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研究

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研究

摘要:通过对项目一线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EPC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在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探究通过科学审查设计方案、优化预决算管理、采取经济性采购策略并加强经济文件管理等方式促进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EPC;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总承包

一、EPC总承包模式的内涵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将传统模式下,分属不同工程参建主体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进行有效整合,以总价合同条件约定承包方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等全面负责的新型承包模式。对比传统模式,EPC模式在各环节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设计环节可能涵盖项目总体及其实施组织的策划;采购环节需要配合设计方案采购专业的设备与材料;建设则包括测试、培训、环保等。可见,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履行了原本属于业主方的部分职责,在建筑建设全流程中的介入点更加提前。EPC模式下的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传统模式中,承包方一般在设计与计价完成后根据招标合同选择是否参与承包竞争。在EPC模式下,由于承包方参与设计与组织,其与业主方的合同仅以总价体现,需要承担工程进度规划、全面的成本管理、分包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等多种职能。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在EPC模式下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突出。

二、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要点分析

目前国内常见的EPC模式包括交钥匙总承包与D-B两类。其中,总承包从设计到交付具备使用功能的项目是EPC模式的典型类别,本文将以此为依据开展研究分析。交钥匙总承包可以细分为勘察、设计、采购、分包、施工等环节,各环节对图1中的7项经济管理要点均有所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各环节对管理要点的影响权重,以笔者参与的福建省儿童医院(区域儿童医学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针对该项目开展调查问卷,共发放44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41份。调查对象均为该项目参建人员,按照职责分为勘探设计、采购施工和综合管理三类。分类依据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勘探、设计、采购与施工的岗位划分与传统模式相似,其中组织设计并入设计大类中。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经济等则归为综合管理类。问卷要求调查对象结合自身认识,针对EPC各环节的7项经济管理要素赋权。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对各环节影响建筑经济管理要点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经多因权重计算,各环节对管理要点影响如表2所示。其中,勘探设计的平均值为0.68,经比对发现进度、成本、风险三项要素受此环节的影响较为明显。采购施工的平均值为1.11,经比对发现进度、成本、质量三项要素受到明显影响,同时也应当考虑安全与环境的管理。综合管理的平均值为1.21,其主要影响体现在合同、安全、环境与风险四个方面。

三、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EPC总承包模式下,各实施环节对建筑经济管理要点的影响权重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相关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笔者对某EPC项目参与问卷调查的各类工作人员开展访谈并进行归纳整理,为提出EPC总承包模式下的经济管理发展建议建立基础。

(一)勘探设计存在的问题

EPC模式下总承包方与传统建设单位的明显区别在于对勘探设计的参与。我国EPC模式自2000年以来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总承包方承揽后面向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进行分包的常见方式。目前,建筑市场具有自主设计、施工能力的单位较少,此方式下仍然需要多主体分担项目建设任务。实践中,项目设计存在恶意降低成本、缺少实地勘察、忽略细节要求等问题。由于EPC模式业主方对项目建设的干预较少,设计单位与总承包方直接订立合同。当设计的合理性与成本发生冲突时,总承包方可能会基于控制预算的目的而倾向于降低成本。同时,部分总承包单位由于自身设计能力不足,加之缺少业主方协调,存在技术交底不足的现象。上述问题易于出现由于勘探设计引发的设计变更或返工,从而导致拖慢项目进度、推高成本等风险。

(二)采购施工存在的问题

EPC模式建设项目在采购、施工活动中面临的经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采购的经济性、分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技术与成本的平衡等方面。总承包方的采购金额在合同总价中占有较大比重,而部分单位未能发挥EPC模式的采购价格优势,或由于采购控制不合理进而影响项目进度。施工过程中,分包环节管理的难度较大,施工本身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技术能力对进度、成本及质量的影响。施工阶段的相关经济管理问题则归入综合管理进行论述。

