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教学范例

吉他教学

吉他教学范文1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文献标准:纳入研究类型为分组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采用WPBL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员;结局指标:理论知识或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参与者满意度。(2)文献排除标准:①剔除重复报告、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②试验组未采用WPBL教学;③未涉及结局指标等的文献;④无法获得WPBL教学效果分析数据的文献。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追踪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向作者索要全文及原始数据。检索方法:(1)中文:“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继续医学教育”;(2)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onweb,problem-basedlearning,practice-based,self-directed,learner-centered,andactivelearning,combinedwith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3)语种仅限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2000年1月建库~2014年12月,限定为随机对照试验。手工和在线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1.3研究方法

筛选所有“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确认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独立记录试验特征及结果,交叉核对结果。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Jadad量表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包括是否随机分配、随访情况、意向性分析、是否盲法设计、基线可比性,每项满分10分,超过25分为高质量文献,低于25分为低质量文献。统计学分析将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对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临床试验提供的数据不能进行Meta分析时,则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文献纳入情况

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最终有8项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发表时间2002~2013年,包括英文和中文文献。

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个研究中提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个采用了双盲法,7个对随机分配方案基线具有可比性,8个试验中,Jadad评分超过25分的7个,低于25分1个。

2.3PBL对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的影响

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知识和考试成绩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另外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Harris等以及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后知识与考试成绩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Cook等比较了两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前后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的变化,研究发现不管是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提高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75.0±0.1vs.74.7±1.1,P>0.05),两种教学模式对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Hugenholtz等发现短时间的WPBL未能体现出其优越性,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知识能力上的效果相似。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业务能力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组学员学习后业务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lison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表现能力显著提高,与未干预组相比较,WBPL在病原体检出率能力提高显著(P<0.05)。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WPBL组学员在糖尿患者的处理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显著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护士业务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业务学习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Harr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模式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无效。Curt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筛查与处理骨质疏松症专业技能方面较未干预组有提高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参与者满意度方面:3个研究评估了学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3个研究中WPBL教学法组学员有较高的满意度。

3讨论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继续医学教育(CME)日益受到重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通过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以获得能力和知识。本次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表明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能为有效地教育措施,提高学员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提高业务能力、较好参与者满意度。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认识;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参训学员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差异性较大,使培训难度增大;继续教育模式及内容相对单一:继续教育往往以教材为基础,局限于传统学科框架中,缺乏以案例为基础的分析,学员在工作中主动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未得到提高,另外,学科新进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知识未得到提高。WPBL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缺陷,WPBL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多媒体,卫星通信网络教育使得学员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授课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专业知识以及考试成绩。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学员能够享用大量的开放性、共享性、快速性的网络资源信息。另外,开展以“网络”为远程技术平台的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不适用于偏远地区和乡村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W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学员学习可能受主客观因素以及时空分离和的影响,导致信息超载与迷航、产生认知负荷,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WPBL的实施于继续医学教育时应注意这一影响。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业务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良好的判断性思维能力,WPBL教学模式要求学员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网络搜索找出解决情景问题的最好方法,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WPBL已经应用于医学学生的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以及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得到认可。WPBL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使得医护人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WPBL运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多为国外文献,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外有益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员参与者满意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繁忙并且压力大,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学习新的知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具有“学习时间自由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地点的灵活性”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可见,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使得学员更灵活方便的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新的知识”,突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结语

吉他教学范文2

应试教育的衡量标准“一张试卷定优劣”,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高分低能者时有发生,低分多能者也屡见不鲜.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它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多能者胜而无高分者先,这就要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多地研究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如在考查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下面的问题具有典型性.问题一束光射入如图1所示的方框内,试在方框内画上一种光学元件,使之产生图1所示效果.探讨此问题往往以作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只要做出如图2~图5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视为满分.假如题后再加一句“你有哪些办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岂不是越多越好?评价在社会实践的多元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多,越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采用“多能者胜”的考查方法,则是长久之计.

