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工作思路范例

排查工作思路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1

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严重。截至2019年底,全市登记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5037处,按类型划分,崩塌2609处,滑坡54处,泥石流901处,地面塌陷95处,不稳定斜坡1378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型1处,大型11处,中小型5025处。威胁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昌平、延庆、丰台、海淀、石景山10个区的84个乡(镇)、700个行政村、499条道路、111个景区及8所中小学校(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020)。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前后开展了多期不同层次的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调查与评价工作。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地质局等单位在北京山区先后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北京山区的基础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各时代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等基础地质情况。90年代前后,北京市开展了山区泥石流、采空塌陷的调查及典型泥石流沟的专项勘查及防治研究工作。2000—2006年,山区10个区县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各区县的突发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2013—2014年,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1∶5万详细调查,查明了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2016年,市规划国土委和市发改委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7—2019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实施“北京市泥石流沟精细调查与评价”项目。2019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山区道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精细调查与评价”项目。2004年至今,北京市每年汛期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相关单位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灾害调查精度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地质灾害由原来的局部、单一灾种调查到现在全方位、三维立体可视化精细调查,各个灾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和区域性评价工作趋于成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基本实现市、区两级预警,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全覆盖,建立了汛期“三查”工作机制,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随着泥石流精细调查(1∶1万)、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运行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正逐渐迈上精细化管理的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本文在全面梳理多年来首都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落实“九大工程”任务分工要求,从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治理、科普宣传和制度建设六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新形势下首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路。

1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评价,摸清灾害风险底数

(1)工作基础

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起始于1976年,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分层次、分阶段先后开展了多轮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突发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不断完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处置体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北京山区经济规划建设和保障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评价和风险防控工作。累计完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全市突发地质灾害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调查评价,房山区南窖、门头沟区妙甸、怀柔区天河川、平谷区十八湾、密云区司马台—雾灵山、延庆区四季花海、昌平区高口沟域7条沟域经济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房山区河北镇、怀柔区桥梓镇等重点城镇水工环专项调查,北京市泥石流灾害隐患高精度调查和评价(1∶10000),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等调查研究工作,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正在开展针对道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1∶10000比例尺高精度调查与评价。

(2)存在问题

一是对隐蔽性地质灾害的规律认识有待提高。北京市地质灾害隐患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防治不易等特点,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难,隐蔽性极强。据统计,近五年全市共发生突发地质灾害139起,其中约57%未登记在账(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14—2019),仍有大量地质灾害没有被调查识别和发现,也反映出现有调查成果的工作程度和精度,越来越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精细化的需要,此外,受复杂地质作用和工程活动影响,我市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已发现的隐患点发展规律也存在难以认识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对成灾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防控工作带来难度。据2012—2019年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山区约86%的突发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切坡等工程建设活动相关,也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分布范围以及隐患本身特征等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山区农村宅基地需求水平的提高,农民切坡建房存在一定程度的崩滑隐患,亟需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管控。

(3)主要思路

一是深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针对性重点集镇和规划建设区开展1∶1万高精度调查,制定相关调查技术要求,协助开展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及立项,开展项目技术指导及成果汇总。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和数据库更新维护。查明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特征和变形趋势,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维护、动态更新的北京市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库,基本掌握北京市地质灾害风险的底数和变化特征。三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运用高分辨率多光谱、无人机航飞、中—高分辨率InSar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等技术开展高精度遥感调查,建立适用于北京市的隐蔽性崩塌、滑坡隐患早期识别技术方法体系,提高隐患早期识别能力,获取高精度地表形变数据和地质灾害隐患信息。四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动态识别及风险变化监测。针对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切坡建房、修筑道路等造成的灾害隐患,进行动态识别和风险变化监测。

2深入推进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服务水平

(1)工作基础

2013年,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在房山区、门头沟区、密云区等山区、浅山区477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各类专业监测设备1887台(套)(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16—2019)。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实现了对10个山区重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遥感监测和人工监测,极大的提升了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能力。初步实现了突发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接收、管理、分析和预警,初步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2)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监测覆盖面不够,群测群防的转化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受安装条件、信号传输、监测条件等影响,专业监测仅覆盖全市隐患点的不足10%,需要通过群测群防作为重要辅助手段,由于群测群防员普遍存在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亟待加强对群测群防员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和技术装备的配备,提升群测群防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亟待完善和提高,预警预报产品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清洗技术、深度挖掘、综合分析能力亟需加强。

