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汇报材料范例

科普汇报材料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1

[关键词]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改革

家庭合理用药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由于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用药认知度均不高,我国居民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2]。大学生作为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其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多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之处[3-5]。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医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开设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多。大学生仅有的少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多是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必要开设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庭用药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自2017年春季学期以来,我们面向青岛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春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选修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61人(49.2%),大学三年级学生59人(50.8%)。

1.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以及合理选购、使用家庭常备药品的能力,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滥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健康素质,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及自身综合素质。

1.3教学内容

本课程首先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然后从家庭购药、对症选药、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正确保管药品等方面,介绍家庭常备药物的合理使用,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教学内容分为概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概论部分包括:药物的基本知识(2学时),药物剂型及正确使用方法(3学时),正确服药方法(2学时),药物相互作用(2学时),药品不良反应和防治(2学时),药物与药物、饮食与药物、疾病与药物(2学时),特殊人群家庭用药(2学时)。各论部分包括:感冒、发热的药物治疗(2学时),消化系统常见病用药(2学时),抗过敏药物和眩晕药的合理使用(2学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学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3学时),皮肤科用药(2学时),中药的合理使用(1学时),科学管理药箱(1学时)。

1.4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设计自学作业、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分享网络视频、电子书和精选网络资源链接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充分发挥课前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推荐有代表性的科普用药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课内外自主探究,完成知识内化,达到学以致用。②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将专业医药知识生活化后融入到教学中,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③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间歇安排2~3个学时设置病例分析题和研究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④根据各论部分每节的课程内容安排,课前由教师指定主题,学生主动收集、学习和总结相关教学内容,每次课前5~10min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学生PPT汇报、互动交流等。⑤通过课后书面作业、自学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采取帮助措施。

1.5师资队伍

承担青岛大学《家庭合理用药》教学的老师均为药学院药理学系的专业教师,他们熟知并精通药理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知相关疾病和临床药物的治疗现状,多年来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共有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每学期进行1~2次集体备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和学习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以校内集体备课和课堂为载体,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整个师资队伍成长。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工作,开课以来10余人次参加外出教学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研究导向型教学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6考核方式

《家庭合理用药》课程考核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采用3次平日作业、论文+PPT汇报、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内容安排布置3次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3次作业占总成绩权重为30%;全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需要上交一份课程论文,每人上交的论文成绩所占权重为20%;以小组为单位以PPT形式汇报课程论文内容,小组汇报成绩所占权重为1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为40%。PPT汇报方式:10人为一组,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汇报,汇报时间为5min,2位任课教师对PPT材料和汇报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值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得分。

1.7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分易”平台发送匿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单选题,共有6个调查题目。分别是:①您认为本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如何?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您认为这个目标是否能达到?③您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否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④您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⑤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⑥您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问答题,共有2个调查内题目:①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建的措施;②如对课程教学内容外的常见疾病用药感兴趣,请告知。

1.8统计学处理

应用Origin8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形式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ANOVA)、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共回收调查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为85.8%,有效率为100.0%。93.3%(93/103)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通俗易懂,9.7%(10/103)的同学勉强理解,没有同学认为难以理解;86.4%(89/103)的同学认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11.7%(12/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9%(2/103)选择“基本不能”;89.3%(92/103)的同学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够”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9.7%(10/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0%(1/103)的同学选择“基本不能”;85.4%(88/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7.8%(8/103)的同学选择基本同意,6.8%(7/103)的同学选择不同意;92.2%(95/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7.8%(8/103)的同学基本同意,无人不同意;81.6%(84/103)的同学满意教师授课,14.6%(15/103)的同学比较满意,3.9%(4/103)的同学一般满意,无人不满意。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个别同学反映部分教学内容难以记忆和理解,例如药品名称、具体的药效发挥过程,建议增加视频和图片的课堂使用频率,增强课程趣味性;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增加避孕药、妇科疾病用药、精神疾病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急救药品等教学内容。

