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浅思(9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浅思(9篇)

第一篇: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浅思

摘要:

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印发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财会2012【22】号)是十余年来事业单位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提出了基建并账的要求使得事业单位的核算体制更完善。当然制度只是适应社会发展,在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总结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新制度;会计核算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基建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事业单位的核算体系的改革就更加迫切。2012年12月印发的新《制度》(财会2012【22】号)于次年元月实施,对新时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希望事业单位在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披着新时期的外衣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以促进社会发展。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特性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工作内容包括会计核算、项目投资管控、概算工作的执行与控制、招投标项目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在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工作中,事业单位往往会在基本的会计并账体系之外为基建会计核算单独建账,并且这种建账可以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一)具有真实性基建投资的收支都应该通过专户进行专业核算,并且将资料统一保存,这种专户单独核算能够更为准确的向相关需求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跨度时间长、中间处理环节多、涵盖问题复杂的特性大多数情况下基建会计核算问题会与项目工程同时开展并同步进行。

(三)相对稳定性基建项目核算在工程竣工或办理交接手续之前,一般不增加固定资产,只有竣工和交接手续全部完成后才会增设固定资产的。

二、目前事业单位基建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基建会计对账问题和解决方式

会计行业存有共识: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对账难。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性质的事业单位之中,受到基建工程项目立项、资金支付方式的影响,会有上级委任几个下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的情况,相当于项目代建管理。在这种建设模式的影响下,一个项目的基建会计核算资料会由不同的单位进行记录和保存,再加上建设项目的工程周期较长,有的单位会有财务或管理人员的变更等客观原因,甚至在一些财务管理方面薄弱的事业单位中日常财务记账工作的质量不高,存在错记、漏记、重复记录等现象,极大的增加了基建项目的会计对账难度,阻碍对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会计核算的日常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是解决基建会计对账难的一个重要方式。从本质上讲,解决对账问题仍需加强会计工作管理,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从建设起就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并落到实处,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在日常的常规记账过程中,根据基建项目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约定适当的对账周期,如按周、月、年等设定,那么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除此外,一旦在记账工作中发现了错记、漏记等不良现象,可以对该会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处罚,组织员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培训,提升其会计工作水平。

(二)“拼盘”项目成本分摊问题和解决方式

从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方面说,同时具有政府拨款和事业单位的自我筹资项目就被称为“拼盘”项目。对于这一类项目的会计核算来说,不同资金性质就会造成基建项目之间的成本分摊困难的现象。在传统会计核算制度影响下,基建核算往往会在前期将成本按照既定的标准分摊,分别录入不同的项目之中,并在竣工结算时由造价单位进行二次分摊核算。在新制度实行后,基建项目开始实行双轨式并账管理,而大帐中的“在建工程”项目中的明细核算不准确,这样既不利于基建项目的单独核算和管理,也不利于对项目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对于这类问题事业单位可以提高项目精细化程度,运用多种措施提升分摊工作的准确性。要想解决“拼盘”项目成本分摊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着手:1、对能明确区分的成本进行明细会计核算,进一步提升基建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处理程度。例如,在“待摊投资”科目中,可以按照《待摊投资明细表》所列示的项目,并结合项目实际设置明细科目。2、对于无法准确计入到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支出问题,可以根据项目资金的不同性质测算最佳的均摊标准。例如,以建设项目中建筑的面积、实际建设工程量为标准进行测算等,以求能最大限度的找到工程项目在不同的资金来源项目中对应的支出,达到解决基建项目成本分摊困难的目的。

(三)核算基建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补偿问题和解决方式

在基建项目完成后会形成一定的固定资产,对于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问题,新制度借鉴外国经验同时开创性的提出了“虚提折旧”模式,在获取固定资产时按照全额正式计入到支出项目之中,这种模式不但满足了会计工作中预算管理的需要,而且体现了资产逐年损耗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这种先进的计提方式,在基建项目投资出现时,大帐中无法及时计入支出科目;同时,项目收支也无法形成平衡,影响资产成本补偿。解决这类问题,在处理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支出相关科目工作时,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兼顾预算和财务管理。还可以考虑对基建项目中的固定资产进行“实提折旧”处理。或用累计折旧摊入支出的金额,将增加的“事业基金”逐年摊销掉。

