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具体实施《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细则,通过相应的法律规范,企事业单位就能够应用内部审计提升其行政部门的内部管筹能力,这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领导阶层对于下级部门的管控提供了建设性改善,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规范保障。本文综合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工作现状,明确了其在法律基础、机构体系、制度规范、人才引进等内容的工作重点,对时下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以及应对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关注相关话题的从业职员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重点;相关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用背景

为适应管理需求,大多数事业单位再建立之初就已经着手落实内部审计制度,相应工作的关键体现在对于企业财务收支的实施监督,随着我国《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逐步推广实施,应运而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规范也得以逐渐落实并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体系也因此得以健全。随着相关细则的进一步完善于发展,内部审计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内容也愈加丰富,相应制度体系也愈显流程化、规范化,这对于确保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对于内部的管控意义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事业单位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时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工作重点体现在法律基础、机构体系、制度规范、人才引进等内容,因此需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功效,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内容细则,查漏补缺,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一)明确法律制度规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基础就是必须对时下的法律规范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就当下阶段而言,我国已经相机出台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职员须以相关法律规范文献为基础,彻底把控好法律规范的尺度,同时依据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从业道德规范,尽可能实现对于审计制度体系的管筹统一,审计工作职员通过有效的法律文献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适应时代要求。

(二)更新完善审计制度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工作重点不尽相同,相应的实际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也因此有所差异。也正因为如此,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职员须以国家出台的法律规范为基础,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摒弃在实际应用中较为陈旧、呆板的审计制度,戈恩据事业单位的客观审计要求进行实时更新,同时确保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有理可循,以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

(三)实施监督财政收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重点

体现在对于财政收支的实时监督,对于财政部门的每一笔收入、开支都必须有着明确的文献记录,相应文献的详细程度会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整体工作质量,同时,由于时下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的审计职员是隶属于财务部门的兼职职员,这就会导致其对于审计工作的认知无法完全把控,其不仅在相应的法律、会计等内容的专业性有所匮乏,同时相同部门的监督隐患不言而喻。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时下,由于针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出台的法律条文对于客观事业单位的的审计工作并无法完全覆盖,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客观操作性、可行性相对较低。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时效性,有必要进一步推出相应较为全面的、健全的法律规范条文,以此提升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任务的细则规范。对于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各企事业单位应尽可能联系当地政府部门,进一步汇总各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实际遇到的麻烦以及相对较为模糊的审计原则,进一步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出台针对上述审计细则的相应制度,对现有法律条文进行相应的补偿工作,确保相应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任务能正常完成。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客观状态,综合实际状态下对于相应的法规条文的匹配程度,在第一时间对于法律条文中操作性低、可行性低的条文进行适当修缮,通过这种反馈方式确保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二)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本身,其管理阶层要想实现对于各个部门的内部审计的完善,必须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体系,相关方法主要涵盖下述内容: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对于审核体系进行初步规划,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与自身前途发展相适应的审计体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审计职员在事业单位中进行审计工作时还需要对相应缺陷进行适当汇报补充,以此保证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全面、细致;规范审计任务的工作流程,必须在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都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时下大多数事业单位应用的都是静态审计模式,通常情况下该模式以事后审计为关键。总的来说,严格依据审计操作规范,能够进一步确保事业单位审计任务的时效性。确保审计工作的监督功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审计工作本身就具备监督功效,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对于财政的监督制约,因而对事业单位有关财政经济的任务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检验,以此保证审计工作能够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客观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应恰当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功效,以此确保财政工作的安全、规范。

(三)搭固单独的审计体系

在搭固单独的审计体系时,首先必须确保分离原则能够得以实施,该原则的关键体现在确保不相容的职务能够各司其职,禁止审计职员或者财政职员分别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进行同时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进行划分,以此规避潜在的隐患;其次是须执行交叉性原则,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应对不同部门的任务职责进行确切划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其应由事业单位领导层直接授权,同时相应的结果也应向领导层直接进行汇报,以此实现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客观性;最后必须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筹体系进行完善,应尽可能确保审计工作相关任务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确保审计职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审计部门的具体任务划分应明确到个人。

(四)强化对审计职员的素质培育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对于审计职员综合素质培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强化对审计职员的素质培育,阶段性提升其专业水平、思想素质、工作态度等等。积极推进审计职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同时根据相应标准适当提升对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规范等,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定期组织相关行业权威人士进行技能培训讲座,在事业单位内部定期组织审计工作任务交流会,并确保各工作职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都能够达到相应的的行业规范,因此确保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定期更新其审计职员,将被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审计部门,以此雀稗审计工作的客观性能够得到保证。对于审计职员相关的人才选拔、晋升标准,必须予以明确规定,实现公平竞争、唯才是举,为审计人职员搭设良好的发挥舞台。

(五)搭固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搭固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科学恰当的管理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实现对于内部审计人职员的统筹管制,通过适当的竞争奖励体系,极大审计职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能够更好低完成领导阶层要求的审计任务;通过适当的管辖约束体系,对审计职员的工作进度、工作效率等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使其能够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规范地约束自身的审计工作内容,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为事业单位减少工作风险,将管理体系与审计职员的个人利益进行有机统一,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其的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事业单位创造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本文综合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工作现状,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用背景的基础上,明确了其在法律基础、机构体系、制度规范、人才引进等内容的工作重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本文所论述的相关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职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威.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

[2]岳俊鸽.风险导向审计在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

作者:王洪旺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