2.2课程成绩

作业完成率为95.8%,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该次平时作业成绩记录为0分,3次作业平均成绩为(85.85±20.42)分。96.7%同学高质量提交了课程论文,未提交论文者该项成绩记录为0分,课程论文+PPT汇报平均成绩为(90.93±8.30)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7.48±7.61)分。按权重折算后,该班级课程平均成绩为(83.26±11.64)分,其中90分及以上23人(19.2%),80~89分78人(65.0%),70~79分9人(7.5%),60~69分4人(3.3%),不及格6人(5.0%)。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分数见表1、2。理工类、经管类、医学类、文史哲类、法学类、艺术与教育类等各专业学生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平均分数不同,其中文史哲类专业学生平日成绩平均分偏低,为(68.33±39.45)分,但与其他专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总成绩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2.459,P<0.05);而两个年级论文+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2

目前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的教材有不少,覆盖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等课程内容。但这些内容大多摘选自国外早期的原版专业书籍,不少内容陈旧,体裁单一,一方面不能反映高分子材料专业发展现状,同时让学生感到应用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教材内容的缺陷,笔者在有选择的讲述教材内容的同时,精心选择一些著名国际高分子专业期刊,如《Macrom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arRapidCommunications》等期刊的部分相关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搜索一些相关资料,如美国化学会下的Chemical&EngineeringNews下有关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报道,这些内容反映当今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前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或进一步深造中会接触到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市场报告等多种体裁的专业文献,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这部分实用性的内容,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课堂理论教学方法的革新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一般为专业知识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初步写作的能力,笔者采取的方法如下。

1.师生互动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先讲解词汇,再阅读和翻译课文,这样的课堂单调且冗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尝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提前布置作业,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每次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再随机指定学生朗读并讲解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最后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点评,并讲解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专业词汇。这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多媒体及网络等教学手段已广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此,在每次课文内容讲解结束后,笔者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比如介绍高分子材料合成、成型、应用等方面。由于刚学完相关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看、听、讲述,留下了直观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把一些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的专利、论文、技术标准等专业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传递了较多的信息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学效果的检验

考核方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所需知识的重要手段。考核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平时主要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期末考试则通过试卷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快速阅读科技论文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环节后,教师要不断总结,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来修正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抽签选择一个题目用英语讲述,考察听说能力。或针对知识点,把常见的错误总结出来,引导学生纠错,考察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一次科研课题的汇报,学生自行分工,查找资料、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汇报讲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工作站;创新课题;青少年

早在2016年,总书记就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科学普及中,面向高中生的科学普及尤为重要[1-4]。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对高中生进行科技创新训练,能够培育他们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5-6]。同年,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启动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项目”。该项目以工作站为载体,遵循青少年的成长需求、认知特点和创新实践教育规律,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夯实学生的创新知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行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依托自身一流的学科教学和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活动,于2019年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工作站利用国际领先的交通科研装备设计生动的实验互动课程,展示未来交通多个领域的最新科研与应用进展,让学生感受交通强国战略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交通强国中来,同时设计了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感知、载运工具、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实验课程,由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指导成绩的优秀教师指导实践点的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研究,并提供科普参观和体验服务,共同培养交通科技创新人才。

1开学典礼和讲座

开学典礼主要介绍工作站的历史、工作站招生情况、年度计划安排以及上海市教委、科委对工作站的要求等。同济大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一直致力于开展面向中学生和社区的科学创新活动,工作站的活动是科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指导教师团队在专业知识的普及、科学思维的养成以及科研技巧和方法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工作站阵容强大,学院领导亲自领衔,众多教授担任课题指导教师,是科普活动的较高人员配置。同济大学也非常关注科学创新和科普活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更是重视对社会的服务工作,其具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并赢得无数“第一”,多年来一直坚持重大科研平台和设备对社会公众开放,深度参与同济大学“苗圃计划”,指导高中生进行创新课题研究,希望未来能将更多的科技信息传递到各所中学,形成科普精品课程,组建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室,举办科普夏令营活动。开学典礼由工作站站长主持,同时邀请上海市教委、科委的领导出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院长、书记、课题指导老师和全体学生一同参加。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工作站分别举办了一系列科普讲座和报告会:

(1)“未来道路交通发展”的科普讲座。主要介绍交通学科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历程、面向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趋势与主要技术以及交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科普讲座。主要介绍了轨道交通学科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历程、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巨大成就以及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

(3)“科技创新方法培训”的报告会。主要介绍了科技创新的概念、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典型创新案例。

(4)“文献检索及报告撰写培训”的报告会。主要介绍了科研论文、学位论文、EI期刊、SCI期刊等线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及科研报告撰写的方法。