三、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基建会计核算体系更完善。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基建核算中存在的对账、成本分摊等问题,并对基建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加强管理,提高核算精细化程度等解决措施,这是在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对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作者:王双喜 单位: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13-115

[2]张济新.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并账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23-24

[3]朱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之下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2013,(11):86-87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和启示

【摘要】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会通过会计信息和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以避免财务流程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和一套系统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越发凸显,致使严重制约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就需要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逐渐显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提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若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内部的真实资产状况将难以体现[1]。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普通企业存在区别,其所有活动的费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偏重于利润方面,而事业单位更偏重于收支和分配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有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相当于预算,影响着单位进行各大重要决策,事中核算是检验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环节薄弱

会计基础环节薄弱,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较差。当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使得其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的经过岗位培训,并且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不够,最终致使会计核算在基础环节上就出现问题,对会计核算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其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原始凭证的核查来评判的,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致使会计凭证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会计凭证由于缺少稽核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稽核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稽核工作出现失误的情况。会计凭证问题主要分为四点:第一,原始凭证失真,例如编造劳务款项;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不符合单位内部现实状况;第三,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目混乱;第四,财务报告不完整,不规范。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更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依据,但是,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单位缺少依据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修正策略,且并未遵守新准则的原则。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时,并未考虑使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致使会计核算权责不明,会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在会计工作中,对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对负债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问题。(三)会计核算缺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还未多加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监督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而且还包括各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缺少针对性,缺乏实效性。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检查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

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得到提高,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会更加顺利。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考虑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单位现实状况,分析财务风险。另外,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之所以未能客观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是因为缺少权责发生制的约束[3]。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仅难以真实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和当期具体的收支状况,而且也不利于单位间收支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而权责发生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各种与核算相关的内容要实现透明化,其中包括各项财务支出,收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审批程序等[4]。同时,核算过程要公开,其中不仅包括会议费、车旅费、专项业务以及基本建设费等既定范围内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超支部分的内容。最后就是需要成立监督审计小组去执行相关制度,审计方式要符合事业单位现状。除了事业单位内部做好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审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效用。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

若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就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应用在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有效、记账凭证准确、财务报告完整的重要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发票、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5]。若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很可能造成这些基础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因此,必须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等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否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会出现虚假等情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所以,在提取折旧方面也要做好规范要求;最后,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进行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帮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的更加稳健。

作者:周敏 单位:徐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76-77.

[2]王洪萍.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1.

[3]牟广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39-140.

[4]杨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3.

[5]俞源.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07:68.

第三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究

摘要: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经被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它是一项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始于2001年,它对我国传统的财政资金监督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变,有效地控制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并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变化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这就给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普及与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执行背景下,改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外环境。根据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执行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希望能对未来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容概述

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国库管理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该制度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作为基础,在国库单一体系管理中纳入所有财政性资金,继而将收入直接上缴到财政专户和国库中,支出所采用的方式是财政授权支付或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相关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再将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劳务及商品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由财政部门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根据该指令再由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事业单位账户或收款人被称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行为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的方式。在事业单位签发支付指令完毕时,再由银行向相关事业单位财政部门批准用款额度范围,从而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给用款单位账户或收款人的全过程。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核算方法通常是利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施的。针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入核算工作内容主要是指上缴财政收入,其中上缴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集中汇缴和直接缴库。集中汇缴方式主要是指由征收机关将一定时期(一般为1个月)的收入汇总金额上缴到预算外资金账户或国库单一账户中。直接缴库方式只要是指缴款人或预算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应该上缴的金额缴入预算外资金账户或国库单一账户中。在改革初期阶段,事业单位通常设有实有资金账户,是指单位对原有的基本账户进行保留,应用于核算改革初期单位财政拨付的上级主管部门、资金的暂付业务、处理暂存业务和专项拨款业务,这也是财政资金支出核算的主要内容。针对于事业单位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经由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在银行开设特设专户和零余额账户。事业单位特殊专项支出活动的核算、记录通常采用国库单一账户和特设专户的清算方式进行。清算零余额账户只能够以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内的资金清算方式进行。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