(3)主要思路

一是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对群测群防员开展科学识灾、主动避险能力的培训。每年对群测群防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增强受威胁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对群测群防员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配备简易监测设备,指导开展简易监测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提升群测群防员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建成并运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保障监测预警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服务过程的标准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决策指挥提供快速、准确、有效技术支撑。三是开展监测预警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基于灾害形成、运移过程、成灾机理等研究,构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精细模型和阈值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3持续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工作基础

2003年,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大队(以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技术力量组成),主要负责全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急调查、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等工作,17年来共出动应急调查700余次,处置灾(险)情600余次。近年来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为群测群防员进行识灾避险知识培训,筑牢基层防灾救灾防线。自2003年以来,应急调查队形成了汛前排查、汛中调查、汛后核查的地质灾害“三查”工作机制,在强降雨、地震等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排查与动态巡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存在问题

一是应急技术队伍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应对重大、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还需提升,还需深化分级管理和响应机制。二是应急调查、监测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应急调查、隐患排查、隐患点销账、应急监测等相关技术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3)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技术指导能力建设。构建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分工完善的技术支撑队伍体系,形成市级指导、区级为主、社会力量补充的两级三方面技术支撑队伍。市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标准和要求,协助主管部门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统筹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指导各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助各区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区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力量,负责落实市、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有关任务,开展属地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工作;社会力量主要指支撑开展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的拥有一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装备研发、制造的技术支撑单位,作为应急能力提升的有益补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应急工作,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为应急技术人员配备应急调查的先进技术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用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科学性,尤其是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边坡雷达等非接触式现代化应急监测装备以及便于安装布设传输数据的普适性监测设备。三是构建从隐患点排查(核查)、灾害应急调查、隐患点销账、应急监测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统一工作要求,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4全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强项目管理及评估

(1)工作基础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北京市投入10亿多资金针对近5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保障了约7500户,21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减轻或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对人民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作开展顺利(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19)。

(2)存在问题

一是对治理工程安排需进一步开展前期工作。对威胁居民点的存量隐患点开展治理工程的条件掌握不够全面。二是对治理效益的评估还需完善。对已实施治理工程的治理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才能掌握,需要对治理工程进行监测,开展效益评估,以指导后期治理工程安排。

(3)工作思路

一是开展治理工程前期调查工作。为谋划安排“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开展治理工程前期调查工作,基本摸清需要治理的灾害隐患数量,掌握不适宜治理的隐患情况,安排治理期次,匡算预计投入。对不适宜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提出搬迁避让建议。二是开展已竣工治理工程效果评估。运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已竣工治理工程进行监测,建立评估体系,评估治理效益,为地质灾害隐患销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加大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1)工作现状

多次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全民地质科学素质,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大量事实证明,群众缺乏防灾知识,预防地质灾害意识薄弱,是导致灾情、险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市规划自然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媒介,加大了对山区民众如何防灾和自救的宣传、教育力度。

(2)存在问题

一是地灾避险宣传的普及面不够。目前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仅一般以社区科普讲座,群测群防员培训,入村入户宣传为主,单次科普活动受众群体有限,覆盖面群体和地域有限,普及程度不够,公众对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的知识掌握不够。二是科普教育基地缺乏。全市目前还没有以地质灾害为科普内容的宣传教育基地。三是地质灾害科普产品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现有的科普宣传品品种较少,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程度还有待提升。四是科普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科普宣传队伍根据工作需要临时抽调,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科普队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

(3)工作思路

一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工作。分层次对不同群体(如应急调查技术人员、地质环境管理人员、群测群防员、受威胁群众、社会公众等)开展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科学识灾等知识宣传,普及逃生避险技能。二是开发制作系列科普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下科普活动、建立地灾科普互联网传播渠道,实现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各渠道推送传播。三是协助建设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基地,填补北京市地质灾害科学避险科普教育基地的空白。四是培育一支人才素质优良的地质灾害科普队伍,提升科普创新发展能力。