(5)“青少年工作站管理办法”的报告会。主要讲解工作站相关管理规定,介绍研究型课题的选题方法,确定课程的推进进度,普及实验室参观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研究型课题的选题和开展

工作站以具体的科学创新课题为例,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题来达成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工作站的研究课题,帮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工作站对计划开展的12个研究课题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针对每一个研究课题,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的预期产出结果以及能够培养的学生能力。所有课题既来自科学前沿,又贴合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具体开展的12个科学创新课题见表1。学生在完成创新性课题选题后,自动进入研究型课题团队进行学习。由于疫情原因,研究型课程以线上课程开展为主,同时辅以线下的社会调查、实验数据的采集等,共计32课时,主要包含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和结题答辩等主要环节。

3科普参观和体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作为高校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同时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普类参观和体验活动。具体如下:

(1)交通运输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体验。登录交通运输工程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体验高铁模拟驾驶。高铁模拟驾驶实验是仿照CRH380A建设的,模拟实验与实际列车基本一致(见图1)。通过该实验,学生可认知机车车辆,并可尝试操作动车组列车驾驶。

(2)参观交通运输工程重大科研设备。工作站带领学生参观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大科研设备,如进行驾驶环境、驾驶员、车辆、交通流、道路设施等相互作用下各个部分研究的八自由度模拟驾驶试验系统,进行气候环境、交通荷载、铺面结构、路基相互作用下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研究的铺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进行材料无损检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等,使观众了解交通运输工程行业国际一流的重大核心设备及其主要功能。

4结题评价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4

一、工作现状

(一)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

项目申报力度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及认定工作,目前,组织了1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培育和组织30家以上企业申报部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获批21家。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对接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科学制定包装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计划,已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人才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天涯种业“5511”重大专项获批后续资金220万元,且该企业承担的“协同创新体”项目接受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中期检查并获通过。

科技投入总量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区科技专项经费14991万元。近两年来,18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资金7200万元,77家工业企业获得“财园信贷通”贷款资金8.1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科技人才创新创办经济实体180个,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0多个,引进了长益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回归资金达15亿元。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扶持措施,出台了《区湘(东)人回归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我区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3名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1000元/月,博士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金额为2000元/月,连续享受3年。充分利用省“赣鄱人才计划”、“双千计划”、“昭萍英才”等先后引进了留日博士孔力团队、上海大学钱光人教授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团队、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李华博士等。近两年,全区引进院士3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29人、硕士11人,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新突破。

(二)搭建研学转化平台,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完善

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有力提升了全区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培育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人才和团队2个,实施省市科技研发专项23项,全区工业增值税连续两年递增1亿元以上。今年11月,我区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和工陶院精细陶瓷有限公司获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获批省级高端研发机构。

针对工业陶瓷产品低质同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我区投入1.2亿元建设工业陶瓷科创中心,购置中试和小试设备,打造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打开成果转化通道,取得了很好效果。

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组建省级工业陶瓷技术研究院负责平台经营管理,对科研团队拟开展中试的项目组织论证,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立项支持。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开展中试。对入驻公共创新平台的服务团队设置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政府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项目成果收益滚动到运行经费当中,科研团队人员还可以技术入股参与新研发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分红收益。对企业自主引入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的,给予设备购置资金补贴。对加入创新联盟的当地企业和团队,优先推荐申报省“双千”、市“昭萍”人才等项目。各项政策实现保障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年基础收入不低于30-50万元。

开展一系列校地合作。区委主要领导带队,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目前已引进3个研究院常驻科创中心,分别是由中科院院士张统一领衔的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产业工程研究院,由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领衔的先进陶瓷研究院,由工学博士张伟儒领衔的山东工陶院分院。为了使进驻的人才团队安心搞科研,区政府对每个团队每年补助研发经费500万元、运营经费100万元,并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清华大学、昆明理工、佛山陶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也在科创中心设立了流动专家工作站。

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设立区工业陶瓷服务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对接科创中心的人才服务工作,打理专家教授衣食住行等后勤事务,负责科创平台所需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一切配套工作。同时,通过解决事业编制、发放引才补贴等方式,引进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科研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全力保障创新团队心无旁骛投入科技创新。目前全区各类创新平台共有研发人员120余人,正在开展20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7人。