(一)在财务处理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在原有的支付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资金拨款时,会计核算首先要对财政拨款情况进行确认,并对银行存款科目进行借记,而贷记的收入类科目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或拨入经费等。然后,当对所支付的财政资金进行使用时,要对支出类科目进行借记,包括事业支出或经费支出等,并对银行存款科目进行贷记。在现有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改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的改变,行政单位是充当贷记拨入经费和借记经费科目角色存在的;事业单位是充当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借记事业支出科目存在的。由此可见,会计核算财务处理方法随着制度的不同而改变。

(二)政府在采购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变化

在原有的支付制度背景下,核算采购资金的支付方式是利用预付款方式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事业单位或财务部门要准备相应的采购款,并将其划拨到采购部门;然后通过中标、竞标和招标的方法,评选出中标的劳务供应商或商品供应商,再由它们向采购部门领取采购款。在现有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采购款应从原有的采购部门转付给劳务供应商或商品供应商形式转换为现在的由单位的财务部门直接向劳务供应商或商品供应商支付形式。在这种支付形式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采购单位的核算工作,采购单位不需要通过预付方式就能实施会计核算工作,单位可以从供应商开具的发票或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作为核算依据,直接对支出类科目进行借记,并对收入类科目进行贷记,其中包括拨入经费等科目。

(三)在设置科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在现有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背景下,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进行了增设。事业单位在对财政资金支付款项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对银行直接下达支付指令,然后由银行利用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直接将采购资金划拨到劳务供应商和商品供应商的账户上。但是,所支付的款项一定要在政府下达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批复数额度范围内。同时,要求银行要在当天营业时间结束前与人民银行清算资金,并由人民银行将资金划拨到银行内。此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处理账务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在行政事业单位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要结合通知书所列数额,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进行借记,并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拨入经费科目进行贷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依然保留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权、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主体地位,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原有的出纳和会计岗位由一个部门管理转换为现在的由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共同制约管理,这就使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使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有效性显著提升。

作者:刘益民 单位: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杨鑫.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会计核算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29-30.

[2]孙彩英.高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瑞霞.试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的会计核算[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1):58-60.

[4]孙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7):52-53.

第四篇: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发展,相应的,配套的制度规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我国于2001年颁布并落实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单位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而为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我国于2013年颁布并落实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所以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所以本文就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探究了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专业人士关心和重视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涵;有利影响;问题;措施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涵

通俗的来讲,国库集中支付就是以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为基础,由核算单位提出申请,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实时清算系统为平台和依托,申请经过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机构审核后通过单一的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是新时代的新兴产物,从其运行的绩效来看,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现代宏观经济的要求,也适应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二、国库集中支付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强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提高事业单位核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国库集中支付下,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配与使用融入到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中,这样一来就便于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资金损失,使得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其次,国库集中支付下,通过统一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透明化、统一化和公平化,进而有利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国库集中支付下,政府和相关的部门逐渐加大了对其的关心和重视力度,相应的,也就有了更为规范和明确的约束制度和规范,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各个项目的支出情况明确的反应在财会账目下,进而能够在确保核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绩效,促进其应有价值的高效实现。

三、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现阶段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相比传统的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确实给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的绩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使用中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和推广,我国也配套的落实了新的会计入账依据,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核算拨款凭证》等内容,但是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使用会计凭证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记账凭证填制不准确两方面,即在填制原始凭证时存在着不填单价和数量、发票只有领导签字,缺乏验收人的签字等,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此外,一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记账凭证不连续、会计科目不规范、缺乏相关的附件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和运行。

2.会计核算主体不协调。

会计核算主体不协调是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的会计工作存在事业账套和基建账套两个体系,而现阶段事业经费财政拨款和基本建设项目拨款已经全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所以这样一来,在事业单位内部就容易出现两个账套内分别核算同一个银行账户资金的问题,进而容易造成资金核算混乱、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3.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零余额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国库集中支付下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以及相关的清算业务,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即由于只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于跨区域的事业单位来说无疑大大增加了报账的难度和成本,进而也影响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还存在零余额账户到账资金和实际支出资金不一致,零余额账户不是零等现象。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四、应对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使用中存在薄弱环节、会计核算主体不协调、零余额账户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所以以国家宏观的经济环境为基础、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和法律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措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应多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加大权责发生制投入和使用的力度。

相比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国库集中支付下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即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慢慢打破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等,这样一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大大增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使得收付实现制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风险得以缓解和规避。

