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论文范例

科普论文

科普论文范文1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科普文章;新媒体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技期刊是一种促进科学进步且经过同行评议的周期性出版物,通常专注于某一专业的科学领域,主要报道新的研究成果或科技发现。“科普期刊”与“科技期刊”有着共同的社会功能属性,即传播、沟通、交流,他们的源头均为科学技术与知识,受众则是对这些科技知识感兴趣的人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社会责任”中则明确表明“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1],因此,鉴于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信息的功能方面占有突出地位,在促进科技自身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科技期刊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科普的任务。但是,目前科技期刊的重要成员———学术期刊的发展多注重挖掘优质稿源、提高引证指标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履行科普职责、发挥科普功能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近年来关于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提升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例如:陈宏宇[3]认为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可以提升科技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贾鹤鹏等[4]从科学传播视角实例分析了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情况。但是,这些研究多以讨论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的途径,或是大众媒体传播学术论文取得的成效为主,没有明确学术期刊如何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履行科普职能。文献[5-7]分别针对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科普责任和科普宣传展开研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学术论文科普化方法。在2016年2月29日举办的“科学咖啡馆”沙龙上,我国科技部人员表示,正在着手开展科研论文的科普化工作。何谓“论文科普化”,文献[8]定义为“论文科普化是指高端科普资源,特别是科研成果的科普化,同时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的大众传播”。本文认为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再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传播出去,既履行了学术期刊的科普职责,又加强了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即完成了“论文科普化”工作。本文探讨了学术期刊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的积极作用,研究了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并指出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期望给同行提供参考,共同增强学术期刊的科普功能。

1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作用

1.1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普遍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也有权及时获取重要的科学信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规定,1%~5%的科研项目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科学宣传活动[9],这是因为公众科学素质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信任的科技信息来源是期刊[6],因此,学术期刊有必要把科技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理性、客观、科学地介绍给公众,让这些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顶级学术期刊的经验表明,学术期刊中完全可以融入科普内容,成为重要的科普载体[5],例如Science和Nature专门开辟了通俗性栏目,普及科学知识。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学术期刊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毕竟要形成一个完备的可持续栏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稿源作支撑,而国内学术期刊的办刊机制比较传统,要想吸引源源不断的科普稿件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将学术期刊中有深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温度的科普知识,从而惠及大众,是学术期刊参与科学普及、履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职责的价值体现。

1.2加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笔者前期研究发现,将学术期刊的论文成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科技新闻的方式被公众所了解,可以实现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大众媒体和普通公众的共赢[10]。同样,学术期刊增加科普元素可扩大学术期刊的受众范围,拉近公众与科技间的距离,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中具有明显优势[11]。同时科普常常与大众媒体和新型媒介形式联系在一起,其受众面和传播力远大于传统的学术期刊,经过科普化的文章能更有效地被本学科外的非专业人士所接受,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1.3增强作者和读者与期刊的黏性在学术期刊的经营中,适当加入科普元素,能使学术期刊的读者不再单一化。首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期刊,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面,增强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加入科普元素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与拓展,跨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普元素中能更好地找到学术共同点并摩擦出火花,科普元素发挥了不同专业领域间的桥梁作用;第三,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传播,能提升作者研究成果的显示度,甚至有助于其获得相应机构的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以后有更好的研究成果还会选择该期刊。

2方法及思考

2.1论文科普化的遴选原则。。如何有效地将一篇学术论文改写为科普文章,首先要确定这篇文章是否符合科普的标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科普化的遴选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心政府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每种学术期刊都有固定的办刊宗旨和特定的研究范围,选择论文科普化时,应该重点和优先考虑该研究领域政府和公众关心的内容,这样文章推广出去才能引起较大的反响;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知识,本身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就少,再改写成科普文章的意义不大。(2)科学价值与新闻价值并重[12]。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受众,如果学术论文的选题刚好契合了某一时期的新闻热点,产生的传播效应将会产生质的变化,这类研究在医学类期刊中效应最为明显。对于工程技术类期刊,同样也会存在热点实效性,比如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者是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工业、信息化领域出现重大需求时,各种媒体都会铺天盖地地进行新闻报道,此时公众的视线自然会被媒体吸引住,如果学术期刊同步用科普的语言推出相应的科学技术成果,效果甚佳。(3)内容的原创性。改写的科普文章会通过媒体渠道推送到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手中,如果研究内容出现学术不端,无法完全清零传播途径,则对原创作者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甚至有损期刊的学术形象,因此原创性非常重要。(4)内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这也是与学术论文不一致的地方,学术论文体现的是科学研究的进程,可以出现有学术争鸣的观点,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但是科普文章传播的对象是大众,如果出现了错误的科学知识,可能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产生负面效应,因此,科普文章内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不容忽视。