(三)推动产研深度结合,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显现

打造科研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升级。为破解“企业的需求专家不知道,专家研究的成果没有企业承接”这一难题,我区积极穿针引线,促进企业与科研团队深度对接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产研一体化。上海大学研究院与7家工业陶瓷企业成立创新联盟,每家联盟企业每年支付研究院创新引导资金10万元,可以共享研究院创新平台设备和检测等服务。浙江大学与区达成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后,第一批就有10家企业向研究中心申请研发课题。

科研订单化。创新联盟企业每年向研究院提出新产品市场需求,研究院负责新产品实验和小试,企业负责中试,新产品研发基本完成后,研究院团队进行性能评价,联盟企业根据评价结果,负责新产品的产业化。最终,研究院和联盟企业共同研发的新产品将以股份合作形式进入市场,保障了研究院和企业共同享有新产品成果转化的市场收益,同时还可实现通过科研平台孵化新企业的目标。

发展差异化。坚持组团发展、错位发展,科研平台与各联盟企业分别确立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工业陶瓷领域,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汇聚工业环保领域多个环节,未来可实现企业订单在“一站式采购、一站式解决”,形成产品特色鲜明、工艺技术先进、专业化分工明细、市场竞争有序的产业集群。目前,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与普天高科公司联合研发的产业污染物高温一体化协同净化集成装备项目进展迅速,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其核心产品叠加催化剂后市场单价由1300元提升到10000元左右。与和鑫高科共同研发的新型泡沫陶瓷低温脱硝新材料将填补国内低温脱硝需求的市场空白,产品中试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目前正在筹备投入生产线。

(四)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卓有成效

充分利用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团资源,积极与企业牵线搭桥,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农大吴红翔教授合作,引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无抗化源消减配套技术”,为企业节能降耗增产提供了新技术,并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余万元;市赣西二头乌公司与南昌大学丁能水教授合作,引进“赣西二头乌猪的保种选育”技术,使赣西二头乌公司成为国家农业部二头乌保种选育基地。

积极促成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区内农业企业联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的产业,市七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爱格丽葡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新增产值400余万元,带动就业15人;市立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省农科院引进“稻鸭共作技术示范应用推广项目”,每亩增收400余元,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种殖产进行推广应用,效益十分可观。

二、主要困难

总体来看,我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产品相对低端,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今后打算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贯彻落实好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对基层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搞好调研、筛选和储备项目工作,完善全区工农业科技档案和科技计划项目库,精心组织项目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申报,提高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力争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同时,做好已列项目的跟踪问效、检查督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深度抓好产学研合作对接。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深化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推进与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对接。继续做好相关研发平台的跟进服务工作,重点支持和鑫高科新型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项目、华填化工陶瓷废弃氧化铝回收再生利用、长益光电紧凑型高分辨率成像镜头研制、可见-近红外宽波段超低反射膜研制、超表面微纳结构的成像技术研究等项目,力争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是持续加强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结合我区主导产业,按照促提升补链条的需求,广泛捕捉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积极做好服务对接,力争新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

五是抓好科普示范工作。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科协、农业等部门的专业人才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增育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现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产业化。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服务团送科技下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有效形式,做好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新科学信息;生物学教学;作用;运用途径

一、新科学信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科学新信息,解释教材中的理论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以色列工学院最近宣布,科学家首次从胚胎干细胞中培养出人类心脏组织。他们培育出的心脏组织,可以自然跳动,并且有新生心脏组织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性。这些信息是有关艾滋病和干细胞研究进展的新信息,可拓展学生对艾滋病和干细胞的认识,帮助学生及时获取新科学信息,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2.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气氛。在课堂及时补充一些新科学信息,则能有效地防止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又能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也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变“灌输式教学”为“愉快教学”。例如,寨卡病毒是一种黄热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组成,为正链RNA病毒。截至2016年8月10日,6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报告了2015年以来蚊媒导致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呈爆发趋势。该新闻热点信息与传染病联系密切,可作为传染病教学的教学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生物学的学习对接社会与生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是希望老师补充生物科学新信息的,适当地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激发求知欲。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渗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的动力,形成对生物的持久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师生双边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教学,反过来也会刺激学生自觉地关心、收集与生物有关的信息,使学生双边交流趋于融洽,保证了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完成。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适应高考的要求。近几年,高考题多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生物科学新信息是非常必要的,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使两者之间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科学信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适应高考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新科学信息层出不穷,有关生物科学不断有研究新进展,作为生物学教师,既需要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理论,也需要善于捕捉最新的生物学科的新科学信息,并尝试将新信息合理转化开发为生物学课程资源。