6健全地质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机制

(1)工作现状

地质灾害政策法规体系,是有效规范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有理有据、防治资金和措施到位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在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规范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根据管理需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技术指南(试行)》《北京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销账技术指南》《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指南(试行)》《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技术指南(试行)》,等等,不同程度的规范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2)存在问题

一是地方性的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在灾害管理和防治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执行。二是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制约,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以及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发展应用,迫切需要在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地方防治标准建设,提高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3)工作思路

一是做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支撑,明确“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防治对策。二是做好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首都实际,制定《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规范地质灾害责任认定程序,明确地质灾害责任主体,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北京市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办法》;为规范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程序,有效地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北京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为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施安全,有效支撑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制定《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保护办法》。三是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地方性标准规范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实现地灾防治有标准、有规范、有制度、有要求,提高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7结语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2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努力营造和谐、健康、安全、有序的道路运输环境,切实维护行业安全和稳定。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努力带好运政执法队伍,强力推进规范管理,扎实抓好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优质运输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为抓手,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以规范管理为中心,努力推进城市客运、维修、驾培、客货运输及等级车站管理规范化;以安全监管为重点,夯实安全基础,确保源头安全。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运政执法队伍服务形象

1、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构建纳入局整体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暂行办法》、“一案双查双报告”、“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化主要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识,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2、建立健全和完善具有道路运输特色的预防和腐败惩防体系。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工作思想教育,树立“不想腐”、“不敢腐”思想意识;二是案件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三是查漏补缺,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体系。

3、创新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运政执法队伍形象。一是以“依法治县”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为依托,强化干部职工法纪意识,教育和引导运政执法人员远离非法利益格局,文明、规范执法,依法办事,坚决杜绝执法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执法公平公正。二是强化依法行政,阳关执法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对执法案件进行录入,将执法工作流程全方位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二)强化规范管理,确保道路运输秩序可持续发展

1、强化城市客运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质量信誉考核,强化驾驶员服务资格证管理,努力提高出租汽车管理水平。二是联合出租汽车及公交公司,大力开展城市客运秩序专项整治,强力规范城市公交车及出租汽车经营行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依法规范“网约”车辆,维护城市客运市场秩序。

2、强化客货(危)运输规范管理。一是以推进“平安建设”创建活动为契机,落实中超长线“夜间落地休息”、“夜间限速”“车辆动态监管”等各项运输管理规定,积极推行超长线接驳运输方式,抓好农村客运车辆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营运。二是以道路运输秩序整治为重点,严处客运运输不按核定线路运行、超速、超载、站外揽客、乱停乱靠等违规经营行为,确保运输秩序正常有序。

3、强化对维修行业的监管。一是规范维修经营许可,严格准入管理。二是规范维修作业过程管理,严禁违规或超范围维修作业,严禁改装、拼装机动车。三是加强机动车维修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维修档案,一车一档。四是加强对维修企业资质的检查,审核企业资质,对无资质的维修企业,要上报相关职能部门或联合相关监管部门予以取缔。

4、加强对驾驶培训工作的管理。一是以教练员“吃拿卡要”行为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教练员职业道德教育,规范驾培校教学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驾培校的监管力度,严查驾校资质、教练车辆技术状况和教练员资格,严禁离车教学、私设教学点和乱收费行为,有力促进驾培行业管理规范化。三是以各项考核为抓手,督促驾培行业加强自身建设,加快驾培行业规范化建设。

5、全力推进“打非治违”工作。按照“一牵头三联动”的工作方式和县委、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排,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在非法营运车辆易聚集的中心场镇、车站、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持续抓好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力度,年内组织开展2-3次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打击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抓好安全和稳定工作,维护安全有序的社会及道路运输秩序

一是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体和行业监管责任。二是按照“三把关一监督”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日常监管、隐患排查、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明察暗访监督、源头安全检查、事故查处“四不放过”等制度,以制度强管理。三是以“平安交通建设”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安”、“安全生产月(年)”等活动,把安全生产落实到行动上。四是加强信访案件排查和化解工作,大力维护安全和稳定的社会及道路运输秩序。