(三)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经济管理跨越经济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综合管理内容复杂。采取EPC模式的建设项目主要面临的问题来自造价、会计等专业方向。首先,总承包商实施工程造价难度增加,造价水平对项目盈利情况与风险控制有直接关系。区别于传统模式,采取总承包的建设项目需要更加科学的投资估算。估算的结果需要应用于设计概算与工程预算中,是项目经济管理的基础。同时,EPC模式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也依照投资估算形成资源调配方案。实践中,部分单位由于主客观因素导致造价不合理或系统性缺失,进而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或直接导致项目亏损。其次,EPC模式下的预结算区别于传统方式,由于采取固定总价合同,总承包商需要负责原本有双方共同实施的预结算管理。新模式下,预结算可能是组织内部管理,也可能在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进行,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另外,合同的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也可能影响项目经济指标的达成。

四、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发展要点建议

(一)科学审查设计方案

EPC模式下,总承包方应当基于整体经营策略,合理调控成本与质量间的关系。建议总承包单位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开展设计,通过与业主单位就项目规划用途及长远发展开展初步设计。在坚持客户维度思考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设计创新与技术应用领域。施工图设计中应当参考相关领域新技术,并对关键成本点进行技术成本分析。以福建省儿童医院项目为例,为确保施工进度满足合同要求,原工程设计采用木胶合模板进行现浇施工,但受木胶合模板安装、拆除和转运效率较低,施工进度控制存在风险,在施工组织方案审查中,综合考虑设备租赁成本和工期违约风险,确定采用快拆铝合金模板方案,虽然短期投入费用有所增加,但较施工违约风险成本较小,确保了建筑工程项目如期交付。

(二)执行分层预算编制

为降低经济管理中的诸多风险,总承包单位应当坚持量、价、费逐次进行的分层预算编制模式。基于科学的设计审查,逐一编制单项工程汇总及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在计价管理中应当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EPC模式下总承包合同一般不再约定风险包干系数,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需要总承包单位承担。因此,建议总承包单位应建立科学的主材料价格监控体系,通过与优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由造价咨询服务公司对本项目造价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和反馈,以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另外,在分层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各编制小组的联系性,通过定期沟通、总体会审等方式提升完整性。

(三)采取经济性采购策略

EPC总承包方在物料采购中具有一定市场优势,为实现项目经济管理指标,建议单位采取经济性、可分担风险的采购策略。对于额度较大的采购项目统一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对额度较小的采购项目,建议EPC总承包方在业主的批准下编制供应商名录,并向分包方提供。对存在多个分包单位批量采购同类材料的情况,可以由总承包单位组织联合招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增强采购管理控制的同时提升经济性,也为降低分包合同价款提供了间接帮助。另外,参建单位可以与供应商建立分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机制。以合理的价格、质量、进度等控制协议条款为基础,实现采购管理对降本增效的积极影响。

(四)优化结算方式

EPC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应当通过优化结算方式降低超预算风险。建议总承包单位按照工程项目特征选择结算方式,控制界面或形象对项目进度形成重要分界点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段或目标结算的方式。当分包项目总价较少时,可以采取一次性结算的方式,但是应当注意对现场签证的管理,以免出现结算超预算问题。一般性项目建议采取月度结算方式,重点控制备料款的拨付与退返。安装工程的备料款应当控制在总额的10%以下,建筑工作则根据工程量的20%~30%之间拨付。同时,为平衡各方的资金压力、提高总承包单位资金利用率,建议在预付款及支付款达到合同总价的50%后即启动预付款扣返,并确保已付款项占总价80%之前完成该项工作。

(五)加强经济文件管理

EPC总承包的合同是其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发生责任纠纷与利益冲突时的维权保证。因此,应当就合同在内的各项经济文件中的权责利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其中的纰漏、差错或不严谨的表述做出必要修订。对可能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经济风险的违约行为,应在正式文件中明确违约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为经济管理中的多方协同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五、结语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经济管理广泛分布于项目实施的各环节中。其中影响较为突出的方面在于设计审查、预结算管理、采购及合同管理。实践中,各参建单位应当基于法律法规共同强化在上述方面的管理水平,为我国EPC模式发展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

作者: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