2、改“要你学”为“我要学”,在“欲”字上寻捷径

应试教育是一种“解题教育”,是为了应试而解题,无休无止要你学,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发挥“三苦”精神.素质教育是教育方法的新创造,要求人们自觉学习,要清楚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不学习的人则无立足之地.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欲望,这是走向成功彼岸的最佳捷径.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出三条结论:(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由于物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平面镜中像的“近大远小”,学生总感觉到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物等大”不符合实际,学生很想究其原因.正当学生对此不解、困惑、矛盾时,教师可提出思考问题:你把同一个物体放在远处和近处观察时大小相同吗?学生当然有“近大远小”的直觉,这时教师讲解“视角”的概念,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视角”的认识,更有助于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因此,现行八年级物理教材把“视角”问题安排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不如把它提前到第四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中,就是说,在学生“我要学”的时候,“教”就是“要你学”的时候“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会更深刻些.

3、改“墨守成规”为“勇敢创新”,在“新”字上求发展

吉他教学范文3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的信息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微课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集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通过微课的运用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的了解音乐知识,从而广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将从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从中总结出中学音乐教育落后单一的授课方式,并从中找出一些可行之策,同时分析微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和微课与音乐结合教育后的效果。

关键词:

微课;概念;模式;实践应用;效果

一微课应用概念与优势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知识点和环节凝练出最有效最精彩的部份,然后记录成视频,以供学生方便学习。它包含有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课件素材等等,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是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微课是将教育信息化的新教学形式,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微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的资源,也可以当作非正式能自主学习的资源,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因此,微课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以最少的学习时间达到最好最快的学习效率。

二中学音乐授课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中学阶段被老师和学生当作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它所能学到的知识比小学阶段广,又是作为进入高校前的基础知识,而音乐课并不是主考科目所以不受学校和教师重视。音乐是学生灵魂的艺术熏陶,是塑造学生素养的重要课程。学习音乐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更能排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学校对音乐课的态度决定着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态度,现在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通常只采用书面形式教授歌曲,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旧课复习、新歌传授、学生自发练歌等的基本模式,落后又单一。而且,大多数中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音乐授课教师,通常对学生的音乐知识都只是点到为止,很少有教师适当的去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音乐。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这种固定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不仅导致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更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音乐课的氛围死气沉沉,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课程的学习。

三中学音乐微课授课方式

学校要充分了解音乐对学生的重要性,要给予音乐课足够的重视。在中学阶段,中学教师可以选择所学音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成微课。通过微课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特点的基本了解,体会音乐的艺术性,通过微课的直观画面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知识。此外,音乐微课要使用媒体的表达方式,所选择的音乐授课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多种多样的图形、图像、动画和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等。同时,学校应培养出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概括能力强的音乐教师,这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出来,更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塑造出音乐的画面感。微课的内容不同,教师在讲授中运用教学顺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中学教师应该在在具体讲授音乐课前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先进行播放,并增加音乐内容的感染性和画面性,让中学生在直观的微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微课中学音乐实践应用

(一)微课音乐旋律教学

学会倾听旋律才能唱好歌曲。而民歌是旋律最优美的宝库,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大开眼界,更能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性格与音乐特点。中学音乐教学可以把微课教学方式和民歌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的教学质量。民歌的旋律是最具特色最优美的旋律,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民歌的学习,充分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优美与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更好的学习其它音乐。例如在中学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将多首民歌最具特色的旋律部份剪辑成微课的学习课件,比如长调拖腔部份、舌尖颤音和上滑音等。然后让学生模仿微课课件中的经典旋律进行发声练习。因为微课课件中旋律学习的内容集中而且针对性强,因此学生能快速的掌握学习音乐旋律的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微课的应用,中学教师可以将相同音乐旋律特点的歌曲进行编排,组成旋律微课系列教授学生,让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促进乐理教学

