经将此标准广泛应用到语言讲座、授课计划、教育课程、测评考试、资格获取中。已有研究者如陈振鹏(2015)发现CEFR的测试思路、原则框架和模式对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标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推动我国英语测试的质量,增强有效性和可信度。可喜的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并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翔实的描述。该量表势必为分层教学提供统一、科学的分层参照。其次,分层教学过程中建议使用分级教材。一旦建立了统一的分层标准,各出版社即可以之为参照,科学合理地可编排出相应的分级教材。尤其在词汇量的设计上,针对各层次的学习者进行编排。这样,学习者对于自己的层次清楚,能准确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材料。对应的测试也基于这些教材。拥有这样的图书资源整合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最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再次,分层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多元化。科学实施考核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因材施教,因而其考核标准也应多元化,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人员多元化。除了采用与相应层次匹配的测试,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定期给学生考核评价。此外,考核评价人员除了教师,还可以同伴考核等。如成南(2017)建议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评价,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要减小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动态分层法,即进步可以申请升级,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大的动力。其实,很多高校也采用这种方式,谢玉华、赵巍巍(2017)认为分层教学采用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也有研究者建议进行隐性分层,如李佳卉(2016)建议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分班,而是仍然以一个自然班为教学单位,但是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对其进行层次的划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得班级内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也更好地满足了因材施教的要求。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迎接挑战。真正的分层教学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帮基础稍差的学生进一步打好基础,帮层次高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并根据其需求提供其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分层目标,分层主体,灵活处理好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层次化。谢玉华、赵巍巍(2017)认为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王先荣(2005)建议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自己创造性的教,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克服分层教学引起的时空紧张问题。

4结论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不光是某个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它需要全国范围内对学生英语水平测试的评价标准统一化,需要出版社对英语教材、读物的编排分级标准统一化,需要各高校对分层教学过程实施标准化,需要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实现其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丽娅.对中职英语“分类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英语广场,2017(12):154-155.

[2]陈震鹏.欧洲主要语言测试标准特点与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3-124.

[3]成南.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J].校园英语,2017(3):76-77.

[4]戴庆宁.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93-94.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李佳卉.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6(8):107-108.

[7]梁智.分层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130-131.

[8]陆道恩.分层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设计探究[J].科教文汇,2017(3):87-88.

[9]文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7-101.

[10]刘雅敏,朱正才,常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按技能分级学习、按模块分层上台阶[J].外语界,2009(4):23-29.

[1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51-53.

[13]谢玉华,赵巍巍.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7(12):117-118.

[14]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职;班级管理;批评艺术

高职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冲动感性,容易犯错,且多数学生在之前的学校教育中属于“学困生”,教师常常忽视对其的理解与管束,因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这些学生经常为教师提出一些难题。批评是辨别是非,提供建议的方式,也是教师班级管理的一种教育手段。在高职班级管理中,一些教师为树立权威性,在学生犯错时经常大发雷霆、紧紧相逼,甚至公开说出一些侮辱性的话语,否定学生的未来。学生在这样的批评氛围中,要么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重塑自我;要么在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对教师产生抵触、反感,甚至“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失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动力。从当前的教育观察与分析来看,后一种情况是主要的。针对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批评,将批评艺术融合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中来,让学生在批评中体会到善意的理解与殷切的期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知耻而后勇”的目的,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具体来讲,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对批评艺术的运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理解批评艺术,明确批评目的

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但是批评并不是简单地指出错误,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基于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批评艺术,理解批评内容,明确批评目的,进而采取有效的批评方法。在渗透批评艺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批评的含义,简单来讲教学管理中的批评专指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加以指出,并提出意见。由此可见批评不是指责、也不是抱怨,其最终的目的是明辨是非对错,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道道路。因此,教师应基于批评的含义,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接受批评,从而为高职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建议指导。其次,从艺术性探究批评的目的,理解批评的价值。批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其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中需要呈现出一定的美感。简单的指责、无节制的抱怨只会激发双方的矛盾,难以体现人文情感沟通的艺术性,因此,高职教师应注重提升人际沟通技巧,用巧妙的语言、得体的行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批评用更舒适、更有效的方式感染、影响学生。