2.2论文科普化的写作要点。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科普化的主笔者应该是论文作者,因为他最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传达出最准确、有效的信息,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学术评价体制或工作繁忙等[13],很少有作者愿意亲自将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但大都能接受编辑部对论文进行改写和加工的方式。因此,本节重点介绍学术期刊编辑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的写作要点:(1)语言科普化,应减少过多的长句和冗长复杂的公式术语,同时增强论文的趣味性、通俗性,适当插入美观的图片,这样才能使专业信息被更好地接受和传播;(2)文章不宜太长,应符合现代阅读习惯,一篇文章介绍清楚一个科学知识即可;(3)倒置学术论文格式,先开门见山给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再慢慢还原研究过程,这种写作模式比较符合阅读逻辑和习惯,即使读者没能完整阅读一篇科普文章,也能记住开篇的科学知识;(4)升温科学知识,将作者的科研经历或者是科学史上的史料事故融入科普文章写作,能让科学知识变得有温度;(5)标题醒目,一般不用学术论文原来的题目,推荐使用一些带有神秘性、颠覆性、曲折性色彩的表述,但是要避免成为“标题党”。基于以上写作要点,学术期刊编辑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打造一套适合所属期刊的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的模板,既方便作者直接套用,也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2.3论文科普化的传播途径。目前比较适合推送科普文章的媒介当属新媒体,许多学术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就具备了学术论文科普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基础。一些医学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抓住普通大众对医学知识的迫切需求,定位于服务大众,将医学知识科普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例如《中国中药杂志》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中药知识平台,其推送的内容涉及中医药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等,这些科普内容使得微信受众范围远超学术期刊的受众范围,这也是其成为10万粉丝大号的基础[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推广提供平台,实现了将相关医学知识向科普内容的转化。新媒体工具除了能向读者输出内容,还能让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读者之间产生互动性,提高他们对科技传播的参与度。

2.4开辟科普文章专栏或出版科普图书。要增强学术期刊的科普性,除了将学术论文改写成科普文章,还可以增加设置科普栏目或策划科普专刊。比如《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自2007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期科普专刊,开本、页数与学术期刊一致,以增刊的方式发行,既增大了发行量,还获得了良好的广告收益[16]。这种科普栏目或科普增刊,可以更生动形象地传播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甚至帮助读者如何学习科普写作,形成科普作者资源的良性循环。根据学术期刊的系列科研成果或重大科研选题衍生出版科普图书,也是发挥科普功能的重要方式,如果科研成果完整、详实,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又具备出版图书的编辑人才、出版资质等,在得到学术论文作者的许可与配合后,可以考虑尝试出版科普图书,开拓书刊融合发展的新路径。2.5学术论文科普化对编辑的要求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要将一篇学术论文改写成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并非易事,这也在多个方面对编辑提出了要求:(1)既要根据编辑经验善于挖掘具有科普效应的学术论文,也要学会分析网络数据,锁定具有热点效应的学术论文,将它们作为科普化的原材料;(2)既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原创,切忌对原文内容随意改动,以免出现知识性错误,也要适当加入学术论文中缺乏的趣味性、大众性、流行性元素,以吸引读者的兴趣;(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碰到有科普潜力但编辑无法驾驭改写的论文,可以求助有经验的大众媒体,但是经大众媒体改写的科普文章,一定要得到原作者的审核和认可,防止出现科学错误而弄巧成拙;(4)注重科普文章的原创性和唯一性。由于自媒体平台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很多作者会通过自媒体将科研成果进行改写和,编辑在开展学术论文科普化工作时,要与作者沟通好科普文章的网络首发权。除了学术论文科普化,学术期刊编辑还可以充分调动作者和专家资源,组织撰写科普文章,突破传统学术期刊在科普工作中受到的时效限制,提高科学传播的效率,扩大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17]。