掌握乐理知识对中学生提高学习音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微课和乐理授课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中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能更直观的掌握,更能提高中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对音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如果出现节奏更复杂的音乐,将会给学生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造成更大的难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但通过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点。中学教师可以选择节奏紧凑、音符跳跃大的歌曲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将这些歌曲容易令人展开想象的音乐画面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微课独特的画面感受能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除此之外,音乐的五声调式、人声分类、休止符和常用的音符、音程、五线普等,这些乐理知识通过微课方式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形式,使得原本抽象无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不仅提高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加快中学生对音准的正确掌握。

(三)微课辅助乐器教学

乐器是音乐表达的媒介之一,通过乐器特有的音质效果配合音乐或婉转优美或激荡多变的音律,能将音乐达到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意境。乐器在音乐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主要位置。而在中学阶段学乐器并不算晚学,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态度上仍具有优越性,只要运用得当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好的帮助中学生快速掌握乐器的运用。而微课教学就是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方法,中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弹奏乐器的技巧,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比如说学习吉他,教师可以将吉他演奏的要点、手势动作等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展示出来。弹奏吉他比较困难的两个动作是大横按与和弦转换,教师在播放微课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大横按、和弦转换手指灵活搭配的动作和技巧的画面。在初学阶段,为了学生能跟得上步奏,微课中的吉他演奏可以放慢至帧秒,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大横按手指的动作与和弦转换时手指的配合,同时要播放手指在大横按与和弦转换动作时所发出来相应的声音,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直观感,让学生从微课中能领悟提高吉他的弹奏动作,掌握后通过练习将微课中学到的技巧变自己的。

五微课音乐结合成效分析

(一)微课歌声结合效果

歌声是最能调动人类情绪的声音。通过不同的歌声可以排遣掉人们很多的不良情绪:郁闷、难过、低落、痛苦等。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也会影到其他同学。学校可以合理安排音乐课,让教师整合所学歌曲的名称和教材后,将歌曲的内容、画面配合着歌声通过微画展示的方式,教学生一面歌唱一面随着歌声律动身体,之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微课里播放出来的歌声来感受音乐里所包含的感情,负面情绪能很快的冲散。大自然的声音有能让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的力量,音乐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含有雨声、水声、鸟鸣声等音乐制成微课,再通过微课形象的展示出雨、水和鸟等大自然画面,让在学生通过声形结合的微课中感受到大自然和谐优美的歌声,从而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对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这样也增多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二)微课音乐结合鉴赏

感受和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中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上的最佳途径。感受欣赏音乐和唱歌、乐理和乐器的学习有所不同,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讲课视频变成小窗口放在微课右下方,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微课里传出来的歌声进行欣赏,然后辨别出歌曲所用乐器和音色的不同。通过聆听让学生了解到乐器的特点,并加深不同乐器和音乐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乐理知识结合现在感受到的音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创作能力,也将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六结论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社会逐渐信息化,落后的音乐教授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起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利用微课的时间短、内容集中、具有针对性等特点,将微课合理恰当的运用到音乐的教育中,让学生更直观更象形的了解音乐内容。将微课实践运用到音乐旋律、乐理和乐器的学习中,提升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微课应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所得到的成效来看,微课是中学音乐教师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唐柱斌,肖志坚,朱予川.微课发展辨析及设计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60-62.

[2]袁志芬.微型课程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09):18-21+48.

[3]柴占红.对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探索[J].大舞台,2013,(09):217-218.

