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

新时期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的重要性

(一)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热心于接触与观察,主动去探索与实践,在探究中产生积极的情绪、愉悦的心理,这更加有助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新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提问艺术,通过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进行平白的讲述,而是要以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到再到已知的渐进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只是直接地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那么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这道题会了,再遇到此类题目时依旧不知如何解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我们可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而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三)以问题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即在某个部分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与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的知识点。重点是客观存在的,而难点则因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灵活掌握,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教学均衡用力,主次不分,无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知识的重难点来提出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探究活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

(四)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各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教师提问的启发与引导功效,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挑战,勇于质疑,善于提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有开放性。如果只是对与错的是非型问题无法起到启发与引导作用。只有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头脑中那些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与余地,这样学生才能由此扩展开来,其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其次,营造民主的氛围。许多学生心中有了问题,但是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为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二、运用提问手段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用心来设计问题

问题要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服务,这就对问题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并非工厂里的机器,越是有趣的事物越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教学越能取得成功。相反问题过于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提问就失去了效果。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挑战性,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富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问题,富有探索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猎奇心,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获得自身的大幅度提高。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具备一种能力,而并不是机械而单纯地运用概念、公式与定理。故而在设计问题时要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与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提问并不是不分时机与场合的随意发问,而是要讲究时机,只有在最为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问才能成为教学的亮点,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受阻、重难点不突出、学生理解肤浅,理解错误时提问。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问题上来,同时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达到对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更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所获取的远远不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更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

总之,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新时期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效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以问题激趣、启思、导行、引问,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而快乐的探究,在探究中获得自身知识与技能等的全面提高,以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杨文辉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茶棚学区前石河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缺失的原因

(一)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够恰当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不当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同时,也会制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使用抽象、笼统的话语来讲解知识,使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进而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学科。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主导,授课方式较为古板,而学生就像是课堂中的旁观者,感受不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

(二)个别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不当

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的同学喜欢打闹,破坏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因此而批评全班同学或停下来不讲课,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部分数学教师以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和做数学题的多少来衡量学生,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不够了解,这种做法会打击许多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果教师对此表现出不耐烦,就会阻碍对学生潜在数学能力的发掘。数学教师不恰当的课堂管理方式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进而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设置得不合理

当前,不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数学教学重点、难点的提出含糊不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准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缺乏层次、不够细致,在教学中偏向于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易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对培养独生子女良好品德教育问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难真正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关键在于知识的转化,巧妙之处是使学生开窍并领悟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中提供的活动动手实践,以游戏的方式来初步探究圆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起点,特别是要注重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已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清楚目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尚未获得哪些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实现的,而小学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还取决于课堂教学气氛,即教学环境的好坏。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观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室的布置应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尝试分工合作,共同布置教室。这样一来,学生每天在自己参与布置的教室中上课,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三)师生和谐沟通,制订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

和谐沟通的策略认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使课堂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师生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数学教师如果能以一种友好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很理想。例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给予其一句表扬或肯定性的评价;在学生的课后作业本中,教师留下有针对性的评语;开班会时,师生针对课堂管理方法共同制订班级规范,这些都是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样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长久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备受关注,其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对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会探究数学难题。当前,有些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存在问题。例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时,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懂得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其实,教师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具体,而且要有层次,要真正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也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养成良好的品德,最终促使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顺利进行。

作者:纪红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篇

一、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只有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表面上的活跃,而是需要各项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全面参与,发挥学生的特长与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更能达到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很多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于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别画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并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充分考虑其他解决办法,如: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接成一个平角,还可以将三个内角折在一起,注意朝平行方向折,将一个点放在对边上,此时也能构成一个平角。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促进交流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要准确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努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给他们充足的倾听、讨论和自我反思的空间与时间,使他们在批判吸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把握合作契机,在学生遇到困境时引导相互合作,通过相互争辩获得灵感与启发;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帮助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关键学习环节开展合作探究,体验别人的方法与思维策略,并从中受益。质疑是学习的关键要素,让学生在倾听和接受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要做到坚持己见,不能随便盲从。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如计算0.88÷0.22=88÷22=4,一开始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正确的,只有几个学生觉得不对,存在疑问,这时,教师就应适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找出问题实质和正确答案。

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评价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主性与独创性等高贵品质和主体精神,帮助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更强劲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要要引导它们对探究过程展开反思,找出其中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时用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形成个人感悟,并把思维重点放在学习方法与策略方面,提升求知和解疑的动力。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在学生探究出不同的算法,总结出计算法则和最佳算法后,教师可给学生如下评价:同学们通过大量探究,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探究的?我们的收获有哪些?通过上述激励性评价,学生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学习动力和信心变得更强了。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特点,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说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直观形象的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用3D动画效果制作一个沙漏,将装满沙子的圆锥倒置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上,当沙子全部进入圆柱体后,所占体积恰好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效果直观形象,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化复杂为简单,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之,新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进步奠定基础。

作者:魏朝晖 单位:四川崇州学府小学