(四)全面推进优质运输服务

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坚持做到行政许可科学、规范、合理,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坚持“以人为本”、高效、便民的原则,力争行政许可审批办理“一站式”服务到位。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3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落实县里各项中心工作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每周五下午为全馆党员干部固定学习日,组织全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指导档案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落实“”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

2.加强党建工作。结合党员教育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学习教育与重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项党建活动。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通过制度建设和开展各项党建任务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建设。

3.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19年我馆认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在帮群众理思路,订规划的同时,我馆开展了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协助村“两委”制定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协调落实各项贫困户扶贫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与贫困户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群众帮扶满意度。一年来,我馆积极为帮扶村—甘棠村的发展出谋划策,竭尽所能,通过努力为该村争取项目一个,项目资金5万元。在自有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节省各项支出,设法筹措帮扶资金6万元,对滩溪镇甘棠村进行扶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8000余元资金和实物救助。馆主要领导经常下到村组了解情况,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工作,通过努力工作,目前甘棠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任务能够及时完成。

4.认真抓好创卫工作。我馆创卫工作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我馆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设计各项创卫工作要求,做到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建立创卫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完成我馆各项创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5.建立了扫黑除恶整改台账。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了《关于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读本》,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题党日活动,引领教育党员干部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检举揭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

(二)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1.我馆始终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9年6月9日,在第12个“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档案馆在县城白莲广场开展了以“新中国的记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档案宣传展板及各类宣传材料,集中宣传档案查阅利用和保存采取的新举措,展现档案保管事业在新中国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依法保护档案是一切组织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2019年5月29日至30日,我馆在档案馆展厅开展了“档案馆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数百名参观者应约进入档案馆,参观者中有机关工作人员、有已退休的老干部、还有很多普通的社会公众。参观过后,大家纷纷表示,展览让他们感受了历史,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亲身体会了档案工作创造的社会价值。

(三)档案工作有序进行

1.档案接收:2019年我馆共协助123个单位和乡镇完成年度文件材料归档任务,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数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我馆共保存档案资料96016卷,102456件,已达到省创馆藏要求。全年共接收33个县直单位的档案,11个乡镇的土地确权档案。

2.档案利用:档案服务社会各个层面,截止2019年11月30日,我馆提供档案利用2825卷次,980人次,按规定复印档案文件1891页。

3.江西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中的70项目前已经完成了43项,剩余的27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4.派员深入到县里各种重大活动的现场进行录制和拍照,收集第一手资料,如龙舟赛、桃花节等节庆活动,把活动档案收集进馆。这些档案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县档案局的馆藏资源。

5.加强涉改单位档案移交工作。我馆高度重视县直机构改革中档案移交进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永办字〔2018〕46号)精神,提前筹划、主动介入、周密部署,派员对每个涉改单位档案移交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各涉改单位制定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方案,明确有关要求,全力以赴推进机构改革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督促涉改单位按时保质完成档案移交进馆任务,确保涉改单位档案完整齐全、交接有序,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6.科学治档,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根据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作。截止2019年11月30日已经完成馆藏文书档案44个全宗、专业档案9个全宗、民国档案1个全宗的数字化工作,扫描画幅110万,录入42.2万条。知青档案等8个全宗已经挂接到省云平台,建立了民生档案一站式查询,婚姻档案12月底之前将挂接到省云平台,方便群众查询。信息化建立了政务网和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了档案馆业务资讯。

7.加强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了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整理的水平,我馆定期组织全体档案馆工作人员举办档案业务工作培训会,会议由档案馆业务骨干主持。着重从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如何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如何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管理档案资料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与会人员积极交流互动,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解决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培训,大家进一步提高了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了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知悉了档案工作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各自的职能。同时,通过对相关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工作方法,理清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技能,为今后档案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开展资料室的图书资料修复工作。今年6月我馆启动了对馆藏破损的图书资料进行修复的专项工作,这批图书资料包括历年的报纸、杂志、县志、汇编等。此次档案修复我们先派工作人员到省档案馆参观学习,目前共完成图书资料修复7000册,已取得初步成效。

