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学体育论文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学体育论文

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1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相对于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体育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表象内容,也包括体育风尚、道德观念、体育精神和价值等深层内涵,它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才[1]。

高校体育文化在体育环境中表现出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内容,是体育在高校环境中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体育在学校的全部内容、形式、价值和特征,是体育文化在高校中最广义的概念。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大众体育文化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2]。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它包括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任务、师生的体育爱好与志向、学校体育的风气、传统与习惯及各种业余体育团体的组织机构、群体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各类竞赛、场馆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体育道德风尚、体育精神的价值等内涵[3]。

1.3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人们通常把文化划分为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大类。校园文化是从属于文化的“亚文化”,高校体育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也包含于三大文化之中,使其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

1.3.1意识文化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弘扬体育文化,在体育运动中追求公平竞争、重在参与、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1.3.2行为文化特征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表现包括: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健身锻炼、运动竞赛、体育的规则制度等。由于校园体育文化多是以群体活动的方式出现,人多面广,活动范围大,加之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特点,所以,在开展活动时,既要提倡只有参与,又反对放任自流。

1.3.3物质文化特征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建设情况,体育象征性建筑、雕塑及宣传性体育宣传栏、报刊栏的现有情况,体育服务、用品等,它们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结果,也是体育精神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人们对学校发展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体育建筑设施及各种器材是大学生开展高校体育文化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4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导向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首先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导向的问题,价值观是体育文化中最深层的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价值导向问题是一个时代文化建设中价值观念体系指向什么方向,什么目标的问题”。高校体育文化的目标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整个民族、全体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定位及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标准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自卑、怯弱、孤傲、冷漠等,从而导致问题行为以及躯体化等症状,具体表现为:过度依赖、不能自理自立、任性、自我中心、情感淡薄、骄横、不合群、不善交往、缺乏承受挫折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处于即将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4],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23.35%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2006年已达到3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公认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有三条原则和七种能力。三条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协同性、心理与行为统一性、个性的稳定性。七种能力是:适应能力、耐受能力、控制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3.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是关系人发展的文化,是关系到人的素质提高的文化。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向未来。高校体育文化的关键是塑造具有现代精神的新型人格,其内涵包括: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自觉奉献;自尊自重,平等待人,维护正义。一方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方面得到提高,全面提高机体各器官功能,从而使学生体验健康的愉悦;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将体育活动方式,作为娱乐消遣的生活方式之一固定下来,让身体的生理改造和心理调适在健康的活动方式中得以实现。

3.1高校体育文化能使大学生准确评价与认识自我

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通过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参与球类、棋类等健身活动,参加各种校园体育项目比赛,以及野营等形式的户外活动,来维持和增进大学生的正常情绪状态和生理状况,适应环境和各种变化刺激,形成健康心理,全面提高机体各器官功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体验健康的愉悦和自豪[5]。能够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即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做出恰当的客观评价,不会提出苛刻、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能持续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

3.2高校体育文化能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是一种互动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又要互相配合协助,共同体会体育的真正内涵,既要征服自我,又要征服对手,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把成功和失败都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拼搏[6]。这种精神能为大学生在完成许多体育项目时,以多人合作配合来感染在场的参观者、服务者,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使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因此,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教育或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能培养与他人合作或团结协作的精神,能使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3.3高校体育文化能使大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大学生在紧张文化课学习之余,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有利于心理调适并恢复到最佳心理状态。体育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机会,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及胜利的喜悦中均得到心理满足,产生愉快情绪,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7]。能够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自尊、自重、不畏惧、不贪求,争取在社会行为准则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3.4高校体育文化能使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改造自我、适应社会的过渡阶段,自身对外界的心理承受压力的可控性显得尤为重要。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运动情景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团结合作、交往沟通这样的一些意识和观念,达成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公平合理竞争来表现自己,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竞争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无畏困难、敢于拼搏,有利于相互协作,促进个体社会化。

4.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举措

4.1制定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规划

高校体育文化规划是高校体育文化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规划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拼搏进取、竞争、敬业精神等;规划应把体育文化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制定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加强与终身体育的衔接,使大家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4.2完善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设施是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由于体育具有的实践性特质,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都与活动、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或制约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高校其它文化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应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及环境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

4.3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的特色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并能够延续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表现为自觉的经常的基本特征,并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由于各高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和师生结构等不同,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思路不同。因此,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

5.结语

总之,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们学习体育文化范畴内的各种体育运动知识或运动技能,正是源于其对体育文化的认同、理解和需要。校园体育文化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手段、以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锤炼大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可使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各种职业和环境。使大学生在环境中长期熏陶,形成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姜生成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