2.加强票据管理工作。

票据管理工作是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原始材料,其重要性不得而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大强化票据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其次,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规范细化票据管理的过程,包括票据领用、使用、包管和违规处理等各个环节,使得票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全面化,减少票据管理中的风险,促进核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3.加强银行监督管理的力度。

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统一的核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管体系是国库集中支付下,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监管体系的建设可以将所有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的银行账户纳入其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还和推广,可以让国库集中相关的财政部门时时的了解各个事业单位账户的开立、变更以及撤销等状况,此外,还能对其进行时时的监督和管控,进而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保证其应有价值的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现阶段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所以掌握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概况,及时的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事业单位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促进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作者:刘凤奎 单位:开鲁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参考文献:

[1]盛媛媛.试论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李雨蓉.探究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

第五篇:事业单位集中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核算

摘要:

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关于财政应返还额度方面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仍然具有诸多不足,为了确保集中支付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文主要介绍了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针对“财政应返还额度”的账务处理办法,并且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实际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集中支付;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核算

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如果执行集中支付制度,进行资产类科目核算的过程中,应该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这样可以准确的核算当年直接支付的实际支出金额和之前财政预算金额之差,而且应该核算当年实际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以及下达额度,下达额度和财政授权支付预算额度之间的差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明确规定,对于年终预算单位结余财政的授权支付额度以及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应该由财政一并收回,然后在下一个预算年度恢复,当预算单位在“财政应返还额度”这项科目中处理这部分财政收回额度的债权关系时,应该在收入一方计入未下拨的授权支付额度以及财政收回的财政直接支付额度,而支出一方应该计入财政恢复的上年度额度。这样处理的话不仅违背了“收付实现制”原则,同时也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预算单位年度末结余也会有所虚增,可能也会对预算单位整个年度收支平衡造成很大影响。我国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重新规定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的内容。下面是笔者对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

一、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的财务处理办法

2013年1月1日我国正式出台的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指出,应该在“财政应返还额度”下面分设“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这样就算事业单位采用的财政支付方式不是一样的话,事业单位也可以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中的借方余额一般是事业单位应收的财政返还资金额度。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的财务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的财务处理

事业单位实施国库直接支付的方式,应返还额度的会计核算应该进行如下处理,①事业单位有支出的情况下,借方:“事业单位相关支出”,贷方:“财政补助收入”。②到了年末的时候,会计期末应该结合实际的财政支付数额以及预算支付额之间的差额,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记入贷方,将“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记入借方。③事业单位下年度将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恢复后,事业单位在恢复时可以不用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支付的时候,借方:相关科目,贷方:“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二)采用授权支付方式的财务处理

事业单位实施授权支付方式的话:①事业单位获得收入时,应该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借方,将“财政补助收入”记入贷方。②事业单位产生支出时,应该将“事业单位相关支出等”记入到借方,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到贷方。③到了年末时,事业单位应结合银行提交的对账单妥善处理注销额度,具体的借贷发生过程如下,将“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记入借方,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贷方。④到了第二年初,事业单位需要结合银行提交的额度恢复到帐通知书妥善处理上年度恢复额度,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记入借方,将“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记入贷方。

二、事业单位在集中支付下“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问题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并不会牵涉到货币资金流动,即使是当年额度全部支出,并不能准确的明确属于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出。事业单位采用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年末财务分析的时候,并不能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单位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如果事业单位想要顺利进行财务分析,不仅应该将财政直接支付款项视为现金流进额,同时也应该看成现金流出,但是因为事业单位一直认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属于单位的债权,因此年末进行核算的那部分财政应返还额度无法确定属于现金流入,这样的话,事业单位支出也无法确定是现金流出。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可比性,也可能会影响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性。

(二)关于划分“财政应返还额度”属性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表明,按照会计属性划分,“财政应返还额度”应该是债权类,但是这样划分的话会导致其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属于同一种属性,然而实际上两者的确认标准并不是一致的。其次,“财政应返还额度”相对应的当期直接支付的财政用款额度支出采用的现金流量标准和事业单位直接支付支出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很难对比会计信息。另外,将“财政应返还额度”的属性划分为债权类科目后并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所有的现金流量,这样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违背了会计记账基础要求。