9.开展了档案安全排查工作。2019年5月24日我馆对

全馆进行了彻底的档案安全排查。排查整治的重点主要是5个方面:档案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情况;档案库房安全情况;档案保管保护措施设备情况;档案实体安全情况;档案信息安全情况。档案安全第一责任人亲自督办,对档案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摸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走过场,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在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爆、防泄密等方面认真自查自纠。检查了档案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落实;消防设施、监控报警系统是否齐备,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电气线路、机电设备是否安全,检查维护是否及时;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数字系统加工场所的管理是否规范,并制定了整改台账。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全县档案工作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坚持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数字档案馆步伐,在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提升全馆档案人员素质上取得新进步,把全馆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规范馆内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对库房内档案进行一次大排查,组织全馆力量对馆藏档案不规范的进行规范化整理,对全宗号数量、档案数量进行再核实再统计;二是逐步推进,分工到人;三是继续抓好管理台账规范化。落实责任,专人负责档案数字化进出库、档案交接、档案借阅登记、库房安全排查等各项台账。

(二)继续做好档案史料、实物的征集和机关到期档案和涉改单位的移交进馆工作,丰富档案馆馆藏。

(三)继续抓紧做好数字化项目的推进工作,争取在十二月底完成数字化项目的验收。

(四)继续推进江西省县市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分工方案70项中的另外47项工作。

(五)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馆将继续做好各项党建工作的落实。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谈心谈话等工作。

(六)全力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全馆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做好片区卫生保洁和环境整治。

(七)选送人员参加部级、省级档案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到兄弟市县档案部门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八)做好档案宣传展览工作,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4

一、2019年工作情况

1.主要指标持续攀升。1-9月,外资完成13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5.22%,占年计划目标19150万美元的72.53%。内资完成123.53亿元,同比增长20.03%,占年计划目标146.17亿元的84.51%;其中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资7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年计划目标93.59亿元的83.34%(1-10月)。出口完成10832万美元,同比增长3.53%,占年计划目标11000万美元的98.47%。三季度社消总额完成83.4亿元,同比增长11%。限上零售额完成18.41亿元,同比增长9.2%。目前,新增限上贸易企业(含个体)22家。

2.招商方式不断创新。2019年,共开展招商活动6批次,拜访考察重点企业60余家,接待全国各地投资考察团300余批次。既有“大兵团”规模招商,又有“小分队”灵活招商;既有“主场”洽谈会招商,又有“客场”推介会招商;既有注重优质服务的“软环境”招商,又有注重平台建设的“硬环境”招商。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活动不断丰富,环境不断优化。

3.招大引强成效显著。2019年,共新增入库项目38个,亿元以上项目占比100%,投资总额达190.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重点项目38个,投资总额190.1亿元;力争新增开工项目38个,投资总额190.1亿元;新增投产重大项目12个。

4.电商示范效益显著。不断加快电商融合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通过线上转型。2019年预计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35亿元,同比增长25%,继续保持高速良好增长态势。目前全县经营网店65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超3万人,拥有2个市级电商示范基地、6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继续保持“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荣誉称号,示范引领效应显著。

5.服务业招商步入正轨。制定了《服务业重大重点引资项目引进、评估、评审试行办法》,完成了项目招引的流程化、标准化,同时积极进行限制招引,目前包装项目10个,有待签约服务业项目6个,推介项目4个。

6.行业监管持续加强。对全县加油站(点)的油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成品油企业经营行为。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非法加油车和成品油非法储存加工黑窝点排查工作,联合县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联合执法4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查处了非法流动加油车11台,捣毁非法加油窝点2个,扣除非法柴油39.46吨,汽油3.3吨,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成品油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基层党建、信访维稳、行政审批、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机关节能、精准扶贫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20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产业质变、实力前移”工作目标,促进全县商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县消费迈向中高端;积极转变招商思路,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企业入统,稳增速扩总量。加强对企业宣传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做好新兴服务业企业新增入统,充分挖掘潜力,鼓励“个转企”和“限下转限上”。通过更多的企业入统,确保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速,努力争取在较短时期内把总量做大。

