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分析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如缺乏财政审计监督、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等,其次论述了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如收费与发票管理、预算编制标准未统一等,最后研究了其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升财政工作质量。

关键词: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财政税收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并不属于生产性部门,其工作形式一般都是利用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资金,组织和自身工作方向相符合的社会活动,帮助政府将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创建和谐的公共环境。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其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财政税收方面也呈现特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分析。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问题

(一)缺乏财政审计监督。非营利事业单位最本质特点则为公益经营,以实际社会服务为基础展开管理经营活动,财政资金应以内部经济为基础展开绩效审计。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而言,其绩效审计应针对性展开审计监督,结合实际财政内容展开调研活动,在长期事业单位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轻管理、重科研”的内在氛围,在传统财政观念下导致财政资金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严重阻碍了非盈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由于其非营利性质,其发展战略目标较为清晰,在绩效审计工作中,为结合短期、长期绩效目标展开有效监督,导致存在绩效审计不合理问题存在。

(二)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在实际绩效审计中,非营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员工积极性不佳、内部氛围缺乏动力等,同时在长期稳定经营管理中,易形成职业倦怠。绩效审计主要为了解现阶段单位内部人力、财务等资源的利用情况,但现阶段财政工作的绩效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并未结合实际财政稽核内容完成合理规划,同时针对绩效审计员工素质差异,并未辅以适当培训制度强化绩效审计工作,继而导致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制度不健全问题。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

(一)收费与发票管理。现阶段,在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收费管理上,往往会受内部财务人员的影响出现少纳少扣的问题。我国在事业单位上税收有两种标准,即应税和免税,部分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未能正确认识国家政策、误解非营利事业单位性质以及私人利益等相关原因,存在虚减行为,阻碍收费管理质量的提升。此外,在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发票管理上,一般是由于其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非营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工作,相应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放松警惕、粗心大意,造成票据的混乱管理,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财务人员之间会将责任进行互相推卸,同时不同财务人员对征税标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税率的理解和处理不合理,导致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往往处于混乱状态。

(二)预算编制标准未统一。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税收还存在预算编制标准未统一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部分非营利事业单位的预算设定往往过于随意,单纯依靠财务部门自行负责,相关的项目执行部门并没有进行有效参与,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脱节,降低预算编制的有效性。第二,预算编制工作并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部分财务人员往往凭借自身已有的工作经验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的预算编制成果并不能和非营利事业单位实际的运营情况相结合,提升预算修改的难度,降低预算管理质量。第三,预算执行效率较低,部分非营利事业单位对预算工作并不重视,对于其执行情况不会进行全面考核,缺少相应的执行激励机制支持,从而造成在预算执行上的处理过于随意,加大其财政风险。

(三)缺乏纳税风险机制。缺乏纳税风险机制是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之一,其在税务管理上缺少专门的部门进行整体的税务规划工作,没有整体的税务管理目标,增加税务管理难度。同时,非营利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能力发展不均衡,拥有的税务知识有限,即使财务人员想要通过税务管理降低纳税风险也不能保证自身税务管理的质量。此外,税务管理方式单一也是影响纳税风险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并没有通过实际行动支持税务管理工作,导致这一工作上缺少相应的控制监督规章制度的约束,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也不会主动提升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相应的也就会降低对纳税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优化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措施

(一)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而言,财政监督力度不仅只针对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内容,应实现单位内部财政全面覆盖,在强有力监督管理基础上实现内部财政管控,以此更好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在实际监督管理中,由于财政工作存在公款私用等管理问题,应结合非营利事业单位管理结构设置多重监督手段,例如:结合信息化技术展开财政监督,基于互联网构建财政资金信息平台,主要针对资金审批与流动加以控制,调取资金或修改财政预算时,需于财政资金信息平台内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下放资金,同时信息平台资金数额将发生变动,并同步至管理层信息管理平台中,辅以资金变动提示,以此完成财政监督;此外需结合实际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设置举报监督平台,将财政监督权交于单位员工,实现全员监督,同时应定期公示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去向,实现财政透明化,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二)完善绩效稽核体系。从绩效审计角度来看,非营利单位稽核工作体系缺乏实效性,并未针对财力资源展开稽核控制,导致单位内资源利用率低下现象存在,同时徇私舞弊等问题无法及时规避。在实际管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应合理划分才财政资金项目,以此为基础将其分类,结合短期、长期绩效目标设置考核指标,并针对绩效审计内容展开稽核工作,继而保障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效性,例如:可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指标划分为:农业专项资金、行政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除此之外由于审计人员存在素质差异,导致绩效结果波动较大,因此在完善绩效稽核体系时,应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展开审计工作培训,并将相配套培训制度纳入稽核体系内,同时为最大程度保障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质量,可采用财政与审计相分离方式规范财政管理工作。

(三)规范收缴与票据管理。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而言,并未由于其特殊性而取消其纳税职责,因此在财政税收优化管理中,应强化员工纳税意识,定期开展税收法律知识培训活动,此方式不仅可实现纳税意识普及,并可在一定程度内提高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税收管理水平,保障纳税合法性、专业性,为全面杜绝漏税现象,需规范非营利事业单位税收上缴体系,以此推动税收规范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指出,发票需合规合法且完整,这就要求非营利事业单位展开行之有效的发票管理,从发票真实性与完整性出发,合理检查与使用票据,对于财政收费凭证、税务发票等票据加强管理,在确保票据精准性基础上,促进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税收管理水平提升。

(四)统一税收标准与预算。税收与预算标准尚未统一导致非营利事业单位存在财政问题,同时在实际税收管理中,财政预算具有时间跨度大、项目类型广等特点,易导致事业单位财政实际预算与最终预算存在偏差,因此需运用针对性处理对策,降低财政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间的差异。例如:明确税务征收方法,基于税法完成会计核算与项目拨款,专项财政资金需由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统一确认拨款证明后方可下发资金,但对于跨年度项目资金,应综合考虑事业成本与财政补助,合理划分财政资金年度收入;从财政税收角度来看,国家拨付事业经费项目中超支金额无法实现税收扣除,但由于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推进过程存在未知,导致财政拨款无法完成精准预测,因此事业经费超支金额需按国家法律标准予以扣除[3]。由于非营利事业单位性质特殊性,展开预算与税收管理时,应结合实际财政项目情况展开分析,经过多方论证后,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合理编制财政预算,因实际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应在标准预算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上调财政预算数,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内容,为财政税收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五)明确非税收范围。随着税收改革不断深化,在经济新形势下非营利事业单位应结合税收结构与税率明确资金类型,同时由于税收优惠制度内容差异,优惠区间、行业、地区等均不同,因此对于非营利事业单位中非税收款项,应进一步明确其范围且展开针对性管理,在非税收范围范围内实现合法避税,并降低税务风险,降低税收支出成本的同时推动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事业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绩效审计与税收角度来看,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仍存在较大缺陷,在现代经济新形势下,应逐步加强财政监督力度,完善财政资金稽核体系,以此规范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与此同时为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质量,应进一步规范收缴内容与票据管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统一税收标准与预算控制,为规避税收风险,应合理避税,降低徇私舞弊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燕娜.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2020(29):238-239.

[2]寇理.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J].审计观察,2020(09):59-62.

[3]吕文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交通财会,2020(04):37-39.

作者:段雪梅 单位:滨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