吉他教学范文4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学生;中职院校

在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曾讲到:“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的本质,这样一种本质存在于当下的每一位人当中,中职当中的问题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经历过中考的失利之后,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与挫败感,并且心里面会产生看不起中职院校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对的想法。但是教师却很难通过语言上的疏导来扳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采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心中的“被人赏识的渴望”能够得到满足,从而让每一位中职问题学生可以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变得有冲劲,打心底想改变自己,促使中职院校当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这一现状得到改变,改善各大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风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来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分析现有的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的心理特征,以及不认真对待的学习现状的成因,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以及中职院校教师究竟如何采用赏识的目光来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

1中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各大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之所以数量庞大,是因为在经过中考的失利后,还未成年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其产生一种失落感、挫败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得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容易变得自暴自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对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中考失利的一项主因,而在学生失利后家庭方面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中职院校作为学生除家庭之外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学校在管理以及教育方面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对体育类或者课外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造成学生散漫、悠闲的性格,使得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精力过剩,无从宣泄,从而引发一些事端。中职院校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类学生时,往往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管不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不再去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愈加趋远,这是一种非常不对的做法,在这样一种做法下受到影响的学生也会加剧自身的自弃、自卑感,引发学生自身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情况转变,导致问题学生这一问题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的难题。

2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

赏识教育与其他正常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教师首先通过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可以使得学生逐渐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退缩,敢于挑战;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洁、自爱,减少问题学生引发事端的几率。再者,学生内心渴望赏识的欲望在通过教师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大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一切潜力,使学生得到释放,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中职院校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发掘,教师还需胆大心细,要敢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某项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朝着全面、优秀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赏识的阳光真真正正照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发挥赏识教育的优越性,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以及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

3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还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心里的自尊感是最为强烈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只有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爱护之后,学生才会接纳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但在现实情况当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将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作为“差生”来对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们的心智还未成熟,这样的一种做法对他们而言没有激励的作用,反而更多的是摧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心里就会越来越扭曲,越来越消极,导致问题学生数量越变越多。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问题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看待,从心底尊重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进而施行正确与有效的关爱,保证问题学生的自尊不受侵害,使得问题学生重拾自尊心,愿意去接纳教师,让中职院校教师能够对其施行有效教导。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有问题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一点,并且正视问题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或者是某方面存在缺陷,教师就存在歧视,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那么这不仅仅是教师师德上的缺失,而且也不符合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而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当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那么他们自己的心态也会慢慢地发生转变,从而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虽然说可能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与教师教学的内容相符合,或者是一些很肤浅、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教师还是要依然认真仔细地回答,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积极地、踊跃地进行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教师要发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建立自信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中考的失利,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失利而否定学生本身。人的身上拥有着多种的智力组合,运动智力、学习智力、语言智力是每一位人身上都拥有的且不可缺少的。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中职院校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及潜能,进而对某为学生身上的某项潜能进行发掘,扬长避短,促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扩大,教师在一旁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经常地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们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使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变,进而让中职院校当中的班级,乃至学校的风气都有所好转。例如,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抛弃原有的以成绩定输赢的教学观念,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优点,而且要鼓励学生去发展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优点。假设在一个班级当中,有一名问题学生小明,他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加上因为成绩的原因,所以小明在班上表现出来的状态经常是沉默寡言的,但是小明在音乐上很有天分,尤其擅长吉他,并且吉他弹得非常好,而且小明在进行吉他弹奏的时候,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了一般,神采奕奕的。因此,中职教师要认真看到小明这一个优点,要多与小明交流,和他聊聊音乐上的问题和事情,慢慢让小明对教师敞开心扉。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明坚持在音乐上的道路,同时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情也带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他知道其实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是这样的,而且只有自己深刻感受平时的生活,音乐才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不仅能够发掘小明身上的音乐天分,还能够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爱转移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由此一来,小明的音乐天分与日常学习经过教师的引导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了赏识教育的目的。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也是这样,教师同样要认真分析这些同学的相关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从而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梳理自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5结语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本身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家庭所不能给予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尽可能地补偿给他们。促使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家庭原因,或许是学生自身的经历,这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中职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对他们进行了解,充分掌握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形成的点,进而再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导。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问题学生们能够得到自我觉醒,让学生们真正地看清自身,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优点,而不再是耳边经常回响着的批评的话语,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促使问题学生的心理向着好的方面转变,由内在到外在,做出改变,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是接触学生最为频繁的角色之一,因此,广大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问题学生,而是真正能够做到从心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赏识的阳光照进问题学生的心里。要知道赏识会让学生越来越好,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坏,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经过教师细心的雕琢都是可以成才的。这不是一段轻松的路程,中职院校教师还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新的、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为减少、改善问题学生这一问题做努力,本人与广大中职院校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杨春华.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班主任的赏识教育[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2015(8):191.