二是强化精准招商,转思路上层次。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着力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加强与目标企业的联系,开展好“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坚持不懈地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招大引强选优,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三是繁荣电子商务,促转型优质量。围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做好电商示范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电商创业和企业转型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电商企业,特别是平台类企业入驻我县;挖掘培育新增电商企业,注入新动力,保证数据增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做好农村电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电商应用普及,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培育贫困户电商创业的成功典型,逐步推广。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5

2020年,我县供销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宗旨意识,按照县委县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振奋精神、担当作为,为嵊泗乡村振兴发展、高质量建设海洋经济、特色美丽海岛作出新贡献。

(一)主要经济指标。2020年全县供销社计划实现销售25000万元,同比增加1000万元。

(二)“三位一体”改革。继续推进“三位一体”改革,重点落实“渔农合联”工作职责,积极打造富有嵊泗海岛特色的生产、供销、信用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县乡两级“渔农合联”及会员的提质服务功能,发挥联动效应。

(三)发展产业农合联。充分发挥贻贝产业农合联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县贻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9年—2023年)的实施,重点做好嵊泗特色贻贝宣传推介工作,配合政府协调处理在贻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加工、销售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贻贝产业健康发展。

(四)专业合作社建设。继续领办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加强对已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2020年计划对专业合作社组织一次系统的调研,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成效明显的专业合作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黄龙乡实体经济发展,为渔民转产转业探寻新的出路。

(五)校企合作。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品牌包装设计、产品销售服务等。2020年计划对“渔农合联”会员组织一期能力提升培训班。

(六)“清洁田园”建设。认真落实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地膜回收处理责任,扎实做好“清洁田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在全县范围内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地膜,实行统一定点回收、统一归集储存、统一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机制,并加以实施,确保“两废”回收处理率达到100%。

(七)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管理。切实加强对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的管理,确保社有企业平稳发展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对县大洋山商贸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董事会换届选举工作。督促所属各单位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决策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力度。指导黄龙合作商店、马关合作商店做好企业解体各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做好社有资产租赁工作,盘活利用好系统内现存的闲置资产。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6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业发展后劲十足。昊华鸿化迁建项目顺利推进,目前,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项目区入场道路黑化工程、排水工程、临时施工通道已全面建成。32栋1526套昊华鸿化迁建安置房主体全面完工,小区道路水稳层铺设1300米,室外景观完成30%、绿化完成20%,室外水、电、气安装完成85%,预计7月初分批交付使用。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培育规模企业联发皮革厂,引进华能电器、驾校2户企业;继续打造“润博士”“太源井醋业”等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农业发展稳步提升。全力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S305线两侧健康水产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和沿王九路两侧优质经果林产业带,走“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路子,建成健康水产无公害蔬菜产业带2000亩,以“九叶青”花椒、“川香”核桃、“储良”桂圆为主的经过林产业带3000亩。发展规模林下养鸡2户。实施病险水库整治3个,新增太源、新民变压器2台,-九洪自来水集中供水管网工程全面完工、平稳推进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月23日全区“一事一议”现场会在镇召开。

(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8000万元、占地250余亩、涉及8地市的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员考试中心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7月初可投入试运行。以“仔乌鱼”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集餐饮、、KTV、住宿于一体的“商务酒店”服务品质不断提高,启动商会大楼、信用社综合大楼项目论证规划,发展楼宇经济。

(四)城镇化全力推进。40000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太源街A01地块商品房开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街风貌整治全面完成,黑化路面800米,翻新店招220个,新建2000平方米社区广场,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入,各级投入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初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变貌升位。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对S305、王九路沿线实行了全面绿化。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认真分解落实民生工作任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次,新增就业300余人;注重师德教育和学生德育教育,评选“师德标兵”10名。启动卫生院改扩建项目,镇敬老院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组织镇人大代表对民政工作进行专题视察。

(六)综治稳定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重要时期、时段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备案,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开展"流动人员管理"、“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整治,净化治安环境。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校园环境、“三电”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强化群防群治,防止因安全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深入推进三级领导联动接访和干部“六下访”活动,扎实开展“镇长进大厅”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企业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民办实事。

