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发展

基地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发展

1引言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近年来着力建设发展生态农业。自2005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先后在基地挂牌成立了“黄河三角洲优质抗虫棉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优质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优质良种博士科研工作站”;2013年基地被总部列为“全军高端生态农业示范点”;2014年基地被山东省列为“渤海粮仓示范区”;2014年8月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现场评审,基地的猪肉、瓜果、酒、面等36类食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食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特别是基地的“军垦绿洲”放养黑猪产品获得了山东省近10年来首个肉类“绿色食品”认证,并率先实现了东营地区肉类品牌“绿色食品”零突破。标志着基地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当然,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基地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因此,加强基地生态农业建设与保护任重而道远。

2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是基地的重要职能之一。基地拥有107万余亩的黄河滩涂淤积土地,可用于农副业生产的良田60余万亩。农业用地成方连片,便于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待开发的土地面积大、无污染,很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2.1军垦绿洲,基地历史悠长

基地的前身是济南军区军马场,始建于1963年部队发展骡马化时期,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老马场人传承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支撑基地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作为军队单位,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令行禁止的步调,说一不二的风格,为基地建设生态农业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2.2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

基地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右邻310省道、左依疏港高速,前靠油田海港码头,后有东营民营机场,交通十分便利。基地所属土地属于黄河冲击淤积而成,土壤肥沃,有机含量高,保水性能强,适耕期较长,基地周围为纯农业种植和国家自然保护区,无任何污染源,境内河流均为近代黄河入海流路,水质优良。水利设施基本配套,水浇条件良好,完全符合生态农业的排灌需求。

2.3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厚

基地区域属于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气温适宜,光热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1.4℃以上,平均无霜期在202d以上,年平均降水量548mm左右,年日照时数2730h,日照率为62%,光能资源丰富,光、热、水资源充足,特别适用于农作物生长。

2.4原始天然,植物资源丰富

基地辖区内,多为天然形成的绿色湿地,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工种植槐花林10万余亩,现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黄河三角洲天然氧吧。当下,种植区域内水土保持良好,路、渠基本配套设施完善,各类树木、植被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害虫天敌:七星瓢虫、草蛤、步行甲、赤眼蜂、青蛙等有20多种,为基地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3制约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因素

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很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影响制约基地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生态农业建设,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生态农业建设在理论研究上还不够全面,科学边界定义还不够明确,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技术体系,使得很多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被动的层次上。另一方面,基地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起步比较晚,传统农业结构和生态模式,对干部群众的影响还很大,很多职工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家对生态农业环保意识、绿色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是很足,还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2农业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

虽然基地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多地理和自然优势,但是,由于基地辖区内陆地和草甸植被形成时间太短,土壤盐碱含量高,地下水位高而易透,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加之多年以来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等化学制品的重复使用,给基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近10年来,基地各农业分场已经不再组织集体耕种,大部分土地实行对外承包,且主要采取一年一租赁的承包方式,使得很多承包户,不顾生态环境和耕田地力的持续性保护,采取掠夺式种植方式,只注重当年的农产品产量,在种植过程中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化肥,轻有机肥。造成了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基地紧靠渤海,一年四季,狂风不断,每遇大风,沙尘四起,马场曾经一直流行着很多顺口溜:“马场的风,九点钟,一年刮两次,每次刮半年。“关上门,堵上窗,沙土照样飘上炕,锅碗瓢盆天天刷,还是要喝牙碜汤”。

3.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近年来,随着基地招商引资和合作经营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基地农业和营区环境的生态破坏。一方面,一些外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生产技术设备陈旧,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有些企业甚至以牺牲基地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非法谋取暴利。另一方面,基地内部的第三产业发展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各类集体或个体养殖散户,没有正规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导致一些猪、牛、羊鸡等粪便直接倒入或流入沟渠、水塘,日积月累变成了臭水沟。

3.4科学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

与现代农业相比,支撑生态高效农业的科学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科技动力不足。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试验论证阶段,导致基地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还比较滞后,全基地所属30多个基层单位,土地经营管理各自为战,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规模化生态经营发展模式,还缺乏一支精干的技术人才队伍。

4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地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基地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基地农副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基地驻训官兵和基地广大干部职工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安全食品。

4.1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主人翁意识

国家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很多地方和地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宣传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基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自觉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和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组织干部、职工走出去,参观见学,学习培训,用鲜活的事例和生态农业理论引导大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效益的理念。摒弃建设生态农业与发展经济相对立的旧观念,实行科学种养,积极投身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中去。

4.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的组织体系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建全组织领导体系,科学规划,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各农业团、农业分场为主体,认真落实基地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整合资源,依托山东省农科院和地方业务部门,成立科研组织,进行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3高起点规划,科学实施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

根据建设生态农业的要求,结合基地实际情况,按照示范牵引、整体打造、规范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利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实施绿色种植、特色养殖、生态观光旅游等生态农业区域建设。

4.3.1强力推进生态绿色种植

根据基地现有农田基本情况着力抓好5个生态功能区建设。一是高端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5万亩,主要引进种植各类环保、绿色、优质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示范区自2014年3月开始建设,目前初步成型。二是优质生态水稻种植区。规划利用3年时间,发展生态水稻种植8万亩,主要布局4个农业团的黄河大堤以南滩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生产便利,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种植,2014年全基地水稻种植3.8万亩,2015年种植面积已达到6.37万亩,2016年实现8万亩的规划目标。三是绿色生态蔬菜种植区。规划面积1.2万亩,依托一团二分场现有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分3个片区,采取设施栽培和露天种植两种模式,打造绿色蔬菜,供应驻训部队官兵、基地干部职工及油田和地方群众。四是瓜果苗木种植区。规划面积2万亩,依托基地原有的“千亩示范园”,种植适宜基地土壤特点的名、优、新、特瓜果、苗木、花卉等。五是生态粮棉牧草轮作区。规划面积1.2万亩,主要布局在4个农业团的刁口河流域,重点发展粮食、棉花和牧草规模化种植。

4.3.2突出抓好生态养殖

重点规划三大区域。一是淡水生态种养区。规划面积4万亩,主要布局在基地一团、四团、黄河北大堤两侧,以莲藕种植和黄河大闸蟹养殖为主。二是盐田和海水生态养殖区。规划面积20万亩,主要布局在二团、三团,桩埕公路以南、孤北水库两侧和黄河南的青坨农场,该区域海拔低、距海近、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利用发展盐化工和生态海水养殖。三是畜禽养殖区。规划面积10万亩,充分发挥基地林业资源优势,以基地“军垦绿洲”黑猪基地和各农业分场现有黑猪和禽类等养殖为基础,逐步壮大特色养殖规模。“军垦绿洲”生态黑猪基地计划到2016年沿黄河故道两侧选择优质刺愧林新建养殖分区3个,放养面积达10万亩,年存栏黑猪2万头。

4.3.3下力抓好生态观光旅游

借力黄河入海口风景旅游区,以刁口河和神仙沟为轴,发挥两岸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生态观光、摘采、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现已建成万亩槐花林公园、军博园和神仙岛生态园等景区。

4.3.4稳妥进行工业项目招商

规划面积1万亩,依托基地食品综合加工厂,重点引进低碳、低能耗、无污染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4.4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地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建立相对固定的生态农业资金保障渠道,切实解决好生态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基地除了加大本级财政对生态农业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利用基地的“中低产田改造”、“荒碱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水利建设”、“荒碱地上粮下渔改造”等项目,每年都在争取1亿元以上的项目资金扶持。目前基地区域内绝大部分团、场的耕地已经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目标。

作者:杨作军 单位: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