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

摘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小企业的监管者,金融机构的商,由于供应链金融中多样化的操作和多元化的参与者,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文章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的三种融资模式分类介绍,结合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融资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推动,目前,现代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般都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可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着仓储、运输、监管等一系列专业工作。根据2017年中国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大概在10万亿元左右。显然,物流企业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仅占10%的物流总量,仅为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的1/3。目前,在供应链金融环节,风险的分析是整个环节至关重要的部分,各个参与主体都对其十分重视,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负担着监督管理的职责,可以说,对参与主体来讲,供应链金融的工作主要是围绕风险进行的。2005年国家提出“十一五”规划,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从政策上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奠定了基础,2006年以来,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从最初的深圳发展银行“池融资”业务的试点,到2007年浦发银行“供应链金融整体服务”标志着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融资模式的形成。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这四个主体开展,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企业创造了更多利润点,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提高了银行融资效率。

一、供应链金融融资理论

供应链融资就是通过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将上下游的相关企业连接起来,依据其交易关系分配资金、资源、信息等的一种融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打通了上下游资金流通的瓶颈,进一步降低了供应链融资成本。国外学者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通常是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衡量运营资本管理和现金管理。LambertDM(1998),CooperMC(1997)等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外发展的模式、流程、监管方式等进行了总结;随后,ChristopherM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Buzacott(2004)计算了财务指标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影响系数;AtkinsonW(2008)首次正式定义了供应链金融,并指出供应链金融中产生的风险主要是信息不对成导致的。在分析借鉴了国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分析和研究,国内学者大都是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型融资模式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胡跃飞、黄少卿(2009)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在学理上界定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李毅学(2011)将供应链金融的复杂风险归为两类,即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史金召,郭菊娥(2015)从互联网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划分为供应链金融web2.0、电商供应链金融、基于电商平台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三种主要类型。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展开奠定了基础,除了负责监督管理、运输配送等专业职责,还承担着部分金融服务的作用。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合作,确保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和谐运转。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分析

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与物资有关的一切工作,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视角主要有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与银行、核心企业签订协议,利用原材料或库存产品进行抵押,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和审核质量,这种融资模式是将库存产品的货权进行转移,并不影响中小企业对产品的所有权,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中小企业的库存资产,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点。见图1。

(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供应商同意并保证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核心企业达成协议,向其所在的银行申请贷款,以抵押仓单的形式获得融资,此时,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督管理货物。这种形式保证了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批量销售,避免中小企业面临货物积压的问题。见图2。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基于和核心企业签订的买卖协议,中小企业通过抵押应收账款单据,向银行申请融资,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保证完成付款的证明,实现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顺利购买原材料完成生产,提交货物,此时核心企业销售货物,缴纳账款,完成整个环节。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整个融资环节提供担保,增加规避风险的保障。见图3。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有四个主体,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融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从第三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四种风险。

(一)运营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监督管理的角色,是金融机构、企业信息流通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的保障者。如果物流企业如果出现管理不善、徇私舞弊的现象,那么信息问题、货物问题等就会导致整条链崩溃和瓦解的可能性加剧。

(二)信用风险

在和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供应链金融是整体承担风险、分散风险,而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程度低、信息披露少、抗压能力也较差,如果这些企业出现违约,物流企业就要面临信用不佳带来的风险,并且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信用问题是较突出的,要预防和控制其造成的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就必须客观全面的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用途等信息。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就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核心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时,出现监管不周、合同违约的情况,甚至于金融机构内部信息管理出现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导致蝴蝶效应。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要实行相互监管制,对企业的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在后期资金发放时,信息透明度要高,以避免操作风险的产生。

(四)法律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融资业务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条例,一些的交易活动要进行合同签订,因不可控因素违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也就是法律风险。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参与方较多,涉及到多个主体,而这一创新的融资模式尚处在摸索发展阶段,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审批环节要对货物所有权进行严格审核,尽可能避免这一风险的产生。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就是对产生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以此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针对上述存在的风险,站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提出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为了防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银行与核心企业应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经验能力、经营业绩、质量管理、客户满意度等进行考评,并与物流企业建立互联网数据库,密切关注客户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单据等变化,保证其实时性。

(二)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风险预警机制

供应链金融融资环节参与者众多,且彼此之间的利益是相关联的,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当出现货物不正当交易、违约操作、现金流断裂等经营风险时,控制主体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减少融资风险的扩大范围,使融资风险带来的连环伤害降到最低。

(三)明确合同权利与义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与客户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明晰化合同内容,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签订,一旦签署,合同立即生效,双方必须严格按照条款履行企业义务与责任,再者,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相应融资,必须通过合同进行约束和管理,保证整个环节的规范性。

作者:韩於憬 张蒙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