(三)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核算中其他的常见问题

事业单位核算“财政应返还额度”的过程中,仍然常常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按照相关规定表明,事业单位在年末的时候,应该把当年未收到的授权支付资金以及当年还没有使用的财政直接支付资金视为事业单位的收入,而上年度结余财政资金得到恢复后被事业单位使用的话,应该统一记为当年支出。这样的会计核算处理极易使事业单位年末结余虚增,打乱事业单位下一年度收支平衡,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②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违背了“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这主要是由于实施收付实现制度下,如果财政资金没有收到、没有实现的话都不可以视为事业单位收入。但是权责发生制下并不能在当期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因此财政资金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无法当作事业单位的收入。③事业单位进行月末核算、年末核算的过程中,会将当期收支余额转到相应的结余账户,这样会增加年末核算时的财政资金结余收入,但是在年末核算的时候并未核算相应的支出,结果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结余虚增。④上年度结余资金被恢复额度后,如果被事业单位应用,在核算的过程中就会把这部分支出计入到当年支出中,这样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收支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这样的核算方法只是记录上年度结余资金支出,并没有将相应的收入反映出来,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

额度”会计核算的建议直接核销年末没有使用的财政结余资金对于年末还没有应用的财政结余资金,事业单位可以不用结转到下年度使用,直接核销即可,这样也不用采用相关技术处理结余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核销没有使用的财政资金后,应该重新安排这部分资金,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率,也有利于减少财政资金无效数额。事业单位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下年度项目资金预算重新进行申报,这样也可以更加精细、准确的申请经费,提高项目资金的执行效果。其次,事业单位在处理任何财政资金的过程中一定要真实、详细的填列实际数额,这样不仅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四、总结

总而言之,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规定核算处理“财政应返还额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作者:叶金霞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伍彩霞.浅谈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账务处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1(06).

[2]李德永.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何记账[J].财会月刊,2010(25).

[3]孙志敏,娜木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5(23).

[4]陈昌保.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提升国库支付效率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20).

[5]梁沛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3(19).

[6]杨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第六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足与对策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要想更加充分发挥其公共职能,必须重视并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使此项工作内容与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相适应。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进行了讨论,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概念,然后指出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对策,以便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稳健开展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在行政事业各项经济业务基础上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反映、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准确、全面、及时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单位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会计核算体系,不仅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而且还在会计科目上做出了一定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能够被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一般来讲,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一直以来政府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其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中去。同时,财政部门还在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时刻关注单位预算编制、收支项目设置、收支控制等工作,约束其经济行为,尽可能地实现程序衔接、规范统一。第二,会计核算工作谨遵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都要以会计相关规章制度为大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仅自己不积极去学习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知识,不能对会计部门工作起到正确引导作用,而且也没有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使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存在一定问题使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填写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写时存在错填、漏填等情况,摘要、金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会计人员核算缺乏有效依据。第二,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一些单位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利,存在着擅自篡改原始凭证内容的情况,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不得不逐一去核对原始凭证内容,进而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增大。第三,及时性差。一些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管理过程中缺乏时效性,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将这些凭证上交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不能及时取得有效信息,缺乏时效性。

(三)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健全自身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着没有构建年度财务预算制度、预算方案不能完全适应单位发展、缺乏具体预算管理细则、缺乏完善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方向性和规范性,使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过于随意,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落实,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四)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首先,单位内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对预算支出认真审查核实,仅仅根据会计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无法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财政部门日常业务量较大,无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经费上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难以抽出一定的精力全面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助长了一些单位不法分子利用监管上的漏洞徇私舞弊,降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五)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落后,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按照以往的业务处理方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不仅会使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间接对财政资金合理使用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单位也没有积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没有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这样不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自身应当去积极学习一些会计核算相关知识,以便于在对会计部门管理和领导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些方向性意见和建议,正确引导会计部门开展核算工作大方向;其次,单位领导应当对其他部门提出一定要求,通过开会讨论等形式要求其积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向会计部门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完整性,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首先,在原始凭证管理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大对报销人员提供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对于错填、漏填、篡改信息等情况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要求其更正信息内容,严重者要及时向领导反馈,杜绝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其次,单位会计部门要谨遵财政部门要求,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交相关凭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工作,充分体现时效性;最后,会计人员还要重视资产管理,做好账目明细记录工作,及时记录资产使用、处理、报废记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间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

政府和单位都应当积极去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章制度。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年度财务预算制度及细则,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生成报表过程中都能够按照规定来,使会计核算更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不仅要明确权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到个人,而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规范实务操作流程,避免会计人员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过于随意情况的发生,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单位内部应当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单位,单位领导应当建立监督审查部门主要负责预算支出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反馈给领导。同时领导也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对会计核算业务情况进行检查,进而起到督促作用。其次,财政部门应当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人力和物力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仅要仔细审查各个单位上报的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下到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间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士的方式为单位会计人员讲授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及时优化其知识结构;其次,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薪资绩效相挂钩,对于一些核算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

作者:李丽文 苏伟鹏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贾文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10).