二、工作亮点

(一)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一是昊华鸿化迁建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项目区入场道路黑化工程、排水工程、临时施工通道已全面建成。预计6月分批交付使用;二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员考试中心建设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将于7月上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城镇化加速发展。40000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加速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镇首个电梯公寓小区“井源小区”全面开工,街风貌整治全面完成,黑化路面800米,翻新店招220个,新建2000平方米社区广场,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全域发展规划急需调修。随着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向镇涌入,镇原有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规划已不适应发展需要。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迫切希望改善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过百亿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力争在3年内将建成名符其实的全市经济重镇。

(二)工作措施

1、继续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努力确保昊华鸿化迁建顺利开工。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7

今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开门见山纳意见”“村社民生小事问需问计问效会”“村村擂台、六比竞赛”等活动,在问症中解难题、在比拼中补短板,实现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工作出效出彩,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向上、向明向好发展。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经济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升。运用多种途径促发展、稳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工业经济兴起、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激发镇域经济活力。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品牌打造,成功创建500亩黄栀子种植资源苗圃基地、6亩红美人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预计达120万元;上吴枇杷种植基地由500亩增加到1220亩,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万元,同时加大力度挖掘枇杷的剩余附加值,开发更多的枇杷深加工产品,打造白枇杷特有“金名片”。二是招商引税历史破冰。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引项目、多措并举促工作”的思路,2019年,我镇牢牢抓住招商引税“牛鼻子”,多措并举,通过(全国)总商会平台,开展精准招引、上门招引,1-10月份到位资金8370万元,成功实现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总部回归,其中贸易回归3家,占全县33%,目前已全部开票,1-10月已产生税收企业3家,占全县25%。三是项目建设有的放矢。秉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的理念,着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基础项目建设。215省道建设提前三个月完成今年政策处理任务,23条农村“四好公路”有序推进,金茗公路现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实现通车;龙头—六龙防洪堤坝已完成基础建设,目前正在网箱装设;下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并进场施工,累计完成投资2800万元;镇综合供能服务站前期政策处理顺利,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同时全力推进“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罗徐村60亩完成招投标,等待政策处理进场施工,振瓯村、金园村约242亩已完成初步设计,等待县级会审立项。

(二)美丽建设不停步,城镇面貌焕新颜。按照“全程发力,集中攻坚”的工作思路,以全域环境大整治大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推进乡镇环境优化,不断建设现代化山水宜居乡镇。一是以“大拆大整”促“精建精美”。我镇坚持“防、控、拆”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安排,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对新建违章保持高压态势,开展“集中拆违日”行动26次,共拆除违章建筑165余处,拆除建筑面积49781?;完成城中村改造45户,完成全年任务100%;开展全镇第二轮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共排查农村房屋9724户,均为非疑似危房,完成10户D级危房整治,全面巩固“无违建镇”创建成果。二是以“全域整治”建“美丽乡村”。以“灵秀”为引领,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镇。稳步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目前已顺利通过部级卫生乡镇省级暗访,有望于明年率全县之先创成部级卫生乡镇;同时以“治九乱、促洁爽”为基本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全镇上下多次开展整治垃圾乱丢乱污、广告乱发乱贴、杂物乱堆乱放等活动,全镇共累积6800多人次参与,清理杂物乱堆放1600多处,清扫清运垃圾3600余吨,在乡镇(街道)全域环境比看活动中取得小组第一。三是以“五水共治”绘“碧水蓝天”。我镇坚持以水质改善为导向,以项目化治水为抓手,以“河长制”等长效管理制度为重点,以抓巩固、防反弹、促提升为目标,查原因、补短板,全力推进“河长制”落实和“清三河”工作,完成罗徐、呈岙、潘宅三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镇村两级河长共巡河2300余次,确保落实辖区水域的管理和清洁保护工作。完成美丽生态畜牧达100%,排查西溪河道排污口102处,封堵整治率达100%。四是以“出险安居”保“群众安全”。我镇全篇谋划,通过排查、防治、迁移三部曲,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建档,细化防治措施,做到“一隐患一方案”,责任人或监测人落实率达100%。2019年,我镇共13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共涉及342户1306人,拆除面积8306?,目前已完成9处地质灾害点整治任务。