3实例分析

本节以《航空学报》的实践工作为基础,举例说明如何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科普化工作。为了记录我国“蓝天三剑客”聚首,开启航空强国时代的历史篇章,《航空学报》2019年第1、2期策划出版了“大型飞机专刊I”“大型飞机专刊II”,邀请到大型飞机C919、AG600、C929的三位总设计师亲笔撰写综述,并兼顾了学术创新性和工程实用性。两期专刊出版后,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科研成果,也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我国重大战略研究———大型飞机的生产研制现状,《航空学报》微信公众号将C919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撰写的文章《大型客机信息化研制支撑体系架构研究》经过简单的提取后,进行了同步推送,具体做法为:保留文章题目、摘要,选取文中代表性的图片辅助文字描述,最后附上文章的结论,这也是目前学术期刊微信推送论文常见的形式,当月阅读量只有几百次。如此高屋建瓴的研究综述,不仅对科研人员有指导帮助,也能满足普通民众的知识需求,而且“航空学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已达上万人,为何阅读量并不可观呢?笔者借鉴科普期刊编辑的工作经验,对此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科普化包装。首先,文章题目改为“如何做到2.6天出厂一架波音787|C919总师揭秘大型客机研制的关键”,通过3个关键词集中对读者产生冲击:第一,“2.6天”,时间短是否意味着不可能,或者为何如此高效;第二,“波音787”,这是普通民众普遍认可的舒适型大飞机,尤其对于乘坐过此客机的读者可以产生共鸣;第三,“C919总师”,代表了高端与权威,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其次,正文开始先插入C919飞机的精美图片,从视觉上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其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配合文字介绍图片的来源及作者背景,进一步增加文章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接着,通过引用原文,指出大型客机的研制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长周期高风险、多专业协同、复杂装配与集成制造、全球协同研制的系统化工程,但是并不直接给出研制的具体手段,保留悬念。然后,插入波音787西雅图装配工厂的全局照片,从宏观上展示了一家大型客机的装配全貌,并配套文字介绍“仅2016年,西雅图波音工厂交付的波音787就达到了139架(平均每2.6天一架,这速度太惊人了)”,解释了文章题目设置的悬念,并且介绍“波音787之所以能够实现与全球合作伙伴的高水平、实时虚拟协同,其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基于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协同设计、制造、测试、交付及销售”。至此,就该凸显这篇科普文章的目的了,既然波音787通过信息化研制实现了如此高的生产效率,那么中国的C919客机水平如何呢?此时,通过波音787和C919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和信息化支撑体系给出答案,而这部分的内容则来自《航空学报》所刊发论文的原文。最后,插入C919首飞的感人照片,激发读者的家国情怀,既普及了科学知识,也弘扬了爱国情操。这篇改写过的科普文章在“航空学报”微信公众号的累计阅读量达到了5000多次;在“学习强国”平台,通过“航空知识杂志社”强国号后,也获得了2000多次的点赞;分析《航空学报》网站当期的下载数据发现,该篇学术论文的全文下载量和浏览量是同期其他未改成科普文章的4倍左右。可见,学术论文科普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播效应和论文显示度。

科普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9.2±2.6)岁;腹膜炎9例,胰腺炎7例,急性胃穿孔9例,结肠癌4例,消化道出血5例,胆囊炎10例,急性阑尾炎9例,肠梗阻7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1~70岁,平均(49.7±1.9)岁;腹膜炎8例,胰腺炎9例,急性胃穿孔10例,结肠癌2例,消化道出血7例,胆囊炎9例,急性阑尾炎11例,肠梗阻4例。120例患者纳入条件:(1)无老年痴呆现象;(2)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3)精神无异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方式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基础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如危重病情患者应实施重点看护,以巡视记录的方式保证巡视频率,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对患者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例如轮椅、床铺、管道等进行定期检修,出现螺丝松动等情况要立即修理;医护人员在清理地面时将水渍吸干,防止患者摔倒;交接班进行前要求护士交接班注意事项的梳理,保证接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对危重病情的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同时对其家属进行适当开导;将医院中的各项制度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障患者与家属的知情权。

1.2.2护士周期性接受风险管理方式的相关培训,在培训中为护理人员讲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教授护理人员护理常规操作方式,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良好运用护理人员3项基本技能,同时针对普外科护理人员开展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急救知识相关内容培训。让普外科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树立职业自豪感,在护理过程中能以正确的心态开展各项工作。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训练医护人员的交际能力,避免其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出现言语失误从而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理解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动,给予一定的开导,防止护理人员心理出现异常。

1.2.3改善医院住院环境,提升患者整体舒适度。患者由于身体不适,在休养阶段应当保持病房安静,构建合理的探视制度,防止人员过多引起嘈杂,影响患者的休息。对患者病房定期进行清洁工作,保证患者居住的舒适性。病房应当适时进行消毒,防止患者间出现交叉感染。

