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问题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问题

摘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域性较为突出,而且多为单一型的低端产业,经营主体多为规模小、能耗大、污染重、创新弱的家族式中小企业或者个体户,产品一般多为贴牌仿冒,价格低、质量差,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县域产业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管理,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破解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瓶颈,促进地方经济健康、良性、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县域经济;问题

一、引言

201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四十个年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县级地区都形成了比较有地域特色、类型较为突出的规模产业,不但为本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成为本地主要的财政和税收来源。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县域产业仍主要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这些县域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较差,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去争夺市场,利润率低于行业水平。下文以河北省泊头市(以下简称“本市”或“该市”)为例,对当前县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一些见解和建议。

二、县域产业的历史形成

大部分县域传统工业产业的形成都是在古代本地民间手工业的基础上经过近现代工业化改造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如纺织、铸造、陶瓷、煤炭、冶炼等等。泊头市是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为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县(市),人口约为63.6万人,2017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227.8亿元。泊头铸造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县域主要经营主体所有制形式来看,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公社集体和国有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和乡镇企业为主体、市场经济探索建立时期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等几个阶段。泊头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与以上我国几个经济发展阶段基本是吻合的。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泊头市的铸造企业开始从民营向公私合营过渡转变,企业数量有所减少。1956至1978年,泊头市铸造企业主要以国营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1978年至1992年,泊头市铸造企业中的国营和集体企业由于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甚至破产倒闭,以农民企业家为主的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国营、集体与民营企业并存的局面。1992年至2001年,民营企业成为泊头市铸造产业的主要力量,国营和集体企业已经难觅踪影,但是企业加工制造技术与工艺依然没有提高,生产效率普遍不高。2001年至2013年,由于受到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等事件的利好影响,泊头市铸造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和形成时期,并逐渐成为泊头的支柱产业,并催生了扣件、泵阀等下游及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了泊头市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从2013年至今,我国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并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国家加大了对于环境治理的力度,特别是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成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泊头市的铸造企业发展因能耗高、污染重、效能低等问题受到抑制。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泊头市拥有铸造企业共573家,年产量达200万吨,从业人员2.8万余人。企业产权结构以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为主,企业主要分布于泊头市工业开发区及交河镇、富镇、洼里王镇、王武镇等乡镇。

三、县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县域产业形成过程中,由于政策、规划未能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造成了县域产业和企业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

(一)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比重大,抗风险能力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县域产业,在结构上还是较为单一的,特别是传统产业比重很大。泊头市铸造业约占本市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55%~60%,大部分企业均是围绕铸造产业开展生产经营,从而形成了泵阀、模具等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以泵阀为例,自2004年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泵阀类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泊头市泵阀企业数量和规模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而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泵阀产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市场萎缩,泊头市从事铸造业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影响了到泊头市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小,规模以上企业少,资金有限,融资困难,企业发展受限

县域企业大部分以非公有制的民营企业为主。据统计,泊头市的铸造及相关企业约4444家、其中大型龙头企业1家,其余各个企业属于体量相当的中小型企业。另外,本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大部分来自于家庭积蓄,使用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固定资产少,抵押物少,很难通过银行贷款审核标准,所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做大做强。

(三)经营管理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营模式

县域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或家庭作坊式个体工商户,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多为家人、亲属,普遍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另外企业内部存在着任人唯亲、人情管理、缺乏激励等问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技术创新能力弱,严重缺少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人才基本上都向中心城市流动,导致县域失血严重,人才匮乏,大部分县域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经实地调查,泊头市的中小型企业里技术人员比例极低,有的企业只有一名技术人员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同时企业对技术人才不尊重、不重视,待遇偏低,这些内在因素也难以留住人才。

(五)企业产品基本无自有品牌,仿制现象严重,质量无法保证

县域的一些企业和个体户往往不创立自己产品品牌,而是对市场上畅销的品牌产品进行仿制或贴牌生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手段降低产品质量来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如泊头市铸造企业可以通过购入低廉劣质原材料用于铸造毛坯件降低成本,致使产品在各种力学指标和抗腐蚀性上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六)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

出于成本考虑,县域企业很少积极主动去改造升级制造加工设备,仍旧使用已经被市场淘汰或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设备。这些设备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率低,产品质量很难保证。泊头市中小型铸造企业基本上沿袭使用传统老式冲天炉作为生产设备,烟气直接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七)缺乏自有营销网络,赊欠货款现象严重

市场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市场及销售部门是一个企业营销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泊头市中小型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面向终端客户的营销网络,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的。由于经销商完全掌握着产品的销售网络,为缓解自身资金周转压力,通常会截留和拖欠货款,导致生产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甚至断裂而不得不停工停产。

