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对策分析

畜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汉中畜牧业发展现状

1.生产方式加速转变,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陕西省汉中市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智能饲喂、电子管理、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装备、设施推广运用,畜禽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新业态已成为主导。2017年,全市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达到404.16万头、11.01万头、26.5万只和1436.99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8.33亿元。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5%,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养殖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2.生产结构调优调绿,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按照“控猪保禽、扩大牛羊”的思路,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禁养区划定,积极培育家庭牧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生产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畜牧业生产结构呈现优化趋势,猪肉产量占比逐年下降,牛羊肉占比逐渐增加,畜牧业正朝着节水、节粮、节地的方向发展,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拉后带作用日益凸显。

3.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生态养殖逐渐兴起。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着力推广“猪-沼-菜(果、茶)”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督促畜禽养殖场户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逐步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至2017年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7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58%,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4.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严格遵守畜牧兽医执法“六条禁令”,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全市饲料、兽药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各县区还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汉中“本土化”“特色化”畜产品效益日益凸显。

二、汉中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汉中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畜牧产业生产结构调整难。从近两年畜产品消费需求与价格变化看,汉中市猪肉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牛羊肉消费比重逐步增长,特别是散养鸡、黑猪肉、土鸡蛋等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畜产品消费多元化趋势已开始显现。但汉中市在畜牧业生产上仍以大路货为主,猪肉产量占全市肉类总产的86.6%,牛羊肉产量还不足10%,一般性同质化畜产品产量较大,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畜种结构上“一猪独大”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产业整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亟待提高,加之汉中市畜牧业生产方式总体还比较落后,近45%的生猪、70%的牛羊来自分散饲养,全市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实力不强、生产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运营管理不规范、市场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2.养殖粪污综合利用难。调查显示,汉中市多数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通过沼气池对养殖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中小规模养殖场采用干清粪、水泡粪等工艺对养殖粪便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利用三级沉淀池进行净化处理,病死动物则通过化尸窖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足60%,养殖废弃物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综合利用率则更低,绝大部分养殖场户的畜禽粪污仍以自行处理为主,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尚缺乏有效手段,以前靠项目建设起来的有机肥厂也因商品有机肥滞销而处于闲置状态,种养业缺乏有效衔接,畜禽粪污农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的新形势下,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距离“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3.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当前,人们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到超市或网店购买畜禽产品,而汉中市小规模、低水平生产还占绝大部分比重,再加上广大群众喜欢食用热鲜肉和活禽的习惯并未完全得到改变,致使活畜禽跨区域调运频繁,畜禽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任务依然艰巨。

4.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随着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新型畜牧兽医技术、设施设备普及应用将不断加大。当前,汉中市畜牧兽医技术力量仍然比较薄弱,现有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断档现象普遍,实验室技术人员更为缺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工作所需。尤其是镇村综合改革后,在动物防疫、兽医卫生监督执法等业务层级的管理上,只有市、县两级,镇办一级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并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如遇省市县安排的紧急专项工作,县级业务单位无法直接向镇办安排,加之镇办政府工作繁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容易被临时抽调到其他岗位,时常造成养殖户在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时找不到“人”,从而耽搁、延误了畜牧兽医工作。

三、几点建议

1.瞄准产业兴旺发力,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着力调优畜牧业生产结构。要在稳定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等,按照“控猪、稳禽、扩牛羊”的思路,合理调整畜牧产业布局和养殖结构,引导产能向饲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的地方转移,推动生猪产业“稳量提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拓宽农民养畜增收渠道,逐步建立与汉中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畜牧产业结构,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二要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继续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引进优质高产畜禽品种,推广开发地方特色品种,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原种场和扩繁场,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切实提升畜禽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配套建设机械化、自动化的高效生产设施,提升畜牧业设施装备水平与智能化水平,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户收入。三要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着力培育畜牧业新型主体。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找准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在做大做强现有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种、料、装、管、销”五大关键环节发力,率先在畜牧生产中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带动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促使新型经营主体与养殖场户共生、共舞、共赢。

2.围绕生态宜居转型,推动畜牧养殖污染治理。一要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继续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养殖场提升畜禽养殖设施化水平,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设施,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用地,提升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示范带动全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要继续推广农牧结合养殖模式。坚持种养配套原则,探索推广“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机制和“猪—沼—菜(果、茶)”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探索建立有机肥生产企业与畜禽养殖场户采用“垫料换肥料”新型生产合作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新典型、新模式,使种养业达到持续平衡,实现植物、动物、环境的和谐统一。三要继续探索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尽快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动物疫病传播和蔓延概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轻环境污染。

3.聚焦食品安全施策,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认真抓好重大疫病强制免疫、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情应急管控、“先打后补”试点等工作,深入推动动物疫病防控从有效控制到逐步净化消灭转变,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二要加强兽医卫生监管。要按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厘清动物卫生监督法定职责,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控水平,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案件查办,持续保持对养殖、屠宰等重点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激活《动物防疫法》“休眠条款”,彻底消除“零办案”县;要继续开展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和私屠乱宰专项整治,扎实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屠宰行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保障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

作者:张智鹏 李敬 李安鹏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