[2]武永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与监督体系的规范[J].西部财会,2013(2).

[3]叶友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不足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第七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

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的内外部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文章从会计基础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内外部监督控制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内外部监督控制

事业单位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特殊组织形式,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一般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表现为以较少的消费基金消耗,取得较多的事业成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对提高事业单位依法办事意识,规范单位财务行为,保证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对财务会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秩序混乱,制约着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损害了国家利益,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审批制度不规范,单位领导一人签字,无经办人签字,重大业务事项无集体联签或会签制度;二是印鉴与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印鉴由一人保管,收据的填写不规范,金额大小随意,万元票据填写万元以上金额,甚至填写亿元。票据的取得与开据,不能够严格审核内容事项是否真实、合法;三是凭证不规范,由于财务人员的紧缺,相关财务人在没有会计上岗证,缺乏相应资格能力,在基础工作中造成困难,在取得原始凭证时,不认真核查,甚至于用白条进行报销,认为只要是领导签字就可以报销。记账凭证,摘要不详尽、模糊,收入科目使用随意,经济支出分类不准确,后附附件不齐全(申报单、合同、发票、相关会议纪要等),不能准确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由于是采用电脑记账,结账装订凭证后发现前期凭证记账有误,未按规定进行调账处理,而是进行反结账,直接调整该凭证,但不对前期已装订好的凭证进行更换,造成单位财务电脑账与记账凭证不相符。四是无论是财政还是税务都没有严格规定按月报送财务报表,事业单位缴纳税款金额少甚至属于免税收入,不缴纳税款,至使财务人员对账务处理上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财务人员认为到年底财务决算前做完账就可以了,以至于到了年底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进行处理账务,造成账务处理质量不高,前期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核算能力,也不能给领导当好帮手。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领导理解不到位,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室的事情,与其他科室无关,造成在编制过程中不能全面反映单位预算实际要求。二是认为既然已做了年初预算,没必要还经过财政审批,在预算范围内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随意调整,甚至无预算、超预算的业务支付上认为只要不向财政申请资金,自己解决资金就可以不经财政审批就可支付。由于每月账务不能及时处理,到年底在有限的时间内编制财务决算,由于时间仓促,整年的账务调账与编制财务决算同时进行,财务人员往往以收代支编制财务决算,使得财务决算编制内容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反映。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事业单位扔然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将每年的预算在前一年预算的基础上,再结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项影响因素分析判断进行调整,这种编制方法方便简单,但是由于没有将上年预算与年终决算执行情况进行很好的比较分析,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就不能为下年的预算编制打好基础,造成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合理性,极易造成事业资源的浪费。

(三)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将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同虚设,甚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行为提供有机可趁。如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收入,单位应将缴纳财政收入的预算外资金等,应交未交,单位私自留下,不能规范和杜绝了各种问题的出现。对于业务复杂、专业性强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基本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业务,未采取集体研究、专家认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制度。二是外部监督机制不严格。事业单位内部、政府监督部门之间对会计核算的监控缺乏沟通协调和配合,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事业单位对政府审计工作仅仅处在应付的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与政府审计工作配合,对每次审计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及时整改、落实,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体现在申请拨付资金阶段,对事业单位除拨付资金以外的其他方面无监督的范围,审计与财政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对事业单位检查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运行的系统。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对发现中的问题没有相应的跟踪问责制。由于监督机制不力的原因等,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有可能出现财务犯罪等严重问题发生。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与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首先,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法规依据,是管好事业资金的保障。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规范会计业务处理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督促财务人员早日拿到会计上岗证,除了参加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甚至鼓励财务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教育,报考会计职称考试,以待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组建一支优秀的事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事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规范会计日常核算和管理,提高单位全员工作水平及能力。