二、坚持批评原则,渗透批评艺术

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对批评艺术的运用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主体性原则,即在批评教育中,教师应且是围绕着学生主体进行,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指出学生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谓的“为了学生好”,在实际批评中就转变成了发泄情绪,这对于指出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改进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过程,确定批评对象和事情经过,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让学生在批评中得到充分尊重,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以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态度。(2)技巧性原则,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技巧性,同样的信息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收获的效果可能截然相反,因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对批评艺术的运用应坚持技巧性原则。如灵活组织语言,清晰指出批评对象所犯的错误;保证和蔼真诚的态度,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与期望;利用问题刺激学生的自我思考,将教师的意见潜移默化地发展为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与规范。(3)人文性原则。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教学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向另一个同学的时候及时制止,并要求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批评教育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先后送给该名学生四块糖,分别奖励其“严谨准时”、“尊敬师长”、“富有正义感”、“敢于反思”。这样的批评教育充满了人文关怀,不仅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也保护了学生的情感心灵。因此,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应渗透人文情感,让学生在批评中获得的不再是恶言恶语,而是殷切的期盼和满满的温情。(4)适度性原则。批评只是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适度使用,同时配合赏识、引导、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逐渐认识自我价值,并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提高自我发展。

三、探索批评方法,体现批评效果

所谓“忠言逆耳”,批评作为“忠言”的一种,会在情感上刺痛被批评的对象,因此,并不容易被人接受。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的批评方式简单粗暴,更多的是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学生年少气盛,自尊心强,被“踩到”痛点后,本能的反应是否定或反抗,而非平心静气地反思自己,接受教师的批评意见。这样批评就会陷入到一个尴尬的境地,师生之间交流的隔阂、矛盾会不断积累,最终影响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针对此,高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方式方法,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渗透批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刺激学生的自我反思,进而提高批评教育的实际效果。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可采用的批评方式有:(1)先扬后抑。为了缓解学生对他人批评的抵触与误解,教师在批评之前,可以先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优点进行分析,如能够自觉维护班级卫生,对班集体有责任感,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惊喜,让学生知道教师看到了他的努力,同时也能够从心理上占据上风,让学生对自身错误产生内疚,确保学生顺利接受接下来的批评教育。这样的批评方式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提出了期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批评中提出的建议,并对自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因材施教。学生个体差异对批评方法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性格直率,有的学生性格内敛稳重,有的学生敏感脆弱等等。教师在运用批评艺术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刀切”,而应因材施教,如对于性格爽快的学生可以开诚布公,指出学生自身问题,并推心置腹地给出建议;对内心敏感脆弱的学生应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听出教师的“弦外之音”,并激发其自我反思;针对沉稳内敛的学生应以谈话教育为主,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认识到自身错误。(3)将心比心,任何事都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教师在运用批评艺术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犯错的结果,还应该深入剖析学生犯错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思考自己身处当时环境下会做出的选择,并批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体谅学生,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并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意识。总之,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批评艺术,根据高职生的全面发展确定批评的目的;结合班级管理实际,确定批评原则,并与学生沟通中渗透批评艺术;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体现批评艺术,保证学生能够自觉接受批评,并规范自身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军.艺术化批评:班主任育人的有效方法[J].辽宁教育,2017(14).

[2]刘文采.批评的功效及其艺术[J].教书育人,2016(11).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7

关键词:创客式学习;创客教育;美术教学;综合能力

一、研究过程

1.理念指引,确定研究方案

首先,课题组对八年级的两个班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展开研究。其中,将八年级四班作为参照班,遵循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建议,进行常规模式的教学;将八年级五班作为实验班,依据课标对同样的教材内容采用创客式教学。课后收集两班的学习成果和作品,整理后进行比较分析,并予以客观中肯的评价,通过这些事实和数据检验所用的创客式教育策略是否具有优势。其次,确定用于对比研究的具体课程和教学目标。课题组在中学阶段的人美版教材中精选出了典型课程,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这三种课型上均有涉及。分别是第15册美术教材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欣赏评述”领域)、第14册第九课《几何形体的联想》(“设计应用”领域)、第15册第六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造型表现”领域)、第16册第九课《墙壁小装饰》(“设计应用”领域)。

