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产业化实践探索

区农业产业化实践探索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是农业大区,也是湖北产粮大区、畜牧大区。多年来,襄州区在当好“粮仓”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农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延伸,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纵深发展,初步建立起以区域内循环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襄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成长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中心和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评选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一、发展成效

(一)产业规模日趋壮大。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311.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安排就业13740人,占全区工业企业用工人数的33.6%。初步形成以正大(食品)襄阳公司、康福达肉食品为主的畜禽水产品加工,以襄阳鲁花、元大粮油、丰庆源为主的粮油精深加工,以盼盼食品、卧龙锅巴、郭襄食品为主的休闲食品加工,以正大有限、襄阳希望为主的饲料精深加工,以襄阳孔明菜、程河柳编为主的传统特色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一桌菜、一壶油、一袋面、一提米”品牌效应正在放大。

(二)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16家,产值过10亿元以上的8家;合作社1312家,家庭农场488家,种植大户915家,基本实现农、林、牧、副、渔“农村产业全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全覆盖”。今年,更引进了亚洲品牌500强企业—盼盼食品集团,在襄州投资20亿元建设全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

(三)产业链条持续完善。襄阳正大从培育一粒玉米种子开始,先后建成年产36万吨、100万吨的饲料厂,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0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10万吨熟食加工厂,配套发展饲料原料基地30万亩,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全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全资源可循环。2020年上半年,正大食品完成产量2.6万吨、产值12.6亿元,全年可实现产量8.5万吨,产值30亿元。采用“基地+公司”模式,鲁花集团在襄州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贡献最多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带动襄阳及周边地区发展花生、油菜籽种植基地80万亩,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区已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优质水稻、马铃薯、棉花、花生、小麦、油菜六大省级以上标准化板块基地,种植总面积达270万亩。

(四)三产融合加快推进。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80家,接待量达171万人次,综合收入2.57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10多家。现已形成以双沟、张家集、黄龙等镇为主的休闲农业观光带,以峪山、伙牌、黄集等镇为主的农家乐集中区。襄阳喜旺旺公司被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旅游局认定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二、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制定目标,精心谋篇布局。紧紧围绕建设汉江流域农产品加工中心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襄州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重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突破口,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强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鄂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贸易集散地,力争培植2个产值过百亿企业(襄阳正大、襄阳鲁花),形成六大产业集群(油料加工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畜禽加工产业集群、稻虾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林果产业集群),着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大力度建设园区,打造发展平台。按照“工业分区、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思路,高起点建设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平台。目前,起步区8平方公里已建成,供电、供水、路网、通讯、污水处理、绿化等综合配套设施已完善,具备项目直接入驻的条件。已入驻项目20个,总投资80亿元,初步形成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畜禽加工、滨水休闲、居住生活和生产服务等六大功能板块。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被认定为“部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

(三)硬措施培育龙头,发挥示范效应。一是突出招商引龙头。已成功引进泰国正大、山东鲁花、福建盼盼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已入驻企业,引导扩产投资、续建项目,推进转型升级,补齐产业链条。目前,正大集团投资6亿元年产100万吨饲料项目、投资2亿元的湖北卧龙神厨休闲食品生产项目、投资1.3亿元的浙江禾和家禽屠宰及肉鸡熟食加工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二是打造品牌强龙头。实施“襄州精品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区有“农”字号国家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鲁花”、“正大”、“孔明菜”、“聚香达”、“古襄阳”酒、“长英”面粉、“三珍”食品、“卧龙”锅巴等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进襄阳华山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发展带动稻虾共作5万多亩,成功注册襄阳小龙虾地理标志,正在申报襄阳虾稻米品牌。三是发展物流龙头。全区物流企业已达600多家,年物流总额达500亿元。已注册各类电子商务企业13家,在各类网站开办网店2500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万多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商品年销售额20多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襄阳新发地农批城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集电子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十二大产业品牌管理运营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球化农特产品交易平台。

(四)全方位优化服务,强化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金牌店小二”服务理念,实行“百名局长包百个招商引资项目、百名局长包百家成长型企业、四大家领导包百个重点项目落地”的招落一体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及企业家座谈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区政府设立5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和重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品牌建设、节能降耗等方面补助和奖励;健全完善“三个对接”工作机制,全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存放激励办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农业投入,每年为企业筹集发展资金4亿多元;完善“税企对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税收减免政策;完善“超企对接”机制,促进农产品进超入市。

三、努力方向

农业是襄州的优势,也是襄州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10月20日,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在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培育更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这为襄州区在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指明了方向。

(一)突出规划引领,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当前,结合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积极做好农业产业的谋划布局,加快补齐农业产业短板,畅通区域农业“内循环”,助力国内经济“大循环”。就襄州来说,就是要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加快推进盼盼等龙头企业建设、投产、达效,积极做好统一、中泰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农业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加强上、中、下游产业项目的招引,解决好“产能高、产值少”“重养殖、少加工”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突出集群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还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途径。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龙头企业加速集聚,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推进园区集生产经营、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真正提升产业园区的集聚能力。财政投入要向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通过增加对农村道路交通、生产设备、物流设施、电力通信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生产经营能力,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优质条件。

(三)突出市场拓展,农产品最终是面对消费者的。当前,在经济下行、疫情影响下,消费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战略选择。所以,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本地市场。襄州作为襄阳城区的主要农产品供应地,消费市场庞大、稳定,关键是要畅通物流渠道、加强农产品的宣传包装力度,健全完善市场销售体系,推进襄州企业生产的农产品更好更快地对接消费者,提高襄州农产品在襄阳本地市场的比重,农业产业化才真正有活水之源、发展之根。

(四)突出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政府部门更要千方百计优化农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研究制定有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政策支撑、财政扶持。

作者:黄进 单位:中共襄阳市襄州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