[2]杨妮妮.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转化中职问题学生的点滴体会[J].生活教育,2016(6):109-110.

[3]郭金花.赏识是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J].学周刊,2013(1):32.

吉他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教学发展;教学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代仍旧有一部分教师会对音乐教学产生错误的认知,其认为音乐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故而会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避。即便有一部分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但整体的认知也只能够停留在表层,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歌曲或者欣赏一些音乐等等,并没有将音乐教学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一、合理地选择教学乐器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当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主动了解的兴趣时,那么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以及管理,学生也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全身心的对知识进行探索以及学习。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器乐教学时,教师们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乐器,有效夯实整体的教学基础。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属于一门非必修的综合性教学课程。大部分学校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选择乐器时,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操作难度较低,并且普及率较广的乐器[1]。比如笛子、吉他、以及架子鼓等等。同时,在选择乐器时,教师还应该对乐器的音色进行事前调查,尽量选择一些音色清脆并且动听的乐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在一部分小学在选择乐器时只会注重乐器的价格,却忽视了乐器的质量,甚至很多乐器在应用时无法发挥出正确的音色,对学生的音乐审美造成了严重冲击。此外,在选择乐器时,教师也应该适当的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经济情况,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家庭能够承受的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假设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那么也不会对家长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合理地选择器乐乐曲

在完成乐器选择之后,教师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曲目。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以教材为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的一些曲目进行了解学习,虽然教材内的信息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形成稳定辅助,但是由于小学音乐教材的改版时间较长,所以很多情况下教材内的内容与小学生之间的生活是存在脱离问题的。学生与教材内的歌曲所处年代不同,其自然也无法对这些乐曲产生了解兴趣。对此教教师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利用互联网设备为学生选择一些近现代的歌曲,保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综合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式进行乐曲选择。首先,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保证乐曲具备较高的时尚元素。例如,当代小学生都比较喜欢《陈情令》中的王一博、肖战、TFBOYS等明星,那么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剧中的一些轻音乐曲目或者是这些明星的节奏较为缓慢的歌曲,以此作为素材,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确保乐曲内具备较多类型的乐器。比如,周杰伦的《烟花易冷》中就应用到了小提琴、贝斯、吉他以及架子鼓等乐器。在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分别演练不同的乐器,然后进行合奏,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在选择乐曲时,教师应保证其具备较多的丰富性,能够彰显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日本钢琴家久石让的《天空之城》、《银河铁道的夜》以及《菊次郎的夏天》,中国著名音乐人麦振鸿的《长留山》、《美若仙》以及《永恒的回忆》等等[2]。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范围,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加强器乐教学多样性

乐器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就不能应用统一性的教学方式。同时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乐器进行了解、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自身的音乐素养。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一方式普遍适用于教学初期,也就是学生完全不具备乐器基础的时候。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曲目为学生进行表演,帮助学生了解乐器的演奏手法、呼吸调整方式以及演奏技巧等等,帮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角度上对乐器进行基础了解,尽量避免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提升整体的教学速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展示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一方式普遍适用于教学中后期,也就是学生具备了一定乐器演奏能力的阶段。当教师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后,可以给予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练习。在练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练习效果较好的同学登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进行演奏,以此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有效强化整体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音乐器乐教学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器乐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强化学生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器乐教学能够渲染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就应该重视器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合理的选择乐器以及乐曲,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器乐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毋一凡.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08):221-223.

