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解析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解析

摘要:为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以期提高生态质量。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农业会受到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工的管理和控制也会影响农业及农产品的产量。为减少自然因素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影响,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业环境保护不仅仅对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2.1自然灾害频发生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凸显,林地、粮食等都面临着用地问题,人类发展与土地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围海造田等现状屡禁不止。自然环境中的草地、湿地、森林不断减少,直接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量一旦增大,土地将无法吸收过度的雨量,失去了涵养功能的保护,江河水位便会暴涨,严重时直接造成洪灾;另外,草地、森林的覆盖率高时有利于保护土壤,如果草地森林大幅度减少,会直接导致极端天气沙尘暴的产生,造成水土流失,在低处形成淤泥,河床垫高,湖泊面积越来越小,水生生物大幅减少,最终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下降,洪灾频发。

2.2淡水资源日益匮乏

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匮乏,相对于世界淡水占比率,我国人均水资源甚至没有达到世界水平的25%。在如此严峻的水资源环境下,我国尚有超过3/4的河流湖泊及1/2的地下水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近年来,为保证农产品产量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干旱季节采用抽水浇灌,这更加加剧了农业缺水的严重性。一方面,由于温室效应的渗透,气候条件越来越难以把控,部分缺水的地区全面雨水量极少,甚至无雨,而一些雨水较多的地区,很容易就会造成洪灾,这样频发的洪涝旱灾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人们所制造的生活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都直接造成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淡水资源日益减少。

2.3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

近年来,我国洪涝旱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频繁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流失。另外,森林覆盖率和草场总面积的不断减少,最终会导致草原资源全面枯竭。虽然我国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虽然制定了相关法规来抑制森林乱砍滥伐,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需要森林资源导致其破坏严重,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

2.4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长期以来,大多数农户对于外界对化肥农药片面的宣传过于重视,缺乏关于科学施肥的认知,直接导致化肥大量浪费,能够被农产品所吸收的化肥甚至没有达到30%,其余的全部被渗入土壤中或是挥发至大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水土及空气资源的污染。尤其是随着温室效应及其他大范围高价值生产区域所使用的化肥、剧毒农药等大量使用,严重时会直接破坏土壤结构,威胁农产品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大多数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过于注重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的提高,所开展的一系列保护工作也只是为了减少自然灾害,保护产量稳定输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对于农业生态的有效建设应当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机制,从根本上减少或是杜绝重大恶性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持续稳定发展。

3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培训力度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协调各部门工作,基于统一认知、统一行动的基本原则深入农户,加强农业宣传。而对于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组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干部深入农村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认知。第一,可以通过印发相应的技术材料,采用大众传媒咨询等宣传方式;第二,可以在村委会组织开展一系列会议培训活动;第三,可以通过邀请地区专家到优秀的农业示范村开展专题讲座,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稳步开展。

3.2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植被覆盖率和水体覆盖率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如果植被覆盖率降低,生态环境系统是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实现环境的稳定性的。据此,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相关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高效开展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相应的策略措施,加快对水利工程的修建,提高蓄水面积和蓄水量。同时,对于部分湿地应当加强保护,在生态环境较差或脆弱的地区大力发展中大型水电站工程,从而提高水面面积,有序开展生态移民,从真正意义上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治理。

3.3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

为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不可再生资源及相关的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循环利用,加强对其的保护,正确使用管理策略和手段。首先,职能部门可以在农村地区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搭建起相应的招气池,对人体、牲畜所排放的粪便进行二次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实现家居的清洁化、庭院经济的高效化以及生产的无害化;其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引导农村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明令禁止秸秆的焚烧,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引导,使农民深刻意识到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好处,并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等相关的新型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减少秸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最后,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起生活垃圾处理站,通过对垃圾的综合处理实现资源的二次循环使用,建立起废弃物的加工厂,将其根据农户的实际需要制作成优质的生物肥料。

3.4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污染

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对于化肥的使用量过大,但利用率却较低,造成化肥的大量流失,直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另外,越来越多的农业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对于有机肥的施用量过少,直接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大幅降低,土壤性质不良,肥力下降,这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据此,应当加强对有机肥的利用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土壤功能和土壤效率,应当通过对当地土壤的深度检测以及农作物的基本需求的深入分析,明确化肥使用数量及功能,有效对此进行把控。同时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化肥的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利用率。

3.5搭建全面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

应当对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中相关要素资源进行分析整合,根据其主要特征及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找出其中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要素组合,从中选出最优组合,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具体而言,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天气气候、农村农业产业的基本结构要求,建立起平衡高效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体系。立足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农业生态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当地农田、淡水资源、森林、草地等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并且建立起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以及资源增殖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长久发展的目标。

4结语

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污染,搭建全面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何勇.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3):58~59.

[2]王岚.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3]张庆坤,袁存超,侯建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J].低碳世界,2017(3):14~15.

[4]闫雅楠.合肥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5]赵燕昊,吴林根,朱晓岚,等.浅析桐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9):1638~1640,1645.

[6]闫玲.浅析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230.

[7]周庆翔.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8(1):71~76.

作者:范晓亚 陈杰 单位:宿州市萧县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