二、生物科学新信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课外搜集资料,课堂上讨论交流。新信息的学习不可能全在课堂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也可以由老师提供材料,拿到课堂上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头脑风暴”,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新信息,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例如,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了有关青蒿素的相关知识,尤其和课本相关的一些知识。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2.结合练习题运用新信息。很多高考题、模拟题都是以生物科学新信息为背景命题的,老师在评讲习题时,带领学生首先了解这些知识,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然后在讲解是注重培养学生在新信息中提炼重要信息、并转化为课本知识点的能力。

3.通过展示栏展示。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或校园内的展示栏,把新出现的生物科学新信息或热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4.结合科普讲座传播科学新信息。在学校开设的活动课中可以增加一些科普知识讲座,相对其他方式而言,讲座更深入、更具体、更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较高层次理解和把握生物科学新信息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5.充分发挥生物兴趣小组的作用。建立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适当地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络等途径获取资料学习和研究,在课外完成生物科学新信息的学习。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交流汇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另外,通过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宣传和影响,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物科学新信息的发展,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只要老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把握渗透的度和量等原则,采取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就会使生物新科学信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国家栋梁,国家的明天需要他们来建设,中学生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适当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信息,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还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紧紧跟时代的步伐,使生物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

[2]姜宇,辛涛,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6,(6):30.

[3]周飞彪.例谈病毒的繁殖.生物学通报,2016,(5):9.

[4]王芹.善用新科学信息促进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2018,(1):33.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6

1.拼图教学法

拼图,英语单词jigsaw,是一种游戏,是把一个完整的图片分成形状各异的若干份,游戏者将打乱顺序的小图片按照一定的思路还原成完整的图片。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课堂上,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为5—6人,将本节课的大的学习任务分割成一些小的学习任务。在组内,每个学生承担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任务。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和其他小组与自己相同任务的学生集合起来,组建“专家组”,对自己分到的小任务进行探讨、研究,最后,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到原有的小组,再把各个小任务汇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大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一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二是在活动过程中,随时为各个“专家组”提供帮助。