(三)不忘初心保民生,统筹协调保平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镇全面聚焦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关键小事”,实现伟大梦想的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是社会保障持续健全。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98%以上,发放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总计90万元,每月发放低保金46万元,做好低收入人群保障,为1049人提供低保救助。做好辖内残疾人生活就业保障。办理334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31人次困难生活补贴。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25场,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基层武装工作有序推进,民兵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镇基干民兵99人,组织民兵训练60人次,今年征兵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兵员征集任务,共向部队输送优秀青年9名。三是平安建设稳步提升。以“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定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随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及时地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出色完成全国两会、省市县两会期间、70周年大庆等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截至目前,信访件总量287件,其中“12345”市民投诉热线51件、来信20件、来访12件、网上投诉204件,办结率达100%;化解积案12件,省级交办2件,市级交办2件。扎实抓好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80余次;深化基层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安全风险隐患日常排查治理工作。集中开展全面安全大检查5次,重点对企业、出租房、合用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安全检查,发现各类隐患52条,已整改52条,整改率达100%。

(四)践行使命优服务,凝神聚力固党建。一是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12字总体要求,以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将主题教育延伸到每个支部和每个党员,截止目前,共发放主题教育、四中全会等大各类宣传图片5000余份、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镇党委班子下基层上党课20余人次。同时创新性召开村级民生小事问需问计问效会,真正做到“开门见山纳意见,真心实意解难题、扎扎实实抓整改”,征求需要解决的“民生小事”共84件,其中村级69件,镇级15件,均已整改到位,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二是高规格建设党建阵地。以“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夯实基层党建”为目标,建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指导各支部自查自评,进一步加强党员阵地硬件建设。截止目前,新建村级办公楼3个,完成镇级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成4个县级党建示范点建设,红色党建示范带建设出具规模,基层组织堡垒进一步加强。三是高质量完成村规模优化调整。夯实组织基础,平稳推进村规模优化调整,全镇行政村数量由38个减少至22个,数量减少近45%,实现区域资源的高效统筹、产业要素的高度集聚。为做好村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我镇充分结合村居规模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分类布局,精准施策,为薄弱村居制定“一村一策”,通过特色农业、土地流转、飞地抱团等措施不断巩固消薄成果,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

排查工作思路范文8

一、学习方面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得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认真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学习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相互交流,开拓视野;三是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以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提升环保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方面

一是制定全年环保工作计划,与各村和企业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传递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压力,成立环境保护网格体系,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二是认真开展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严格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开展持续攻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对矿山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加大管控道路扬尘和露天秸秆焚烧行为,全年整改提升企业2家,矿山企业绿化30余亩,出动道路河水车50余次,查处并制止露天焚烧行为30余起,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开展“散乱污”企业回头看行动,对2017年已取缔的5家“散乱污”企业和2018年新排查出3家已取缔的企业进行回头看,对2019年新排查出的4家环保不达标企业采取了断水断电措施,根据多次实地走访检查,未出现死灰复燃现象。四是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有效解决扬尘污染防治问题,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理,认真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执法攻坚行动并采取相应措施,全年共悬挂条幅30个,发放宣传单2000余张,苫盖料堆50余处,6000余平米,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改善;五是为保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覆盖,环保所开展了对全乡企业回头看行动,通过认真摸排,逐家走访,做到了数据准确,不重不漏;六是认真开展了洁净型煤推广工作,制定了相应方案与机制,建立了型煤推广网格化,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加大洁净型煤、专用炉具及一氧化碳报警器安全使用的宣传力度,确保安全过冬。按时完成洁净型煤日报工作,专人负责,做到数字准确,上报及时。目前为止,共完成型煤配送1237吨,超额完成县分配我乡1200吨的型煤配送任务,同时发放明白纸、一封信、暖心卡3000余份,报警器、排风扇1000套。七是根据年初制定的环保工作计划,出动环保车150余车次,认真开展每周至少一次的大气污染巡查工作,并完成环保其他专项巡查、检查、宣传工作任务,年内,对全乡各企业进行了9次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检查,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确保环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