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思维激发县域经济内生活力

用改革思维激发县域经济内生活力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怎样激发县域经济内生活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府部门要着力对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进行创新,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障碍,从而使经济发展机制更加开放、灵活、科学。本文主要针对用改革思维激发县域经济内生活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改革思维;县域经济;内生活力

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思想的一种象征。从客观角度讲,要激发县域经济内生活力,就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以时代需求相应策略规划和改革。

一、瞄准“放管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推进“一次办好”

改革“一次办好”就是办好群众眼中“一件事”,政府部门要积极梳理事项清单,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链办理、一次办好”,将群众跑腿变成系统内部流转,做到“应办即办、说办就办、一次办结、办就办好”。探索实施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优化受理标准和流程,开发建设一窗受理平台,实现前台窗口受理业务、后台职能部门流转审批、统一窗口办理出件。积极推进“网上一窗、掌上一窗、热线一窗”,开发政务微信公众号,实现掌上“可查询、可预约、可申办”。延伸“基层一窗”,深入推进基层便民工作和示范点建设,建成规范有效、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体系。调整完善政务大数据平台信息资源目录,开展数据共享应用,对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实现电子政务“一张网办理”。

(二)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审批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商事领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容缺业务受理、一次告知承诺、多项评估合一”工作机制,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办理效率。深化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分开办理,实施“多项证照合一”,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事项“一网通办”,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事项3~4个工作日完成,查封、解押登记等事项即时办结,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与上级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接。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个部门办理•一枚印章审批”,将工业项目主流程审批压减至21天,其他工程项目压减至30天。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对未纳入名录且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无需办理环评手续。

(三)大力推行政务贴心服务

在政务大厅设置帮办代办服务台,组建帮办代办队伍,主动服务、流动服务。探索建立午间延时服务制度,设置周末办理通道,彻底解决“上班没时间办事、下班没地方办事”的问题。加强事前告知服务,制定政务中心一次性告知书和一次性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将审批事项制作成二维码,推动审批服务“码上办”。畅通政策互动渠道,建立精准到位的政策环境,全面梳理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健全服务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主动与企业沟通对接,了解企业发展所需,上门送政策和服务,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

二、优化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引进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一)突出招商重点

根据产业集群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商务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聚焦国内外知名企业,转变传统招商模式,积极推进精准招商和靶向招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现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效应。针对不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优势,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金量高、区域带动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项目,打造特色园区。积极举办各类企业家年会,增加与企业家多层次沟通交流的机会,分析研究不同产业的全球布局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情况,总结归纳挖掘引进大企业的招商经验,积极引导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兴业。

(二)创新招商方式

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指南,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引资质量。研究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依托驻外定点招商,针对不同产业方向,策划和包装一批优良产业项目,开展专题招商。以知名人士担任“招商大使”,借助专业招商中介机构,开展委托招商。同时,探索开展线上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多种招商渠道,积极参加各类的经济贸易洽谈活动,加强与相关产业工会、协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

(三)改进考核方式

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有针对性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规则。规范招商引资申报登记、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和考核兑现等环节。对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实行大项目指标考核,对纳入招商引资任务分配范围的部门单位进行年度任务指标考核,对其他未分配任务的部门单位引入项目在年度综合考核中予以加分,同时考核其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制定招商引资绩效激励政策,强化招商引资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任用、单位优秀名额分配、文明单位评选挂钩,注重在招商引资一线中考察任用干部。

三、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重组工作机构

按照“大部门、扁平化”方向和“突出主业、精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机构,平行设置综合部、投资促进部、项目服务部、经济发展部、财政审计部等工作机构,明确各个部门职责,避免推诿扯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有效资产划转和授权经营等方式注资,组建国有建设开发公司,承担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投资运营等职能。

(二)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推动“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团队”等多种结合模式,进一步激活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根据开发区功能定位和重点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设立新材料应用、环保产业等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扶持主导产业优质企业和未来高成长性企业。按照市场化动作、企业化管理模式,面向社会选聘人才,制定灵活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打造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团队。聚焦主导产业方向和产业链条延伸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质项目和创新资源,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计划,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国家或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所、科技类中介机构合作,培育建设各类研发、中试、孵化基地,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干事创业。梳理高端产业发展链条,明确重点产业发展路径,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各类资源要素配套,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库,实现产业集群化、高端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通过深化“放管服”体制机制改革、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和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必将激发改革动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水平,释放县域经济发展内生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万福.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8(7).

[2]杨运春.用改革思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政策,2019(2).

[3]王晓琴.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大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大庆社会科学,2019(6).

作者:朱若鑫 单位:中共利津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