(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二上二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充分进行沟通协调,全方面的了解单位各个部门资产配置及具体工作内容,充分详尽地编制预算。才能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这个新的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年终参加政府组织的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评工作,并与个人的收入、单位的荣誉挂钩。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要对预算绩效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事业单位按要求编制年度预算运行半年报告,预算执行中出现预算调整事项,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执行相关调整手续。再次,根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每年不断新增的实际情况,由以前的增量预算改为较为科学的零基预算,不再按前一年预算基础上进行当期预算的编制,而是根据预算单位实际发生的支出和今后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情况,审核当期的各个项目的内容和支出金额是否在有效合理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在实行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强收支预算管理,按照预算规定对单位的各项收支情况有效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科学合理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可以将单位资金的进行统筹考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

(三)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风险防范和管控,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各层次、各环节之间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加强对人、财、物等管理,严禁一人保管全部票据及印章,建立定期轮岗制度等,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的财务岗位,按岗位确定目标任务、职责和权限规定,明确各个岗位的勾稽关系,形成严密的内部稽核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审核作用,用制度来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有效。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组织监督检查、进行绩效考评,对执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控执行机制,能够有效的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外部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担,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建立起严密的外部监督机制。首先,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工作,可建立跟踪审计。其次,要将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增强领导带头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建立长期性的效能考核制度。再次,应将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形成联合审计小组的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强化政府外部监督的力量,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关注度,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外部审计工作,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事业发展上,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有效、合理、合法。

作者:邵玲 单位:新疆喀什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杜玉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12).

[2]罗莉青.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4(01).

第八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常见问题与完善策略探析

摘要:

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的情况,对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笔者着重探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关键词: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问题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水平。因此,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利于大大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下面,笔者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在当前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固定资产核算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有实无账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申请建造的办公楼已经正式使用了较长一段时间,但是该工程涉及的各项账目却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工程建设量与单位实际账目的出入存在出入,各项资产不明确;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与一些存在业务联系的对象达成协议,要求对方为单位提供小汽车、空调、计算机等常规应用设备,而却用行政事业性收入来抵消这部分设备的花销,从而致使大部分单位相关资产长时间处于借用的状态。2、有账无物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其存在的有账无物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对相关拆迁、报废和调出的资产采取核销处理。例如:某局申请的旧楼拆迁工作已经完成,新办公已经建设完成,但是却由于新楼建设并没有取得正式的入账手续,便始终未履行旧楼核销和新楼新增加手续,这样便形成了有账无物的财政问题。

(二)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也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其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从而导致制度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例如:当前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收支都主要采取的是财政支付两支钱的方式,而一些单位为了能够增加来年的财政支持,便在编制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将一些虚假的项目列入到了单位的财政账目支出中。虽然财政支出虚假现象较为严重,而管理部门却依然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制止。同时,在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本该用于事业单位某些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却被用于了事业单位的办公用品购置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资金的使用规定进行执行。

(三)财务软件科目设置不科学

在实践操作中,一部分财务软件的使用人员由于科目设置时缺乏考虑,导致在软件操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以至于要新建账套来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二级科目长度只设二位,也就是限值只有99,当超过100时,软件中途无法修改。二是新增了一级科目,未将财务报表相应的栏目的公式进行调整,导致科目数据不被统计。三是在特定的时候将某些数据从某些科目转到对应的科目,没有细分业务分设科目,导致最后出报表时十分繁琐。四是更改科目导致辅助账簿出现脱节,输出的结果不同,辅助账簿的数据也是残缺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策略

(一)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便需要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的配套法律体系。注意各项法律条款之间的联系,以避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局面,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资金使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强单位财务管理人的责任意识,从而确保单位各项财务会计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二)深化预算管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应该不断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坚持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的严格性、预算监督的有效性。其中,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通过了上级批复之后,应该严格按照批复进行执行,并采取强有力的监督错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达到深化预算管理的目的。其中,执行预算批复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在得到上级的批复之后,需要根据上级批复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上级单位在批复事业单位预算时,应该坚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该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情况着手,根据国家财政的实际情况进行批复。如果上级单位批复的财政支出与事业单位编制的财政预算存在一定出入时,便需要事业单位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各个经费收支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其二是事业单位对上级审批同意的项目支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项目开展进度,明确编制各个项目的费用使用明细,从而规范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其三是在事业单位办理各项收支和资金拨付时,应该严格按照之前所拟定的项目进度标准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出入现象,需要如实编制资金使用的明细。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加大会计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作者:吴振晶 单位:九江市河道湖泊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孙培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下的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5