1.2.4提升普外科急诊应对能力,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普外科由于自身接收患者的特点,通常都会应用大量的导管,在患者产生位移的过程中管道可能会过分位移或者不位移,造成管道的错位,不能正确发挥自身的作用,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在管理使用导管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提高巡查频率,防止出现意外。在普外科病房发生停电、停水等现象时护理人员须正确对患者进行引导,尽量安抚情绪,保持其平稳,同时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尽快解决。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例如滑倒、跌落、管道问题以及其他风险出现的状况,统计该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收到投诉的比例,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39/60);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8/60);观察组患者意外发生率为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13/60)。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患者投诉率及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一定的手段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防的管理方式,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经成为国际医疗工作者的共识。风险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需要经历4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平衡评价、风险处理以及管理成效评估。目前我国医院处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许多方面依然有待提升。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普外科中应用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普外科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利益,同时提升医护工作者的风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全体医护人员学会如何有效且快速地发现问题、识别以及解决风险隐患,自觉遵循医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真正意识到患者的主体地位,做到全心全意服务。同时应用该方法还能够改变过去传统僵化的护患关系,使护患关系变得和谐。在此过程中,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当患者提出要应用某种药物治疗时,还要尊重患者知情权,及时告知应用该药物存在的风险,使患者能够有所准备从而做出自主选择。综合而言,在普外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具备下列优势:第一,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学会了以下技能:(1)如何正确且科学地评估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对其风险等级或者层次予以准确划分;(2)提升了综合素养,使其明白如何正确辨别风险并学会如何应对处理,以提升安全系数。第二,对护患关系进行合理改善,护患相处更为融洽。以上技能能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提升护患之间的和谐度,同时还能够保证护理人员行为的合理性,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概率,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可知,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投诉率以及意外发生率分别为91.7%、5.0%以及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0%、13.3%以及21.7%。这与徐素彬等的研究结果类似。由此可见,在实施风险管理办法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较为满意。

4结语

科普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

1.2.5强化激励措施

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4结语

科普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18名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46岁,从事普外工作3~12年,其中本科8名,专科10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名,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9名护理人员均接受岗位培训1年,内容包括《普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急救护理》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等培训;观察组9名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1.2.1职业道德培训

坚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普外科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1.2.2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普外科护士对患者提供护理的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自我防护知识和技术,改变他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和态度,让他们能够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1.2.3人际沟通能力培训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除患者的防御心里,创造一个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彼此平等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

1.2.4心理护理能力培训

心理护理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护士要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各种疾病心理因素,起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1.2.5护士心理素质培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和治疗效果。普外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更应沉着冷静、敏锐的观察,运用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及时有效的判断处理。

1.2.6计算机能力培训

掌握现代化信息网络知识是护士必备的能力,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大量的护理工作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电子归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记录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的统计数据有效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信息,保证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1.2.7临床护理研究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是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护士要不断总结护理经验,要在外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1.2.8相关知识培训

如护理管理与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等。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由护理培训中心5名资深教师对两组护士在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护理技能(理论占70%,操作30%)、健康教育知识、人际沟通能力、护理研究等5项统一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采用护士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普外科相关知识评分,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护理,常用急救知识,患者疾病评估内容与方法,康复性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越高。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该问卷设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三项对患者进行调查。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科普论文范文5

1.1护理人员本身的技术不精从而影响到患者病情观察

急腹症患者大多在普外科,还有很多的肠胃手术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快且急。优质护理开展以来,家属陪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洗脸、擦身等均有护理人员参与。现在医院的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每日工作量繁多,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对突发情况的处理经验,容易忽视患者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坠床、跌倒等威胁

患者可能为高龄,在特殊治疗时间家人无法陪伴,缺乏安全保护意识,会造成坠床、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1.3医嘱不规范

临床多为急腹症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不易控制,但是在医院的午夜间值班医生较少,仅有2~4名,由于手术多集中在白天,对于患者的问题,缺少时间写书面医嘱,多为口头嘱咐,造成了医嘱不规范,存在威胁。

1.4医院感染

普外科患者应用抗生素比较多,容易产生耐药性,若无菌操作不规范,隔离措施不严格,易导致伤口再次感染,甚至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

1.5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家属缺乏信任感,易激化医患矛盾

普外科急诊多,手术多且大,患者病情重,患者与家属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在这段期间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加耐心与仔细。但是不能排除有个别护士缺乏责任感与耐心,服务意识比较差,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记录,没有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易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

1.6护理记录填写不规范不及时

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甚至下班后进行回顾性记录,就会出现差错,很多关键性内容会被忽略;若使用非医学用语会造成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管理人员的联系。通过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可得知患者在出院前是否已交清医药费,避免盲目催缴费用引起纠纷。其次让护理人员了解到各种剂型的药物的作用、使用剂量、副作用、适用人群、价格等,避免患者用药错误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再次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使患者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于让患者感到恐惧。沟通时要让患者感到轻松,语言要幽默和有针对性,语气和善,用语适当。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技术让患者满意,并且让患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尽可能与患者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利用自身的优良服务及专业知识在患者和自己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有如家的氛围。最后护理人员也要注意与主管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护理重点、康复锻炼的主要内容以及主管医师的治疗意图。针对患者的病情在心中制定出护理方案,细心护理以帮助患者早日出院。遇到不良情况要及时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为其治疗提供准确的情况。