吉他教学范文6

1 重视课堂导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小学生唱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听老师唱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从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开始。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动一番脑筋,使孩子们被音乐之美带入课堂,听老师讲授音乐知识,体会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重视背景介绍

有些名篇曲目有时代背景,学生不太懂,教师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明白:日常劳动可以用音乐来歌颂;愉快玩耍也是音乐的好素材;帮助同学也是值得歌颂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美,学会歌颂美,激发学生喜欢音乐并产生创作音乐的欲望,同时在授课中采用学生能够接受且比较喜欢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3 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吉他教学范文7

1重视课堂导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小学生唱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听老师唱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从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开始。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动一番脑筋,使孩子们被音乐之美带入课堂,听老师讲授音乐知识,体会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重视背景介绍

有些名篇曲目有时代背景,学生不太懂,教师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明白:日常劳动可以用音乐来歌颂;愉快玩耍也是音乐的好素材;帮助同学也是值得歌颂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美,学会歌颂美,激发学生喜欢音乐并产生创作音乐的欲望,同时在授课中采用学生能够接受且比较喜欢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3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吉他教学范文8

[关键词]小学音乐;深度体验;听觉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音乐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三维目标展开教学。近几年提倡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以及以活动为主的新常态音乐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忽视了音乐感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学生虽有体验但缺乏音乐的深度体验。因此,教师要以音乐感作为重要抓手,采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浸润式、有深度的音乐体验。对此,笔者将着重从听觉入手,引导学生经历“由听而想”到“有感促听”再到“听而表现”的过程,深度地、高效地体验和感知音乐,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

一、由听而想

聆听和想象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第一反应,只有通过聆听和想象,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立体化想象音乐情境,通过聆听和想象,一步步提高学生由听而想的能力。

1.前进式想象。前进式想象是一种音乐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将音乐思维往更宽广的领域拓展。也就是说,课堂上不给学生设置前提,不框定学生的想象空间,而是让学生先以听到的音乐作为原点,以突发性、灵感性思维创造出更多新想法、新观点,形成一种前进式、有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深入体验音乐。如在音乐课堂上聆听色彩性音乐,通过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引发学生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例如,教学《阿里山的姑娘》时,笔者通过歌曲引子中浓郁的高山族特点,抓住长音和衬词引导学生听音联想阿里山的风景,为后面进行深度体验打好基础。

2.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在于教师进行单线直入式引导,即引导学生听音乐时思路清晰、连续,能找准音乐的不同层面。课堂上不管是器乐类还是声乐类的音乐,学生都能够找到切入点,以此进行突破性、删选性的深入思考,触发音乐的情感反应。如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运用大自然的真实声音(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腹斑蛙、山羌、飞鼠的鸣叫)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优美音色共同交织成美妙的旋律,是一首奇妙的森林之歌。教师引导学生听音乐中的自然界声音,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同时,想象丰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深度体验音乐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找到不同的乐器来模拟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声音,还可以发现笛子、小提琴和吉他演奏方法的不同。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音乐情绪不同,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不同,表达歌曲的内涵也不同。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来想象,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使学生深入体验后能够独立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从而越听越想、越想越听。

二、有感促听

捷普洛夫认为:“音乐感的基本特征是对表现某种内容的音乐的体验。音乐感是体验音乐的需要和感受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心理过程。”学生从音乐里听到的东西越多,音乐感越丰富,音乐体验越有深度。有了深度的体验,学生就能够提高音乐的听觉能力,形成更多、更有效的聆听。

1.旋律线助听。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教师要先关注学生的听觉能力,最直接的就是通过歌曲旋律线条的把握来提升听觉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歌曲旋律线条与调式感一起构成和声听觉的基础,在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成为内在听觉,它是音乐记忆、音乐表象的核心。如在《樱花》的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听日本都节调式。学生在感受日本都节调式的基础上,体验《樱花》的音乐情境以及旋律线条的特点。再听《樱花》时,学生的体验明显有了深度,且聆听音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管是听记旋律还是感受音乐风格的特点都能步步深入。