2.小学英语绘本拼图教学

适合的绘本类型。科林英语绘本,一类是故事类绘本,一类是科普类绘本,这两种绘本类型均可采取拼图教学的方法。何时开始拼图教学方法。拼图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有抽象的思维能力,适合从中年级开始,并且有一定的绘本学习经验,熟悉图片环游的教学方法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开始尝试拼图教学法。拼图教学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老师要提前做好绘本的卡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也可将卡片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课前复印好。确保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拼图内容,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绘本内容。其次,教师提前将情节分配好,上课时划分小组。在课堂上,开始拼图教学之前,要帮助学生扫除绘本中的障碍,把生词和句型都牢牢掌握。然后,分配卡片,每个小组都要有一套完整的卡片,每个学生拿到的卡片是不同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自己卡片上的故事情节,接着和同组的其他孩子一起根据故事的发展拼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提前讨论哪个环节是特别困难的,可以将各个小组持有相同卡片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汇成“专家小组”,来讨论完成,老师也将提供帮助,这些孩子再回到自己各自的小组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拼图之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分享故事,可以请小组来汇报,也可以接龙,形式多样。最后,老师布置阅读后的任务,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下面我将结合两个课例(故事型和自然科学型)具体阐述拼图教学法的实际应用。首先来看故事类的绘本。此类绘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的,围绕主人公的经历,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运用图片环游的教学方法即可,但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设计拼图教学法能够让每个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阅读中去,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科林英语五级TheKing’sRide,绘本内容讲述了国王坐摩天轮历险记。整本书从国王坐摩天轮前、事故中、得救后的发展顺序,学习了国王的语言、民众的语言。前5页可以用图片环游的方法学习,知道事情的起因。从第6页开始,故事高潮来了,国王遇险了,怎么办?国王得救了吗?之后的十页内容,可以采取拼图教学法。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每人阅读两页的内容,完成整个故事情节。每个小组的孩子拿到自己的两页内容,从国王的表现和人们的反应两个方面来学习,每个小组中拿到相同内容的孩子组成新的小组,如果遇到困难,在组内进行商讨,解决自己的问题。老师要给孩子们恰当的时间,并进行各个小组的指导。之后,学生们再重新回到自己的小组,把自己的卡片和其他孩子的一起贴在一张大纸上,看国王是怎样一步步转危为安。最后,展示自己的故事情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内化。这样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倾听别人,表达自己,为下一步自主阅读打下基础。科普类绘本在内容上有专业的词汇,还涉及科学知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的理解,都比故事类的难度要大。科普类绘本的内容经常是平行结构的,因此,在进行拼图教学时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将故事还原,而是教师要设计提取和归纳信息的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科林英语五级的TheTallTree,通过介绍一棵高大的树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同时理解一个小生态系统。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提取在大树的不同位置生活的动物信息,根据提取的信息,了解这些动物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看似单一的一棵树,却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图片环游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走神,可以采取拼图教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第一步,全班共读绘本的前两页,孩子们知道这棵大树生长的特点,共同寻找大树的秘密。第二步,分组阅读,提取信息。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组,第一组读第一部分(4—7页),了解生活在大树顶端的鸟类,第二大组读(8—11页)了解生活在大树中部的动物,第三组读第三部分(12—15页),了解生活在大树底部的动物。学生边读边做出记录,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是怎样的联系。这一遍的阅读,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记录信息的能力。第三步,重新分组,把刚才一、二、三组的学生重组成一个新的三人小组,在新的小组中,组员们把刚刚各自的寻找到的信息按照树端、树中、树底来拼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合作,梳理总结,并用语言汇报出来。第四步,全班一起来阅读整本书,分享刚刚的阅读成果,找出生活在不同位置的动物之间有何联系,不仅仅是内化了语言,更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了大树的秘密,从而点题,大树的秘密。

3.存在问题

拼图阅读法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要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学困生的任务要相对简单,或者直接在这个小组中跟其他孩子有相同的任务,共同阅读。大班额不好掌控,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教师对绘本的分解是否合理。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能否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如何更合理的分组,学生在组里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可以完成,等等。

4.结语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保意识;社会责任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的基础,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提出,社会责任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并具体提出学生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1]。高中生物教师可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课中依托教材并不断延伸与拓展,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课后通过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落实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