2.1医护人员要加强法律规范培训,增强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在护理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格遵循规章制度流程;护理人员要自觉遵循各项规章,尤其是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等。

2.2对值班人员进行弹性调节,保证在节假日时、午夜间都能有足够的医师在诊

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其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疾病的观察重点。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等,以提高自身素质。

2.3避免和防范意外拔管等的发生

面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耐心讲解取得配合;面对烦躁、不能有效合作的患者进行约束和监管,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在治疗和翻身后要检查管路是否通畅。

2.4防范坠床和跌倒的发生

加高床栏,加强监护,对患者进行约束和巡回。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

2.5防止再次感染

要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无菌操作,对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患者进行标注,做好隔离,定期做痰培养。

2.6要求护理人员规范书写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做到字迹清晰、字体规范、清晰能辨;要避免随意更改,确保记录准确。这样就可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3讨论

科普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2.3岁,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结肠癌12例,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

1.2.3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2.3.1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2.3.2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耐心引导安慰,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2.3.3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4结语

科普论文范文7

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演示、巡回指导为主的单一实习教学,形成集参观、情景模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践、展示、总结评价、讲授、演示等教学手段为一体,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学习办法、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学习活动。实施一体化教学后,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学与教的全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有效。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了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教学的新空间。在学习普通车床基本操作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车床类型及代码的含义,能有效调整其自身的学习态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加工情景模拟及生产现场仿真,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其积极参与讨论并完成学习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易于教师全程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总结,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根据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灵活转变角色,从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到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最后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切实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使其课堂学习更有效。

1.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零件普通车床加工的兴趣,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设计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可思考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在学习车床基本操作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拍摄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机床,通过企业专业人员的介绍,认识车床型号,记录车床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等。参观结束后,通过展示拍摄的机床图片,让学生轮流介绍图片上机床属于哪个类型,可以加工哪些零件,有何特色等。拍摄图片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展示使其个人情感得到认可与赞赏。

2.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既要有效设计学习活动,又要有序组织学习活动。有序地组织一体化课堂学习活动,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基础。如在学习加工平口钳丝杠时,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在生产现场,钳工组的学生拿来一个平口钳上损坏的丝杠,需要车工组测绘出草图,利用Autoad绘制立体图,每组完成丝杠的粗、精加工后交予钳工组,并得到质量反馈。通过小组成员分工,测绘,立体图的绘制,工、量、刃具的准备等,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活动情趣和任务完成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堂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也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让所有学生都从学习活动中受益,通过实践完成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参与中感受乐趣,激发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作为组织者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兴趣,合作学习、交互教学,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抵触情绪,以形成融洽、适宜的学习情境。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演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学生通过模拟工作情境,使所学知识、技能等潜移默化地融入潜意识中,继而掌握实际运用能力。遵循“鼓励多一些、批评少一些、希望大一些”的原则,鼓励学生勤动手、好提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适时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自我成就,树立自信。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疑难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沮丧、厌学等情绪。此刻,教师首先应倾听学生此刻的想法,从感情上为学生情感提供支持,帮助其控制情绪;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启发学生的认知力,帮助学生解决技术疑难。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智力潜能。

三、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1.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很重要,行动示范更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借助语言表达和演示、示范来实现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演示、示范动作是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体力劳动的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语速快慢适度,且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提出的导向性问题要紧紧围绕知识点与技能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演示、示范动作既规范、简练,还要便于学生模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规范的操作演示、高质量课堂展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支撑。

2.网络、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有效性

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中,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模拟工作情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弊端,比如:网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只注意工作情境的生动画面,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受限。针对多媒体课件的弊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交互性的课件;教师在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时,应讲用结合,演示与学生实践结合,根据学习活动决定课件的播放内容。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穿插于一体化教学当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科普论文范文8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胃、肠或肝胆手术(腹外疝和阑尾炎)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46.2±11.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检查及考核制度,积极查找和分析普外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规范护理流程,通过组织学习或培训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逐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②合理配置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普外科护理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提高其护理质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③提供人性化服务。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误会,减少冲突,避免发生护理纠纷。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点做好治疗和护理等环节的交接,规范护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确下一班需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14分表示存在焦虑,评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评分<6分表示无焦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2项,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故。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组HAMA评分>14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6分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