(八)职工多为农民,缺乏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企业严重缺乏产业工人

在当今的中国,可以说是有“产业白领”,无“产业工人”。比如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高级知识分子,如设计师、IT工程师、会计师、律师、教师、科研人员等等,他们有着非常专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而在县域企业特别是在县域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大部分是农民出身,既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往往是由熟练工进行简单的指导后即刻上岗工作。由于企业体制不健全,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强,农民工往往“一人多岗”、“一人多能”,这也造成企业工人不专业、不专心、技能不娴熟。泊头市有制造企业4000余家,但是却没有与本市产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造成企业员工知识薄弱,技能差。

(九)缺少政府引导,无产业发展规划,散兵游勇

在我国县域即产业萌芽阶段,由于政府缺位,未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导致许多地方企业就地就村办厂、分散布局,重复建设突出,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壮观景象”。这种粗放、自由、无序发展方式侵占了大量基本农田,造成了土地的大量浪费,导致县域出现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由于泊头市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建厂,形成了沿S302省道为主干的长约50公里的带状企业工厂群,并沿着县道、乡道向周边辐射。像这种空间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发展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显的产业园区很难发挥产业的优势和效益。通过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情况下,县域经济增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县域经济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无不反映出县域产业和企业中存在种种问题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解决县域产业结构和发展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解决和处理好以上县域产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就是如何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的问题,即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责任。政府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企业又该干什么、怎么干。下面从结合笔者调研和认识,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其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规划和政策的引导,县级政府部门应从产业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对本地产业进行梳理和分析,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保障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1.明确产业定位,制定产业发展目标县级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和优势,确定产业定位,落实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同时制定相应的近远期发展目标。泊头市若确定铸造产业为本市的主导产业,对标佛山、无锡,成为我国新型“三大铸造基地”之一,则应该对现有铸造产业进行改革和升级改造,引进先进技术,改进制造加工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体系。

2.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县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和地域分布特点,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中心乡镇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和组织小企业向城镇集聚。依据《泊头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结合泊头市的地理环境、资源承载力、城镇、人口和产业分布特点,建议泊头市应构建“一轴、一核、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一轴”即以S302省道交通干线串联起的泊头城区、洼里王镇、交河镇、富镇产业发展轴;“一核”即为泊头市主城区;“多点”为交河镇、富镇、郝村镇、洼里王镇、齐桥镇、寺门村镇、文庙镇、营子镇、王武镇等中心镇。

3.积极鼓励农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整合集体土地、资金、资产资源。为了支持、引导和促进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规范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运作,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97号)等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通过局部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泊头市政府部门应指导村委会整合农村资源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从个体户的“散兵游勇”向企业集团的“坚甲利兵”转变,既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和壮大了区域特色产业,也防止了产能过剩和恶意竞争。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重。企业的竞争追根溯源是人才的竞争。前面已经提到,泊头市铸造及相关产业缺乏两方面的人才,一个层面是缺乏管理和技术高层次人才,一个层面是缺乏产业工人。对于管理和技术高层次人才,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和带领用人单位赴高校和高端人才集中的大城市进行招聘,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对于产业工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与本地产业相匹配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加强对本地居民和学生的培养,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逐渐形成有规模、有梯度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产业工人。

5.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产业及企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已经显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县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中的平台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逐步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

6.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成立产业基金,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县级政府应尽快制定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重对企业科研的投资支持力度,每年应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用于重大专项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和完善适应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成立产业基金,扶持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7.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对优秀企业家宣传力度,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县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激励,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通过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开展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表彰等活动,来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业正能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县域范围内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8.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提升企业家创新、创造、创业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超越自我。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一家企业的船长和核心。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以举办短期研修班、培训班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方式,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和培养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内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各项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让企业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工作和生产效率就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企业的战略方针目标才能实现。

2.营造良好企业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好现有人才。人才是企业最根本的财富,人才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人之间的竞争,换句话说,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县域企业更应该创造一个良性的软环境来吸引、留住人才,包括薪水福利、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工作氛围、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3.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改进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通过技术驱动引领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对推动企业发展、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县域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应以引进先进技术作为“药引子”,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生产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高,实现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县域企业要转变思想,勇于革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落后的设备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安全、绿色、高效生产。

4.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市场,牢牢把握营销网络自主权。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文化、价值、特色的符号,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县域企业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另外,县域企业要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思想,要牢牢掌握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直接对接终端客户,控制产品市场定价权和资金链,有效保证企业回款率和资金流动性。

五、结语

县域产业结构有着特殊历史原因和背景,产业调整是一个长期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县域产业的发展关乎到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关系着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困难,保持定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县域产业改革和升级,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计划等国家大计打牢经济基础,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汤吉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与政策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4.

[3]魏明.国内典型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北方经济,2012(14).

[4]彭凡珍,张笑,梁爽.浅谈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考———从学习效应的角度来探讨[J].商,2013(12).

[5]覃成林.县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作者:商广涛 单位:北京中科瑞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