第九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给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改革出台了多项政策,致力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展现绩效,而实现对经营成果的体现。然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新制度仍然存在的一定问题,本文主要就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也逐渐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注重中国的市场,从而致使中国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环境压力的增大,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了多项政策,帮助事业单位适应如今的市场环境。在我国修订后的事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很多优势,但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不规范

根据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另外对于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对于具体哪些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向分析,可以看出财政资金收付,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而非财政资金收支的业务,则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其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但其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规范,致使难以选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而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示。

(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有“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但其主要是权责发生制的需求,如果其采用收付实现制,则上述科目没有用处,从而导致财务处理出现混乱。对于财政资金收付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货”科目的相关描述比较模糊,致使财政资金收支业务核算或“存货”科目核算会计基础不明确的问题。如果财政资金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或“存货”体现收付实现制,则均不满足相关规定,或规定中对这些问题的描述不够明确。如“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其应当属于权责发生制,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则需要根据收付实现对账款支出的判断,而并非用权责判定是否为“预付”。对于非财政性资金支出,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预付款项进行“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而收付实现制财政资金收支,也需要进行“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从而可以明确看出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也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业务会计核算问题

针对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明确了“虚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实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其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其资产不计入支出,主要体现了收付实现制基础。如果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支出等科目。对于在建工程核算,事业单位确认的账单,可能会及时支付,也可能有延迟支付,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保留5%的质量保证金,采用收付实现制,则表示其核算为实际支付的款项,并非工程成本。如果款项尚未支付,则该款项需要采用“应付账款”核算,不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

(四)事业单位长期债务核算问题

在过去,由于事业单位负债较少,且基本都属于短期负债,因此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债务核算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事业单位借款资金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注重债务核算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不能够将借款界定为收入,如果将其界定为计入支出,则会出现负结余问题。但如果借款资金支付不计入支出,则需要采用专设的科目进行借款支付的归集,然而目前并没有对此方面的详细规定。

(五)事业单位基建业务并账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将基建业务并入会计“大帐”。由于收支业务核算和基建业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体系,因此对其的要求也各不一样,目前对于“并账”的全新思路仍然不够明确。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并账”则需要明确编制哪些报表,以及编制合并报表的方法,另外还需要明确并账后解决编制基建专用报表的方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合度的思考

(一)合理规范会计基础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致使跨级基础选择不规范。虽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办法进行权责发生制相关业务核算的规定,但可以采用在附注中披露的方式,进行明确。

(二)改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问题

根据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析,其主要将会计科目分为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和与会计基础选择无关的科目。为了使事业单位能够明确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需要进行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科目的明确。首先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可以明确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后将不能够进行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和事项,设置为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另外还可以明确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部分经济业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于科目中的日常核算中,其余额在支付科目中,不能够进行余额的保留。

(三)改善事业单位业务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析,需要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进行选择不同会计基础进行账务处理。通过选择权责发生制进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核算,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核算,会致使“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失去效果。

(四)借款安排支付核算问题

在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借款安排支付核算时,需要设置“待核销借款支出”科目,将借款安排归集到该科目中。对于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和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于工程价款或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于日常业务开支,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待核销借款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进行借款偿还时,则需要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在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借款安排支付核算时,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工程价款,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进行借款偿还时,则需要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五)解决基建业务并账问题

要想解决基建业务和事业业务并账问题,可以通过将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废止的方式,从而将基建业务融入到事业财务跨级核算体系中。然而目前不能够废止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可以采用只“并表”,但不“入账”的方式,进行并账问题的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政策,促进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改革,使其适应如今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明确会计基础选择、明确跨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解决借款安排支付核算问题等,从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作者:穆雄飞 单位:河北省地震局

参考文献:

[1]周国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3,04:57-60.

[2]汪艺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5,22:83-84.

[3]黄桂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33:178-180.

[4]张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人大建设,2014,07:36-37.

[5]黄勋,成丽君.关于完善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以岳阳市水务局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2014,05:50-52.

[6]翟银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4,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