2.参照班级的教学效果反馈

针对上述的四节课,课题组在参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试验时,课题组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课堂观察,再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总结教学成果,反思其中的不足。具体情况如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习建议:举例说明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并用200~300字的篇幅写出自己的认识。根据上述内容,课题组对参照班进行了常规教学。课题组收集整理了练习情况,49人中有41人完成作业。对未完成作业的8人,课题组进行了沟通交流后发现,大多学生是由于对作业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才未完成作业,而完成的作业中也多有敷衍之作。由此,课题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中的学习建议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学术性较强、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等。总而言之,常规教学整体效果欠佳,更缺乏创新性。《几何形体的联想》学习建议: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几何形体,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联想创作。根据常规教学步骤和学习建议,课题组顺利实施了教学,49人全部按要求完成了作业,但作品质量悬殊较大。《用装饰色彩来表达》学习建议:将装饰色彩运用于绘画,任意选取一个形象,对形体和色彩运用夸张、修饰手法,完成一幅色彩鲜艳的装饰画。通过常规教学步骤,学生能理解装饰色彩的相关知识,并能完成作业练习。49人中47人能按要求完成,另外2人因工具、材料不足而未能及时上交作业。完成的作业中,学生都能使用装饰色彩搭配画面,但作品内容和形式上大多相似,创意不够大胆。《墙壁小装饰》学习建议:个人完成或分工合作,自选材料制作一件壁饰小品,将做好的壁饰装饰于合适位置,并说出构思。本节课按常规教学步骤,学生能在理论层面上完成任务,但实践任务完成欠佳,动手制作完成作业的学生有36人(其中7人为手绘作品),还有6人未完成作业。而未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多是因为材料准备不够齐全。其余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作业,但多仿照书中范例或之前的装饰画进行练习,没有认真构思,创新度不够。课后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反馈,墙壁小装饰可操作性较差,即使完成也不够满意,更不愿意装饰到房间。

3.实验班级的教学效果反馈

基于上述相同的四节课,本课题组在实验班使用创客式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节课的教学成效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检验创客式学习策略是否具有优势。策略一:基于美术课标,融入学校文化,做“有灵魂”的创客教育。如,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一课的教学中,课题组调整了练习内容。为了让学生不只在纸上练习,课题组将本校的文化载体——“葫芦艺术”融入该课教学,作为拓展课程,采用创客式学习策略进行实践。课题组提倡渗透学校文化——“合文化”:倡导与天合、与己合、与人合、与世合、与史合,合出“一口人”——中国人、世界人、现代人、未来人。学校以培养“包容、和谐、有创造力、体现真善美的青少年”为育人目标。葫芦外形浑厚、单纯、简洁、明快,承载着包容精神,象征着和谐美满,被确定为学校吉祥物,成为学校校徽的主图案。葫芦已成为郑州市第八十中学“合文化”的外显物和承载体,更是学校美育的文化图腾。课堂上,学生对葫芦和学校文化充满好奇心,争先恐后地发问并寻找葫芦和“合文化”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练习项目以葫芦为载体,延伸到形式多样的葫芦艺术与创客文化,更是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取得的有形成果颇丰,以葫芦为载体的不同艺术形式多达十余种,如葫芦脸谱、葫芦烙画、葫芦书法、葫芦灯、葫芦玩具及葫芦摆件等。策略二:依托不同课型,拓展练习任务,培养创新意识。如,在《几何形体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课题组将练习任务拓展为运用几何形体联想完成科幻画的创作。未来的科技发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主动运用各种基本图形进行随意组合,不再拘泥于事物的现有外形,创作出了许多既有个性又有创意的未来形象作品。本节课还补充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科幻画进行讲解,分析在绘画中如何展现科学知识和原理。在本节课中,该班52名同学全部完成作品。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大幅提高,其中优质作业35幅,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课后,课题组从中选取了部分作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科幻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又如,在《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一课的教学中,课题组采用了“秘密花园”的形式进行拓展练习。课前,课题组准备了不同形状的花和叶,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形的突破,并大胆运用装饰色彩进行搭配。本节课中,看似固定的题目却激发了学生求异的灵感,不仅全部学生完成了作业,而且创作了一批创意与色彩俱佳的作品。课题组将这些优秀作品在学校长廊展示,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策略三:立足教材内容,开展项目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如,课题组专门为《墙壁小装饰》一课设计了创意拼图比赛,将学生的创作地点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各学生小组运用课前准备的旧衣服等材料,在指定的画布上进行限时拼图。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在团队合作下完成的巨幅装饰画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策略四:运用现代技术,丰富展评形式,乐享创客成果。众所周知,现代技术的应用是创客式学习的一大特色。美术课程的成果大多是有形的,而在后期作品展示过程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展示效果,如时间、地点、展示作品的种类等。尤其是实物作品,还会涉及展品的保护等问题。另外,实地展示基本上是规定范围内的人员才能参与其中,其开放程度不够高,影响力也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现代技术,多平台地展示作品,将创客成果最大限度地分享给更多的人。为此,课题组进行大胆尝试,在成果展示中引进了现代AR技术。所谓AR(AugmentedRality)即e增强现实,也称“混合现实”。AR技术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在同一个画面或空间。运用此项技术,可以将不便于实物展示的成果复制成虚拟的立体图像,在多个信息平台,使更多的人真实感受其艺术魅力。课题组还尝试利用微信平台展示成果,在扩大宣传面的同时,通过不同人群的关注、投票、留言等互动操作,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馈,为今后成果展的日益完善提供更加广泛且全面的参考信息。

