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探讨

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探讨

摘要:为有效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落实,文章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养中存在的管理规范标准不科学、管理技术手段陈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需要从管理机构和经费保障上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水平,促进"三农"事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小型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高自主性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但某些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在养护以及管理方面都出现了不足,监管制度的确立和运行上也存有落后性和不健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落实,基于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1]。为了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养体制的改革步伐,河南省近年来制定出台了相关方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指出了改革方向并制定出了明确要求,但落实到实际运行管理中,仍出现了较多问题,其不仅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结合分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养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规范标准不科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管护知识的普及,河南省为了拓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的管护方式,将承包、出售、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方式融汇其中。但在具体实施落实上仍有不足,例如,新型管护手段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结合方面不够紧密,特别是管护手段在理论支持上略显不足,这直接导致长时间以来仍未能形成规范高效的标准体系,大大降低了工程管护效率。管护机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上的偏差,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管护上普遍存在的问题[2]。为此部分业界人士以及相关专家针对提高管护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同样出现了在实际管理中执行度不高的问题,其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直接影响养护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制约了实际管理中机制的构建,这也导致了管理层在具体运行管护机制时规范性和科学性偏低的局面。

1.2管理技术手段陈旧

根据调查统计,当前河南省很多市县乡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仍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将管理重点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然而对于人力资源的过度关注导致了重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传统管理方式还在对工程后期使用的管护和某些具体管护技术手段的管理上出现空白。头重脚轻的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了水利工程维护修缮的费用大大增加,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此外传统管理还缺乏灵活度,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项目制宜的科学管理运用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管理的种种弊端以及无序性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

1.3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权责对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效果的重要保证,但河南省一些市县乡并未落实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责任到人的问责制度,工期产权和归属不明确,直接导致后期工程养护过程中分工责任无法明确到人,增加了管理难度。特别是一些承包工程,工程后期的维护问题以及施工中的责任问题无法准确地划分和明晰,所以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无法追责到人,很容易产生相互推责的情况。权责的无法对等,大大增加了工程管护的难度,长此以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及作用的发挥都将遭到严重影响。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监督约束制度建设滞后

监督约束制度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所需的成本较低且管理人员较少,因此很多管理部门无法做到像中大型水利工程内部一样成立专门的监督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督约束制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督约束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健全性,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监督管理制度无法做到与工程运行相适应,这使具体措施无法落实,管理目标出现偏差,同时制约了工程的正常运行[3]。以上问题导致了管护运行无法形成标准的体系,且管理的科学性无法得到提高。同时监督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了无法责任到人,严重影响管理效果和工程效率。尤其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滞后,未能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合适的战略和计划,从而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推进。

2.2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是河南省各市县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欠缺直接导致了管理绩效低下。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归乡村或农户管辖,因此大部分工程在运行管护中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自我管护。农户大多基于以往经验来进行管护,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甚至有些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这导致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水平不高,很难达到因项目制宜的管理效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管理制度的灵活性较低,无法做到对于现有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主动的迎合现状管理变成了被动管理。综上可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质量,而且也影响了运行机制和技术手段的健全与完善,从而对工程本身的运行造成阻碍。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设的对策

3.1从管理机构上完善运行机制

根据实地走访,乡村两级的水利工程建设量要大于市县两级。因此按照传统的管理体系,县市两级位于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传统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各部门之间责任规划以及管辖范围不明确,直接导致乡村两级无法落实市县两级出台的计划以及策略,由此有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创新以及工程后期管护的方案被搁置,严重影响工程的推进与改革。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以及管理体系是完善运行机制的重点。具体原则是保证合理分工以及明确责任划分,其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划分为: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各层分工合理以及权责对等,如图1所示。各层加大管理力度,做到清正廉洁,确保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3.2从经费保障上完善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后期管护上。虽然拥有稳定的资金保证并且也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利益着手,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因此取之于水利、用之于水利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将水利工程自身作用发展所收取的水费替代政府资金的投入,不仅可以保证经费的合理利用,也减少了政府财政部门的投入,为此完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迅速发展,水费收入也迅速增加,在日常管理方面应当加大力度,明确收费标准以及水费的具体去向,做到公开透明的收入与支出;此外还需成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水费的来去进行监督约束,以防经费的挪用。水费的合理利用为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提供了足够资金保障的同时,还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3创新机制、加大改革力度

综上,河南省小型农业水利工程还存在管理方式滞后,管理人员专业度不高,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与革新;因此应该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②借政府调控的手段对所有权进行明确划分,做到全责对等;③建立完善的用水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和作用;④以此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功转型,向市场化合理推进。加大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力度,使水利工程与当地状况相适应从而推进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灌溉以及防洪防涝方面有重大作用,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任[4]。所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规定,在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成效上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强度,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在机制建设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8):49.

[2]朱玉波,朱玉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220.

[3]张庆华,崔世彬,马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04):1-5,71.

[4]王占发.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08):34.

作者:张淑芸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天然文岩渠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