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之见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之见

一、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部监督不力、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无论是内部控制、外部监督经常出现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对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

2、节约意识差,铺张浪费,腐败现象、灰色收入仍然存在很多事业单位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任意改变资金的用途,通过“打擦边球”实现专款另用。领导安排审批支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很高,在支出管理上产生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使社会效益大打折扣,而且与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息息相关的贪污、公款行贿、公款吃喝、公物私用、“政绩工程”等等腐败现象始终伴随在事业单位“身边”。腐败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顽症。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针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法律监督滞后,行政监督存在“既充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之弊,人大监督不到位甚至不作为,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缺乏有效的配套保障。缺乏相对独立的“监督”来保证上述监督机制落到实处。所以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内外部监督控制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系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内外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离不开“有法必依”。

2、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其次,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贯彻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允许由一人单独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以便确保有效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3、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不少单位领导在会计人员安排使用上存在随意性,各单位均普遍存在严重的兼岗现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事业单位的领导甚至上级领导直接、间接授意让财务人员做违反财经法纪的事项经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强调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例如会计局,或者将会计独立部门作为审计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实行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派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才敢于实事求是处理账务,不再怕领导“给穿小鞋”。这样能更好地堵塞财务漏洞,预防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以及预防小金库。如果说内部控制是横向监督,外部控制是纵向监督,那么会计委派能将横向与纵向监督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

作者:杨成云 单位: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