二、研究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运用创客式学习与艺术的朴实对接和思考分析。研究中,课题组强调“创意+行动”这一创客理念,抓住创客教育为美术教学研究带来的契机,拓宽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空间。通过对受试学生的有效干预、跟踪监测,发挥美术课程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审美,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创意作品,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展评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更进一步说明了美术教学中进行创客式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成员为了完成一系列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完善和研究工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成员在美育课程改革中不断寻求突破,更好地处理了传统知识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美育课程开发的创新能力、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多个媒体平台对课题研究中有形成果的宣传报道,引发教育同行对创客教育的关注,也对科技与美术创作相融与美术创作实践形成更新、更全面的认识。由于郑州市第八十中学“葫芦艺术”成绩突出,于2016年被评为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校;2018年被评为郑州市创客教育示范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

三、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第一,研究的广度还不够。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围绕着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学生进行研究,虽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查实验的范围还不够。另外,若今后能将成功经验向更多的美术教师推广,发动广大教师在教学应用中检测其成效,不仅会进一步改进完善创客式教学,而且能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第二,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次课题研究为了能和现有的美术教材、课标相配合,只是对不同课型的某一课例进行了创客教育的改进,案例还不够充分,有待丰富。

参考文献:

[1]梁森山.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美)道格约翰逊.从课堂开始的创客教育.彭相珍,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对班级的建议范文8

【关键词】独立学院;班级;学风建设;现状;建议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班级是学院最基本的单位,其班级学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我院是一所“三本”独立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刚刚经过一个10年教学周期,还处于外塑形象、内练品质的重要时期。我们学院的健康长期发展,需要班级的优良学风为基础。

一、我院学风存在的问题

我院2014年因战略发展的需要,从原校址大兴狼垡搬到延庆康庄,同时学费也陆续涨了近50%,客观上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由于“三本”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不能吃苦,家庭条件好有某种优越感,但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卑感、心理较脆弱,自觉性及自律性相对较差等特点。

1.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的学生学习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2.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一进入大学,学校环境比较宽松,生活和学习表现出各种不适应,上课玩手机,发短信、听音乐、说话等,严重影响班级课堂纪律。

3.自制能力差

有的同学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受周围同学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学习一落千丈。

4.学习不敢兴趣

部分学生对自己本专业课程不敢兴趣,如通信、电子、机械等专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学习比较吃力,所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是喜欢唱歌、游戏等活动。

二、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以优秀学生为核心,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要选拔一批思想上进、有奉献精神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是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组织者,要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端正服务意识,要主动关心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胸怀宽广、服务同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成为学生、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同学具有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头搞好学习、全面成长,带头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带头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带头参与实践,奉献社会。

2.以制度为载体,加强班级各项管理

一是从大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刚入校时,就像一张白纸,需要进行“新生引航”教育。以新生军训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坚强的毅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力、超强的执行力等;以早操和晚自习为重点抓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息习惯,锻炼体质,端正行为规范,提高综合素质;进行专业素养启蒙,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培养专业兴趣等。二是加强课堂管理。建立无手机课堂,学生进入课堂后,手机放进指定的手机袋中,鼓励学生课堂不看手机,对上课长时间看手机同学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奖惩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学生课堂文明习惯的检查,严禁学生带食物进入教室,文明着装进入教室等公共场合等。三是辅导员要指导、健全班级各级会议、班徽、班规、班训等各项制度。要求各班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班级学期计划,明确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是班风建设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导向,要使之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和努力方向,要引导各班围绕班级目标,为争创先进班集体而共同奋斗。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加强宿舍的管理。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没有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很难形成良好的学风,要尽量减少电脑的“存活”数量,因为真正用于学习的学生不多;要培育有特色的寝室文化,开展评选“双优寝室”、“优胜寝室”、“文明寝室”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五是建立导师制度。在大一时,每个班级除了有辅导员以外,还配上一名任课老师作为专业导师,参加班级的活动,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服务。

3.以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