2.节奏感促听。音乐节奏感,即主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准确地凸显音乐节奏的能力。节奏感是与音乐运动知觉和再现有关的一切音乐感表现的基础,它与调式感一同构成对音乐产生情绪反应的基础。如教学《阿里山的姑娘》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后再次聆听歌曲的第四乐段主题(如下)。学生聆听感受后演唱,此时音乐感的凸显需要节奏的衬托,只有真正把握这个主题的节奏,才能深度体验歌曲热情洋溢的情绪,而这首先就是要会想能听。

三、听而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身体,将音乐的听觉转化为音乐表现中的情绪体验、律动表演。如让学生用身体和心灵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情绪的涨落变化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之中,从内心感受音乐并以生动的、精确的、充满生命的律动表现出来,即把听、动、歌、舞结合起来。从这样的听觉入手进行音乐表现时,教师要注意不能“满堂灌”,使学生清楚听音乐的目的,听音乐中的要点,了解音乐要表现的情绪和情景。

1.找要点来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听音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要点来听。课堂上,教师要精准地找到音乐要点作为学生听觉体验的切入点,通过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音乐听觉体验转换为目的明确的音乐表现,并在表现过程中自始至终凸显音乐的本质。教师必须注意音乐要点不必过多,但要找准,有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如教学《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时,学生的听觉初始能力是不一致的,自由聆听状态下的他们是漫无目的听。笔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想象迷人的大山景色,然后用脚步踩节奏,模拟在大山里走一走、看一看并提出问题:“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山里的孩子为什么心爱山?”

2.抓重点能演。音乐教学中的演,一般来说,就是学生的音乐表现。学生聆听音乐后的表现是再次深度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音乐感的表现。紧抓音乐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音乐要素而动,这是音乐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要立足音乐要素层层深入,从单一的音乐要素构思入手,切中音乐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接着将多个音乐要素结合起来,在音响感知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尽情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感知音乐的语言,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实现音乐课堂的深度体验。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引导学生拓展音乐表演,不是泛化般为了演而演,而是有重点的深入感知地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契合于听拥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才会形成真正的音乐深度体验。学生体验过后,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学生所表现、演唱的歌曲和演奏的乐曲是不是从音乐听觉入手,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善于聆听他人对音乐的表现、演唱与演奏,更要分析自己对音乐表现、演唱与演奏的效果是不是契合所听所感。培养音乐的反思能力可以紧紧围绕音乐要素展开,如旋律、节奏、音质、音色、声部的统一与情感的处理等,这不仅针对学生,而且针对教师。

1.设疑从听来。在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设计科学的问题,对学生的思考深度与目标进行引导,让学生重视与期待聆听,从无意识聆听逐渐转变为有意识聆听。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聆听的效率。如教学《茉莉花》时,教师问:“看了刚才的画面,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如果要你用歌声来表现茉莉花,你会选择怎样的旋律?”

2.表现有反思。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自己用来表演的音乐,只有带着这样的要求,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想象与表演是否相符、不符合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只有明确问题后及时反思,才能找出差距和短板,努力缩短距离,思考“自己是否在表演自己想象中的音乐”“自己是否满意”等问题。如教学《但愿人长久》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优美、抒情,注意在长音处停下,静静地体会长音的深情,可通过走一走来进行有深度的反思。一走看一看:走准节奏,脚步轻柔。二走唱一唱:示范优美行走,脚步中带着音乐的感觉,体会长音的优美、抒情,撩袖时身体有提起的感觉。三走听一听:学生用“LU”哼唱,教师伴奏。这样层层递进、边动边思的学习,提升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这样的反思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专注于听、专注于表现,达到深度体验音乐、提升音乐感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音乐聆听的时间,增强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此外,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技巧,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专注力与坚定的意志力,注意引导聆听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聆听、想象、表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邰方,耿坚,胥娟.小学音乐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2).

[2]杜宏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2).

[3]俞加平.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