一、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切入点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出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并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成为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如表1)。基于以上切入点实施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绿色学校的行动,并能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基于上述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分析,笔者以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为例来探讨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人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共有三节,第一节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三节为《生态工程》,教学设计时可将三节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教材中虽然列举了许多生态环境的实例,但是这些实例对于学生而言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单元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生态环境资源。以生活在漓江边上的桂林市学生为例,首先将某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教师分配的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任务单展开调查,形成报告,用于后续课堂汇报。这三个小组的调查任务分别是:①漓江水质检测,可采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水样采集和理化指标检测,如测量水温、pH、溶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含量等,若实验条件欠缺则可采用查阅环保部门检测的数据的方法。此外,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两江四湖”周边的环境状况,拍摄照片,思考总结漓江周边居民和企业对漓江水质的影响。②查阅资料了解桂林市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列举一些典型的保护动植物的类型及其应用价值,思考与总结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③基于2019年桂林市政府提出的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方案的解读,查阅相关资料,阐述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列举桂林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实例。课程开展一个月前将调查任务分配下去,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每周集中小组长了解学生调查的进展和阻碍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整个单元设计分成4个课时,第1课时进行漓江水质检测汇报,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班讨论人类的生态足迹,此外用PPT播放全球环境问题的相关照片,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材料,师生讨论全球生态问题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第2课时开展实验课,让学生到实验室观察漓江水样,开展漓江水样、自来水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检测实验,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并以蒸馏水为对照;实验课理论部分为水样中大肠杆菌数量为何能作为水质检测指标,及微生物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操作部分为在教师准备好的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涂布操作。第3课时进行桂林野生动植物的种类调查汇报,并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提出相关保护措施。第4课时进行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调查汇报,并以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三、课后实践活动中落实环保教育的策略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落实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例如,利用教室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定期展示环保小知识及相关图片;利用环境日等有关节日,观看环保专题视频,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制作环保宣传小册子等。学生在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中充实了环保知识,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欲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城乡清洁活动,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工作,并参与清除广告贴纸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同时,意识到环境保护需要从小事做起。教师还可根据目前全国环保策略实施的发展趋势,开发绿色校园校本课程,形成渗透环保教育的课题研究。当前垃圾分类已经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进行试点实施,但在其他城市及地区仍未有效开展,作为生物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活动。以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为例,可分三个阶段策划实施垃圾分类专项活动。第一阶段(引入阶段),从各班遴选对生物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环保社团,组织成员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并结合生物学微生物实验进行相关微生物的培养和探究实验,探究与垃圾分解相关的实验;利用网络资源和垃圾分类相关APP,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垃圾分类的原理和具体操作;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规划校园垃圾分类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情况调查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种,一是个人垃圾的记录,记录个人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去向;二是学校垃圾情况的调查,调查校园不同区域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去向。在调查校园垃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校园垃圾分类和利用的现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整理资料,主动针对校园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提供可行性方案。第三阶段(实施过程),先选择小范围的垃圾实施处理,例如校园的落叶,结合生物学实验研究经验进行循环利用处理;然后选一个年级作为试点进行班级垃圾分类实践,实践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和修改完善方案,直至可以在全校范围推广。在经验相对成熟后,可联合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创意竞赛、知识讲座、展示展览、培训交流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垃圾分类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新闻、资讯、活动、资源产品、科普知识等。努力培养一批组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并养成“一届带着一届干”的机制,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最终将环保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生所做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汇总和分享,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形成生物学特色及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可将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整理,保存记录使其成为校史的一部分,将其传承下去;同时面向社会进行积极的宣传,对优秀的个人和实践成果进行公开表彰,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校园。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学生意识到污染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影响,感知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并能够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宣传环保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总之,生物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课前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渗透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课中有效实施环保教育,课后组织相关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师生应合作并联合社会力量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保工作贡献一分力量,向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科普汇报材料范文8

一、活动时间

2020年1月30日至疫情结束。

二、活动内容

(一)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和广播、宣传栏、条幅、发放材料等宣传手段,通过集中设点宣传、宣传车流动宣传、入户上门宣传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为活动宗旨,弘扬健康文化、宣传科普知识,重点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播性疾病的卫生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城乡居民健康知识普及,提高镇村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营造我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氛围。各村要加强宣传发动,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自觉投入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和“抗击疫情”中来,增强全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切实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抗击疫情”的良好局面。

(二)强力实施综合整治。突出重点、加大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有效治理环境“脏乱差”问题。一是自觉响应爱国卫生运动,突出抓好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强力推进村庄内部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六清三化”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进行居家内外环境大扫除,清理垃圾、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二是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勤开窗,勤换口罩;不要串门,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恐慌,不要传谣。三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规律起居,按时入睡,合理膳食,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心态。四是机关单位、医院、餐饮行业、商超等人员聚集场所要经常清洁、消毒、通风,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公厕要常保洁和消毒;废弃口罩不要随意丢弃,放在废弃口罩集中投放处统一集中处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完善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建立健全日常保洁机制,集中收集、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保障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有序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监测能力建设,切实落实饮水消毒卫生措施,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提高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使用率。

(四)全力抓好疫病防控。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实行目标到组、整治到户、任务到人的工作机制。坚持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消除病媒孳生地,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广泛发动群众,进一步降低农村病媒生物密度,建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监督监测,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努力做好除“四害”达标工作。按照“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的综合防控方针,根据传播性疾病的消长特点,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用药、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的传播性疾病防控工作。

三、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推动我镇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抗击疫情的有效途径,各站所、村、驻村工作队、辖区各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此次活动与改善民生、各类创建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完善投入、责任和考评等机制,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实效。

(二)动员社会参与。各村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性,将广播、条幅标语等传统媒体宣传平台与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平台相结合,利用好宣传栏、抗击疫情检查站等宣传阵地,进行大力宣传和倡导,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整改,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加强督导,狠抓落实。人民政府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对此次活动开展督导检查,将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定期检查督办此次活动的进展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典型问题的曝光和治理力度,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