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学徒制双导师培养探索

畜牧兽医专业学徒制双导师培养探索

引言

本文从产教融合模式下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研究意义、“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为背景出发,对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养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形成多元化培养格局;完善“双导师”配套制度体系,科学化考核管理“双导师”;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培育“双导师”的路径中。职业学校开办的专业,再根据专业特色,密切整合企业产业和教学专业课程,从而调整出一套学校专业和企业行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为工业实体、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的机构。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部级、省级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机制改革在职业教育中的真正实施还相对较少。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双导师”队伍的完善性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速度以及程度。

1产教融合模式下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研究意义

1.1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首先校企联合招生,然后在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对试点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推进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并且国务院还要求各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力求构建出一套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

1.2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湖南是一个畜牧产业大省,到2020年,全省每年为市场提供生猪约6200万头,每年为市场提供肉牛超230万头、肉羊至少890万只、禽类约5.2亿羽,肉价及家畜禽的经济价值达到4000亿元。据调查统计,全省共有167家省级及以上的畜牧兽医专业企业,大型牛、羊、猪场367个,中型类型养殖场就有22897个,小型分散型农户加合作社的养殖场数目更多,这个数字还在急速上升。因此,畜牧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推动,建立“双导师”师资队伍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1.3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求:改规模发展为内涵发展,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企业需要什么学徒,学校就培养什么学生,企业和学校依据新制定的培养方案,由“双导师”来完成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实操培训,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培育学生,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与积极合作。

1.4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离不开技术型人才和符合企业发展人才标准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对现代畜牧兽医专业学徒制双导师的探索,将为各养殖行业注入新的力量,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也是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2“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让教师和师傅在同一平台给学生授课,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还需要进入企业学习实际操作,得到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学生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以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符合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建立校企合作、专业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2.1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2.1.1教师实践经验缺乏。职业院校招聘的师资来源绝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应聘职院教师岗位,因为之前接受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对专业理论的教育,缺乏职业教育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培养。这部分教师就算在校时学习了教育理论知识和课程专业知识,而且是优秀毕业生,可是由于缺乏任教经验和企业实践经历,普遍导致操作能力差的结果。他们自己到了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后,只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中无法做到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双要求的人才,这样学生一定存在操作水平低,无法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可能性。2.1.2企业师傅教学能力缺乏。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企业师傅需要承担职业院校学生实践指导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尽管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师傅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资格培训,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教学能力欠缺,使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学会并吸收,从而导致教育实践教学任务难以准确完成,学生能力提升不足,达不到预期培养要求。

2.2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2.2.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代学徒制是把产、教、学高度统一起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负责实践技能教学的师傅与负责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地位同样是重要的,这就要对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人员做出一个适当的合理的专业调配。但现代学徒制改革初期,国内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尚停留在基础阶段,重学校教学轻企业授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重在经济创收,本来就缺乏优秀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更不可能让其到职业院校任兼职教师。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不合理的现象在所难免,要改变现状使职业院校同时拥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扭转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2.2.2缺乏校企导师团队建设。校企教师有效交流的平台目前并没有规范建立起来,校企导师团队建设的规划及实施更没有得到推进,双导师对彼此的教学情况没有互通有无,大家都是疲于各自的教学工作和企业职责。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与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师傅在教学中的协调与配合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岗位上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需要双导师们加强沟通与互动,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任务。

2.3缺乏职教师资认定标准。职业院校引进人才机制与现代学徒制对教师要求的矛盾,需要改变职教师资认定标准。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除了掌握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企业实践经验,让职校成为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摇篮,让职教教师的标准区别普通教育的教师。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和准入制度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基础条件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和对他们的学历要求。他们对企业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经验、专业实践能力等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证。

2.4缺乏职教师资保障机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人均投入没有普通教育高,甚至是低的多,职业学校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短缺,同时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偏低。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双低,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又是被普通教育分流背景下淘汰的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种较的差生源质量,教师的教学难度相应加大,教学难度高和报酬低,职教教师工作激情不高,教学效能感不强,根本不注重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只注重职称等的发展来提高工资收入来获得满足感。同样,很多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任职工资高,社会地位高,他们根本不屑于担任职业院校兼职师傅一职。

3实践框架、具体实施方案

3.1实践框架。对“双导师”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就是概念梳理、国内外研究比较借鉴、实施调研访谈、总结现状、根源探寻、“双导师”教师团队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探索、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国内外对“双导师”队伍的培养相关资料查找、归纳总结及研究,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导师”团队建设的大体情况;然后,实证调查研究,选取武陵山区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双导师”团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确定一套合适的高职“双导师”团队培养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同时对高职“双导师”教师团队建设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研究。

3.2具体实施方案。3.2.1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形成多元化培养培训格局。目前,不少教师除了有较高的文凭外,还具有专业技能证书,看起来具备“双导师”教师的条件。其实,这部分专业技能证书不少是通过笔试考的,即使通过了专业技能考核,也不能代表教师真实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因此,本课题拟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将需要培养的教师也作为“学徒”进行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方案、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在培养教师团队过程中各自的主要任务、职责,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下培养的“双导师”教师,肩负有为企业和学校解决难题的科研任务,除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双导师”全程跟踪、检查、督促,严格的考核配套严明的奖惩措施,旨在培养真正为学校需要、学生欢迎的高水平教师。3.2.2完善“双导师”配套制度体系,科学化考核管理“双导师”高职学校要健全“双导师”配套制度体系,如规范相应新教师准入、培养培训、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现“双导师”特色,推动“双导师”教师聘用管理科学化,理顺“双导师”职业发展通道。3.2.3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从“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教学团队的特色构建、教学团队的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构成合理,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特色的基本路径,获得推动“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动力,并力求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为高职“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培育,提供具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3.2.4把兽医精神的内涵融入到培育“双导师”的路径中。兽医精神的内涵: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交流和坚持思考、坚守职业道德、坚守岗位、坚守做人操守、坚守科学精神。把兽医精神的内涵融入到培育“双导师”的路径中,就要加强双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不仅培养出有知识有技能的现代学徒,还要培养出高素质、有理想、有情怀的新人才。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思政元素”融入动物内科课程,实现该科课程内容思政教育的设计;第二个层面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内科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完成专业层面的设计;第三个层面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完成课堂的设计。

作者:王霞 王晓平 向晓寒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