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问题

摘要:农业发展质量的高低是由技术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效率和推广应用情况等多元因素决定的,其中,农业科技推广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析普洱市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普洱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对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其关键的核心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1普洱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状

1.1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断得到提升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普洱市的市、县(区)两级建成了农、林、牧、渔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乡(镇)有科技助理员和农业科技工作站,为普洱市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体系保障。2011年以来普洱市开展了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获得省级农业四项认定111户,其中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33户、优质种业基地33户、农产品加工科技型企业25户、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户。通过开展农业四项认定工作,加强了普洱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推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1.2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成效显著

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十二五期间,在景东、景谷、镇沅、墨江、澜沧等县累计实施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品种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22万亩,增产粮食2500万kg,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科技示范。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承担的《热带亚热带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建设》、《云南省热带肉牛产业化开发》等科技项目,集牧草良种繁殖、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建设、肉牛产业化开发为一体,引进现代种草养牛技术,开展规模化的优良牧草繁殖、人工草山建设,应用冻精改良技术进行肉牛良种繁殖,实施肉牛产业化开发,提高了养牛的经济效益,为普洱市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模式和技术保障。近几年组织实施的科技兴边富民项目,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村科技阵地建设、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力量为目标,在江城、澜沧、西盟、孟连个边境县组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项目,项目的实施对壮大边疆地区科技队伍力量,改善科技工作条件,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意识,提高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建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1.3科技创新推广投入逐年增加

十二五期间,普洱市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49项,争取科技项目补助经费11007万元,其中,2015年普洱市共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90项,得到科技经费补助3564万元。科技创新推广投入逐年增加,为科技更好地服务普洱市农业推广创造了条件。1.4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不断深入市县两级都把科普与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手段,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业,围绕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实用技术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带头人,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组织农业科技培训150万人次。

2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现阶段,在普洱市农业科技推广采用的是行政化推广体制,主要是政府为主导,其他科研单位是辅助,这种模式就会显得农业科技推广很单一。现有的科研开发机构的科研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设备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公共科技服务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需要,科技创新推广能力弱。

2.2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这不仅仅要求农业推广人员有着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实践经验、服务的意识,以及了解当地的民间文化,习俗和语言交流无障碍。目前,普洱市农业推广人才在年龄、学历缺乏合理性,而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理论知识更新慢,对市场经济的敏感度不好,这就造成农业推广的结果达不到实际结果。

2.3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投入严重不足

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推广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普洱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其主要的来源是靠政府的投入,其水平远远不能与发达地区相平并论。这样长期的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经费投入的不足会导致基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态度,还会导致出现人离网状的情况出现。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投资属于一个周期性很长,风险很大的一个投资项目,再加上受到一些政策的影响,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合理,也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企业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经费的投入。

3推动普洱市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激发创新活力

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法律法规,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提高研发主体的参与度和创新力。加强公立研究机构教学研发和技术推广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对有应用价值的小宗作物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对企业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投入给予适当政策支持,能够为科技创新营造健康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企业,以不断适应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发展新要求。

3.2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

充分发挥各研发主体的优势所在,加强合作交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侧重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的同时,积极搭建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平台,保护研发单位知识产权、加强资源信息共享,鼓励科技成果“走出去”。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和灵活的运营机制,通过与公立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具有产业前景的研究成果投入市场。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多个科技创新主体搭建出完整的“研发-应用”路径,最大化减少开发成本和资源浪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实现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的有机对接。

3.3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步提高生产力

科学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要以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前提,着手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因地制宜地制定推广方案。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应当重点依托所在区域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保障推广人员的专业性和知识更新的及时度。此外,鼓励企业参与或支持,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联系。同时,建立渠道广泛、形式多样的推广体系,推进技术应用和普及,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稳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瑜.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探究[J].乡村科技,2016,(29):55.

[2]蒋和平,刘学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4):1-9.

[3]赵海燕,何忠伟.世界大国农业发展模式及我国的借鉴[J].江西社会科学,2015(6):87-90.

[4]计丹丹,管辉,张无敌,等.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6(4):297-298.

[5]孙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作者:杨彩玲 单位:普洱市测试分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